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平凡的世界》全書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情感短文


也許就在路遙當年創作那部平凡的世界這本小說的時候,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本看似"平凡"的小說裡"普普通通"的社會底層人士,卻感動了無數的讀者,培養了無數的粉絲,也在無數平凡的中國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一邊讀著這本書,一邊走完自己的求學生涯的。每當在人生困頓和感到苦悶的時候,翻開那本書,進入到那個平凡的世界,就能夠汲取到無數的力量。

我們都知道創作這本書的時候,路遙的年紀並不是很大,而且同時期的其它小說也都沒有它那樣的視角和高度,他用最簡單的筆觸、最真誠的心靈以及最寫實的手法,告訴大家一個最淺顯直白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的、平凡的,要想讓自己變得不普通、不平凡,除了強大自己的內心、豐富自己的情感,再也沒有其它的出路。

在這本書裡,我們能看到故事情節就是圍繞孫家來展來,簡單地說就是從孫少安和他的弟弟孫少平的人生成長和情感經歷,但在故事中我們看不到皆大歡喜的結局,他們兄弟倆最終都在現實面前犧牲了自己的感情。也許我們看到這裡會有些嗆然若失,但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身邊的世界,我們不得不承認,世界並不能像我們一廂情願想像的那樣美好,它不會順從任何人的意志。

孫少安因為生活在那個特殊的時期,所以即使他和潤葉再相愛也無濟於事,身份的懸殊使得他們的愛情脆弱到不堪一擊。後來的孫少平也沒有能夠擺脫哥哥的命運,貧窮的出身使得他也難以在愛情面前有太多的選擇權利,高中時期那懵懂的情愫,其實遠遠算不上愛情,但是他和郝紅梅的經歷,卻應該是讓他終身難忘的。

特別是最終郝紅梅選擇了顧養民,我相信他的痛,天下所有的普通男人都能夠體會,因為我們都曾經承受過這樣的經歷。在遇到田曉霞以後,兩個有好感的年輕人開始為了對方,努力地改變和提高著自己,然而正如同我們看到的那樣,兩個人的起點完全不同,決定了此後兩個人只能是越走越遠,畢竟感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從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他們失去了太多的東西,但是他們也在屬於自己的人生裡不斷地成長,儘管這過程中會有很多的痛苦,比如我們看到了孫少安也在嘗試向命運挑戰,當然結局如何並不是我們書中能夠給出的答案,畢竟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的往往並不是一時的成功,而是未來的希望。


老農民嘮三農


前一段時間放映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斷斷續續看了一些,沒有認真看,但是卻勾起了我要重新看一回這書的慾望,這本曾在我20歲左右時如飢如渴、淚流滿面看過的書,現在人到中年的我又如何來詮釋它呢?(畢竟年少時光是充滿激情和浪漫情懷的)。

我看完第一部時,感受不了年少時看它的情感。感嘆自己和外界環境的變化,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歷史使命,膚淺的認為這本書只是在當時特殊背景下的一本勵志小說,在當下的社會它的意義不大了。當看到第二部敘述:孫少平開始不教書,回家純務農到他背上行囊獨自去黃原闖蕩的心路歷程時,我飽含淚水——我以前的人生經歷好似幻燈片一樣又在我大腦裡過了一遍:獨自背上揹包(揹包裡放著簡單的衣服,一塊麵包和一瓶水,我的午餐,當時從我老家去成都坐火車需要幾個小時)坐火車去成都找工作等等,一一在眼前。我的思緒把我帶回到當時的情景,這些“文字”又觸底到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不也是帶著一顆不屈的心出去“闖蕩”嗎?我在成都打工時,我最好的同學在川師大讀書,我經常出入她們學校,心裡對大學校園的無比嚮往,羨慕著校園裡的每一個學子(因為我在高中時候就因為特殊原因休學了)。以致於後面有了進大學校園上學的機會時,我可以放棄一切去學習,當時的思想——單純到只想去上大學。

