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瀋陽一棗攤總被人順手牽羊,無奈之下店主張貼咆哮體警告語!你怎麼看?

Vivian219593145


店主也是十分無奈了,就像之前我有一篇關於“9元吃垮海底撈”的回答所提到的一樣,有的人就是愛佔小便宜。

當時還有人評論說:“走路不撿東西就是丟。”還有人說:“門口路過的糞車都要用饅頭蘸一下。”話雖糙,但是理不糙啊 。佔便宜這種事說小了是順手牽羊,說大了就是盜竊了。

而且後來有媒體記者前去採訪,店主攤主訴苦說,櫃檯上的大棗總有顧客順手拿幾個,一天累積下來,丟棗的數量十分可觀。你拿三個,我拿三個,這一天下來就得丟多少個?店主說因為馬上就要過年了,有時照應不過來,無奈之下,就寫了這個警告標語。

其實關於這種順手牽羊的行為,不知道大家心裡怎麼想,我覺得實在是太丟人了。就為了佔點小便宜,臉都丟盡了,心裡就很爽?就算心裡爽了,可是連最基本的廉恥都丟了,我就覺得不值得。而且據記者瞭解,店裡的棗是24.8元一斤,你要是想吃,那就買一點不就得了?吃不了一斤,那就少買點唄?還至於偷嗎?有的人就是時時刻刻不忘個人利益,有空就鑽。這種人的心態就是佔不上便宜就是吃虧。

其實水果攤也經常有類似的情況,賣櫻桃賣草莓賣西瓜的,總有人藉機以“試吃”為由佔便宜。有的人你吃一個也就算了,一連吃好幾個是怎麼回事?還有超市試喝的,好多大媽大爺就站在那裡喝,喝一點還不夠,還要喝很多,而且每年過節,賣乾果的攤子,更是順手牽羊的重災區,客人經常試吃,一吃還好幾個。像是什麼瓜子,榛子,核桃,除了真正的銷售量,被客人順手牽羊或者試吃的耗損也十分可觀。

其實買東西,試吃試穿試用都是正常的,但是有的人就是要佔便宜,試吃要吃夠。商家給提供的便利,不是來讓大家佔便宜的,商家把您當上帝,您也不能把別人當傻子吧?何況還是順手牽羊這種事,做的時候臉不紅心不跳嗎?


四月辣椒


這就是“佔便宜沒夠,吃虧難受”。我在國外,就看見這樣一幕,一箇中國大媽,在那些散裝的巧克力旁,試吃,除了吃,還往口袋裡掖,連吃還帶,那些巧克力很貴,$8一倆,5塊就要$8了,她吃的和帶的不只這些,得好幾十,有的服務員或客人看見了,去和她說,她裝聽不懂,說不會英語,連比劃帶說中文,然後挺胸抬頭徑直走了。旁邊還有老外說“這就是中國人,自私,貪婪。”,很多異樣眼光看著那個老太太,讓我覺得做為中國人很丟人,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中國人需要改掉這種佔小便宜習慣,這和偷沒區別,只是中國人覺得這是“品嚐”,但是國外超市不是讓你品嚐,是去購買的,你吃和拿就是偷。你想嚐嚐,可以自己花錢買點,少買點,好吃再買,人家進貨的時候也有成本,你拿人家的,人家也會虧錢的,將心比心,不要做這種不道德的事。



寶媽茶會


說句實話,這類現象不僅棗攤上,只要是菜市場,或者街裡面買東西的地方,都是存在的,為什麼?因為總有些人想賺小便宜啊,趁店主轉身的時候,抓得比買的還多呢,怎麼講呢,說輕點,就是愛貪小便宜,沒有道德,說重點就是小偷,慣犯,沒被人逮到羞辱過。

我印象中有個賣涼菜熟食的視頻,買主應該是買了一些東西后,店家轉身幫她切吧,然後她就一直拿,一直抓,你們都不知道她那個包有多大,恨不得把人家的熟食都拿完,這分明就是偷了好不,怎麼講呢,就像是一輩子沒見過吃的一樣。

街道菜市場也是如此,尤其是農村集鎮上的,你稍不注意,買東西的人能拿的你懷疑人生,怎麼講呢,只能說店家要一直注意吧,畢竟這類人還挺多的。


看了這個新聞後,我真的對人性有所懷疑了,這個女的真的太能偷了。


小幸福的萌萌雷


自己很佩服那些順手牽羊的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在光天化日之下就能把你的大棗混走!真是手段高明,真是手法嫻熟,不過三個字就可以概括這種行為:不要臉!

