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平凡的世界》全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情感短文


也许就在路遥当年创作那部平凡的世界这本小说的时候,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本看似"平凡"的小说里"普普通通"的社会底层人士,却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培养了无数的粉丝,也在无数平凡的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一边读着这本书,一边走完自己的求学生涯的。每当在人生困顿和感到苦闷的时候,翻开那本书,进入到那个平凡的世界,就能够汲取到无数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创作这本书的时候,路遥的年纪并不是很大,而且同时期的其它小说也都没有它那样的视角和高度,他用最简单的笔触、最真诚的心灵以及最写实的手法,告诉大家一个最浅显直白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的、平凡的,要想让自己变得不普通、不平凡,除了强大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情感,再也没有其它的出路。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故事情节就是围绕孙家来展来,简单地说就是从孙少安和他的弟弟孙少平的人生成长和情感经历,但在故事中我们看不到皆大欢喜的结局,他们兄弟俩最终都在现实面前牺牲了自己的感情。也许我们看到这里会有些呛然若失,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身边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并不能像我们一厢情愿想像的那样美好,它不会顺从任何人的意志。

孙少安因为生活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所以即使他和润叶再相爱也无济于事,身份的悬殊使得他们的爱情脆弱到不堪一击。后来的孙少平也没有能够摆脱哥哥的命运,贫穷的出身使得他也难以在爱情面前有太多的选择权利,高中时期那懵懂的情愫,其实远远算不上爱情,但是他和郝红梅的经历,却应该是让他终身难忘的。

特别是最终郝红梅选择了顾养民,我相信他的痛,天下所有的普通男人都能够体会,因为我们都曾经承受过这样的经历。在遇到田晓霞以后,两个有好感的年轻人开始为了对方,努力地改变和提高着自己,然而正如同我们看到的那样,两个人的起点完全不同,决定了此后两个人只能是越走越远,毕竟感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他们失去了太多的东西,但是他们也在属于自己的人生里不断地成长,尽管这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痛苦,比如我们看到了孙少安也在尝试向命运挑战,当然结局如何并不是我们书中能够给出的答案,毕竟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的往往并不是一时的成功,而是未来的希望。


老农民唠三农


前一段时间放映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断断续续看了一些,没有认真看,但是却勾起了我要重新看一回这书的欲望,这本曾在我20岁左右时如饥如渴、泪流满面看过的书,现在人到中年的我又如何来诠释它呢?(毕竟年少时光是充满激情和浪漫情怀的)。

我看完第一部时,感受不了年少时看它的情感。感叹自己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肤浅的认为这本书只是在当时特殊背景下的一本励志小说,在当下的社会它的意义不大了。当看到第二部叙述:孙少平开始不教书,回家纯务农到他背上行囊独自去黄原闯荡的心路历程时,我饱含泪水——我以前的人生经历好似幻灯片一样又在我大脑里过了一遍:独自背上背包(背包里放着简单的衣服,一块面包和一瓶水,我的午餐,当时从我老家去成都坐火车需要几个小时)坐火车去成都找工作等等,一一在眼前。我的思绪把我带回到当时的情景,这些“文字”又触底到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不也是带着一颗不屈的心出去“闯荡”吗?我在成都打工时,我最好的同学在川师大读书,我经常出入她们学校,心里对大学校园的无比向往,羡慕着校园里的每一个学子(因为我在高中时候就因为特殊原因休学了)。以致于后面有了进大学校园上学的机会时,我可以放弃一切去学习,当时的思想——单纯到只想去上大学。

我现在回忆起来最幸福的几年,任然是我重新回到大学校园学习的时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真的苦不是吃不饱,穿不暖(因为我一直生活在条件还好的家庭里,这一点比起主人公孙少平好太多啦),而是自己接受不了目前生活状态的本身,总是一颗悲哀自己的心,外在的物质条件不管怎样的改变,内心深处一样悲凉,生活咋样都是要继续,但是“心灵”何时能超越生活本身呢?!在这本小说的精髓里充分阐述到了:不管在啥样的生活环境中,人精神世界的充裕带给你的富足远远高于物质生活给你的幸福感。可以平凡的生活,但不能麻木。


凌寒独自开


第一次答题,看到这个题目,我必须来说两句了。因为《平凡的世界》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并且对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时是在大三打暑假工,在安徽一个桃子罐头产拧瓶盖,流水线一直过瓶子,人站在传送带边拧盖子,工作12小时,每天基本都是清水炖土豆之类的饭。每天累的要死,吃的像猪食,睡的也少,并且是与桃打交道,免不了有桃毛身上会痒。我坚持了一个月,记得非常清楚,那时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睡前看看《平凡的世界》。也是我支持下去的动力。

后来书看到最后一页,看到最后孙少平仍是一名普通工人回到了矿上!竟是如此的结局!被震惊到了,没有像其它书那样主人公经过磨难、经过努力最后都会取得一定的成功,像《马丁。伊登》。结局虽如此,但看的时候仍旧能感到很有劲儿!

