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除了院校和專業,還有一個因素是填報志願前應當慎重考慮的!

01

新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25日凌晨,高考成績發佈。

老陳準備休息,從衛生間出來時瞥見兒子房間裡的燈還亮著。

“成績剛出來,查分的人肯定多,查詢通道也肯定擠。明天早上再查吧,先好好睡覺。”老陳隔著房門對兒子喊話。

今天下午(6月24日),河南省招生辦,公佈了各批次錄取分數線。和去年比著,文理科一二批本科分數線都上浮了不少。

文科類本科一批分數線比去年上漲31分,上漲到547分;文科類本科二批分數線為436分,比去年上漲47分。理科類本科一批分數線比去年上漲15分,落定在499分;理科類本科二批分數線為374分,比去年上漲32分。

除了院校和專業,還有一個因素是填報志願前應當慎重考慮的!

分數線如此大幅度地上浮,讓兒子很擔心。只要成績不出來,孩子就一直處在焦慮中。但為了能誰讓家人都睡個好覺,老陳還是決定起床後再聊成績的事。

吃早飯的空隙,兒子主動說了自己的成績。

588分!比預測的成績低了20分。

他知道兒子平時的月考成績都是在600分左右,即使下滑也不會差的太多。

看來高考時心態有點問題,沒能全部發揮出來。不過588分的成績也很不錯了,雖然重點院校比較吃力,但要是走一個好點的一本專業還是綽綽有餘的。

高考的戰役已經落幕了,一場更加險惡的戰爭就要開始。

02

城市,更長遠的關注點

“兒子頂著巨大壓力撐過了高考,應該讓他放鬆一下,恢復了狀態再來應對報考的問題。院校和專業選擇的問題上,老爸是有義務幫著孩子出謀劃策的。我找了幾個在教育一線的朋友尋求意見,現在也想聽聽你的看法。”老陳對我講。

說實話,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不想接著院校和專業這兩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來談論高考,更喜歡從另外一個角度聊聊報考的指導建議。

除了院校和專業,還有一個因素是填報志願前應當慎重考慮的!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畢業後我身邊有不校友吐槽,大學四年好像什麼也沒學到。專業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除了畢業後從事相關行業工作的同學,誰還能記得許多。

那些畢業後的工作和自己專業不相干的同學紛紛表示,不出三年已經把當初學到的東西忘記了90%以上,自己好像什麼都沒學一樣。

也有不少同學表示,自己好像有學到了什麼,但又難以名狀。那些學到的東西,好像是畢業後忘記了所有專業課程後還繼續保留下來的東西。

他可能是專業課上教授引申到無邊無際的閒談,可能是自己為了減肥堅持下來的習慣和毅力,也可能是自己獨自一人打發時間的興趣······

除了院校和專業,還有一個因素是填報志願前應當慎重考慮的!

當你真的畢業時會拿什麼作為自己和幾百萬畢業生競爭工作機會的武器?

會是學校的招牌嗎?會是自己專業有多厲害嗎?這些應該不會成為你自身的核心價值點,頂多是一件又一件華美的飾品。

你真早正的的核心是你自己。

如果專業知識並沒那麼重要,家長和孩子為什麼非要選擇好的院校,好的專業呢?

院校重要嗎?重要!專業重要嗎?也重要!

不管是專業和院校的選擇,家長都希望孩子能選擇一個良好的氛圍,增加孩子成才的可能性。好的院校和好的專業,會成為孩子日後踏入社會找工作時閃耀的敲門磚。

相比較而言,一個頂尖院校頂尖專業走出來的學生,專業能力大和水平,高於同級水平的學生的可能性更大。得到更好就業機會的可能性也更大,所以很多家庭,很多學生期望進入到更好的院校,學習更好的專業,期待更美好的未來。

可當我拿著老陳問我的問題,徵詢許多畢業三五年的大學生時,他們的建議除了肯定院校和專業的重要性之外,還極力提出需要重視另外一個同樣很重要的考慮因素——學校所在的城市本身。

對!城市,就我要建議的,報考前需要考慮的一項容易被忽視的重要因素。

簡單粗暴一點就是,能去大城市就別待在小城市,能去北上廣深就別待在二線城市。

03

院校優勢只是城市的一部分

大學畢業後面對的就業壓力,經歷過的人都明白。選擇留在哪個城市工作?是現讀書所在的城市?還是另擇一城發展?

如果說當初所選的專業是對畢業後工作行業的幻想,院校城市的選擇就是對未來工作和居住地的提前考慮、佈局。

現在,很多城市出臺的人才政策,其實就是城市之間人才爭奪的攻守戰,也從一方面反映了大學生在畢業後對去留某一城市的搖擺不定。

留在哪一個城市?看似一個去與留的問題,實則是無數年輕人將自己的青春熱血獻給誰的賭注,把自己的命運和城市的命運結合在了一起。

聽起來也許很嚴重,但真正的得失只有自己知道,激情燃燒的歲月很短。

除了院校和專業,還有一個因素是填報志願前應當慎重考慮的!