人如果不要臉了閻王爺都拿她沒辦法!

自己小時候見過在市場上順手牽羊的,這種人有個特點就是嘴裡不停地跟你砍價,眼睛卻死盯著攤主的眼睛,手卻不聽使喚地往隱蔽處隱藏你的東西,一旦嘴巴一停,那一定是她成功了得手了!這時轉身就離開了!

攤主出此下策,製作警示警告牌,我想從某種意義上可以遏制一下那些順手牽羊者,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估計還會丟只是會有所減輕!最有效的辦法是,再多一個人手,這樣兩個人就會有一個照應,就會輪流盯攤!畢竟一個人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看住了張三,盯不住李四!

我這裡替攤主正告一句那些慣於小偷小摸順手牽羊的人:過去人們窮生活困難都窮都困難,現在還夢想著不勞而獲那就是自己的不對了,人活臉面樹活皮,靠自己的勤勞去發家致富走到什麼時代年代都是正理,不要做那些被千人指萬人罵的事情,一包紅棗致不了富發不了家!換來的是人們鄙視的眼神遭來的是千夫所指!不值當!人在做天在看,收手吧!


冀之筆


“甜瓜梨棗,誰見誰咬。”是說莊稼院裡的和睦感情,“甜瓜梨棗”一進了商店,他就是一種商品,如果還順手牽羊,性質就不同了。怕就怕“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店主放出這樣的告示實屬無奈,一斤棗本來就掙不幾個錢,這個順一把,那個抓一把,小本兒生意,一天做下來,可能白賣了。

CCTV一個公益廣告曾感動了很多人,廣告的內容就是一對兒小夫妻經營早餐店,因為家裡老人摔傷不得不離開店鋪,將早餐店改為交費的方式。



當夫妻二人忙活完老人傍晚回到店鋪清點錢時卻發現比平時更多了些。


這則廣告感動了很多人,滿滿的正能量,當然也就有反面案例。有曾有新聞報道某家住一樓,很多人將垃圾放在他家窗臺下而不肯多走幾步放到不遠處的垃圾箱裡。反覆告之沒有任何作用。

一樓的住戶就在鄰居們常放垃圾的地上寫了一個咆哮體:“放垃圾者,全家死光光。”還別說,這一招真有效。再沒有人圖省事在此處放垃圾了。

當記者採訪這家人的時候,他們說,這樣也真是沒有辦法,夏天垃圾招蒼蠅蚊子太多,氣味也大,反覆告訴也沒有什麼用。經過記者的勸說,一樓住戶也說鄰居相處大家互相體諒些,只要大夥兒不再在此處放垃圾,他們擦了“狠話”。

是啊,人和人之間就要多一些互相體貼、誠信,如果買者都有“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的心理,賣者豈不慘了。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做人要厚道!

💝關注我,關注更多精彩觀點。


網悠然


曾在現場看見過,沒感覺有多“咆哮”,店主也很和藹的。看著這個警示招牌,雖然與“和諧社會”好像有些不協調,卻可以感受到店主的無奈。

任何社會,百姓百性,啥人都有,愛佔小便宜的也不少。

偷拿的人除了慣偷(慣偷可能還真瞧不上這個)外,大部分還是覺得一兩個棗不值幾個錢,拿了就拿了。但這對店主來講就不是一兩個的問題了,你一兩個,他一兩個,就是一二十個、一兩百個,甚至一兩千個,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嘛!這種店鋪,大都小本生意,掙得就是辛苦錢。將心比心,偷拿的人捫心自問,被偷的如果是您,您會作何感想?

這種小偷小摸真的挺令人無奈的,就像一句東北歇後語說的那樣:癩蛤蟆上腳背——不咬人膈應人!


