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關注」主流媒體應加大輿論監督力度

輿論監督就功用而言,可謂社會進步的助推器,而就如何看待常以“批評報道”形式出現的輿論監督,有句話說得好,“不要懼怕暗影,這不過意味著周圍有光。”這幾天,山東媒體在開展輿論監督方面頻有大動作,輿論監督也一時成了公共平臺上的熱門討論話題。為何山東媒體輿論監督開始動真格?黨委政府又對此提出什麼要求?請看主流媒體對此的相關評論。

「关注」主流媒体应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南方日報

主流媒體應加大輿論監督力度

近日,輿論監督成了媒體圈的熱門討論話題。許多媒體人一邊感嘆主要從事輿論監督的深度報道記者流失嚴重,一邊為一些地方黨委要求加大輿論監督力度而歡欣鼓舞。輿論監督被譽為新聞皇冠上的明珠,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其作用不可替代,其價值不可小覷。

輿論監督常以“批評報道”的形式出現,針對的多是社會上不公正現象、不正確決策等。可以說,與生俱來帶有濃重的“問題意識”。這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股健康力量。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門不僅自身缺乏“問題意識”,還牴觸那些善於發現問題的輿論監督。他們將正常的輿論監督等同於“負面報道”,習慣以“防火防盜防記者”的思維對待輿論監督。甚至有少數領導幹部,把自己的工作過失推到媒體輿論監督上,對報道記者橫加指責和打壓。這些都是對輿論監督的錯誤認識,也是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方針政策的陽奉陰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醜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同時發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由此可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重視、鼓勵輿論監督的,輿論監督絕不是什麼是洪水猛獸。

從事輿論監督是媒體的職責所在。不管是傳播黨的政策主張、記錄時代風雲,還是推動社會進步、守望公平正義,媒體都要用好輿論監督這柄利器。一是因為輿論監督本身就透露著這個社會普遍遵守和期待的價值觀念,報道涉及的是與非、好與壞的立場判斷對人們自然有啟發;二是因為輿論監督不是正面宣傳的對立面,兩者作用雖有不同,但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對提升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同樣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說,輿論監督也是正面宣傳。比如,媒體對一些地方和企業的汙染問題進行輿論監督,不單單是曝光問題,更是在宣傳中央的環保政策,目的也是推動好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這難道不是正面宣傳嗎?倘若只是宣傳先進典型、突出成績報道,而忽視了對問題的挖掘、對落後分子的批評,一則對比效果發揮不出來,難以營造後進追先進的社會氛圍;二則滿足不了公眾的信息訴求,因為他們對負面典型、問題和不足同樣有知情訴求。缺了這一點,容易影響媒體在受眾心目中的公信力。

主流媒體何以為主流?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設置議題的能力。在輿論監督上,主流媒體同樣要主動設置議題,善於從推動中央政策落實、捍衛人民群眾利益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更大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看待發展中的不足,敢於開展批評報道,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在兩個輿論場上游刃有餘,才能成為真正的主流媒體。否則,輿論監督的職能很可能將讓渡給一些自媒體。這在最近的系列熱點事件上,多少已經有所顯露。而魚龍混雜的自媒體,既有正當的輿論監督,也有各種各樣的炒作、煽動、造謠,對營造良好輿論生態是福是禍,實在難以預料。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主流媒體不讓渡輿論監督職能,即便是面對自媒體的激烈競爭,依然可以佔領新媒體輿論場,不管是對於良好輿論生態的營造還是對於健康社會生態的構建,都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說,主流媒體應該也必須加大輿論監督力度。

時也,勢也。當下中國正處在一個激烈變革時代,中央的好政策迫切需要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迫切需要實踐檢驗。這是新聞媒體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的機會,因此要在貫徹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方針政策,做好正面宣傳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職能,讓黨和人民滿意。

「关注」主流媒体应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齊魯晚報

加大輿論監督力度,正當其時

日前,山東省委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二次會議,要求省級新聞單位要加大輿論監督力度,對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省委要求不積極、不到位,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不聞不問,不擔當不作為甚至違法亂紀的行為堅決予以曝光。這個要求提得非常及時,也將為山東的發展注入更大的動力。