曾经在高中、大学,我的梦想一直是将来能通过我的努力改变家庭的状态,光宗耀祖,父母以我为荣!但现在已经工作5年了,结了婚,平凡的日子、普通的岗位、月月光的收入、普通的家庭......原来好多时候,我们努力也只是够自己生存,不会成为出色的“成功人士”,但既然知道是这样,我们就应该放弃努力、放弃一颗进取的心了吗?肯定不能!可能不管我们多么努力,我们仍不能达到中产阶级,还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老百姓,但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向前进,至少我们看到了过的是比以前的自己好了,一边享受生活,一边奋斗生活!

没有从大的方面谈这本书(比如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描绘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仅仅说了个人感受,也算侧面反映了这本书为什么叫《平凡的世界》。最后,借用大家共用的一句话结束:平凡但不能平庸!

加油!!!


我是月明星稀


小说的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评价小说的好坏首先一条在于真实性,如果你的小说能够让人以为是真的,那么这本小说便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而读《平凡的世界》就感到书里写的都是真事一样,好象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群平凡的人这样生活过,发生着书里的一件件故事。因为真实所以才能感动人,所以才显的这本书的难能可贵。

初看似乎感不出这本书有多好,感觉语言也很普遍,情节也普通,故事也普通,这却找不到一本书比这个更好,细读才能品出其朴实中流露出来的不平凡。

孙少安与润叶的爱情,无数人身上都曾发生过同样的故事,家庭贫寒的小伙子攀不上高贵家庭的女孩,只能自卑的选择在自己该走的路。少平与田晓霞也是一场泡影,生活中的悲剧何其多,但正如现实中一样,每个人都背负着过往,努力的活下去,不管是打工还是挖煤挖矿。

《平凡的世界》刻画了一群活生生的人,因为真实,所以永远,让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那群人的命运,时代的特征与个人的性格组成的交响曲,画家用笔画世界,作家用笔记录时代,这是画家和作家的使命。

路遥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使命!


口水丁羊羽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路遥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

作者路遥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原本叫《普通人的道路》。知道原来的这个题目或许能帮助我们对这本书的理。青春的张力与生命的美丽,不仅体现在轰轰烈烈的爱情中,更多地体现在每天的工作与生活之中。这也就是小说为什么更名为《平凡的世界》。

某年,中国各大高校陆续公布了本校图书馆的借阅情况。国内各高校的榜单书目五花八门,借阅次数的统计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有一本书的出镜率极高,那就是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榜单上都有《平凡的世界》。在浙江大学的借阅榜上,它还位居榜首。这已经是《平凡的世界》第四次荣登“浙江大学图书馆年度借阅排行榜”的冠军宝座了。

可以说,在这部小说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社会变迁、思想转型为背景,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在这部作品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纷繁地交织在一起,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书房记


已是深夜,看到这个问题,我还是忍不住要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平凡的世界有三部,环环相扣!

书我读了三遍,电视剧看了两遍!赤诚的热爱!


我不想说文章的中心思想,我还是想说文章的主旨。这边文章我将其概括为四个追求。一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二是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三是对国泰民安的追求;四是对独立个体、独立人格的追求!

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这个很简单,文章已孙玉厚的两个儿子作为主线。从初始孙少安私分猪饲料地到后来的承包制再到后来的不惜借钱买骡子拉砖,最后开办自己的砖厂,这无一不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在那个年代,吃饱饭就是幸福!最后孙少安的家庭实现了翻身。文章就此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理想是必须要有的,这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唯有这份迫切的追求,才会千方百计实现生活的幸福!文章的一个小片段,就是孙玉厚去集市上买肉,小贩割的是刀口肉,旁边的人也都议论纷纷这位新晋的富豪-孙少安。想必孙玉厚也非常受用这样的场景吧!唯有拼搏,才会得到幸福。


二是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少安与润叶、少平与晓霞、润生和红梅!

