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攜程董事會主席樑建章建議,要拿GDP的2%~5%獎勵生育,這可行嗎?

暈暈的Honeybaby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實際上早在幾年前攜程的創始人梁建章就辭去了攜程董事長一職去搞人類學研究。

此次,梁建章發文稱中國很有可能至少要用GDP的2%到5%來獎勵生育,才能夠提升生育率到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水平。但這真的可行嗎?

首先,目前中國的GDP是80萬億,也就是說要拿出來4萬億才能解決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這個數字看上去很龐大,但實際上分到每個孩子手裡的應該就1萬多塊錢,而對於當今社會來說撫養一個孩子到18歲付出的吃住行和教育成本估計是一萬塊錢的成千上萬倍。

除此之外,中國高額的房價也是造成年輕人不願意生育的主要原因。從福利上看,幼兒的託管也成為了年輕人最為擔心的事情,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根本分不開心。

所以說想要改善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單單是開放二胎政策不足以改變什麼,更為重要的是在福利、政策上有保障,讓人們養得起孩子。


正商參閱


梁建章是人口經濟學家,他一直在鼓吹提高生育率。但要說拿GDP的2%~5%獎勵生育,這是不可能的。2017年中國經濟GDP是80萬億左右,2%就是1.6萬億元,5%是4萬億。

這是什麼概念呢?2018年我國國防費預算為11069.51億元人民幣,在2017年才突破1萬億。這比國防費用預算還高,財政怎麼可能去拿呢?再對比一個數據,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42557億元。

如果為了多生孩子,需要拿出國防費用或教育投入的規模來幫助,顯然是不現實的。

但話說回來,生育率中國是需要補課的,曾經推行計劃生育,而今負面效應逐步顯現。近些年開始放開二胎生育,但為時已晚,很多家庭無法承受高昂的養孩子成本。簡單測算,一個孩子的養育成本,中等水平家庭大約需要投入70萬,如果投入更高一些則會超過130萬。

政府應該推行一些獎勵,在生育方面以及醫療方面,但各地經濟水平不一樣,城市肯定有差異化的。


牛熊交易室


很明顯不可能。


梁建章的邏輯出發點,就是基於下面這個圖:


他認為,財政補貼越高,人們就願意生育。


但是從這個圖也可以看到,這樣的規律並非是嚴謹的,而只能說,大致有這個規律。比如美國,財政補貼很低,但是生育率很高,匈牙利補貼很高,但生育率還是很低。那中國是美國的情況,還是匈牙利的情況,還是符合普遍的情況?一旦政策撒開,卻沒有效果,帶來的成本會非常高。


單單指望財政補貼來促進生育率,邏輯上太過簡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也要打上問號。比如在中國,地域發展差異非常大,東部沿海地區更發達,生育率更低,如果大規模財政補貼,公平性怎麼兼顧?憑什麼東部的財政收入又要劃一塊轉移到西部(其實中國的財政一直是東部補貼)?東西部的補貼力度,該不該一樣?這個錢是地方出,還是中央出?這些錢,又如何避免被濫用,被某些人惡意佔有?


降低撫養成本,確實非常有必要,但未必是需要通過財政補貼的手段。其實,正在醞釀中的個稅改革,就已經體現了這一層意思,比如子女教育支出抵扣個稅,比如房貸利息抵扣個稅等等。這樣的間接的補貼更有效,且更直接,也可以有效減少操作過程中的偏差。


另外,政府還要完善一系列公共服務,尤其是教育,這才是家庭支出的大頭,一線城市撫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在百萬以上,其中一半是教育支出。優質的教育總是稀缺的,特別是課堂教育之外的補習班,更是個無底洞,政府可不可以考慮集中採購這樣的服務(政府集中採購可以拿到更優惠的價格),這樣可以讓家長少支出一些。


總之,孔方兄的意見是,僅僅是財政補貼是沒用的,越多的錢給家長們,而相應的資源供給沒跟上,只會導致資源更加張(因為家長都有錢了),價格更高昂,家長負擔更重。與其重視財政補貼,不然從供給端著手。


孔方財經


我覺得,這樣的觀點,既不靠譜,也不現實,更不可行。

首先,年輕人不願生二胎,不只是錢的問題。就算補貼獎勵的錢很多,不要煩心錢的問題,今後出現入學難、入學惠,看病難、看病貴,將來出現買房難、買房貴等問題怎麼辦?能夠一直補下去、獎下去嗎?不解決教育資源、醫療服務均衡性問題,不解決房地產市場不穩定、不規範問題,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就不能夠減輕,也就不會考慮生二胎的問題。

第二,世界上補貼和獎勵力度大的國家,大都是人口不太多,人口對經濟社會壓力不是太大,對資源要求不是很高的國家。而我們,人口已經達到14億,也去採用這樣的補貼和獎勵政策,顯然是不切實際,不符合國情的。 我們並不否認,人口增長速度的放慢,確實產生了一定的副作用,也帶來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勞動力短缺問題。但是,是否就意味著,人口增長真的經到了必須用如此大力度的獎勵和鼓勵生育手段的時候,確實不能想當然。 不管怎麼說,中國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老齡化確實是問題,但未必需要通過揚湯止沸的方式來解決,而是可以通過優化人口結構,以釜底抽薪方式解決啊。否則,不是越解難題越多,問題也越來越大。

第三,隨著智能化的不斷髮展,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在不斷減少。相反,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則不斷提高。如果能夠把用於補貼和獎勵生育的錢,更多地用於現有人口的素質培養,能力提升,條件改善等方面,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豈不比獎勵數量,而不考慮質量要好的多。經濟要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人口也要從數量增加向質量提升轉變。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譚浩俊


拿GDP的2%一5%獎勵生育,在中國不可行。

中國人口多,政府的財政負擔承擔不起,中央財政還在為解決貧困人口努力,金融精準扶貧才初見成效。

中國不像歐洲小國人少,歐洲很多國家是政府把小孩養到17歲,以此鼓勵民眾多生小孩,但是效果也不理想。

為什麼呢,養小孩不光是錢的問題,教育小孩培養成為有用之人才是最重要的,可是真要把小孩培養成為優秀的人才,父母付出的是一生的精力,在中國的一線城市培養一個小孩成為優秀人才,上國際學校再加上出國留學,花費在500萬人民幣左右。這還是次要的,家長要天天陪著教育小孩,一些沒有文化的家長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有錢沒文化也沒有用。

歐洲明白這個道理後,政府花多少錢鼓勵生育,歐洲人還是很多人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小孩。中國要鼓勵人們多生小孩,只要做好一件事情,生小孩的人就會多起來,那就是小孩上學教育問題。

政府只需要解決讓所有的小孩上學變得簡單,像歐洲一樣,所有小孩上學的事情政府都解決好,讓家長輕鬆養育小孩,只要把這個問題徹底解決,才是問題的關健。在中國,小孩上學的問題家長太難太累了。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也歡迎私信提出,在評論中提出也許會忽略看不到,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就算拿出這錢來,恐怕也到不了生二胎的手裡。九年義務教育又如何???那是說好聽的,這費那費放學放假還有補課費。就算是硬著頭皮生了,高房價又沒地方住。總之是不能聽話,以前口號是隻生一個好國家來養老,結果養老金吊毛沒有一根,現在口號是多生多養好,老了養老兒不累,艹,我看是羊毛沒的剪了,省省吧!!!什麼時候住房,醫療,教育,三大樣免費了,那時候二胎才能敢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