激濁揚清、針砭時弊,輿論監督的作用毋庸贅言,群眾對此有深刻的感受。山東正在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實現經濟高質量,離不開各方合心合力,而媒體之力就突出體現在輿論監督方面。比如山東正在全力深化“一次辦好”,群眾對此寄予厚望,但是也擔憂遇到“一次辦不好”怎麼辦。通過行政系統的內部監督,向上級反映固然是一條解決問題的途徑,但也未必都能暢通。畢竟,一些部門的“關卡壓”“推繞拖”已經是習以為常,積習難改。此時,輿論監督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群眾給媒體打個熱線電話、發個電子郵件,或者在手機客戶端留個言,經由權威媒體採訪後把問題公開,由此形成輿論的壓力,就是解決問題的動力。

之前常見的問題是,一些地方和部門對新聞輿論監督缺乏正確的認識,常常把輿論監督看成“找麻煩”,慣於用“軟”的或“硬”的手段限制和阻撓媒體開展正常的輿論監督。所以,有媒體記者在採訪時被敷衍搪塞,有媒體記者在採訪時遭遇暴力干涉。這種對輿論監督的抗拒態度,也使得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不斷弱化,雖然一團和氣、一派喜氣的報道佔據了越來越多的版面和時段,但是民生的痛點、堵點、難點長期得不到解決。

現在省委明確提出,省級新聞單位要加大輿論監督力度。落實這個要求,既需要媒體單位發力,也需要被監督單位配合。各地各部門應該明白,新聞輿論監督並不是幫倒忙,而是推動當前工作的重要抓手,用得好就能推動工作提速提效。比如濟南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時,就是通過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發現了一些被政府部門忽略的“死角”,不斷查缺補漏,最終以優異成績榮膺桂冠。一些地方和部門必須認識到輿論監督的必要性,習慣和適應輿論監督。否則,越是逃避輿論監督,越是容易成為輿論監督的“靶子”。當然,新聞媒體的工作人員也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責任擔當,通過紮實的工作、負責的報道,不斷提高輿論監督水平。

山東不怕自揭其醜,主動加大輿論監督力度,本身就是給山東一次正面加分,隨著輿論監督報道的不斷推出,山東銳意進取的形象將會越來越鮮明。

「关注」主流媒体应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鏈接

山東要求省級新聞單位加大輿論監督力度

7月23日上午,山東省委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二次會議,分析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有關情況,研究意識形態工作巡視反饋意見整改方案和省委有關意見,安排部署下步工作。

會議既指出了當前山東省意識形態工作基本面和總體態勢,也分析了面臨的新挑戰和新風險隱患。會議中提出,要更加積極主動適應新形勢,聚焦重點、創新方式,做好意識形態各項工作。

一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基鑄魂,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二是繼續圍繞省委中心工作,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形成主流輿論強勢,凝聚推進工作的強大正能量。要進一步健全完善輿情監測和研判機制,形成意識形態工作合力,對發生的重大輿情隨時研判、果斷處置。要以真實、準確、及時、用情為原則,切實做到主動發聲、正面引導、回應關切,遇事不遮遮掩掩,更不能冷冰冰、乾巴巴,而要充滿真情地回應廣大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全方位展示我省湧現出的典型經驗和取得的成績,樹立山東開放創新的良好形象。

三是進一步加強陣地管理,堅持黨管媒體,加強對報紙、期刊、圖書、廣播、電視、互聯網及“兩微一端”的管理;在高校落實好意識形態責任制,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四是全面加強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嚴厲打擊非法宗教傳播和邪教活動,著力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五是切實抓好巡視反饋意見突出問題整改,把意識形態安全網扎得更實更密。省級新聞單位要進一步加大輿論監督力度,對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省委要求不積極、不到位,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不聞不問、不擔當不作為甚至違法亂紀的,堅決予以曝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