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陝西省延安市1:10萬地質災害易發程度研究

【概述】

延安市轄區位於陝西省北部,地理座標:東經:109°14′~110°51′,北緯:36°11′~37°02′,面積3556.0 km²。全區轄截至2016年,延安市下轄2個區、11個縣、13個鄉和3個街道辦事處,583個村委會和62個街道居委會,755個自然村,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6.31萬人。

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省會西安以北371千米。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區內工業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化工、毛筋、食品等,201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266.39億元。延安市轄區地勢西高東低而中部隆起,地貌按成因分為侵蝕剝蝕黃土案養地形和侵蝕堆積她形兩大類。侵蝕剝蝕黃土梁師地形面積約2845.0 km²,佔全區總面積的80.0%,侵蝕推積地形面積約711.0 km²,佔全區總面積的20.0%。多年平均降水量562.1 mm,7~9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60.0~80.0%,境內水系主要有延河、汾川河,兩者均系黃河一級支流。

【地質災害發育分佈特徵】

延安市轄區發育的地質災害及隱患類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不穩定斜坡等。本次調查共查出地質災害及隱患點215處,其中滑坡134處、崩塌22處、地面塌陷1處、不穩定斜坡58處,分別佔總災害點數的62.3%、10.2%、0.5%和27.0%。已發生的地質災害共造成15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434.4萬元。

區內地質災害主要分佈於人口密集、工程活動強烈且植被稀少的延安城區及延河以北斜坡地帶,尤以延安城區地質災害最為發育。

滑坡是區內主要的地質災害類型,其中黃土滑坡130處(佔滑坡總數的97.0%),黃土一基岩滑坡4處(僅佔滑坡總數的3.0%)。規模為小型109處,佔總數的82.0%,中型19處,大型6處。黃土滑坡滑床多位於黃土內、基岩頂面或紅土頂面。黃土一基岩滑坡滑床位於砂岩與泥岩接觸面或泥岩內部.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人為開挖坡腳破壞和大氣降水。

崩塌22處,其中黃土崩塌21處,基岩崩塌1處,規模以小型為主21處,佔崩塌總數的95.5%)。人工切坡形成的陡壁是產生崩塌的主要場所。

地面塌陷1處,是煤礦來空區地面塌陷。不

穩定斜坡58處,規模多為小型,主要分佈於城區及延河兩岸斜坡地帶。

【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

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主要分佈在延河、南川河兩岸斜坡。河谷寬緩,斜坡坡度較大。延河西部基岩出露位置很低,坡度一般50°以上,滑坡、崩塌非常發育,東部基岩出露稍高,滑坡、崩塌以小型為主,北部基岩出露最高,以小型滑坡,崩塌及不穩定斜坡為主。總面積107.2 km²,佔全區總面積的3.0%。

地質災害中易發區:分佈於中部及北部地區,包括棗園鄉(主要發育於西川河兩岸人口集中的東段)、萬花鄉(主要發生在杜甫川東段沿岸)、柳林鎮(主要發生在南川河北部沿岸)、川口鄉(主要發生在村莊附近)、李渠鎮、姚店鎮、甘谷驛鎮、鎮碾莊鄉、蟠龍鎮、馮莊鄉、丁莊鄉,總面積1374.8 km²,佔全區面積的38.6%。

地質災害低易發區:分佈於北部和南部地區,包括河莊坪鄉、元龍寺鄉、青化砭鎮、梁村鄉、張坪鄉、下坪鄉、貫屯鄉、松樹林鄉、南泥灣鎮、麻洞川鄉、臨鎮鎮、官莊鄉,總面積1986.2 km²,佔全區面積55.9%。

地質災害非易發區:主要分佈於延河、汾川河河谷區,面積87.8 km²,佔全區面積的2.5%。

陝西省延安市1:10萬地質災害易發程度研究

延安市轄區1:10萬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

【地質災害隱息及防治管理措施】

本區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181處,其中特大級1處、重大級13處、較大級125處、一般級42處,威脅人口12486人,威脅資產3.69億元。對寶塔山西坡黃土滑坡、二莊科武警中隊黃土一基常滑坡等18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危險性進行了評估,協助地方政府編制了防災預案和全區地質災害防治區劃,初步建立了延安市轄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警系統。

資料來源:陝西省地勘局九0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