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解讀:炭疽病還有那麼可怕嗎?

解讀:炭疽病還有那麼可怕嗎?

新聞背景

從7月15左右開始,我國東北多地出現了牛羊炭疽病疑似病例,並有感染人的病例發生,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遼寧鞍山海城,黑龍江樺南、依蘭、七臺河、雞西、大慶、佳木斯,內蒙古通遼科爾沁區等地,都相繼出現了炭疽病疑似病例。

疫情處理:

疫情發生以後,各地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做出了應急處置:對皮膚炭疽病患者進行集中救治,未出現死亡病例,對易感染炭疽的牲畜屠宰、流通環節進行全面控制,追查炭疽病病的來源和市場流向,並對可能感染的牛羊肉進行封存和無害化處理,並對疫點地區的人、畜及有關場所進行防疫消毒,防止疫情傳播,各個疫區基本都停止牛、馬、驢、羊等大牲畜的調運和交易,並嚴禁散養散放。

解读:炭疽病还有那么可怕吗?

以前在電影、電視裡才能看到的炭疽在生活中出現,使一些人產生了不安與疑問。其實,現在的醫療手段對付炭疽越來越有效,比如疫苗預防、患病後的對症治療。

炭疽病

古老的人畜共患傳染病

炭疽是一種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牛、羊、騾、駱駝等食草動物是其主要傳染源。人直接或間接地接觸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等會感染炭疽。遼寧鞍山的這次疫情,就是由於當地居民私自屠宰或接觸病牛而感染的,疫情甚至波及到100多公里外的丹東東港市。為此,鞍山市從8月12日起,在全市範圍內停止牛、馬、驢和羊等大牲畜的調運和交易,並追查疫區封鎖前販出的可疑病牛,防止疫情擴散。

炭疽病很古老,公元80年就有記載,其名稱來源於古希臘文,意思是煤炭,因典型性皮膚炭疽的黑痂而得名。我國古代曾稱之為“癰”,古埃及稱其為“第六種瘟疫”。由於最易染上炭疽病的人群是屠宰工人、製革工人、剪羊毛工人等,人們也曾把它稱作“剪毛工病”。

炭疽病在歷史上曾造成巨大災難。公元80年,古羅馬炭疽病流行,死亡近5萬人。在19世紀,中歐有6萬人因患炭疽喪生,數十萬牲畜死亡。僅俄國諾夫戈羅德的一個地區,1867至1870年間就有近6萬頭牲畜和500多人死亡。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炭疽桿菌曾被德國、日本等作為生物武器在戰爭中應用,導致至今一些地區的炭疽桿菌汙染仍沒有被完全清除。美國“9·11”事件後,恐怖分子曾把炭疽桿菌作為“生物武器”放在信封裡寄到美國,導致美國至少22人遭受炭疽桿菌感染,5人死亡。

釋放兩種毒素

擁有“不死法寶”

炭疽病之所以能對動物和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影響,是因為炭疽桿菌有兩把“殺人刀”。

炭疽桿菌從損傷的皮膚、胃腸黏膜及呼吸道進入人體後,首先在局部繁殖。在繁殖的時候,炭疽桿菌可以釋放出兩種毒素,被醫生稱為“致死因子”和“水腫因子”。炭疽桿菌的毒素非常厲害,可破壞血管細胞,導致血液外滲,感染的動物和人發生嚴重出血;毒素還可導致全身中毒,病人表現為高熱、頭痛甚至休克;在感染局部,毒素可引起組織壞死、化膿和高度水腫。因此,腸炭疽、肺炭疽的病死率可高達25%-60%,病人常常在1-3天內死亡。1979年4月,前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一家生物實驗室發生了炭疽洩漏事故,至少94人被感染,68人死亡。

炭疽桿菌的生命力非常強,不僅很容易生長繁殖,還具有自我保護功能,在細菌的外面形成一層莢膜,細菌等於穿上了盔甲,可以抵禦免疫細胞的攻擊吞噬。更嚴重的是,在一定條件下,細菌內部會有一小部分濃縮起來,形成堅硬的“芽孢”,使其耐高溫、抗乾燥、不被一般的消毒劑破壞,長期潛伏在土壤里長達40-50年不死;一旦條件適宜,芽孢裡面的細菌會像“發芽”一樣長出來,又成了能夠繁殖的細菌。

