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評價黃渤的電影《一出好戲》?

雨天論娛樂


不邀自來。

相信我,能在第一時間就去追這部戲的,基本都是黃渤粉絲,我也不例外。

不過我不打算說好聽的話,甚至會很難聽,也有可能劇透,所以,本文慎閱。

本片的導演和主演都是黃渤,我覺得不差錢的黃渤,拍這部片也許想證明自己的才華,可惜了,沒看到,除了略顯笨拙的自以為是的抖機靈。我想說的是,黃渤不懂電影,不是指影片意義、故事結構這些,而是基本功。關於這點,不怪黃渤,怪他的團隊,藝術顧問、副導演難辭其咎。

這部片主要講的是,太空隕石撞擊地球,一幫出海遊玩的人在海嘯中迷路,被迫落難孤島的故事。影片中多次提及世界末日、人類全完了之類的內容。可以說基調是悲涼的、失落的。這樣的題材,不太適合拍成喜劇,黃渤偏偏要去撞這面南牆,撞出了個面目全非。

當然,有人會反問:憑什麼悲涼的題材不能拍出喜劇感?比如同樣是黃渤之前主演的《鬥牛》,很多人就會當成喜劇看。但在《鬥牛》裡,管虎做到了角色和故事、主題的統一,《一出好戲》顯然沒做到。

因為,喜劇也是在講故事,也要建立在合理性的基礎上,不然就成了鬧劇。《一出好戲》恰恰就是這樣一部鬧劇。落難荒島之後,所有人先是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暴躁、無助,緊接著馬上沒了靈魂,全部在王寶強、黃渤、於和偉三方勢力間搖擺徘徊,而這三方勢力本身就是個笑話,明明事關生存與尊嚴的爭奪,竟然拍成了真人秀既視感,黃渤、王寶強、於和偉三人像在帶領大家玩奪寶遊戲,時不時響起的背景音樂宛如廣播體操開場音樂,他們用於歡歌起舞的時間多過思考如何脫離困境,離開孤島,或者考慮如何生存下去。

看到這裡,我已經覺得,他們不是被迫落難孤島,他們是來島裡露營度假的。

即使所有人都默認世界末日來到,荒島是他們唯一的生存之地,總該有對劫後餘生之類問題的探討吧,但黃渤沒有,或者有,但是他又覺得太難,乾脆放棄了。


大家剛剛流落島上的時候,有戶外生存經驗的王寶強被大家推薦為帶領大家尋找食物、維持生計的頭兒。緊接著發生了可笑的一幕:王迅飾演的活動組織者,把人群中的一個美女“進貢”給了王寶強,而看那美女,不但沒有抗拒的意思,還一副很樂意的樣子。黃渤用這個情節告訴我們,接下來所有人將要面臨的,是關於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殘酷的叢林法則。但後面的劇情中,沒有人看到殘酷,只看到一片喧鬧,使得這一情節不但蒼白多餘,還荒誕離譜。

所有影片難免都會帶著導演個人的烙印,越是個性分明的導演越是如此,比如周星馳的電影中,每個角色都充滿著自我嘲弄和神經質,王家衛的電影,每個角色都顯得孤高而精緻,馮小剛的電影,每個角色都帶著馮氏喜劇的油膩或小鋼炮般的脾性。

到黃渤這部《一出好戲》,我看見了無數個葛二蛋。

面對災難,每個人都青筋暴跳,說話都靠吼,王寶強更是從頭到尾一直打著雞血,一個老實巴交的小司機,到了島上瞬間變得狂躁野蠻,喜歡訓話、看人不爽劈頭就罵、能鎮定交流的事非要靠咆哮,看得我幾乎想鑽進熒幕中給他一磚頭。


情緒一定要有意義,這是許多經典影片給我們的啟示。

比如《肖申克的救贖》裡,一個坐了50年牢的老頭,突然聽說被釋放了,禁不住瘋狂痛哭起來;比如《功夫》裡,一直想做壞人的周星馳,在搶了啞女的錢之後,破罐破摔中,踢打趕走夥伴肥仔聰;比如《狗鎮》中,對人性徹底絕望,最後完全黑化的妮可·基德曼,持槍屠殺了整個鎮子的居民;比如《斷背山》裡男主之一的希斯·萊傑,來到夥伴的家中,發現對方衣櫃裡藏著自己曾經以為丟失的那件襯衫,忍不住熱淚盈眶……

這些都給了我們強烈的震撼和共鳴。相反,黃渤的這部片,從頭到尾,嘶吼、狂笑、痛哭……沒有一次不讓人出戏。

這樣的片,說它是爛片,哪裡過分了?