少安和润叶没有在一起,我想这也是路遥先生对旧时代的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强烈抨击,包括最后润叶和李向前的婚姻,也是反映了追求一份自由美好的爱情;少平和晓霞的爱情正是众人羡慕的对象,那种活在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也会跃然纸上,你侬我侬!而润生和红梅正是对世俗婚姻的强烈反抗!红梅作为一个寡妇,在当时的社会再嫁已不容,更别说是因循守旧的田福堂,最终他们的婚姻成全了爱情!正是我们期待中的爱情,完满却也是生活中所见,接地气的爱情!


三是对国泰民安的期盼

动乱时代的他们,生活在不幸中,需要一位舵手来拨乱反正。而田福军正是这位人民的好代表!从出场的将农民的黑馍馍换成白馍馍,这便是那个时代的梦想,也是路遥的梦想!田福军的官越做越大,也是路遥的梦想,在田福军的身上,正是寄托了路遥先生的思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唯有官为民想,风调雨顺,才能国泰民安,中国动乱太久了,唯有安定,才是底层农民唯一的出路!

四是对独立个体、独立人格的追求!

我认为这一点和第一条有点像!孙少平拒绝和少安合开砖厂,跑到黄原去揽工,最后去挖矿。正是因为他心中有自己的世界,有着个人的独立思想和追求,不愿人云亦云,也不愿得过且过!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好的规划,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唯有每一个独立的自己,才能在平凡的世界展现自我光彩!他们一家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份独立的追求,才会在那个时代获得巨大的成功!少安的砖厂,兰香的大学。不管是经济独立或是思想独立,都是人生中一份不可多得的奖励!

平凡的世界确实值得去阅读,去深思!纵然看了几遍,也知之甚浅!总结过往,在闲暇迷惘之时,不妨读一读,或许会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



文史小白杨旭


平凡的世界其实就是讲述一个真实的世界。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塑造的确实是一个平凡的世界。

一群陕北的农民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生存的故事。

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故事,却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就是这个平凡的世界,却是经历着许多的不平凡。

路遥想通过这个平凡的世界中的平凡的人经历告诉我们:

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要心怀感激,要充满善意,如果你意愿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你的命运肯定会获得改变。

就算你的命运获得的改变非如你的愿,但是至少你的命运获得了改变。

书中的孙少安,就非常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这个破烂的家的现状。

不安分的王满银虽然有些像反面教材,但是他也是一样的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向往外面的孙少平也是如此,为了改变命运,放下一切,去过更艰难的生活。

就连田福堂,这位固执的村支书,在历史的潮流中,也选择了顺势而为。

但是毕竟这是个平凡的世界,所以想改变命运并不可能一帆风顺。

孙少安的砖窑是建好了,赚钱了,又扩大规模,结果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破产了。然后沉寂了许久,偶然获得机会,又东山再起了。

在登上人生的一个高峰时,自己的老婆贺秀莲又得了绝症。

看吧,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而他的弟弟孙少平也是一样的命运多舛。少平出去辛苦揽工,最大的幸运就是又遇到田晓霞,两人情投意合,互定终身。

可是在平凡的世界,不会有这么美好的事情发生。于是晓霞因为救人走了,少平因为救人被毁容了。

看吧,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让人唏嘘的田润叶和李向前的婚姻也是这样的真实平凡。

从李向前的强追,再到很尴尬的成婚。

从几年的分居,再到李向前出车祸后,田润叶的情感巨变。

这些都是那么戏剧,那么的真实。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好像看到了自己或者周围的影子。

看吧,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有着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现在与不同的未来。

虽然他们有各种的不同,但是他们却会遇到相同的东西:

那就是作为人都必须拥有的:亲情,友情以及爱情。

这三种感情对于每个人来或许会有不同的意义,或许它们三者的排行会不一样,但是至少它们会让我们感到更加的温暖。

孙家的一家人,田家的每一个人,金家的一家人,平凡的世界里相亲相爱的三家人。

他们家中的每一个人,我都很喜欢,他们就好像我们周围很熟悉亲近的人一样。

虽然平凡,但是却不平庸。

虽然生活不怎样,但是都是充满阳光的活着的。

所以《平凡的世界》的中心思想就是想告诉我们:

生活或许是幸运的,也可能是不幸的,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能选择的。

我们能选择的,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尽自己可能的去奋斗,不要在乎结果。

毕竟活着就是我们本身的幸运。


宇哥带你读原著


一九九一年三月,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受到广大读者的瞩目。这本书是作家路遥花费了十年心血创作的百万字小说,全书共有三部,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首次出版。有书君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九七年了,四年后读了第二遍。