留鬍子的帥老頭


看得出店主的無奈,不過這樣的警告語只能防君子,防不住那些愛佔小便宜的人。



“看行,摸也行,掐也忍了,但是別偷摸裝衣服裡,畢竟挺不道德的!!!”這末尾的三個驚歎號顯得那樣無助。

佳節臨近,又到了購買年貨的時候了,各大商場人山人海,開始了一年中最繁忙的一段生意旺季。


在一些乾果炒貨等攤位,往往會貼著歡迎品嚐的小標籤。

先嚐再買本無可厚非,只是有些人愛佔小便宜,其行為常常令人無語。

首先,先嚐後買本來是一舉兩得,兩全其美的事。一般人都會先嚐再買,畢竟炒貨或者類似上面的大棗等食品,還是先嚐一嘗才敢保證質量不錯。適當範圍之內的品嚐,既保證了客人能夠買到心儀的食品,也變相的為商家做了宣傳。

其次,“有便宜不佔等於吃虧。”奈何人與人之間的素質參差不齊,再加上有些人會產生從眾心理(認為別人拿了,我也可以拿),所以每到賣年貨時,人潮擁擠,很多超市乾果區、炒貨區都會發生類似的吃完再裝,裝了就走的事情。

再次,商家損失慘重,苦不堪言。一些花生瓜子等乾果的損失尚且可以接受,像那些動輒幾十塊一斤的腰果、開心果、夏威夷果,結結實實吃兩把,再抓幾把放兜裡。倘若很多人這樣做,商家的損失就很可觀了。然而大過年的,也不好意思開懟,而且有時候生意太忙,根本顧不過來。

如果細數一下,身邊這樣的人還真的存在,而且不在少數,就我個人觀察來看,年輕人貪小便宜的人好像並不多。(或許是礙於面子吧)

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無論如何,人家也是做生意的,假如這是你自家的攤位,每天遭受如此多的損失,心裡會好受嗎?

話說回來了,這樣的勸說估計也起不到什麼效果,還是老老實實的把東西放玻璃櫃子裡罩著吧。


夜雨如書


畢大費:這則”順手牽棗“的新聞故事,既生動,又有趣,幾個字,便刻劃了一些愛貪小便宜的買主,與一個小雞肚腸的賣家的對立形象,令人捧腹!


看完新聞,

其實沒啥大事,

你只要開門賣東西,總有人要嘗幾隻,還有貪圖便宜的人摸走幾隻,也是天經地義。

上綱上線了就不好,反而顯得店家的小氣。

其實根本沒必要將每個來店的人,都防賊一樣防著。

人家即使不買,也可以允許人家嘗一二隻,何嘗不是營銷之道?

所以,

對這則所謂的咆哮體的警告,

我更願意拿它當成一個對聯的上聯,試對下聯如下:

上聯:看行,摸也行,掐也忍了,但是別偷摸裝衣服裡,畢竟挺不道德的。

下聯:可吃,可多吃,拿幾隻玩,只要能多少買一點兒,本店非常歡迎了。

稍稍換一個角度,

是不是顯得更主動、積極,

更加正能量?


一個新視角,能夠打開一個新世界,我是畢大費,歡迎關注,歡迎探討。圖片來自網絡。


畢大費


據媒體報道,瀋陽房地產大廈附近一水果店,出現一張咆哮體警告語言:“看行,摸也行,掐也忍了,但是別偷摸裝衣服裡,畢竟挺不道德的!!!”


個人認為,賣家可能出於兩方面原因:

1、確實是有個別買主以買為幌子,偷拿物品的行為,有的甚至於成為習慣,作為賣家對這種偷拿行為當然憤怒,有時防不勝防。寫下警示招牌也為無奈之舉。

2、以警示語為噱頭,扯路人眼球,引人駐足。不是廣告勝於廣告。警告、廣告,雙告齊下,應該說賣家還是挺有創意的。這不,媒體報道、“悟空問答”話題……說不定瀋陽人還會有專程去看這“咆哮”語順便買些棗回家的呢。


清然


瀋陽一棗攤,由於總是被偷,無奈攤主寫了一廣告語提醒某些人。我看到廣告語感受到的是幽默中的無奈。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廣告。


我們來分析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順走這些棗?他們出於什麼心理?第一,有偷盜習慣的人。第二,順手揣兜裡的人,日常有佔小便宜的心理。因為買半斤一斤棗也要不了幾塊錢,但卻偷,這是一部分人。第三,從眾心理的人,看到有人揣兜裡沒事,自己恰巧看到,也順手裝上幾個棗。但是大家你拿幾個他拿幾個,積少成多,日積月累,棗山變成小堆,攤主發現賣的不多,偷的多,一怒之下出此廣告提示,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做人做事還是要講究點兒,不能做損人利己的事情,害人害己。牢記“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