這部片子,時長兩個多小時,這麼長的篇幅,竟然沒有一個像樣點的結尾,大部分時間都耗在了流水賬式的無聊情節上了。

到最後,這個故事講了什麼,相信黃渤自己也不懂。

這不是一部災難片,也不是一部喜劇片,卻像是一檔戶外真人秀節目,但就算當它是真人秀節目,也沒什麼看頭。

僅此而已。黃渤依然是我心目中的好演員,這是我觀看此片的初衷。

歡迎來噴,但先把髒話嚥進肚子裡去。


風雷手漫談


作為與熱點賽跑的媒體人,今天,辦公室以工作之名集體去看了《一出好戲》的首映。不得不說,電影是好電影。但我這麼說主要是因為,它竟然開啟了我司辦公室的第一次哲學對話。

對話是這樣開始的。

看完電影回公司,上車剛坐好,天兒輕輕嘟囔了一句:“人性怎麼這樣”?!

本來是隨口一說,但領路人(司機)張卡爾好像已經思考了很久,思想上需要碰撞,於是抓住了第一個發言的人。

“人性本惡,長大後我一直這麼覺得。小興雖然看起來又傻又笨,但是當他和馬進控制了稀缺資源的時候,也一樣地去斂所有人的錢。”

“對啊,你看那保安成了領導跟班以後,一副小人得志那樣兒!”天兒的說話風格是感情飽滿,這回的感情是既憤慨又鄙視。

張卡爾等了天兒一句,繼續說道:“尤其在小興從張總那裡獲得了規則啟蒙之後,他以自己的地位,制定自私的規則,不但脅迫張總轉讓了自己的全部財產,還想要殺人滅口。”

“但是,假如換個角度看,這種反應是很合理的!”主編作為反方加入了進來,“張總的狗腿子狠揍小興和馬進時,張總端著酒杯在一邊看戲。他逼張總轉讓財產,也是因為在撲克牌交易中,張總騙了他們。所以小興的改變是制惡,而不該說成人性本惡。”

主編的反駁讓車裡的空氣多了一絲重量。張卡爾一邊開車,一邊發出“嗯——”的聲音,顯然是經過一番遣詞,話已經到了嘴邊。

“報復張總可以理解,但他們斂財時,可誰都沒放過,最後還差點把其他人都困死在海島上。有朋友和我說過,她當年在某浪編輯部時,一個極沒地位、整天被虐的小助理使用各種手段博出位,成功以後開掉了同組的所有上司和同事。”

收割了我們的一片驚歎以後,張卡爾接著說道:“人哪,到了一定位置,難保有一些不與人為善的行為。這點在動物界很輕易就能得到印證,你問尤尤是不是這樣。”

我本來沒想加入,可沒想到又能說到我這。張卡爾的這番話,其實指向的是組織集權和獨裁。

“確實是這樣,很多動物都是這樣的組織結構。我舉一種很奇怪的動物,有種鼠叫裸鼴形鼠,這種哺乳動物的群體擁有蜜蜂、螞蟻那樣的“真社會性”,意思是存在不同的階層。每個群體有一隻鼠後,和幾隻負責生育的雄鼠,其餘的不論雌雄,都是工鼠。這些工鼠們只能幹活、不允許繁殖。碰到膽敢偷情的,格殺勿論。鼠後一旦去世,其餘雌鼠就會廝鬥,直至新的鼠後產生……”

我頓了頓,正準備繼續,主編以為我說完了,接話道:“這樣的社會結構很常見,人類社會本質上也一樣,這一切都是為了集體的生存。”

主編的話好像存在漏洞,但搬出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又好像無從反駁。

這時,一個新的聲音響起來。

“我很贊同你的前半句,群體在應對某種狀況時,會形成一種相對有效的秩序,這很常見。但是在秩序形成的過程中,沒有一隻雌鼠在想:我咬死你是為了集體的生存。

這個新聲音屬於大茹姐,我不知道為什麼一個細心的小姐姐,名字居然如此豪放。她注意到的細節,就是我隱約感覺到的漏洞。

張卡爾已經被憋住半天了,這會兒也被大茹姐點通了思路:“對對對,生存的困境使人們需要一種秩序,但是人性決定了這種秩序的樣子。我們和動物一樣,在建立秩序時,往往只展現了自私、貪婪、殘忍的一面。強者用這一面鎮壓弱者,保證自己的利益。弱者則用它來爭取權利,期望多分一碗羹。就像小興知道哥哥馬進隱瞞彩票中獎時,馬進對弟弟說的,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

我聽得愣住了,看個電影還能這麼沉重?張老師不說話了,好像不知道如何收尾。主編和大茹姐也都沉默了。車裡突然寂靜得讓人難受。

要說圓場還得看天兒,只聽她一聲炸起:“嗨!竟說這些沒用的,你們啊,都沒抓住重點。《一出好戲》加上前兩天的《西虹市首富》真正想透露給咱們的真相是——何以脫貧,唯有暴富。”