我現在回憶起來最幸福的幾年,任然是我重新回到大學校園學習的時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真的苦不是吃不飽,穿不暖(因為我一直生活在條件還好的家庭裡,這一點比起主人公孫少平好太多啦),而是自己接受不了目前生活狀態的本身,總是一顆悲哀自己的心,外在的物質條件不管怎樣的改變,內心深處一樣悲涼,生活咋樣都是要繼續,但是“心靈”何時能超越生活本身呢?!在這本小說的精髓裡充分闡述到了:不管在啥樣的生活環境中,人精神世界的充裕帶給你的富足遠遠高於物質生活給你的幸福感。可以平凡的生活,但不能麻木。


凌寒獨自開


第一次答題,看到這個題目,我必須來說兩句了。因為《平凡的世界》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沒有之一,並且對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產生的深遠的影響! 記得第一次看這本書時是在大三打暑假工,在安徽一個桃子罐頭產擰瓶蓋,流水線一直過瓶子,人站在傳送帶邊擰蓋子,工作12小時,每天基本都是清水燉土豆之類的飯。每天累的要死,吃的像豬食,睡的也少,並且是與桃打交道,免不了有桃毛身上會癢。我堅持了一個月,記得非常清楚,那時每天唯一的樂趣就是睡前看看《平凡的世界》。也是我支持下去的動力。

後來書看到最後一頁,看到最後孫少平仍是一名普通工人回到了礦上!竟是如此的結局!被震驚到了,沒有像其它書那樣主人公經過磨難、經過努力最後都會取得一定的成功,像《馬丁。伊登》。結局雖如此,但看的時候仍舊能感到很有勁兒!

曾經在高中、大學,我的夢想一直是將來能通過我的努力改變家庭的狀態,光宗耀祖,父母以我為榮!但現在已經工作5年了,結了婚,平凡的日子、普通的崗位、月月光的收入、普通的家庭......原來好多時候,我們努力也只是夠自己生存,不會成為出色的“成功人士”,但既然知道是這樣,我們就應該放棄努力、放棄一顆進取的心了嗎?肯定不能!可能不管我們多麼努力,我們仍不能達到中產階級,還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老百姓,但我們還是要不斷的向前進,至少我們看到了過的是比以前的自己好了,一邊享受生活,一邊奮鬥生活!

沒有從大的方面談這本書(比如這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描繪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等等),僅僅說了個人感受,也算側面反映了這本書為什麼叫《平凡的世界》。最後,借用大家共用的一句話結束:平凡但不能平庸!

加油!!!


我是月明星稀


小說的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評價小說的好壞首先一條在於真實性,如果你的小說能夠讓人以為是真的,那麼這本小說便獲得了初步的成功。

而讀《平凡的世界》就感到書裡寫的都是真事一樣,好象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群平凡的人這樣生活過,發生著書裡的一件件故事。因為真實所以才能感動人,所以才顯的這本書的難能可貴。

初看似乎感不出這本書有多好,感覺語言也很普遍,情節也普通,故事也普通,這卻找不到一本書比這個更好,細讀才能品出其樸實中流露出來的不平凡。

孫少安與潤葉的愛情,無數人身上都曾發生過同樣的故事,家庭貧寒的小夥子攀不上高貴家庭的女孩,只能自卑的選擇在自己該走的路。少平與田曉霞也是一場泡影,生活中的悲劇何其多,但正如現實中一樣,每個人都揹負著過往,努力的活下去,不管是打工還是挖煤挖礦。

《平凡的世界》刻畫了一群活生生的人,因為真實,所以永遠,讓我們瞭解了那個時代那群人的命運,時代的特徵與個人的性格組成的交響曲,畫家用筆畫世界,作家用筆記錄時代,這是畫家和作家的使命。

路遙很好的完成了這個使命!


口水丁羊羽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路遙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的讀者仍有啟迪。

作者路遙在近十年間的廣闊背景上,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原本叫《普通人的道路》。知道原來的這個題目或許能幫助我們對這本書的理。青春的張力與生命的美麗,不僅體現在轟轟烈烈的愛情中,更多地體現在每天的工作與生活之中。這也就是小說為什麼更名為《平凡的世界》。

某年,中國各大高校陸續公佈了本校圖書館的借閱情況。國內各高校的榜單書目五花八門,借閱次數的統計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有一本書的出鏡率極高,那就是作家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的榜單上都有《平凡的世界》。在浙江大學的借閱榜上,它還位居榜首。這已經是《平凡的世界》第四次榮登“浙江大學圖書館年度借閱排行榜”的冠軍寶座了。

可以說,在這部小說中,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以社會變遷、思想轉型為背景,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在這部作品裡,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紛繁地交織在一起,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讀起來令人蕩氣迴腸。


書房記


已是深夜,看到這個問題,我還是忍不住要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平凡的世界有三部,環環相扣!

