06.29 别再说“别人家的孩子”

别再说“别人家的孩子”

—01—

这两天看到看到《少年说》节目中,一位初一女学生吐槽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总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好怎么好,却从来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妈妈却辩解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到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成绩更进步。”最后孩子哭着说:“我不适应这种激将法。每次成绩出来,妈妈只关注到成绩,谁谁谁考得这么好,让我觉得自己很没用,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你以后别说别人家的孩子比我好?”

没有得到妈妈的回复,她跑下了讲台。而她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她最好的同学兼闺蜜,一个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的优等生。见自己的好朋友难过,她暖心地安慰道:“别难过,你也是我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原来这位闺蜜虽然成绩优秀,她妈妈觉得她不够乐观、运动不行等等。

—02—

别人家的孩子,我是深有体会,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节目,感慨万千。

小时候在老家,隔壁邻居有个男孩子和我同龄,只不过他在镇上上小学,我在村里上小学。男孩子比较爱玩,一放学就扔书包在家跑出去玩了先,而我则先认真做作业。他妈妈就朝着他大喊:“快回来做作业,就知道玩玩。你看看别人已经在写字做题了,难怪人家成绩那么好,你总是不及格。快点给我回来,听到没。”

上初中,我们同校不同班,每晚8点多晚自习回到家,我学习到10点多,他是玩一下吃点东西洗洗睡了。由于房子隔音效果极差,一点动静都能知道什么事。她妈妈大概见着我房间亮着灯,还听到偶有翻书或卷子的声音,对男孩问道:“你作业都做完啦?不用再复习预习一下知识吗?你看看人家还在学习呢,每门课不是不及格就是刚刚过及格线,就不能向别人学习学习,不懂的请教一下她。”

我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但不知道会给男孩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直到高中起到现在,妈妈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和我比较,我才有所深有体会。

—03—

别再说“别人家的孩子”

上学时,说“成绩多少分,排名第几,你看看那谁跟你同校的也是住在镇上哪的,拿了几等奖学金,成绩前十,你怎么差这么多呢。”

工作了,问“一个月工资多少,那个谁做外贸的,一年光奖金就十几万,能力多好。你就这么点,一个个大学白读了。”

结婚时,问“有房有车没,跟你是小学同学的那个谁,嫁了个办厂老板,住大房子开好车。人家大学都没读,弄得都比你好。”

听了这些,我同节目中女孩子的感受是一样的,非常难过,极度不自信,一度怀疑“难道我真有这么差吗?”,“我其实也在努力,为什么看不到”。只不过结果没达到预期,就被全盘否定了。在妈妈拿我同别人比较时,我曾生气地说过:“有你这样说自己的孩子的吗?我是你的孩子还是她们是你的孩子。觉得她们优秀,让她们当你的孩子好啦。”可她最气人的来一句“她们就是比你强,我这么说也是为你好”,一点都察觉不到这些言语对孩子带来的内心伤害。

—04—

孩子最想得到的是来自于父母的表扬和鼓励,一味的比较打压只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自信。其实父母要做得事挺简单:关注到孩子的努力进步,在多次失败后帮助他们找原因,建议适当改变一下学习方法,使他们重拾信心,在多次获胜后适当打击一下,谨防骄傲自满。该批评时就批评,该表扬时就表扬,要及时性,一码事归一码事,切勿旧事重提,好几码事混为一谈。

深受“别人家的孩子”的言语伤害,所以我在教育自己孩子时,从不拿他和别人比较。我对孩子说:“你是你,别人是别人,妈妈不会将你们比较。无论你是好还是不好都是妈妈的孩子。如果你认为哪个小朋友在某一方面比你强,你可以向他/她学习。如果你某一方面比人家强,不许笑话人家。只是别人专注学习的方向跟你不一样,如果给他/她时间,在你这方面也会学得同你一样好的。做好自己,谦虚低调,你努力的结果将有目共睹。

我很欣慰,孩子每天在进步一点,希望他如向日葵那般,一心向阳,积极向上。坚持做好自己认为对的事,不受他人言语动摇信念。就让“别人家的孩子”在我们这一代父母口中终止,让孩子 们在信任、鼓励、乐观的健康环境中成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