你馬上就能看到

自然界醜陋大寶貝兒

裸鼴形鼠

Are You Ready


萬物有的說


《一出好戲》這部電影我個人覺得相當不錯。

電影中,張藝\r興扮演跟在馬進(黃渤飾)身邊的小弟小興,一次團建出海旅行,在車船上,馬進發現自己的彩票中了六千萬,\r

對他來說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可是命運捉弄,他們遇到了巨浪,整個車船上的人被困在小島上,這其中也包\r括馬進一隻喜歡的女孩珊珊(舒淇飾),開始的時候,馬進還是有希望的,畢竟中了六千萬,任誰都不能撂下\r不管,所以,他和小興自己製作了一個小木筏準備劃回陸地,可惜沒能成功。

漸漸的島上的人們慢慢分成了兩\r個幫派,王寶強飾演的司機小王一派,張總(於和偉飾)帶領的另一派,因為馬進和小興覺得自己被張總騙了,\r所以自己獨立了一派。日子一天天過去,兌獎日期也到了,這時,馬進發現要想生存下去,就得當人上人,領\r導別人。所以馬進和小興二人利用人性,慢慢的就成為了整個孤島上的領導。大家絕對服從,而小興也一點點\r的成長,知道了只有狠才能立足。

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了一艘大船,一艘他們一開始以為是十二天叫一次的怪獸叫聲的大船,而這艘船是馬進,小興,小王三人一起發現的,小興為了還繼續他們“統治者”的地位,便告訴大家小王瘋了,說看見了一條大\r船,還放煙花和閃燈的大船。因為有了馬進的作證大家都信了,小興計劃在下次船來的時候離開,僅僅緊緊是他們兩個離開,小興也利用張總女兒的視頻,得到了張總的財產轉上的手書, 開始反對的馬進漸漸的也想通了,直到他喜歡的珊珊對他表白,他說出真相,說真的有船,放煙花和閃燈的大船,可惜大家都以為他也瘋了,大家都不信他,他漸漸平靜了,最後聯合小王,一起燒了他們在荒島上居住的半截翻扣的郵輪,全員得救\r了。\r

結局就是馬進和珊珊在一起了。而彩蛋上表示,小興得了選擇性的失憶,他們的生存的荒島,也成為了旅遊景點。\r

這個劇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以前咱們就算是坨屎,只要凍上了,沒人咬破,那就是冰激凌”,\r

這句話雖然說得接地氣,但是道理確實高大上。只要包裝上華麗的外表,不被人發現,就能綻放異彩,可惜,魚目混珠總是會被發現,凍得在漂亮的冰激凌也有會融化的一天。









栗子瞄看點


總體是個荒誕的現代預言故事吧,權力異化,貫穿全片。

困居荒島後,司機兼導遊小王(王寶強)在一片六神無主的悽慘熙攘中,憑藉其簡陋的野外求生技能,扯起虎皮當大旗,瞬間躍居一干人等的首領。

社會認知和常序顛倒。導遊司機本來是為公司請來為一干人等服務的,現在反客為主,成為主宰,這是身份逆轉;在一干高管和職場精英眼中,本來相當鄙賤之人(王寶強的飾演,又使得這種反差加深),轉眼高人一等,這是心理割裂。

理所當然,每個人不是陽奉陰違,就是心懷鬼胎,其實無可指摘,這是社會慣性。以老潘(王迅)為代表的眾多牆頭草,委屈求全,隨時見風使舵;以張總為代表的一眾高管,養尊處優已久,怎麼會屈居人下;以馬進為代表的心懷鬼胎派,亦不會久留。

咱們說說比較流行的社會演變說……

小王迅速在權力中膨脹迷失,手段粗暴,專權獨斷,這引起本來就各種心思鬼蜮的團隊走向分裂,訓猴云云的,或可作為這一階段類似奴隸社會的隱喻。接著,馬進在張總的糖衣炮彈下,答應串聯,兩派出離,這番,其實是純潔了小王的隊伍,異議者消失,一王獨尊,這是封建社會了。

因張總髮現廢棄遊輪,物質極大豐富,貨幣出現,荒島進入更高一級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更高級的生活方式的出現,小王的隊伍裡面的牆頭草大量“叛逃”,隊伍迅速壓縮,大家發現,不能離開的,要麼是階級對立(如保安),要麼本身就是附庸(幾名女性),在封建的過程中變成了逆來順受,儘管隊伍更“純潔”了,但是成了沒有爪牙的老虎。張總的異化,我看到的僅僅是從一個職場精英變成油膩大叔,在角色滲透上,和前面的小王后面的小興都沒法比。或許在珊珊(舒淇)這個角色上,汙點化一點,張總這個形象應該更立體。

接下來,馬進和張總衝突,和小興被張總暴打併驅逐。馬進彩票過期,女神好像也被資本主義腐蝕了(其實,隨便腐蝕點也好),歸期遙渺,一時間萬念俱灰。忽天降“魚雨”(大家可以想想這個的寓意),另一種意義上的一夜暴富。魚作為稀缺資源,基本被兩人壟斷,在與其他物質針對性的交換中,不久便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弱和“封建主義社會”的瀕臨破產,由於“封建主義社會”的“矇昧”,把矛頭對準了“資本主義社會”,兩派火併,馬進小興乘勢而起,佔據主導,接著幾派和解,大家進入一種類烏托邦社會,縱情歡樂。也至此,所有人都迷失了。