遺憾的是,很多學生在畢業後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以至於不少大學生在經歷過工作的周折後才不禁感慨:報考時選擇城市同等重要。

於是選擇通過考研的方式進入到心目中的城市。

04

為什麼城市在報考中很重要

1、不同的城市意味著不一樣的眼界和格局

我的一個研究生同學舉過的例子。

你在鄭州能看到CBD的車展上某款新車,但我在上海能看到那款車的全球首展發佈會。

我想去迪士尼樂園遊玩時,只需要倒一趟地鐵。你可能需要坐5個小時的高鐵,舟車勞頓後,身心疲憊地去遊玩。

除了院校和專業,還有一個因素是填報志願前應當慎重考慮的!

我並不是想展示自己身居上海,會有多少優勢。只想向你以此證明在不同的城市,將會看到不一樣的事物,感受到不同的風景。而這個規律是,越往上,享受到的社會資源越密集,越稀缺。視野會越寬廣,格局會越大。

就以工作資源(機會)來說,在上海的機會肯定比你在鄭州的機會要多的多。

2、轉戰城市的成本機會高

還以身邊的朋友為例,他大學在省內的某地市讀書。

那時,每年清明、五一的小長假,曾經的高中同學都會跑到其他城市去遊玩。所在城市的同學,自然是要盡地主之誼招待。

他們來鄭州時總是將“大鄭州就是牛氣”這樣的話掛在嘴邊。我覺得很奇怪反問他們,你們不覺得交通擁堵,人流洶湧嗎?

他們告訴我說確實人很多很堵,但依然覺得很好。直到後來,去了他們所在的學校遊玩時,才發現繁華意味的吸引力有多大。

畢業後,他在自己城市面試了幾家公司後未果,不是公司不接受他,是他看不上公司。

來到鄭州,開始重新適應環境,開始新的人際關係。在地市時的傲氣,被人流沖刷的蕩然無存。

掛著地市名稱的畢業證書,時不時還會被懷疑是否真的存在這樣一所學校。

除了院校和專業,還有一個因素是填報志願前應當慎重考慮的!

多年以後,我才明白虹吸效應,才明白單核心的河南省,鄭州市怎樣的一種存在。

相同的道理,北上廣深杭是什麼樣的存在。

不再難以理解。

我也看到一個深圳的畢業生,在畢業後投了多家深圳上市公司。就職後和同樣留在深圳的同學吃喝玩樂,從不懼怕一個人的孤單。

這相比千里迢迢奔赴深圳闖蕩的同學來說,實在輕易了太多。

3、城市集中化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雖然各個準一線城市紛紛出臺人才政策搶人,真正有實力留在一線城市的人依然不會走。

就像你這個久居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忽然把你放到三四線城市裡奮鬥,你很難適應那裡的慢節奏,不溫不火的生活。

高鐵聯結城市,拉近距離,帶動了區域間的交流。但仔細觀察我國高鐵的分佈地圖你會發現,高鐵線路密集分佈的區域基本就集中在東南沿海和中部城市,未來城格局也會隨之發生極大變化。

東北在塌陷,西部在沒落,這是我們不願看到,但又真實存在的事實。

除了院校和專業,還有一個因素是填報志願前應當慎重考慮的!

區域集中化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城市群崛起並不是全部城市的崛起。

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以及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原城市群,西南城市群成為國家地理版圖上閃閃發光的明星,吸引著更多的優勢資源聚集。

院校優勢只是這些城市教育資源的一部分,更多的資源是交織在一起的。

無數大大小小的紅利,只有生活在該區域的城市裡的人們才能夠就近享用的。

05

好的城市不輸給一個好的專業

在志願報考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因素決定著家長和孩子的取捨。報考熱門城市的熱門院校,熱門院校的熱門專業,是無數高分家長和孩子熱切的期待。

但優質的教育資源就那麼多,總要有人不得志。

個人覺得,好的城市不輸給一個好的專業。優質潛力城市中,排名稍微靠後的的專業,比冷門城市排名靠前的專業還有價值。當然是如果該專業中王牌,即使處在冷門城市也自當別論。

要知道,四年的大學生青春生活裡,孩子接受的薰陶的不僅僅來源於課堂上,還有校園裡的環境,也有城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四年是他從學校走向社會的一個過渡,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城市,意味著接觸什麼樣的環境。

而畢業後面臨的去留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找工作方便與否的問題,長遠看它是機會的把握與失去的問題。

好了,今天就囉嗦到這裡,最後衷心祝願:所有報考的學子都如願以償。

除了院校和專業,還有一個因素是填報志願前應當慎重考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