当时对《平凡的世界》还好好思考过,有关于其创作动机,谋篇布局和中心思想之类的。现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书君又把书和当年的笔记看了一遍。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其实,有些作者在动笔之前会给自己的作品拟定一个主题,之后按着事先确定的中心思想开始布局谋篇,小处下笔。但这只是对于一部分作者而言。更多的作品是在写作前主题并不明确,尤其是历史上那些经典的,甚至是称为“伟大”的作品,其中心思想和主题往往都不明确。正是因为不明确,才显出它的神秘性和深不可测。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基于以上的观点,有书君来详细的说一下,自己认为的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怎样的。

首先是贯穿全书的苦难,苦难意识。

在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是贫苦的,这一点从主人公孙少平的家庭环境就能看出来。孙少平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贫困,在小说中,孙少平也是以一个为每顿饭必须到食堂领取黑面馍而感到自卑的穷学生的身份出场。

孙少平想改变自己农民的命运,于是开始了自己苦难的生活。高中毕业后,他回老家当了一名教师。可好景不长,三年后,他被学校辞退。当农民,是孙少平不愿意的,于是他决定外出闯世界。他去当了煤矿工人,那里环境恶劣,劳动量大,他没退缩。在那里,他被工友欺负,他看着自己尊敬的师父死去,他失去自己最喜爱的女友晓霞,自己的容貌也被毁了。

作者之所以这么写,和他早年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苦难伴随了路遥的一生,也成就了路遥。

一九五零年,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一个农民家里一个孩子出生了,他就是路遥。由于家庭贫困,路遥吃不饱穿不暖,在他七岁那年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伯父。从小路遥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童年形成的苦难对他的创作形成了巨大的影响。所以,苦难一直是路遥书中的主题之一。

可他并没有被苦难打败,就像书中人物孙少平一样,他依旧乐观,他依旧默念着叶赛宁的诗句:“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孙家两兄弟苦难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书中的另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奋斗意识”。

作者在第二部的四十二章写有这么一段话: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度,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既是路遥先生思想的生动体现,同时也真诚地赞美了孙少安执着奋斗的精神。孙少安一直在奋斗,为了自己的家庭,也为了生活的农村。常年的农村生活让他认识到,只有以农村现有条件为基础并结合农民的真实情况,才有可能找到发展致富的道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孙少安流汗流血都无怨无悔。

孙少安身上所代表着的积极的生活姿态、勇往直前的精神、坚强不屈的抗争以及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任何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人生就是要不断的战斗!

有书君要说的最后一点就是“乡土意识”。

路遥对于故乡的热爱是有目共睹的,《平凡的世界》就是以原西县双水村为原型。这本书创作于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这十年对中国农村来说是意义重大的。“文革”刚刚结束,长期以来的精神控制、文化的缺乏和对人性的压抑等带来巨大的心理情感能量,农民迫切的需要宣泄。

《平凡的世界》正是作者路遥在解除对思想等方面的禁锢后所抒发的个人真实的情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他在书中全景式地展现了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这十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的生活,侧重其乡土农村方面。对农村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扬,基层政权的影响和劳动人民表现出来的创业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而这,正是作者乡土观念重的表现。


有书快看


《平凡的世界》全书展现的是中国改革过程中,农村普通老百姓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所经历过的各种艰难困苦。

全书的核心人物是孙家的两兄弟少平少安。

少平、一位充满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总想着去外面的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少平是一个勇敢者,践行了自己要看外面世界的愿望,少平的每一步走的很艰难,无论是在黄原做揽工汉,还是在铜城做煤炭工人,少平都一直在用他平凡的劳动获得一点点的价值。通过劳动少平实现了一个农村汉平凡的价值,而晓霞或许是对这个在苦难中坚持劳动人的一点安慰吧。



少安、一位信个人定胜天的农村汉子,为了撑死烂包的家,早早的辍学回家为家里人打拼,少安为了想带着村里人过上好日子,偷分猪饲料地被批斗,为了修大坝耗尽心血却被别人抢功,让家里人从吃非洲变成欧洲。开砖厂让家里富裕起来。这些无不是通过各种朴素的劳动实现了价值。


孙家两兄弟为实现过上好日子的理想,为追求更不一样的世界进行了沉重艰难的劳动,而他们的劳动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财富,更有精神的满足。全书孙家两兄弟作为核心展现的核心思想,无疑是希望,只要你劳动,你去做斗争,去播种,总会获得收获。