某日巡夜,小王、馬進、小興發現海上游輪,禮花炸響——外界社會並沒有消失(開始便有暗示),現在的一切真是烏托邦。三人反映各異,小王欣喜若狂——可以離開,馬進陷入掙扎——目前他是王,還有在愛情的海洋裡暢遊呢,小興卻宛遭晴天霹靂——目前他垂簾聽政,在這個烏托邦社會,他是真王,回去了立變屌絲。在馬進的影響下,在對張總的觀察中,以及角色變換和狂熱氛圍的潛移默化下,他的三觀早已炸裂,接下來,小興先指鹿為馬,封鎖消息,後威逼利誘,強奪豪取,再製造機會,打算出逃,一系列手段令人不寒而慄,特別是用女兒視頻威逼張總那段,令人齒冷,也叫人拍案。小王是迷失了,張總是頹廢了,小興完全是黑化了。

電影結尾是皆大歡喜。大家在文字找感覺吧。

其實電影已經美化了每個細節和場景了,真要是現實境況下,我們每個人僅僅是腦子裡想象的,都比電影要酷烈慘烈100倍,不是嗎?

多講一句,你以為你是馬進,你以為你是小興,絕大多數,我們都是老潘啊,牆頭草。


橘也君


一出好戲真的只是一部荒島求生記嗎?藏在其中的細節,卻令人不寒而慄

其實在大頭中彩票的那一剎那

他就已經瘋了

而精神病人的世界總是充滿各種光怪陸離的東西

在大浪打下來之後

其實他們就已經全死了

之後的一切都只是大頭剛中彩票卻要面臨死亡的不甘罷了

都只是他最後的意識所幻想出來的

其實影片中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

第一:大浪把船打翻後所遇到的鯨魚總讓人覺得很玄幻

以及鯨魚一個擺尾甩在船上

可那麼小的衝浪鴨卻一點損傷都沒有

這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現實

疑點2之後,眾人上島,竟然所有人都安然無恙

還有一個被認為已經死了的人

竟然也活了過來

彷彿就在預示眾人其實都死了

只是大頭幻想他們還活著

疑點三還有那一艘一開始就被大浪掀翻的大船

也被大浪拍到了島上

可船裡有許多物資

卻空無一人

其實從一開始公司團建

而張總又是大公司老闆

卻乘坐那麼小的衝浪鴨我就覺得不對勁

再看看這艘倒置的大船

會不會其實這才是他們出來團建所坐的船

而小小的衝浪鴨只是大頭心裡的孤島

疑點五好,既然說到了大船

那麼,為什麼大船就剛好12天來一次

而精神病患者也是剛好每12天出席聽證會自訴,由法官判決是否需要繼續住院

這只是巧合還是在暗示

而且大船經過時放的煙花也很詭異

可能這艘船就是他們團建時所坐的船

而煙花也就是他們在遭遇大浪時所發的求救信號

疑點六還有後來島上的眾人都穿著清一色

藍白相間的條紋衣服

與電影彩蛋中精神病人所穿的衣服一模一樣

疑點七還有那下魚的片段

雖然現實中真的有那麼一回事

但是卻剛好下在兌獎期限的最後一天

這一切就顯得更不真實了

既然魚也是假的

那麼大頭把魚做成魚乾掛在樹上的那一幕

就讓人有點細思極恐了

第八,還有小綿羊為什麼來島上那麼久

都沒有長鬍子

再想想那天晚上兩人的雙簧

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

會不會小綿羊本來就不存在

而是大頭分裂出來的

自己內心的陰暗面

第九還有結尾大頭醒來

珊珊對她說

電影原片段

(船走了,人等不了)

怎麼看都有一股詭異的感覺

而且就算大頭昏過去了

也完全可以把他帶走啊

而且影片中的很多片段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由這眾多點所連接出來的畫面

彷彿都在說明

其實一切都在那艘大船被大浪吞噬後不復存在了

而孤島上發生的一切也都是幻想

而最後大頭掉落山崖也預示著他終於

解脫了





小瓜皮扒電影


《一出好戲》到底是怎樣一部作品,是戲如其名,還是又一部快餐式喜劇片。其實,如果用喜劇片來解讀這部電影有點過於膚淺了。這部影片以災難為背景,整部影片幽默中又夾雜著荒誕和無厘頭,看完會讓人反覆思索。電影氛圍三個階段進行故事的講述,和很多導演的一部影片選擇公路片的風格不通過,黃渤的這部電影更多討論的是黑色幽默和人性。

