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EVE:國服關服的三個原因,其中竟然還有玩家的錯?

前段時間,世紀天成宣佈EVE國服即將停止代理,給EVE國服6年的代理劃上了一個不算太完美的句號,EVE國服關停,本在我的意料之中。在此之前,EVE早已變成了一個死氣沉沉的宇宙。經濟全面崩盤,老人紛紛退坑。就連遊戲也停止了更新,整個EVE宛如一團死水。

EVE:國服關服的三個原因,其中竟然還有玩家的錯?

很多人都說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因為代理商世紀天成不作為,導致腳本氾濫,經濟崩盤。誠然,代理商世紀天成肯定是有一定的責任在裡面的,但是導致EVE國服關停並不完全是因為世紀天成的問題。導致EVE國服關停總共有三口鍋,玩家、開發商、代理商一人一口誰都丟不掉。

EVE:國服關服的三個原因,其中竟然還有玩家的錯?

首先是第一口,遊戲本身的機制問題,眾所周知EVE是一款十分自由的沙盒類網遊。但是在極高自由度的外表下,隱藏的卻是遊戲內容的單調枯燥。EVE的基本資源收集:挖礦和刷怪,都是十分枯燥簡單的遊戲模式。你只需要飛到地點,鎖定,開啟裝備,然後你就可以切出去幹別的去了。就算是PVE刷怪也是如此,由於遊戲當中玩家艦船的防禦遠大於怪的火力,所以你在刷怪的時候基本上可以無視怪的火力。不需要躲閃也不需要走位,開進去,鎖定,開火,萬事OK,這樣的遊戲,不是給人玩的,是給腳本玩的。

EVE:國服關服的三個原因,其中竟然還有玩家的錯?

遊戲機制的單調無趣給了腳本很大的可乘之機,甚至很多時候你根本沒辦法分辨玩遊戲的到底是人還是腳本。這就導致到了後期,這些基本的生產工作已經完全由腳本代替——因為不會有人去做這些簡單又無趣的東西。我們玩遊戲的目的,是為了開心,而不是為了在下班之餘打第二份工——還是沒有工資的。

EVE:國服關服的三個原因,其中竟然還有玩家的錯?

而且,遊戲的所有艦船裝備都是消耗品,損了就沒了。也就是說,就算你是一個PVP黨,專注於與人切磋,你也要接觸這些PVE的內容——沒有錢,沒有礦,你哪來的艦船和別人切磋?你如何補戰損呢?這就導致了,要麼你加入腳本刷刷刷的大軍,要麼你花錢購買腳本產出的東西。而這個病態的遊戲機制,存在了十多年,從EVE歐服開服的那一刻,這個遊戲機制就沒怎麼改過,甚至每天都有玩家吐槽EVE的資源收集系統,但是開發商冰島CCP並沒有對此做出過任何的改變。

EVE:國服關服的三個原因,其中竟然還有玩家的錯?

第二口鍋肯定是要丟給世紀天成這個代理的,雖然遊戲機制導致遊戲資源收集十分單調無味但也正因如此打擊腳本才更加重要。因為我們玩家並不希望自己蛋疼了半天的收益還不如人家開個腳本。但是EVE對腳本的打擊力度......基本上只能用滑稽來形容。打官司輸給腳本工作室的遊戲公司你見過沒?

EVE:國服關服的三個原因,其中竟然還有玩家的錯?

來,認識一下,世紀天成,打官司輸給腳本的第一人。除了打擊腳本不力之外,世紀天成還搞出過各種滑稽的運營事故,例如每年都會開兩次年卡活動,充值年卡會贈送一大堆的東西。然而每次這個時候都會有人衝進去的點卷被莫名其妙花到世紀天成旗下的其他遊戲裡面,包括但不限於跑跑卡丁車,洛奇英雄傳等等。

EVE:國服關服的三個原因,其中竟然還有玩家的錯?

不要和我說是盜號的幹得,哪家盜號的會辛辛苦苦破解你的賬號然後在其他遊戲買一大堆無法交易而且沒卵用的遊戲道具啊?至於玩家手滑更是無稽之談,那些玩家根本不玩那些遊戲,不會有人在洛奇英雄傳裡面給一級小號買一百多個滿級才能用到那麼一兩個的高級強化石的。說到盜號,世紀天成的賬號的安全性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EVE:國服關服的三個原因,其中竟然還有玩家的錯?

最後一口鍋要丟給玩家,對,沒錯就是國服的玩家,EVE變得如此死氣沉沉和國服一家獨大脫不開干係,自從49超旗戰過後,饅頭率領的PIBC聯盟佔據了絕對的主動權,並在之後不久幾乎統一了EVE宇宙。現在EVE裡的大型聯盟基本上只有三種,一種是饅頭率領的PIBC,一種是跟隨PIBC的,還有一種是不成氣候的海盜。

EVE:國服關服的三個原因,其中竟然還有玩家的錯?

由於國服聯盟一家獨大因此也打不成什麼特別大的戰役,導致遊戲物資消耗大於產出。而且也是因為PIBC的一家獨大,導致旗下的腳本工作室可以更加大膽的刷刷刷——因為沒有戰爭打擾。於是乎,國服經濟徹底崩盤。別不信,我們看一下國服金幣兌換的價格就知道了。

EVE:國服關服的三個原因,其中竟然還有玩家的錯?

國服的金幣從剛開服的兩塊錢一億到49之前的一塊錢一億,基本上四年來只跌一倍,但是現在關服前國服的金幣價格最低已經到了一塊錢四億,兩年間跌了四倍!足可以看出PIBC一家獨大對國服的經濟有多麼大的影響了。

EVE:國服關服的三個原因,其中竟然還有玩家的錯?

世紀天成停止代理國服,但是並不代表國服就此終結,據說網易已經接手了EVE準備代理。國服EVE最後將會走向何處,是在網易手裡發揚光大,還是隻是苟延殘喘,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