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認為怎樣能夠改變中國男足的現狀,讓男足能夠在國家隊的比賽中更賣力?

依爸10


這真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這屆世界盃開賽前央視名嘴白巖松就已經調侃過了,“這次俄羅斯世界盃,中國,除了國足沒去,其他該去的都去了”。這裡更多的是無奈,圈子裡還有很多的梗,就不一一說了。

說白了,真的是體制的問題,國足改革多年,年年說改,但你看,踢球的始終還是那麼幾個,名帥換了一個又一個,踢差了,就是主帥背鍋。鄭智都那老了,還在踢,我們13億人口的大國找不到11個踢足球的嘛?這是個笑話。

這是個物質至上的社會,好多都是有權有錢的才踢的上足球。例子太多,比如普通大眾為了孩子踢球的愛好,是弄的傾家蕩產,孩子踢的也好,可就是不會被重用,更不用說踢比賽了。這是一種的畸形發展,有能力的上不去,沒多大能力的站著茅坑不拉屎。領著普通人一輩子賺不到的年薪在球場上去散步。可能很多人會辯解,人種不同,體質不同,天生就沒有歐洲非洲人能跑,那這裡問題來了,這屆世界盃的韓國踢贏了德國。日本打進了十六強這又怎麼說呢。五星巴西,平民足球的典範。諸如大羅,小羅,C羅,內馬爾,都是窮苦人出身的,然後成了世界球星。

所以啊,國足,不能踢的就別上,不要看那麼多利益關係,國家最大。體制不改革,現在的那一批,永遠在散步,永遠進不了世界盃。

狹路相逢勇者勝,有能耐的上,如果說,現在的國足,比賽前跟他們說,踢不好,沒有態度,踢不贏的話,下場比賽不踢了,直接劃掉他的註冊球員資格,沒有了收入,沒有了體制的庇護,你看他還踢的好不。

沒技術可以學,沒有態度,那說什麼都白搭。



雜家說事


改變中國男足的現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足協已經在做!中超新政及校園足球都是改變男足現狀的措施!可針對目前的國足,該採取什麼方式調整呢?

1.思想教育。小時候,老師經常講物質及精神文明建設,物質已經有了,可精神已經丟了。骨子裡沒有精氣神,沒有壓力,哪來的動力!

2.獎懲制度。重獎重罰。對錶現好的,獎!對態度不好,行動不積極的重罰!像什麼“白切雞”“散步帝”一流的,開除國家隊並且對所在的俱樂部和他個人進行重罰!也許這樣,國足才會面貌一新!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各位留言交流!


足球說吧


男足的現狀一定要改變!否則,是真的很難進入世界盃32強了!

這屆世界盃克羅地亞隊已經進入了決賽!

僅有417萬人口的克羅地亞衝進了世界盃決賽!

13億人的中國今年沒有進世界盃,我們要反思而不要氣餒。總有一天,中國能夠進去的。

我們需要從克羅地亞學習什麼呢?

我們真的需要改變。

1、國家要真正形成足球文化,真正培養熱愛足球的運動員。培養出為了足球可以嚴格自律的球員。

2、努力促進足球運動員真的職業化,慢慢向歐美髮達國家足球俱樂部輸送人員,鼓勵中國球員去歐洲俱樂部參與職業化的競爭。

3、形成中國自己的球星培養機制,從兒童抓起,從少年抓起,抓好體能訓練和足球技能訓練,充分利用好國內甲級聯賽,狠抓裁判體系,公平公正判罰,避免球星過早受傷,形成完善的球星培養機制,慢慢的培養出自己的超級球星,中國足球將來前景也會很好。

4、等到去歐洲甲級聯賽踢球的中國球星多了以後,自然而然的中國足球實力就會上來的。等到中國球星多了以後,踢進世界盃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多謝支持和關注!


睿思天下


中國足球,想說愛你不容易!觀其行,怒其不爭,記得我最早收藏的《足球報》是86世界盃,那時候我還不是一個真正的球迷,等到我大最囤積足球報的時候,是90年的意大利之夏,那時的報紙2毛5一份,對我這個學生來說,已經算很高的消費了,但不管跑多遠,我每期必騎個破車去買的,並且一口氣把報紙讀完,後來,報紙也從每週一期擴張到兩期,每週一四出版,無凝加重了我的“學習”負責擔,但因對足球的喜歡,加上自己也進了校足球隊,那更是期期必看,唉,想來這一路走來,也是挺辛苦的,內心的滋味,五味雜陳,難以言說。現在,老家閣樓上那一摞一摞的足球報啊,已經積滿了無數的灰塵,中國足球的近況還是如此,佈滿灰塵!