電影起因是電影主人公馬進所在的公司要去團建,在海上遇見海嘯,所有人被衝到了一個荒島上。這讓他們相信了之前的新聞報導,隕石裝上了地球,世界末日了!在這種局面下,制度重新洗牌,一切歸零。司機兼導遊的小王、公司的張總,還有黃渤扮演的上班族馬進分別成為了這座荒島上的王。小王因為有野外生存經驗,又當過動物管理員。靠棍棒管理。大家進入原始社會,他成了荒島上第一個王。這同樣是電影的第一個階段,正是印證了黃渤想要傳達的電影層次遞進的概念。

張總因為不甘,帶著一部分人離開。並找到了因海嘯打翻的遊輪,上面物質齊全,還有漁網可以捕魚。並制定規則,用遊艇上的撲克牌充當貨幣。張總成了荒島上第三個王。靠經濟體系管理。這群人從原始社會進入農耕社會。這是全片中荒誕時刻的開始,黃渤把影片的設定放在了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世界裡,讓電影更好拍攝,場景和人物都相對單一,這對他的電影處女作來說,是相對比較好開展的地方。

馬進有一張中獎彩票,兌獎的最後一天,在徹底絕望之際,天上落下了很多魚。讓快要餓死的他們活了下來,並將魚曬成了魚乾,與其他人交換,獲取資源。讓小王和張總兩邊互相消耗,馬進坐收漁翁之利。靠表弟的汽修技術,建立了人群中的信仰。馬進成了荒島上第三個王。從前面的生存、經濟最後轉到了政治,大家進入了現代社會。這段很有政治諷刺意義,也是現代社會里營銷手段的慣常策略,通過熟知人們的需求,第一個能想到資源的人就容易獲得利益,即便是在當下社會也是如此!

電影有很強的寓意和諷刺性,不僅模擬出了人類文明進程的三個階段,影片中的每個人物都有很鮮明的代表性。老潘代表的見風使舵的馬屁精,史教授代表了為當權者唱讚歌的無恥文人,張總始終是資本家的嘴臉,有的人充當打手,有的人扮演逆來順受的底層民眾。這些人不論人類進化多少年都將存在。最亮眼的應該是張藝興扮演的表弟,一向溫順的他,在發現世界沒有滅亡的時候,徹底黑化,決定餓死其他人,帶著馬進和威脅張總得來的公司轉讓協議離開荒島,而最後在所有人獲救後,進入了精神病醫院。

馬進也不在是主宰一切的王。這種反覆的喜劇衝突性,正是影片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故事揭露了社會和人性的本質,處處透漏著諷刺,在現代文明社會時,人們很多時候為了外在的面子、人際關係還可以進行偽裝,但真正脫離開來這這外在的束縛後,人心的貪婪無邊一覽無遺。不得不說,黃渤的想法具備了一定的超前意識,只是這部影片裡的笑料稍顯不足,整體立意單薄了一點。如果故事趣味性更多一點,結合故事的發展和內核,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出好戲!


極品娛樂


終於,經過漫長的宣發期,《一出好戲》來到了觀眾面前。

黃渤終究是黃渤,是那個做得了主持,當得了金馬影帝,現在還能當導演的處女座黃渤。處女座雖然被網友瘋狂吐槽,但始終掩蓋不了他喜歡追求完美的優點。

所以黃渤是較真的,他的導演沒有像一些跨界演員那般,顯得有些玩票,靠著一眾流量朋友,給片子瘋狂加戲,也不會因為一些噱頭,而故意把片子說成一種情懷,讓人們為情懷買單。

儘管他是第一次導演,但你能看得出他對劇情的把控有多較真。

影片本身是一個荒誕喜劇,從這點就可以看出,黃渤顯然不想做大眾都喜聞樂見的喜劇,畢竟這類的片子,他演的太多了。

片子主要是圍繞著災難發生以後,所有人被困在島上生存的一系列故事,而黃渤賦予了故事生存過程中的一系列矛盾,用來表現他對人性的刻畫。

既然是荒誕喜劇,就免不了對其中的人性產生嘲諷,片中有幾個鏡頭尤其強烈,也最能展現黃渤的導演實力。

1、對專家的嘲諷

片子開場就是隕石劃過,從太空墜落,而伴隨著這一畫面的是電視機裡的專家發言,專家宣稱雖然國外的各種消息顯示隕石墜落會令海平面上升一百米,但是專家說這種事情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這裡有三層嘲諷,第一層嘲諷,就是我們時常說的專家其實只是磚家而已。而第二層嘲諷則在所有人被困在島上的時候顯明出現,原來那個口口聲聲說著不會發生任何隕石墜落的專家就是這群受難者之一,自己搬起的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第三層嘲諷,則是在島上開始以勞動力為強者的時候,專家認同著腦子比胃重要,卻狼吞虎嚥的吃著別人給予的魚,言行不一。

