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網貸行業集中爆雷的原因

網貸行業集中爆雷的原因

​上月,網貸行業可謂“天雷滾滾”,僅6月19日至6月26日,短短8天時間,共有42家網貸平臺出現異常經營情況,國內知名的高返平臺唐小僧、聯壁金融赫然在列。據統計,6月份,全國累計200多家平臺不同程度地出現提現困難、逾期兌付、跑路或疑似跑路,也有清盤退出或停業的。網貸平臺的集中爆雷在業界引起了極大反響,給整個P2P行業帶來了極為負面的影響。

大家在表示震驚的同時又納悶,網貸行業在這段期間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什麼6月份會成為一個集中爆雷期。筆者根據近期的監管態勢以及部分平臺自身的情況進行如下分析。

首先,爆雷的一定是P2P平臺嗎,不然。據筆者瞭解,相當一部分平臺是掛羊頭賣狗肉,打著網貸的旗號,實則從事資產管理或理財產品代銷業務,與P2P完全沒有關係;還有一部分平臺則是空手套白狼,設立之初就是奔著非法集資去的,從投資人募來的錢用於公司日常經營、高管揮霍,其餘用於對外投資,對外投資的收益卻難以覆蓋投資人的本息,繼而以借新還舊的方式進行龐氏騙局。

如何區分P2P和非P2P平臺,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既使是專業人士恐怕都無法準確判斷。

網貸或P2P平臺的全稱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是指依法設立,專門撮合個體和個體(個體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直接借貸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網貸平臺的底層資產是借款人,而互聯網資產管理平臺的底層資產通常是打包資產或理財產品。比如唐小僧,曾經從事P2F業務,後來代銷地方交易所的產品,屬於互聯網資產管理平臺。

那麼此次集中爆雷的背後原因到底有些什麼,筆者粗淺判斷,列舉如下:

1. 錢荒

有不少文章分析指出,此次平臺集中爆雷的原因是因為美聯儲加息、減稅,導致國內錢荒,投資人紛紛撤資出逃,平臺資金鍊斷裂。據筆者瞭解,平臺投資人大部分是小額投資人,而流失的也主要是這類投資人,小額投資人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較小,錢荒是不是一個有力的原因還有待考證。

2. 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

也有人指出,國內第一、二季度的經濟形勢不是很景氣,導致底層資產逾期現象嚴重,平臺無力追回,繼而發生逾期兌付和提現困難。筆者從長期從事資產端的業內人士瞭解到,目前底層資產確實逾期嚴重,曾經被認為優質的底層資產無法實現變現,平臺承擔的剛兌壓力非常大,資金缺口一時難以覆蓋,就會出現逾期兌付和提現困難。

3. 監管力度加強

《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稱“57號文”)下發以來,尤其是《關於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稱“29號文”)下發以來,地方監管部門逐漸加強了監管力度,監管手段日益多樣,監管信息來源越來越豐富。地方監管部門通過網格式排查、數據比對、風險預警系統、第三方專業機構配合等方式對平臺的掌控力度越來越強,平臺越來越難以逃避隱藏,不合規不合法的風險逐漸暴露。

根據29號文:對於未經許可,依託互聯網公開發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的平臺,須立即停止經營,存量業務應當最遲於2018年6月底前壓縮至零;對於存量互聯網資產管理業務未化解至零的機構,應明確為從事非法金融活動,納入取締類進行處置。根據57號文: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轄內主要網貸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對於違規存量業務較多,難以及時完成處置的部分網貸機構,應當於2018年5月底之前完成相應業務的處置、剝離以及備案登記工作;對於難度極大、情況極其複雜的個別機構,最遲應當於2018年6月末之前完成相關工作。

當6.30大限到來,互聯網資產管理平臺已無繼續經營的可能性,平臺長期以來累計的資金缺口無法彌補,風險瞬時爆發也就不足為奇;對於網貸平臺來說,儘管備案延期,一些平臺在評估自身風險及衡量成本收益後,也主動向監管部門表示,未來不再打算備案,會逐步退出市場。

4. 負面輿情

善林金融等平臺的爆雷,不時傳出的經偵又介入哪家平臺的消息,以及當年e租寶、快鹿事件的惡劣影響,都使得普通投資人和羊毛黨草木皆兵,對已投平臺失去信心,扎堆兌付。部分中小平臺抵抗力較弱,發生擠兌時,沒有有效措施應對,猶如多米諾骨牌,平臺爆雷引起投資人流失,投資人流失又導致更多平臺爆雷。

平臺爆雷使得投資人遭受損失的同時,一些借款人卻拍手稱快。據筆者瞭解,一旦平臺有異常經營情況,借款人的還款意願就會顯著降低,他們認為,平臺爆雷與不用還款可以劃等號,因為平臺爆雷後,沒有相應機構和人員向他們追討所欠款項。

5. 主動退出

基於底層優質資產的獲取難度,逾期率無法有效控制,平臺合規成本越來越高,盈利空間也越來越小,一些平臺選擇在原定的備案大限來臨之際退出市場,並給出清退計劃。

以上原因只是筆者的揣度,集中爆雷也許是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優勝劣汰的市場選擇。從2015年網貸行業快速發展以來,曾經出現過幾次大規模的集中爆雷,此次爆雷不是最嚴重的一次,應該也不是最後一次。

事實上,對於真正符合監管要求合規經營的P2P平臺,爆雷的可能性比較小。一是因為P2P是借款人與出借人之間點對點的直接借貸,平臺只是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平臺在充分披露借款人和借款項目信息,並給出顯著的風險提示後,由出借人自行承擔借款人逾期的風險;二是出借人只能通過債權轉讓的方式實現提前退出,如果沒有新的出借人受讓債權,原出借人只能繼續持有債權直到借款人償還本息為止,不可能發生集中擠兌事件。當然無論是“風險自擔”還是“轉讓受限”都需要充分的投資者教育,目前市場還無法普遍接受。

在目前的形勢下,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筆者認為,對於網貸平臺來說,應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尤其是借款項目的信息披露,向出借人充分提示出借風險,同時加強對底層資產的控制和管理,制定風險預警機制;對於監管來說,建議繼續加強投資人教育,培養“風險自擔”的市場環境,利用科技手段、外部專業機構對轄區內平臺實現有效監控和識別,同時,對主動退出和被動退出的平臺建立退出管理機制,避免出現退而不管的局面;對於輿論媒體來說,應該本著真實客觀的態度,對網貸行業捕捉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力求實事求是,避免誇大其詞,危言聳聽;對於出借人來說,應該擦亮眼睛,通過查看平臺借款項目信息、股東背景、資金實力、備案及整改進度以及多渠道獲取平臺輿情等方式瞭解平臺的合規程度,而不是單純跟投或只關注收益。

截止筆者發文前,又收到幾家平臺經營異常的消息,爆雷的鏈條似乎還在延長,並沒有停止的意思。此次集中爆雷可以看做是優化市場的一次自然選擇,據筆者瞭解,對於實力雄厚的平臺來說,儘管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但是依然有能力撐到黎明來臨,對於不合規或者實力較弱的平臺,目前承受的壓力就會非常大。

不管此次集中爆雷的原因如筆者上文所述,還是由於蝴蝶效應而產生聯繫的其他原因,比如世界盃期間的賭球,亦或是股市暴跌後的抄底。可以確定的是,市場的淨化需要時間,行業步入正軌也會有相應的代價,相信在強監管下,不合規的平臺會被逐漸肅清,網貸行業的合規發展會迎來真正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