三顆小石子


我不認為中國男足會發生質變,也不相信他們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衝出亞洲。注意,得是自己努力啊,依靠日韓不佔名額&暗箱操作啥的不能算。

以今年世界盃成績排位,歐洲>美洲>非洲>亞洲

亞洲淪為世界四流;

以亞洲國家隊排名,中國男足在7、8左右,是洲內三流偏下的水平。

也就是說,中國男足是世界是“第十五流”的隊伍。這也和他們的全球排名符合——那還出去幹嘛?表演淨吞九蛋、增加本小組賽程進球數?

再加上待遇優厚、外出打工不必要,他們早已沒有了上進心&羞恥心,不思進取、誰損我我罵誰就是他們在世界盃期間的全部任務了。

更加可笑的是這一行業內的宣傳——明明沒有成績,卻出了那麼多“鋒線尖刀”、“中場發動機”、“後防鐵衛” ,我滴媽呀~猛一聽還以為到了西甲、英超呢。對了,他們叫“中超”,超啊!全世界第二個稱為“超”、第一個自稱“超”的買賣。我真心認為他們這是一場買賣。

我大中華,已經不需要依靠哪一項體育成績走向世界了,男足爛與不爛,重要嗎?


秋天驛站


國足的每場比賽大家有目共睹 就是技術問題 和大賽的經驗問題 這2個問題為什麼會出現 跟國足管理層密不可分 技術上缺失說明在訓練的時候 大家不能嚴格律己 給自己下目標 彷彿能看到只是為了完成工作而去工作 好比朝九晚五 能早下班的絕不不會遲一點走 能請假的絕不會耽誤 第2就是大賽經驗 國足的比賽幾乎反應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膽怯 不敢拿球突破 能傳的就傳 在沒人防守的情況也無厘頭往人堆裡傳 這是典型的沒有自信 身為職業不應該出現這些情況 最後不管是技術和大賽經驗問題 最根本的就是國足薪資太高了讓金錢腐朽了他們的技術變的懶惰 錢不會少了 生活放蕩不羈了 約束力完全磨滅 大賽經驗不足 最關鍵就是歐洲豪門國足球員進不去 進去的只有2流甚至更差的球隊 顯然薪資也不可能有國內高 造成了 我留在國內能掙大錢 去國外雖然技術提高了 但是錢少了幾個等級 養尊處優的惡習 沒有競技提高反而更差勁 如果這些解決不了 下一屆乃至下下一屆國足依然不可能進


嘉惹男


中國足壇充斥著太多的怪相,薪水一般是和能力掛鉤,唯獨我們中國足壇不是。一幫也許只讀過小學、中學、還沒有把基本忠孝仁義讀懂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球員們,隨著中國足球賽制的改革,一下子每年拿著別人也許一生都難以企及的高額待遇,突然不知道自己是誰了?真以為自己一下子變成了中國的梅西,C羅?最值得諷刺的是,一番改革下來,他們除了收入高了,其它什麼都沒提高,精神品質反而徹底弄丟了,我們真的不知道他們的努力在哪裡?

於情於理,中國球員是不配擁有這麼高收入的,能力與薪水掛鉤無可非議,我們現在足球水平是世界五流,那球員只能拿五流球員的薪水。建議我們的各俱樂部徹底實行績效考核制,只有在俱樂部拿到幾次中超冠軍,亞冠前四等硬性指標的前提下,主力球員才能拿到一定的高薪。俱樂部球員能夠加入歐洲五大聯賽併入選國家隊,才能被認定為俱樂部享受最高薪資水平的群體,參加歐洲二流聯賽享受二級工資水平,以此類推……。一個球員代表國家隊出戰的次數的多少,拿到的榮譽多少,都可以成為績效考核的認定標準。這樣不但讓各俱樂部減負,而且可以讓俱樂部實現可持續良性運營,不會因為球員的高薪拖垮一支球隊。也使得每個球員都想盡力把球踢好,都把進入國家隊作為最高榮譽與最高薪資的追求目標。

國家隊球員的精神面貌每況愈下,足球管理者們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反思自己的過錯,該下放的權力要下放,要制定出更加符合足球客觀規律的發展模式。足球從娃娃抓起說了多少年?但永遠只是流於口號,我們的城市有幾塊足球場?有幾處可以讓孩子們踢球的地方?我們很多有天賦的孩子因為家裡沒錢,進不起足球學校,又沒有踢球的場地和教練,這就是14億人口為什麼選不出11個國家隊員的惡果。一個人口大國,踢足球的孩子卻少的可憐,我們足球管理部門應該要有所反思,有所作為了!