2、對資源為強的人的嘲諷

當脫離現實世界以後,淪落到這個島上的所有人,從這一刻開始,身份都變成對等的了,所以你會看到原來趾高氣昂的老闆也只能淪落到聽一個小司機的話,因為他是這裡生存、勞動能力最強的。錢在這裡,就是個笑話。

但是當司機成了這裡資源最強的人的時候,老闆靠著腦力,把島上人們從“上古文明”帶到了“農耕文明”,這時候他開始用撲克牌作為通用貨幣,開啟了對等交易,隨著老闆這邊的收成越來越多,司機這邊漸漸資源枯竭,打到的魚也漸漸得不能夠維持生活,所以很大一部分人被挖走了。只會單純的靠體力,不去思考,也會淪為一種笑話。

等到老闆快要一家獨大的時候,黃渤飾演的馬進站了出來,靠著現代的光電,以及一系列儀器,比如手機,壟斷了市場,成為這個島上說話份量最重的。

而等到馬進獨大的時候,船出現了,意味他現在建立的一切,都要變成泡沫了,因為一切都只是暫時的,永遠有更好的出現。而像他說的,冰淇淋要化了。

資源就像一個轉盤,轉到誰手上,就對誰瘋狂的嘲諷。

3、對人性的嘲諷

比較明顯的就是王迅在其中展現的角色,原本是在老闆跟前溜鬚拍馬,狐假虎威的一個人,等到司機變成領頭人了以後,立馬開始拍起司機的馬屁,老闆重新靠著資源取勝的時候,又做回了老闆的馬仔。

還有一個人就是張藝興在裡面飾演的小興,原本是一個天真無邪的男孩,但因為黃渤的背叛,開始慢慢的黑化,到最後知道可以走的消息,強迫老闆簽下了不平等的合約,甚至在那之前,為了不讓自己再變回弱勢,將司機說成是瘋子引導大家攻擊他,這一切都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而最後,成功回到現實世界的小興已經瘋了,成了精神病院裡的一員。

在這裡有一個細節是,除了小興以外,精神病院還多了一些整齊喊著口號的人,大概也是因為在生存的這段時間內,遇見了和小興他們差不多的事情而發瘋。

4、對謊言的嘲諷

黃渤在片子中反覆出現過謊言這類場景,比如一開始的彩票,他沒有告訴小興,卻告訴了舒淇,結果回到陸地上以後,被狠狠地嘲笑了。

又比如說在眾人第一場狂歡的時候,小興在那邊說的,我們原本是坨屎,但現在燈一照,就是冰淇淋。

黃渤在幻想和舒淇嬉戲的時候,畫面呈現出來的有些泡沫感,像是在嘲笑著說,這幻想一觸就破。

司機被說成是瘋子的那場追逐戲,諷刺意味就更加濃厚了,整個畫面是倒轉過來的,所有人在天花板上追逐,象徵著虛幻,人們被謊言所騙,在虛幻的世界裡生存,在現實世界裡站不住腳。

而黃渤在被舒淇求婚的時候,也是如此,舒淇說著我再次相信愛情了,我們之間沒有謊言,可笑的是,黃渤才剛撒完謊。但也是這謊促使黃渤覺醒,讓他知道什麼才是真實的,只有回到真實世界後還依然相愛,那才是真實的。

黃渤就是那個黃渤,什麼都想做到最好的黃渤,這麼多年的演藝生涯,他沒半點壞名聲,這次開啟的導演生涯,我想也依然會是那樣,畢竟他所展現出來的,可能遠遠還不止這些。

順便說一句,黃渤這樣好的電影值得誇,而隔壁情懷電影,真的是罵都懶得罵。



白裡亭


黃渤導演並且主演的電影“”一出好戲“上映,取得了用戶非常好的評價,有的人說反映了一個社會,有的人說反映了人性,從管理學的角度有以下幾點跟大家分享:

一、需求的變化和升級。

1、 從最開始打架被困荒島,由有經驗的小王擔任負責人,滿足大家最基本的物質和生存需求,小王每天口中就是兩個字”生存“,可以說第一層管理就是滿足人的最基本物質需求,只有滿足這個需求才會有人跟著你。

2、逐漸的原來具有管理思維的”張總“開始凸顯社會中的管理思維,合理分配,按勞分配,按需分配,等價交換是張總頂出來的規矩,同時張總擁有更好的生活條件,所以人的需求升級到了第二種需求,等價交換”公平“分配。

3、“馬進”由於自己的財富夢破碎,所以決心要改變,同時又趕上龍捲風給他帶來了很多魚,他說了可以帶領大家走出困境,找到”新大陸“,找到希望,充滿希望才有未來。人的精神需求升級為真正的希望。

所以真正優秀的管理者,張口閉口談的就是希望,你們公司的希望在哪裡?每個員工的希望在哪裡?有了希望,一群人才會快樂的在一起共同朝目標前進。

二、管理的升級。

1、一開始小王的管理實武力鎮壓管理,大家一開始屈服於它的淫威下,所以管理的最底層管理辦法就是武力鎮壓,暴力鎮壓。

2、管理的第二層次,張總創立了金融模式,可以讓大家進行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大家都覺得公平逐漸取代了小王的暴力鎮壓管理方式,所以制度和模式的管理是第二層級的管理

