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漢諾威初年英國對外戰略的迷茫

喬治一世

漢諾威的喬治一世為什麼能當英國國王,因為他信新教,漢諾威的政體接近民族政體,他能夠延續光榮革命的成果。

英國前幾百年專注與滅法國,後幾百年專注與海外擴張,並且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海外華族,通過對外掠奪貿易,靠殖民地發家的人,他們這波人在一直的推動著這項政策的開戰。這個時候是英法海外利益爭奪的時候。

漢諾威初年英國對外戰略的迷茫

但是喬治真正意義上是一個漢諾威國王,他繼承英國王位的目的就是想借助英國的力量為漢諾威服務,在喬治當政時期,英國的專注方向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從海外爭霸,轉為對歐洲大陸的關注,照顧漢諾威的利益。

歐洲的政治形勢

無論怎麼看英法都是敵人,但是這個時候法國的國王年幼,法國的攝政王正在跟西班牙的國王(路易十四的孫子)爭奪對法國攝政的控制,英法關係緩和起來,這才使英國能有較多的精力去關注漢諾威的處境。

漢諾威初年英國對外戰略的迷茫

前期的漢諾威幫著俄國打瑞典,瑞典國王死後,俄羅斯的勢力擴張失控,這個時候的英國外交大臣斯坦霍普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去構建英法荷西奧,五國同盟為漢諾威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隨著南海泡泡事件,斯坦霍普倒臺,沃爾波爾開始執政,沃爾波爾是個老滑頭,他既不敢得罪國王,去為那些海外華族去開拓殖民地,又不敢得罪議會,去幫漢諾威打仗,一上臺就嚴重聲明,我不喜歡戰爭,我只專注經濟的發展。沃爾波爾當政20年的時期英國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首相制度基本成型。

沃爾波爾

可是沃爾波爾的苦心沒有人能夠理解,隨著沃爾波爾的長期執政,首先法國的國王路易十五長大了,不再是那個靠人攝政的小孩子了,他開始構築對英國的防範,虎視眈眈。

長期的和平使得英國的人民,忘記了戰爭的血腥,貧富差距的拉大,開始使得普通的國民希望發動對外戰爭,去為自己贏得功名與利益,對沃爾波爾更不滿的是海外華族。看吧,有時你錯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你什麼也沒做。

漢諾威初年英國對外戰略的迷茫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之後,根據簽訂的《烏得勒支合約》英國可以向,西班牙南美的殖民地販賣一定數量的黑奴,可是由於英國商人的貪婪,他們販賣的數量是規定數量的幾十倍,這激起了西班牙的強烈不滿。西班牙的海軍就開始在海上嚴查走私,一旦抓住就嚴懲,西班牙與英國的矛盾開始激化,英國議會叫囂著要給西班牙點顏色看看,1738年一位叫詹金斯的船長出現在議會,拿著自己血淋淋的耳朵,向議員們哭訴,說自己被西班牙人割掉一個耳朵,還被綁在桅杆上。

在議會的壓力下沃爾波爾1739年被迫對西班牙宣戰,可是沃爾波爾真的是很討厭戰爭,對西戰爭節節敗退,在沃爾波爾向議會提交和平協議被拒後,沃爾波爾意識到自己失去了議會的支持,於是辭職。

在與西班牙戰爭的同時,沃爾波爾的繼任者佩勒姆又陷入了奧地利的王位繼承戰之中。

佩勒姆的繼任者,紐卡斯爾頭腦清醒一些,意識到法國才是英國的最大的敵人,可是為了保護漢諾威的利益,紐卡斯爾的努力方向主要是在歐洲大陸尋找盟友。

英國史53 大英第一帝國8 漢諾威王朝初年英國的對外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