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芯電易:華為麒麟970當初為何選擇它,現在終於知道原因了

四月中旬由中興被禁引發的一系列事件,讓國內大眾對芯片開始高度關注起來,一時間芯片成為了 熱門項目。

芯電易:華為麒麟970當初為何選擇它,現在終於知道原因了

說到芯片,大部分只能想起英特爾,英偉達,高通等著名的傳統芯片巨頭,但是把眼光轉向國內的話,寒武紀 ,深鑑科技,地平線機器人等多家AI芯片公司近幾年的發展勢頭也比較猛。

智能芯片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寒武紀科技,最近宣佈完成了數億美元B輪融資,據瞭解,寒武紀這輪融資後整體的估值達到了25億美元。

AI芯片公司寒武紀科技在終端和雲端這兩個領域均有著研發成果,就在2016年年底,寒武紀發佈了首款商用深度學習處理器1A處理器。它面向的群體是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和智能駕駛等各類終端設備。

芯電易:華為麒麟970當初為何選擇它,現在終於知道原因了

2017年11月,寒武紀發佈了三款智能處理器,分別是高性能的寒武紀1H16處理器,視覺領域的1H8處理器和智能駕駛領域的寒武紀1M處理器。

而在雲端上,2018年5月,寒武紀發佈了MLU100智能芯片,適用於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多種類型的雲端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當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芯片產品應該是集成在華為麒麟970上的1A處理器。從華為內部測試結果看,集成了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後的麒麟970每分鐘能處理2005張圖像。若沒有NPU則每分鐘只能處理97張圖像。

芯電易:華為麒麟970當初為何選擇它,現在終於知道原因了

選擇寒武紀研發的NPU集成的華為麒麟970,無疑是正確的選擇,也符合華為當下的戰略佈局。就如同餘承東所說的那樣:未來的智慧終端想要不斷的發展,相應的人工智能體系一定既要充分發揮終端自身的能力和價值,也要結合大數據和雲技術帶來的海量信息、服務和超強計算力,人工智能在未來終端上的實現必須通過端雲協同,這就是華為當前戰略佈局的重點。

有著寒武紀支撐的強大內“芯”華為,在縮短與蘋果,三星等品牌的道路上會走的更遠,從戰略層面看,華為的通訊,智能手機等都有著人工智能應用的需求,攜手寒武紀將讓華為在人工智能戰略上佔據一定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