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3年違規報銷340次 台州一個村的亂象引發全區大整治

2018-08-14 14:50 | 中國紀檢監察報

近日,浙江省紀委監委通報了台州市椒江區馬峙村村幹部揮霍浪費村集體資產相關問題。2013年至2016年,馬峙村村委會原主任李昌啟、村監會原主任李昌志及其他4名村幹部先後340次違規列支招待費、香菸費、餐費等,報銷費用近6萬元。

3年內違規報銷340次的背後是怎樣的基層政治生態?帶著疑問,記者趕赴椒江進行了調查。

癟癟的“錢袋子”,揮霍的“當家人”

這是一起巡察揪出的典型問題。

2017年6月,根據椒江區委統一部署,區委農村基層作風第五巡察組對馬峙村開展為期半個月的巡察。剛一進駐,巡察組就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馬峙村下轄的裡岸和外岸兩個自然村,村賬各自獨立,並都有自己的會計和出納。

村賬為何如此管理?巡察組立刻深挖細查,發現不管是馬峙行政村還是裡岸自然村,都不同程度存在違規報銷餐費、香菸費等問題,而裡岸自然村的問題尤為突出。

據統計,2013年至2016年,馬峙村“兩委”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椒江區村級公務“零接待”制度,違規列支招待費、香菸費、餐費竟達340次。其中既有40元的香菸發票,也有高達3000元的就餐費,還有同一天違規報銷2次的情況。

相關問題線索移交至章安街道紀工委後,紀工委迅速啟動核查工作,查實了李昌啟、李昌志及其他4名村幹部以辦理村務為名,多次違規報銷問題。此外,李昌啟、李昌志在2015年至2016年間違規在村裡領取工資補貼,李昌啟還存在不正確履行職責問題。2018年3月,負有主要責任的村黨支部書記盧林長受到黨內警告處分,李昌啟受到留黨察看一年處分,李昌志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村幹部如此揮霍,難道是村裡“有礦”?事實上,馬峙村的經濟狀況並不好,每年村集體收入不足5萬元,在當地是不折不扣的經濟薄弱村,其中裡岸自然村的集體收入幾乎為零。一邊是癟癟的“錢袋子”,一邊是肆意揮霍的“當家人”,看似荒唐的現象背後有哪些值得警醒的原因?

制度規定在他們眼裡成了擺設

“有時候我們出去辦事情晚了,就一起吃飯,吃完飯村幹部籤個字就可以報銷了。”在李昌啟等人看來,這麼幹就是“易如反掌”。

早在2011年和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就分別下發文件,規定村級財務明細必須逐筆逐項公開,明確村級財務支出無論數額大小都必須實行聯審聯籤。2014年椒江區也制定出臺了村級公務“零接待”規定。

面對這些規定,相關當事人坦言知曉。但當問及公款消費如何入賬時,李昌志的回答令人吃驚:“因為裡岸村財務獨立,不需要報街道審核,所以執行起來比較隨意。”

記者翻閱2013年至2016年裡岸自然村村務記錄本發現,裡岸自然村雖然建立了財務公開制度,但只公開總收入和總支出,並且一年僅公開一次。不僅如此,村級重大事務民主集中制、村級一般性事務聯席會議制等村級組織工作規則在馬峙村也是形同虛設。

記者發現,裡岸自然村村幹部未經村民代表大會商討,明知“水上酒舫”是違章建築,仍執意以村裡名義借款購買再出租。最終因“水上酒舫”飯店被依法拆除,不得不退還承租人租金,從而造成村集體經濟損失29.7萬元。

“整個過程中,村幹部的個人意志貫穿其中,制度規定在他們眼裡成了擺設。”台州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陳廣飛說。

一個村的亂象引發整個區的整治

追回違規報銷款是馬峙村全面整改的第一步,章安街道黨工委專門成立追繳工作小組,追繳馬峙村村幹部違紀違規所得,如數返還至村集體賬戶。

針對馬峙村暴露出的財務管理混亂、財務報銷隨意、缺乏有效監管等問題,椒江區紀委監委向區農林部門、章安街道下發建議書,督促迅速開展村賬規範工作。

以此為契機,椒江區全面規範村級財務管理,嚴格落實村級重大事項“五議兩公開”決策程序,切實推進農村財務“三年一輪審”,並且加強對會計出納的管理,實施年度專項考核。

此外,該區還同步推進“清廉村居”建設,集中清理信訪積案,派遣廉政特派員和廉政指導員,開展“農村廉政教育月”活動,等等。

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台州市在全市範圍內啟動農村基層巡察。截至目前,已對3691個行政村開展巡察,根據巡察移交線索立案查處問題1613件,黨紀政務處分1473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160人次。

“我在村務公開欄上看到6月的村賬明細,連幾十元的花費都公佈了,清清楚楚。現在村務事無鉅細都會在公開欄上看到,確實和以前不一樣了!”馬峙村村民王傑利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