書我讀了三遍,電視劇看了兩遍!赤誠的熱愛!


我不想說文章的中心思想,我還是想說文章的主旨。這邊文章我將其概括為四個追求。一是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二是對自由愛情的追求;三是對國泰民安的追求;四是對獨立個體、獨立人格的追求!

一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這個很簡單,文章已孫玉厚的兩個兒子作為主線。從初始孫少安私分豬飼料地到後來的承包制再到後來的不惜借錢買騾子拉磚,最後開辦自己的磚廠,這無一不是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在那個年代,吃飽飯就是幸福!最後孫少安的家庭實現了翻身。文章就此告訴我們生活中的理想是必須要有的,這是我們成長的動力。唯有這份迫切的追求,才會千方百計實現生活的幸福!文章的一個小片段,就是孫玉厚去集市上買肉,小販割的是刀口肉,旁邊的人也都議論紛紛這位新晉的富豪-孫少安。想必孫玉厚也非常受用這樣的場景吧!唯有拼搏,才會得到幸福。


二是對自由愛情的追求

少安與潤葉、少平與曉霞、潤生和紅梅!

少安和潤葉沒有在一起,我想這也是路遙先生對舊時代的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強烈抨擊,包括最後潤葉和李向前的婚姻,也是反映了追求一份自由美好的愛情;少平和曉霞的愛情正是眾人羨慕的對象,那種活在小說中的愛情故事也會躍然紙上,你儂我儂!而潤生和紅梅正是對世俗婚姻的強烈反抗!紅梅作為一個寡婦,在當時的社會再嫁已不容,更別說是因循守舊的田福堂,最終他們的婚姻成全了愛情!正是我們期待中的愛情,完滿卻也是生活中所見,接地氣的愛情!


三是對國泰民安的期盼

動亂時代的他們,生活在不幸中,需要一位舵手來撥亂反正。而田福軍正是這位人民的好代表!從出場的將農民的黑饃饃換成白饃饃,這便是那個時代的夢想,也是路遙的夢想!田福軍的官越做越大,也是路遙的夢想,在田福軍的身上,正是寄託了路遙先生的思想。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唯有官為民想,風調雨順,才能國泰民安,中國動亂太久了,唯有安定,才是底層農民唯一的出路!

四是對獨立個體、獨立人格的追求!

我認為這一點和第一條有點像!孫少平拒絕和少安合開磚廠,跑到黃原去攬工,最後去挖礦。正是因為他心中有自己的世界,有著個人的獨立思想和追求,不願人云亦云,也不願得過且過!對自己的生活有很好的規劃,為自己的夢想奮鬥!唯有每一個獨立的自己,才能在平凡的世界展現自我光彩!他們一家也正是因為這樣一份獨立的追求,才會在那個時代獲得巨大的成功!少安的磚廠,蘭香的大學。不管是經濟獨立或是思想獨立,都是人生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獎勵!

平凡的世界確實值得去閱讀,去深思!縱然看了幾遍,也知之甚淺!總結過往,在閒暇迷惘之時,不妨讀一讀,或許會有撥開雲霧見青天之感!



文史小白楊旭


平凡的世界其實就是講述一個真實的世界。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塑造的確實是一個平凡的世界。

一群陝北的農民在農村與城市之間生存的故事。

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故事,卻被賦予了不同的內涵。

就是這個平凡的世界,卻是經歷著許多的不平凡。

路遙想通過這個平凡的世界中的平凡的人經歷告訴我們:

要順應時代的潮流,要心懷感激,要充滿善意,如果你意願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你的命運肯定會獲得改變。