3、第三層級的管理就是情感的管理,馬進通過給所有人希望管理了大家的情感,讓大家更加的團結和開心在一起。其中又一個橋段更能反映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就是小興知道真相想回去現實社會的時候,企圖吞了張總的企業。就是利用自己可以修好手機放了一段張總女兒的視頻,張總馬上答應把他個人明顯的財產轉給小興和馬進。這就是情感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三、人性的善與惡。

從船被困在海島上,到大家絕望認為世界已經不存在的時候,有太多的任性善惡的表現。

1、馬進,主人公總體表現的是一直善良的代表。從開始找出路到找被騙惱羞成怒,到後來的勵志崛起的過程,始終表現的都是比較真性情的一面,到最後小興想獨吞張總的財產時候,也是良心的覺悟讓他沒有這麼做。

2、小興,第二男主角。從開始的善良小白兔到最後的內心黑化,人性的善良到最後的作惡。這個都是現實社會的慾望體現,慾望會吞噬人本性的善良,所以沒有抵制住慾望的人就回逐漸表現出人性惡的那面。

3、姍姍,從出現困境到最後都是保持鎮定和相信美好的女孩。最後她說出從絕望到相信愛情,說明她內心一直心存善意,心存善良。

4、張總,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困境的出現並沒有擋住張總的管理思維和管理才能,依然能在艱苦的環境中找到商業機會,純粹的一個商人,沒有善惡,只有利益。

5、小王,純真的小白兔,心中很直接沒有惡意,但是思維層級不夠所以無法掌控到最後。

四、輿論的重要性。

1、遇到困境時候,教授說可能就是世界末日了,大家情緒的傳遞逐漸都開始相信這件事情,相信世界末日

2、大家餓肚子的時候,也是有人用戶小王當領導,大家開始簇擁而上輿論最後達成了這件事,雖然很多人知道小王不適合當領導

3、張總在想自立出去的時候,就是通過一番演講:人應該怎麼活著,讓很多人相信張總的話,相信張總可以讓她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跟著漲總走了

4、馬進也是通過公眾演說,帶著大家找到希望,找到新大陸,大家就相信馬進

5、輿論重要性表現最明顯的時候就是馬進、小王、小興同時看到大船的時候,輿論始終不能相信小王說的是真的,所以說真相併不一定是真相,但是輿論說它是真相的時候也就是真相了。

當然這個電影還說明了很多很多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感悟,我門真心的祝福這麼有內涵的一部電影可以喚醒人心,可以給我們每個人都帶來收穫。


奇聞趣事觀世界


一出好戲是黃渤自導自演的處女座,作為處女座的黃渤對其作品也是吹毛求疵。反反覆覆修修改改的,最後還刪除了最好朋友孫紅雷的戲份。就連電影名字也是最後才確定下來。期間用心良苦不言而喻!

黃渤不愧是黃渤,人生第一部電影就帶給大家的太多太多了,這絕對不單單是個不痛不癢的喜劇電影,通過這個電影,你甚至能看出來導演所要展現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所要表達的人生在面對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掙扎、對慾望的追逐、對真相的反抗、以及最後內心的舒適與昇華,我相信,這將是2018眾多好電影裡面,最有深度的電影之一。是為數不多的可以看三遍的電影。劇中的很多角色塑造的都很鮮明,我只挑一個來說,那就是身份為公知+專家學者的史教授,這不是主角,甚至男二男三都不是,但這確實是個很有意思的配角。

史教授在劇中是個經常上電視廣播、滿口引經據典的典型知識分子、專家學者,他的角色幾乎存在於電影中每一次的轉折和矛盾點中,在這裡,我說一下史教授在劇中的四次打臉。我認為劇中的史教授一共有四次打臉,第一次是電影開頭,在包括美國、法國在內的多國專家都論證了隕石撞擊地球的可能性之後,史教授在座談節目中仍然談笑風生的說這是個“極小的小概率事件”,在他看來根本不會發生,讓大家大可不要為此擔心,嗑瓜子買汽水,該吃吃該玩玩。結果公司一行人的船在出海嗨皮時,正好遇到隕石墜落引起的一百米高的風浪,一下子把所有人拍在了一個原始的荒島上——當眾人猜想原因時,史教授這才反應過來,怯怯地說可能外國專家才是對的,但這個時候他們已經身處孤島,眼前一片荒蕪。就這樣,史教授用一次黑色幽默拉開了大家痛苦而荒誕的求生帷幕。

