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紮根“死亡之海”的他,爆響了震撼世界的“驚雷”!

“有一個地方名叫馬蘭,你要尋找它,請西出陽關,丹心照大漠,血汗寫艱難,放著那銀星,舞起那長劍,擎起了豔陽高照晴朗的天……”

這首《馬蘭謠》記錄的就是被譽為“共和國原子城”的戈壁綠洲馬蘭基地的故事。每當伯父哼唱這首曲子的時候,眼裡總會閃爍著淚花。伯父一輩子隱姓埋名,堅守在“死亡之海”羅布泊,曾先後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核爆任務。

紮根“死亡之海”的他,爆響了震撼世界的“驚雷”!

伯父的軍裝照

1960年初,和上萬名解放軍官兵一樣,伯父踏上了這片戈壁灘,參與我國核試驗工作,從那時起,他便和馬蘭基地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工作的特殊性,數十年裡,極少有關於伯父的消息,只知道他和“0673”分不開。

當時的中國,一直被籠罩在核恐嚇的陰雲中,尤其是中蘇關係的突然變故,使我國核事業研製雪上加霜,幾乎要從頭開始。事實上,由於蘇聯的技術封鎖,當時僅有的信息就是蘇聯專家撤走前的片段談話。後來伯父回憶起那段往事時常說:“由於缺少專業隊伍,我們對核試驗無論從理論還是技術上,最初的摸索都是非常困難的。”

“腦袋‘一根筋’,幹起活來‘不要命’。”瞭解伯父的人都知道,他特別的“倔”,凡是認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他和戰友們說的最多的就是“搞一年、兩年不行,就搞八年、十年,總能搞出自己的原子彈!”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伯父都埋頭於實驗室,與其說是實驗室,不如說就是一個破陋不堪、堆滿雜物的小房間,在那個手寫筆繪的年代裡,到底用壞了多少支筆、寫滿了多少個本子,恐怕連伯父自己也記不清了。戰友們勸他注意身體,不要那麼拼,他卻急紅了眼,甚至還放出狠話:“搞不出‘兩彈’,即使將來我死了也不會瞑目的。”

紮根“死亡之海”的他,爆響了震撼世界的“驚雷”!

迅速奔赴一線,搶收第一手資料

一片赤誠忠心,核試甘灑熱血。伯父一直堅信“不管做什麼事,要想成功,除了認真還是認真。”千餘個深夜、幾百個通宵,遇到關鍵性難題時,乾脆就住在實驗室連續攻關,每做一次實驗,他都建一個檔案,就像病人的病歷一樣,從沒間斷過。為了及時拿到一手資料,伯父常常頂著核輻射的危險,深入一線,在核爆後第一時間去搶收數據。有一次,核爆剛剛結束,伯父便急著往前衝,只為了拿到第一手的衝擊波數據,他和戰友們揹著儀器,爬上海拔近3000米的山頂呆了一宿。冬天漠風凜冽,山頂更是冰封雪凍,夜晚刺骨的寒風像針一樣往身體裡扎,伯父的鼻尖、鬍子、眉毛上結了層層白霜,手凍僵了,腳麻木了,身子不停哆嗦……

正是在他們那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無悔付出下,1964年10月16日,羅布泊一聲巨響,蘑菇雲騰空而起。現場總指揮張愛萍將軍向周恩來總理報告,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聽說,那一刻伯父哭了,像個小孩子一樣,哭得不停。

紮根“死亡之海”的他,爆響了震撼世界的“驚雷”!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伯父個子不高,微胖,笑的時候臉會鼓得圓圓的,特別可愛,這是他平時的樣子。但當他因為核輻射和長期超負荷的工作而不得不住進醫院後,臉頰漸漸地開始凹陷下去,額頭也顯得特別突兀,幾乎讓人認不出來。去看望伯父的時候,他戴著氧氣面罩,身上插著很多根管子,疼得額頭直冒汗但硬是一聲沒吭,病床旁邊放著一本厚厚的、泛黃的核試驗技術的書籍,那一幕真的震撼到我了,這是一位怎樣的硬漢?又有著怎樣的執著!或許只有親身經歷過的“馬蘭人”才能真正體會到吧。

“黃沙漫天的戈壁灘、空白的核試驗領域、緊迫的任務需求、急缺的專業技術人才……”談到黨和國家需要時,伯父的話語速度明顯加快,一說起我國的核試驗發展成就,他更是如數家珍。

很多人說伯父一輩子沒享過福,但我知道一定不是這樣的。他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他說過他這一輩子過得很愉快,所以當他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看得出他很欣慰,沒有遺憾。

鏗鏘一生,苦幹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伯父經常教導我們:“人這一輩子能為國家乾點事,是最大的幸福。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我很滿意。”伯父去世後,政府部門將數萬元的慰問金交到伯母手上,她強忍住淚水,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表示謝意,說:“他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沒有愧對黨和國家的培養,這些錢就當是他最後一次交的黨費吧,這也是他的心願。”

在伯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打小就對軍營充滿嚮往和熱愛的我,如願以償地當了兵、考了軍校,現在,即將畢業走上任職崗位。雖然可能無法像伯父那樣參與祖國重大科研工作,但我一定會接過伯父的槍,腳踏實地,做一名優秀的基層帶兵人,在火熱的軍營建功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