就算你的命運獲得的改變非如你的願,但是至少你的命運獲得了改變。

書中的孫少安,就非常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這個破爛的家的現狀。

不安分的王滿銀雖然有些像反面教材,但是他也是一樣的想改變自己的命運。

嚮往外面的孫少平也是如此,為了改變命運,放下一切,去過更艱難的生活。

就連田福堂,這位固執的村支書,在歷史的潮流中,也選擇了順勢而為。

但是畢竟這是個平凡的世界,所以想改變命運並不可能一帆風順。

孫少安的磚窯是建好了,賺錢了,又擴大規模,結果由於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破產了。然後沉寂了許久,偶然獲得機會,又東山再起了。

在登上人生的一個高峰時,自己的老婆賀秀蓮又得了絕症。

看吧,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而他的弟弟孫少平也是一樣的命運多舛。少平出去辛苦攬工,最大的幸運就是又遇到田曉霞,兩人情投意合,互定終身。

可是在平凡的世界,不會有這麼美好的事情發生。於是曉霞因為救人走了,少平因為救人被毀容了。

看吧,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讓人唏噓的田潤葉和李向前的婚姻也是這樣的真實平凡。

從李向前的強追,再到很尷尬的成婚。

從幾年的分居,再到李向前出車禍後,田潤葉的情感鉅變。

這些都是那麼戲劇,那麼的真實。

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好像看到了自己或者周圍的影子。

看吧,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有著各種形形色色的人。

他們有著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現在與不同的未來。

雖然他們有各種的不同,但是他們卻會遇到相同的東西:

那就是作為人都必須擁有的:親情,友情以及愛情。

這三種感情對於每個人來或許會有不同的意義,或許它們三者的排行會不一樣,但是至少它們會讓我們感到更加的溫暖。

孫家的一家人,田家的每一個人,金家的一家人,平凡的世界裡相親相愛的三家人。

他們家中的每一個人,我都很喜歡,他們就好像我們周圍很熟悉親近的人一樣。

雖然平凡,但是卻不平庸。

雖然生活不怎樣,但是都是充滿陽光的活著的。

所以《平凡的世界》的中心思想就是想告訴我們:

生活或許是幸運的,也可能是不幸的,但是這些都不是我們能選擇的。

我們能選擇的,就是要順應時代發展,儘自己可能的去奮鬥,不要在乎結果。

畢竟活著就是我們本身的幸運。


宇哥帶你讀原著


一九九一年三月,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獲得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受到廣大讀者的矚目。這本書是作家路遙花費了十年心血創作的百萬字小說,全書共有三部,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首次出版。有書君讀到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九七年了,四年後讀了第二遍。

當時對《平凡的世界》還好好思考過,有關於其創作動機,謀篇佈局和中心思想之類的。現在,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有書君又把書和當年的筆記看了一遍。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其實,有些作者在動筆之前會給自己的作品擬定一個主題,之後按著事先確定的中心思想開始佈局謀篇,小處下筆。但這只是對於一部分作者而言。更多的作品是在寫作前主題並不明確,尤其是歷史上那些經典的,甚至是稱為“偉大”的作品,其中心思想和主題往往都不明確。正是因為不明確,才顯出它的神秘性和深不可測。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基於以上的觀點,有書君來詳細的說一下,自己認為的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怎樣的。

首先是貫穿全書的苦難,苦難意識。

在當時,農民的生活狀況是貧苦的,這一點從主人公孫少平的家庭環境就能看出來。孫少平的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貧困,在小說中,孫少平也是以一個為每頓飯必須到食堂領取黑麵饃而感到自卑的窮學生的身份出場。

孫少平想改變自己農民的命運,於是開始了自己苦難的生活。高中畢業後,他回老家當了一名教師。可好景不長,三年後,他被學校辭退。當農民,是孫少平不願意的,於是他決定外出闖世界。他去當了煤礦工人,那裡環境惡劣,勞動量大,他沒退縮。在那裡,他被工友欺負,他看著自己尊敬的師父死去,他失去自己最喜愛的女友曉霞,自己的容貌也被毀了。

作者之所以這麼寫,和他早年間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可以說苦難伴隨了路遙的一生,也成就了路遙。

一九五零年,在陝北黃土高原的一個農民家裡一個孩子出生了,他就是路遙。由於家庭貧困,路遙吃不飽穿不暖,在他七歲那年便被父親過繼給了伯父。從小路遙就體會到生活的艱辛,童年形成的苦難對他的創作形成了巨大的影響。所以,苦難一直是路遙書中的主題之一。