笑臉包公1


大家好,我是中國男子職業足球運動員的一員,聽說你們最近都在罵我和我的同行們,稱我們為白斬雞,其實我知道你們罵我是嫉妒我,你看你們天天為生活忙死忙活的,對領導低頭哈腰的,才拿到千把塊錢的工資,想買一件貴點的衣服都要斟酌半天,過的苟延殘喘的,你看看我們,憑藉著小時候家裡的關係和財力,輕鬆進入了中國足球這個幸福的地方,看看我們,不需要多麼努力,就在球場上散散步,吐吐痰,翹翹大拇指,順便把球停個十米,看見球管他三七二十一就往對方球門悶一腳不進就雙手抱頭45°角仰望天空一聲嘆息“唉!”順便拍拍手一口膿痰吐出。即便如此我們也別墅住著,超跑開著,嫩模女友摟著,千萬年薪拿著,我們還要努力啥?真是搞笑,嘿嘿,你們嫉妒吧,還不趕緊去搬你的磚幹你的底層工作,不然你老闆又要罵你了


best7758521


        中國男足多年的職業化,水平從過去的亞洲前列輪為現在的二、三流球隊,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是否因為職業化導致男足水平下降?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男足水平下降原因有N多種,如足協的管理層問題、後備力量嚴重不足、註冊球員數量少得可憐等等等等……,

        在這裡,別的不論,我只說一個我認為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職業聯賽的規則制度中關於球員的問題,分兩種情況:

        一、必須對外籍球員上場嚴格限制,君不見中超球賽幾乎都是外援(特別是前鋒)在進行表演,中國職業聯賽之初,沒幾個外援,那時中國的足球在亞洲還基本算得上一流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外援人數逐年增加,中國的足球退步到了亞洲二流。到現在中超球隊哪個不是三、五個外援,可中國足球的水平已經輪為亞洲三流。二流水平時,雖然沒進世界盃但亞洲區十強賽尚可爭一爭,現在三流水平亞洲區進二十強都免為其難。再增加外援名額的話,中國足球將會再後退到亞洲四流五流水平。這難道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中國足球水平?如果為了好看、火爆就多增加外援,那乾脆將來中國足球聯賽上全引進如C羅、梅西、內馬爾等大牌球星得了,那時中國將會是世界足球的中心那且不更好。實際上,場上外援太多,嚴重抑制了本土球員的發攫發展,久而久之,中國還出得了高水平的球員嗎?事實上,這麼多年來外援對中國職業聯賽場上位置的霸佔,抑制中國本土球員發展發揮的事實早已顯現,近幾屆的世界盃國足的表現一次比一次糟糕就是力證,雖說場上球員表現差是不爭的事實,但其實質在於中國已經找不出比他們表現的更好的球員了,於是,國足失敗便是註定的。因此,我認為中國的職業聯賽應對每支球隊場上外援限制為最多一人。如果不但不加限制反而還要增加外援的話,那麼大家就坐等十年八年後中國足球輪為亞洲四流五流水平吧!

         二、對本土球員實行“個人降級制",這是解決限制外援上場人數後對本土球員懶散、不努力上進的一個重要舉措。“個人降級制"應該成為職業聯賽的一個制度或者說一個重要工作內容,凡在聯賽中上場時間達到一定數值(如平均每場球賽上場時間達50分鐘)的球員如果表現不好(設定一個分值),到下一賽季必須降級,中超的降為中甲(或中乙或業餘,視分值情況而定),表現好的球員才可保留本級。降級後的球員在下一級別的整個賽季中如表現不好(同理,如分值達不到要求的)按“個人降級制"規定再降級;如表現好達到分值要求的方能保留本級或升級,比如某球員上季分值不夠被降到了本季中乙,如本季表現好分值達到要求即可保留在中乙,如有中超或中甲的球隊看上了他,規則應允許他可以進中超、中甲。如他表現不好被降級,規則應規定任何中超、中甲、中乙的球隊都不能簽約吸收他入隊,他只能降到中丙(業餘)等更低級別的球隊。

        實行“個人降級制"後中國的足球水平一定能逐年上個新臺階,國足進入亞洲一流水平衝擊世界盃應該沒問題,但要想有更好的發展,足球后備力量不足的問題沒解決前恐怕很難,此為另一話題,在此不論。

     “個人降級制”有許多重要作用:

         一.能使上場球員努力進取,抑制懶散,至少在他大多數時間(至少十場球裡有七、八場)裡是這樣。如果你場上懶散,水平發揮欠佳,相應的技術表現分值就得不到,一場、兩場還不打緊,如果大多數時間都這樣,那麼下賽季只能降級,降級意味著一是榮譽受損、二是收入下降;

         二.積極訓練,提高技能。要想不被降級,必須要表現好,分值達到要求,要想分值達到要求,技術水平穩定發揮是一個必備條件,但你不積極訓練,努力提高技能,又怎麼能穩定發揮充分保證你的分值呢?