第二次打臉緊接著第一次,在公司一行人在困到小島後,史教授斷言外面的世界已經不復存在,作為一行人中學歷最高,知識程度最深的一個人,他的言論對一行人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世界已經不復存在的推論就此誕生,在四處都是荒巖野叢的情況下,大家由近及遠,推己及人,由眼前的荒蕪到想象到世界另一端也已經荒蕪了,很自然的也意識到世界可能沒有了,於是,史教授的這一推論又經過大家的認可和傳播,奠定了全電影的歷史背景,解釋了之後在荒島上一系列看似荒誕的故事發生的合理性。

困到荒島上,一切在現代城市的生存規則都變化了,在這個吃野果子,住洞穴、取暖靠火堆的原始環境裡,有多年野外生存經驗的小王迅速佔了上風,而金錢在荒島上已經失去了效力,昔日的領頭羊、公司領導人張總,他的人氣和勢力迅速下降,最終小王成了大家的領頭人,但小王當導遊時還好,當了領頭人逐漸暴戾苛刻起來,比如有次馬進沒有帶食物進山洞,就遭到了小王大聲的責罵和懲罰。史教授的第三次打臉就發生在這個時候,當小王與張總兩位新老帶頭人意見發生分歧時,小王先是把手中的烤魚甩給史教授,史教授心急的狼吞虎嚥了下來,然後小王抓起史教授手中的烤魚摔倒地上,大吼著是尊嚴重要還是肚子重要的時候,史教授默不作聲,在那一刻,也就默認了肚子重要,甘願放棄尊嚴。

張總因為跟小王鬧翻,帶著包括黃渤、小興等一行人從小王處離開,把大家安家在張總事先尋到的一艘巨大的、裝滿很多食物和用具廢船上,於是,史教授開始了他的第四次打臉,也可以說是變節——有天小王帶著史教授在內的他的團隊去張總的大船上要吃的,小王和他的團隊被張總的團隊趕了出去,但史教授帶著一句“識時務者為俊傑”躲在船艙留了下來,諂笑不已,重新跟隨了張總,跟隨了更多的食物和更好的生存條件。雖然史教授後來又跟隨的黃渤,但那不叫變節或打臉,因為黃渤用計謀引領了大家走向團結和走向生產,而不是繼續剝削和內訌。

綜合來看,電影中的史教授刻畫的形象而生動,雖然是知識分子,大學問家,但跟我們古代中知識分子天生就有的那種倔強和拘謹是絕不一樣的,他的心思反而是最靈活的,骨氣也是最弱的,小王把他吃的魚打翻他不吭一聲,問他尊嚴重要還是肚子重要時,這個引經據典,滿口仁義道德的史教授一直沉默,同時也是最趨炎附勢的,張總在的時候拍張總馬屁,小王得勢時巴結小王(並諷刺挖苦張總),看到張總那裡的食物多,又從小王的隊伍中最先變節投靠張總,在張總跟小王各自帶著隊伍理論時,史教授被小王打翻在地,又慌慌張張向張總告狀,從而成了火拼的直接導火索(根本導火索是食物資源的不均衡配置)……黃渤用諸多細節,刻畫了史教授這個角色,在和平年代掌握著話語權,但不尊重科學,閉門造車;在遇到困難時像牆頭草,誰得勢就倒向誰。可謂是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好大的一個新疆


講好一個故事不容易

《一出好戲》,我看到了黃渤的野心,想講一個很大的故事,結果故事沒有講好。不過,講好一個故事確實不容易。

電影《一出好戲》似乎想用一個看似荒唐的劇情,再現人類文明和人類歷史。一個隕石碰撞地球后,把一群在海上觀光的男女拍到一個小島上,所有身份,財富全部清零。

從鑽木取火,採擷野果,捕魚為生到、以物易物到貨幣誕生,還暗示了房地產的重要性,有居所則決定了話語權和社會地位。當然必須用感情戲老段子來煽情,一個屌絲男,怎樣勵志抱得美人歸。大美女舒淇演的角色同質化太嚴重。編劇已經沒有心思來琢磨這些細節了。

在有限的鏡頭裡表達太多的元素,就像一個新教師,總是擔心課講完了,下課的鈴聲還沒有響,在一節課裡準備了太多的內容。《一出好戲》就是讓聽眾吃“限時大餐”,吃到嘴裡,還未來得及咀嚼就吞了下去。

相反,同期上演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則很緩慢,很細緻和耐心地在給你說一個故事的。沒有大段的對白說教,有點拍紀錄片的風格,一個一個的鏡頭、場景、對話,顯得從容不迫,慢慢牽動觀眾神經。特別是最後定格在一張臉上,情緒慢慢釋放,看著眼淚從眼角邊滲出,讓觀眾跟著落淚,不知不覺立場站到小偷這一邊。大家直接被帶入劇情中,重新反思了倫理與道德。

兩個片子一對比,新導演和老導演之間的差別不言而喻。相信以後黃渤重新在看自己的作品,一定會發現這樣的問題。他是我喜歡的演員,在《親愛的》飾那個被拐孩子的父親,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好演員到好導演,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