可他並沒有被苦難打敗,就像書中人物孫少平一樣,他依舊樂觀,他依舊默唸著葉賽寧的詩句:“不惋惜,不呼喚,我也不啼哭。金黃的落葉堆滿心間,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孫家兩兄弟苦難的一生,也是奮鬥的一生。書中的另一箇中心思想就是“奮鬥意識”。

作者在第二部的四十二章寫有這麼一段話:

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永無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了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度,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它既是路遙先生思想的生動體現,同時也真誠地讚美了孫少安執著奮鬥的精神。孫少安一直在奮鬥,為了自己的家庭,也為了生活的農村。常年的農村生活讓他認識到,只有以農村現有條件為基礎並結合農民的真實情況,才有可能找到發展致富的道路。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孫少安流汗流血都無怨無悔。

孫少安身上所代表著的積極的生活姿態、勇往直前的精神、堅強不屈的抗爭以及對美好理想的執著追求,是任何是任何時代都需要的,人生就是要不斷的戰鬥!

有書君要說的最後一點就是“鄉土意識”。

路遙對於故鄉的熱愛是有目共睹的,《平凡的世界》就是以原西縣雙水村為原型。這本書創作於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這十年對中國農村來說是意義重大的。“文革”剛剛結束,長期以來的精神控制、文化的缺乏和對人性的壓抑等帶來巨大的心理情感能量,農民迫切的需要宣洩。

《平凡的世界》正是作者路遙在解除對思想等方面的禁錮後所抒發的個人真實的情懷,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他在書中全景式地展現了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這十年間中國城鄉社會的生活,側重其鄉土農村方面。對農村傳統倫理道德的繼承和發揚,基層政權的影響和勞動人民表現出來的創業精神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剖析。而這,正是作者鄉土觀念重的表現。


有書快看


《平凡的世界》全書展現的是中國改革過程中,農村普通老百姓實現對美好生活的,所經歷過的各種艱難困苦。

全書的核心人物是孫家的兩兄弟少平少安。

少平、一位充滿新思想的進步青年,總想著去外面的世界尋找屬於自己的世界,少平是一個勇敢者,踐行了自己要看外面世界的願望,少平的每一步走的很艱難,無論是在黃原做攬工漢,還是在銅城做煤炭工人,少平都一直在用他平凡的勞動獲得一點點的價值。通過勞動少平實現了一個農村漢平凡的價值,而曉霞或許是對這個在苦難中堅持勞動人的一點安慰吧。



少安、一位信個人定勝天的農村漢子,為了撐死爛包的家,早早的輟學回家為家裡人打拼,少安為了想帶著村裡人過上好日子,偷分豬飼料地被批鬥,為了修大壩耗盡心血卻被別人搶功,讓家裡人從吃非洲變成歐洲。開磚廠讓家裡富裕起來。這些無不是通過各種樸素的勞動實現了價值。


孫家兩兄弟為實現過上好日子的理想,為追求更不一樣的世界進行了沉重艱難的勞動,而他們的勞動給他們帶來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財富,更有精神的滿足。全書孫家兩兄弟作為核心展現的核心思想,無疑是希望,只要你勞動,你去做鬥爭,去播種,總會獲得收穫。


互體見交義


關於奮鬥。

這部史詩一般的小說就是一部用奮鬥的血和汗鑄成的作品。孫少安貸款辦磚廠,一家老小齊上陣,活生生演繹了一部“勤勞就能致富”的故事;孫少平經歷數次波折,從教師到農民,從工地到煤礦,儘管環境是艱苦的,但從未停止奮鬥的腳步;李向前儘管沒有了雙腿,可是為了自己心愛的孩子,他學會了釘鞋,每天推著輪椅去街上做活;金家三口人因為偷盜被警察帶走,只剩下金強一個人操持,他硬生生憑藉自己的力量讓村裡的人對他豎起了大姆指;政策變好了之後雙水村的人們都起早貪黑忙自己的莊稼,家家戶戶都變了模樣……這十年間,伴隨著中國經濟的一點點復甦,人民的生活也一點點好起來,只要是踏實肯幹的人,都在這波充滿機會的浪潮裡過上了好日子。