         三.可以給積極上進的年輕球員提供更多表現的空間。被降級的球員把位置騰出來了,那些新升級的球員、那些曾經的“板凳球員"就可以充分的展現自己的才能,這裡面可能就有可堪重用的人才;

       四.形成優勝劣汰,努力拼搏的氛圍,實行“個人降級制”後,各級別球員會產生各自積極向上的心態,經常上場的球員會這樣想:如果我不積極我可能就會降級;“板凳球員”會這樣想:我一定要積極訓練,提高技能,爭取去填充降級球員的空缺。高級別的球員會想如果我降級多沒面子,收入還會下降,我一定要好好表現。低級別的球員會想我要爭取高分值讓上個級別、上上個級別的球隊看上我。 如此這般,使得中國足球界積極向上蔚然成風,懶、散、賭、假相應也會大大減少,這難道不是中國足球的一個幸事?

        “個人降級制”規則該如何制定和運作呢?在此本人提幾個點的設想,全面的還得要中國足協搞定:

         一、 考核球員的範圍,即應對哪些球員進行考核?應對上場時間達到一定數值的球員進行考核,而沒達到這個時間值的球員則不考核。比如中超聯賽,每個球隊都有30場比賽,每場90分鐘,30場共2700分鐘,如果某球員30場都參加且踢滿全場,那他的時間值是2700分鐘,就必須對他進行考核。這個時間值該如何確定才科學合理,是800分鐘以上?是1000分鐘以上還是1200分鐘以上?亦或1350分鐘以上?再或者1500分鐘以上?這就需要足球界的專家獻計獻策了。但有一條,一定要讓相當一部分人降級,讓那些作風懶散,體能差勁,球技欠缺的球員通過這個制度而淘汰。

        二、技術分值的設定:就是對球員場上所處位置的一些主要技術技能進行分值設定,看場上球員運用得如何進行打分。比如前鋒球員,就要看他的射門,助攻,跑位,進球……等等進行分值評定,中場,後衛,門將(裁判要不要考核?我疑惑,專家去定吧)都有相應技術技能要求同樣進行分值評定,這樣一場球賽完畢便知各球員的分值,最後再把他參加的所有球賽(聯賽)的分值進行平均,這個平均分就是他能否降級或保級的分值。當然,這些不同位置的技術技能分值(哪些技術技能應計入考核、分值多少、降級分值的確定)也要由足球專家來設定。

        三、什麼人參與對球員的考核:首先肯定要足球專家,但也必須要有非專家參與。我的設想是專家11人,觀眾1人次;專家11人為:2名曾經的足球教練(要求國家、省、市級、職業聯賽任過N多年的非現職教練);2名非現職專業球員,也就是退役多年職業球員;2名大專院校或足球專業學校專教足球的教師;2名現役裁判(中超1名,中甲或中乙1名);2名專職足球報導的媒體記者(1名電視,1名報紙);1名沒有球員、記者、教練、裁判等經歷的普通球迷觀眾。觀眾1人次是指:做個微信公眾號,將技術分值的內容設定在公眾號裡,供觀眾球迷打分,如某項技能該觀眾已評定並上傳,則該項技能分值該觀眾(即該手機)再次評定無效,即該手機只能評一次。舉例說明:比如我對A球員今天的助攻先評定為2分,我想再評,系統就會提示“您已評2分”。全國任何人都可以進入這個公眾號進行評分,系統會自動將所有人的對某球員的某項技能的評分進行平均,從而得出該球員的這項技能分值。這是觀眾的評分。再加上11名專家的評分共12個分值,去掉一個最高分,再去掉一個最低分,將餘下的10個分值再平均,這最後平均的分值就是某球員的最終分值,這個分值就決定某球員是降級還是保級了。

        四、考核時間:對球員的考核時間為每場球賽結束後即可開始進行,持續時間是3天、5天還是該球隊下一場球賽開始前,專家去定。

        中國的足球水平要想得到快速有效提高,在還沒有解決後備力量不足問題的情況下,“個人降級制"不失為一個最佳的辦法。

        最後說一點,“個人降級制”是在限制上場外援人數的前提下而設制的,它應該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實行,或者說國足在世界排名32強外都應該實行。但這個設想或建議我估計很難實現,因為它會觸動某些人的利益,還有廣大球迷可能也不會同意,因為這個制度實行的開始兩三年可能不會很好看,但是各位,目光不要短淺,為了中國足球發展,我們應該學會捨得,不要等到國足輪為亞洲四五流水平時大家只能搖頭嘆息!


生哥


男足不行,體制弊端,根子不除,遺傳不斷,黑哨、黑球、黑幕、黑錢已經徹底把國足給包圍,再好的球員也不能逃脫。解散國足吧,每逢大賽,全國選拔,不招一個商業球員,就招民間足球戰將,為足球耐得住寂寞、能為足球貢獻一生的人,只發生活費,集中封閉訓練一定的時間,贏球大獎特獎,輸球不獎不罰,不出8年,中國足球一定會在世界盃賽上響噹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