炭疽桿菌的這種本領,真可以稱為它的“不死法寶”。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的華北地區曾有一批軍馬患了炭疽,被封閉在一間窯洞裡面。40多年以後,有人打開窯洞,戰馬早成了枯骨,但土壤中的炭疽桿菌卻沒有死,導致一些挖土的民工和當地村民染病。1997年,英國一個小城的警察博物館維修時,發現了一支1918年從德國間諜那裡繳獲來的小玻璃管,經專業機構鑑定,裡面是炭疽桿菌的芽孢,不僅仍然活著,還具有致病能力。

皮膚炭疽最常見

2-3周痊癒、病死率低

炭疽桿菌感染人體有三種途徑:一是從皮膚傷口和黏膜感染,引起皮膚炭疽;二是食入未煮透的病畜肉製品,從消化道感染人體,引起腸炭疽;三是吸入炭疽桿菌的芽孢,從肺感染人體,引起肺炭疽。

皮膚炭疽是最常見的臨床類型,約佔90%—95%。一般多發生於手、腳和麵部等裸露部位皮膚。最初在局部形成小癤,中心有水皰,周圍組織硬而腫脹,最後中心形成黑炭色壞死焦痂。皮膚炭疽只要及時應用抗生素治療,大多在2-3周痊癒,病死率較低。這次遼寧鞍山發生的病例都屬於皮膚炭疽,所以目前尚無死亡病例。

腸炭疽約佔炭疽病的2.5%—5%,症狀輕重不一,發病時突然噁心嘔吐、發熱、腹痛、腹瀉、排血水樣便,全身中毒症狀嚴重,常併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可發生腸穿孔。不及時治療常可導致死亡,病死率約為25%—60%。

肺炭疽和腸炭疽一樣,約佔炭疽病的2.5%—5%。急性起病,輕者有胸悶、胸痛、全身不適、發熱、咳嗽、咯粘液痰帶血;重者以寒戰、高熱起病,很快出現呼吸窘迫、氣急喘鳴、咳嗽、紫紺、血樣痰等症狀。病死率可高達60%以上。1979年前蘇聯發生的炭疽洩露事件中,死亡病例大多為肺炭疽。

炭疽病如不及時治療,都有可能發展成炭疽敗血症或炭疽性腦膜炎,病人通常將在24-72小時死亡。

我國每年發病300-600例

病人應該嚴格隔離

炭疽病的傳染源主要為患病的動物。炭疽桿菌一般都是深藏在土壤裡,動物與泥土接觸的機會最多,尤其是食草動物如牛、羊等,進食時鼻離地面很近,而且常常把草連根拔起來,很容易接觸到或吸入土壤中的細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感染。因此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動物先被炭疽桿菌感染,然後再感染人。

除了與牲畜接觸外,炭疽還容易發生在地震後。因為地震時,暴露出藏在土壤裡面的炭疽芽孢,一些施救作業也可攪起土壤,造成炭疽桿菌汙染空氣,人和牲畜可能因地震受傷,感染炭疽的機會增多。

炭疽在世界各地頻繁出現爆發流行,歐、亞、美、非及大洋洲都有發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每年都有大批的牲畜死亡和一些人類感染事件。1979年到1985年間,津巴布韋發生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炭疽病流行,感染病例超過1萬人。我國近幾年來每年報告炭疽發病人數300-600例左右,主要因為接觸、宰殺、食用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而感染。近年來,我國炭疽病例的發生逐漸減少,但仍有少數地區出現散發疫情,值得警惕。

因此,應加強收購、調運、屠宰加工中獸醫對牲畜的檢疫。一旦發現病畜,要向防疫部門報告,嚴禁私自食用或剝皮,更不能向外銷售。病畜焚燒後,整體深埋於2米以下的深處,再加入大量生石灰,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水源汙染,加強飲食、飲水監督。從事畜牧業、畜產品收購、加工、屠宰業、獸醫等工作人員,可給予炭疽桿菌減毒活菌苗接種進行預防。

炭疽雖然為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的乙類傳染病,但一般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發現病人應在24小時內報告給當地衛生防疫機構。雖然人一般不會直接傳染給人,但病人仍應嚴格隔離至皮膚潰瘍癒合,對病人的用具、被服、分泌物、排洩物及用過的敷料等均應嚴格消毒或燒燬,死亡後要實行火葬;接觸者醫學觀察8天,可以應用藥物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