關於愛情。

那個年代還不像現在這樣開放,可是那時的人們卻不輸給現代人的勇敢。孫少安拒絕了潤葉之後,娶了老婆秀蓮,在我的腦海裡,秀蓮就是一個能把你拉進屋坐在炕上,熱熱乎乎拉家常的那種嫂子形象。她身上有著農村女性典型的優點,心疼自己的丈夫,在這個貧窮的家裡任勞任怨,磚廠破產時候默默陪伴在少安身邊,家裡沒錢時候挺身而出……有這麼一個近乎完美的媳婦,少安這個人物無論是在家庭還是事業上,都可以說是圓滿了。孫少平和田曉霞是另外一種愛情,他們倆在一起吟詩,一起交流讀書的感想,一起爬山看風景,一起談理想談未來,他們的精神層面也使他們的愛情更加豐富熾熱。在曉霞死後,少平依然按時來到他們約定的地點,祭奠愛人的亡靈,他們的愛濃烈而深沉。田潤葉和李向前的這一場“虐愛”,從結婚之後分居形同陌路,到最後不離不棄相依相伴,他們的感情在苦難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當田潤生看到成為寡婦的老同學郝紅梅,一個人帶孩子艱辛不易,善良的本性讓他對這個不幸的女人充滿同情和關懷,並且不顧家裡人的反對毅然和郝紅梅結婚,即便在一個物質條件十分貧瘠的大地上,也有人性的光輝在熠熠閃耀。還有妹妹蘭香上了大學之後和吳仲平的“新時代戀愛”,金波在當兵時和青海姑娘短暫卻又浪漫的愛情,孫少平下井受重傷時候金秀的大膽表白……這麼長的小說裡,從來就不缺少關於愛情的筆墨,每一段都是那麼動人又美好。

關於善良。

在整部作品裡,我感受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善良。潤葉給少平塞飯票是善良;少平勇敢地下水去救同學侯玉英也是善良;郝紅梅偷東西差點受處分,關鍵時候少平不計前嫌解圍是善良;少平第一次出門打工,因為自己的真誠和踏實收穫了曹書記一家的真心相待也是善良;少安掙錢了之後依然幫持村裡的窮人是善良;潤生看到姐姐姐夫不幸福處處照顧姐夫也是善良;班長大哥救同伴而死,少平一直幫嫂子幹活是善良;田曉霞報道洪水時候看到一個孩子困在水裡,奮不顧身去救人,最終死去也是善良……這是一群平凡的人們,這也是一群善良的人們,他們有的沒有什麼文化,他們有的知識淵博,可是在“善良”這個詞面前,他們都是平等而偉大的。

關於救贖。

這是一個很大的詞,並不適合用在這裡,可是當我看到向前車禍時候潤葉內心的獨白,這個覺得虧欠向前的女人在最危難的時候決定回到他身邊,我想到了這個詞。一切都好的時候我對不起你,那麼就讓我在你最艱難無助的時候重回你身邊。這是潤葉的自我救贖,也是她對自己愛情的救贖。少安少平的姐夫王滿銀從一開始就是遊手好閒,不關心老婆孩子,一味的在外面幹偷雞摸狗的勾當,可是在小說的最後,他終於良心發現,自己最應該乾的事是回家照顧家人好好過日子,並且用行動證明了這些,村裡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的真心實意,這個一直不知悔改的人也終於完成了屬於自己的救贖。

小說的結尾其實是一個沒有結尾的結尾,少安投資的新學校竣工,可是秀蓮卻在那天查出得了肺癌;孫少平為救工友受重傷,拒絕了金秀的表白,踏上了回煤礦的路……可是它又是一個圓滿的結尾,因為每個人,在經歷了重重不幸之後,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有了自己的幸福,即便往後的日子還會有諸多磨難,可那又怎樣,這就是生活,就是我們每天都要過的日子。

我能明顯地感覺到,因為知識積累和閱歷的不夠,對小說的一些東西理解不夠深刻,不過這也給了自己一個再次閱讀的理由,也許等我到四十歲時,再翻看這本書,我會對裡面的東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每個人,都會在奮鬥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生活的意義;每個人,也都會在奮鬥的過程中完成自己的蛻變和成長。因為每個人,都是這平凡的夜空中最亮的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