互体见交义


关于奋斗。

这部史诗一般的小说就是一部用奋斗的血和汗铸成的作品。孙少安贷款办砖厂,一家老小齐上阵,活生生演绎了一部“勤劳就能致富”的故事;孙少平经历数次波折,从教师到农民,从工地到煤矿,尽管环境是艰苦的,但从未停止奋斗的脚步;李向前尽管没有了双腿,可是为了自己心爱的孩子,他学会了钉鞋,每天推着轮椅去街上做活;金家三口人因为偷盗被警察带走,只剩下金强一个人操持,他硬生生凭借自己的力量让村里的人对他竖起了大姆指;政策变好了之后双水村的人们都起早贪黑忙自己的庄稼,家家户户都变了模样……这十年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一点点复苏,人民的生活也一点点好起来,只要是踏实肯干的人,都在这波充满机会的浪潮里过上了好日子。

关于爱情。

那个年代还不像现在这样开放,可是那时的人们却不输给现代人的勇敢。孙少安拒绝了润叶之后,娶了老婆秀莲,在我的脑海里,秀莲就是一个能把你拉进屋坐在炕上,热热乎乎拉家常的那种嫂子形象。她身上有着农村女性典型的优点,心疼自己的丈夫,在这个贫穷的家里任劳任怨,砖厂破产时候默默陪伴在少安身边,家里没钱时候挺身而出……有这么一个近乎完美的媳妇,少安这个人物无论是在家庭还是事业上,都可以说是圆满了。孙少平和田晓霞是另外一种爱情,他们俩在一起吟诗,一起交流读书的感想,一起爬山看风景,一起谈理想谈未来,他们的精神层面也使他们的爱情更加丰富炽热。在晓霞死后,少平依然按时来到他们约定的地点,祭奠爱人的亡灵,他们的爱浓烈而深沉。田润叶和李向前的这一场“虐爱”,从结婚之后分居形同陌路,到最后不离不弃相依相伴,他们的感情在苦难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田润生看到成为寡妇的老同学郝红梅,一个人带孩子艰辛不易,善良的本性让他对这个不幸的女人充满同情和关怀,并且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毅然和郝红梅结婚,即便在一个物质条件十分贫瘠的大地上,也有人性的光辉在熠熠闪耀。还有妹妹兰香上了大学之后和吴仲平的“新时代恋爱”,金波在当兵时和青海姑娘短暂却又浪漫的爱情,孙少平下井受重伤时候金秀的大胆表白……这么长的小说里,从来就不缺少关于爱情的笔墨,每一段都是那么动人又美好。

关于善良。

在整部作品里,我感受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善良。润叶给少平塞饭票是善良;少平勇敢地下水去救同学侯玉英也是善良;郝红梅偷东西差点受处分,关键时候少平不计前嫌解围是善良;少平第一次出门打工,因为自己的真诚和踏实收获了曹书记一家的真心相待也是善良;少安挣钱了之后依然帮持村里的穷人是善良;润生看到姐姐姐夫不幸福处处照顾姐夫也是善良;班长大哥救同伴而死,少平一直帮嫂子干活是善良;田晓霞报道洪水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困在水里,奋不顾身去救人,最终死去也是善良……这是一群平凡的人们,这也是一群善良的人们,他们有的没有什么文化,他们有的知识渊博,可是在“善良”这个词面前,他们都是平等而伟大的。

关于救赎。

这是一个很大的词,并不适合用在这里,可是当我看到向前车祸时候润叶内心的独白,这个觉得亏欠向前的女人在最危难的时候决定回到他身边,我想到了这个词。一切都好的时候我对不起你,那么就让我在你最艰难无助的时候重回你身边。这是润叶的自我救赎,也是她对自己爱情的救赎。少安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开始就是游手好闲,不关心老婆孩子,一味的在外面干偷鸡摸狗的勾当,可是在小说的最后,他终于良心发现,自己最应该干的事是回家照顾家人好好过日子,并且用行动证明了这些,村里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的真心实意,这个一直不知悔改的人也终于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救赎。

小说的结尾其实是一个没有结尾的结尾,少安投资的新学校竣工,可是秀莲却在那天查出得了肺癌;孙少平为救工友受重伤,拒绝了金秀的表白,踏上了回煤矿的路……可是它又是一个圆满的结尾,因为每个人,在经历了重重不幸之后,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有了自己的幸福,即便往后的日子还会有诸多磨难,可那又怎样,这就是生活,就是我们每天都要过的日子。

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因为知识积累和阅历的不够,对小说的一些东西理解不够深刻,不过这也给了自己一个再次阅读的理由,也许等我到四十岁时,再翻看这本书,我会对里面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每个人,都会在奋斗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每个人,也都会在奋斗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蜕变和成长。因为每个人,都是这平凡的夜空中最亮的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