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財神的原型是哪些歷史人物?

忘憂清樂閣主


眾所周知,中國文化長期以來都是以天人合一、三教合一為特點的。而中國的民眾對待宗教神祇的態度也極為寬容,有人戲稱為“逢廟燒香,見神磕頭”。不過要說起中國廣大民眾最喜愛的神靈,非財神爺莫屬。


眾所周知,關帝爺是影響力最大的財神,不過關聖並非唯一的財神。有人以關聖人為武財神,范蠡為文財神。有的說法則是有武財神關帝爺、趙公明,文財神比干、范蠡,中財神王亥。更有的人說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和中路共九位財神。如此眾多的財神形象當然不是空穴來風,我們接下來就以時間為序,看看這些財神爺有著怎樣的歷史原型。



商人始祖王亥像


從時間上來看,中國最早的財神是中路財神王亥。王亥是夏朝時期商丘人,是商部族的領袖,商國第七任君主。傳說中他“服牛乘馬”,用牛車載著貨物在各部族之間從事商業往來,開創了商業貿易的先河,擴充了商部族的實力。因此後世把從事交換貿易活動的人統稱為“商人”,也衍生出了“商品”、“商業”等說法。可以說,王亥是中國商業的鼻祖,是地位最高的中路財神。


文財神一般是比干和范蠡合稱,前者以“無心”而不偏不倚聞名,後者則以富甲天下名垂青史。歷史上比干受託孤輔佐商紂王。據傳說,比干正直剛強,犯顏強諫,導致商紂王大怒,命人剖開比干胸膛,取出了比干之心。比干得到姜子牙的靈丹妙藥,仍然活了下來。

因為其沒心,就不會偏心,不偏不倚,童叟無欺,故而成為了後世商人的楷模,成為了文財神。


范蠡原本是春秋時期越國重臣,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並獻策讓越國獻出美女西施鄭旦以消磨吳王心志。范蠡與文種共同輔佐越王勾踐勵精圖治,最終攻滅吳國,實現了稱霸大業。范蠡隨即急流勇退,北上到“天下之中”的山東定陶,經營商業。傳說范蠡曾受計然七策,用五策即輔佐越王稱霸,又用計然策經商,積聚萬金,富甲天下,被稱為“陶朱公”,後人尊之為“商聖”。



端木賜,字子貢


與范蠡類似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貢。子貢是顏回和子路之後,對孔子最重要,也最得孔子喜愛的學生。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在孔子流亡衛國時被收為學生。子貢以善賈聞名,“億(臆)則屢中”,辦事能力強,能說會道,擅長交際,多次幫助孔子,資助了孔子的周遊列國。



關聖像


文財神之外就是武財神關聖人和趙公明,不過武財神的出現比較晚。武財神關帝的歷史原型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名將關羽,叱吒風雲、戰功赫赫,被後世人稱為忠義無雙、勇貫千秋,是中國歷史文化中忠義、勇猛的化身。關聖人本身是山西人,又具備忠貞、勇武和義薄雲天等品質,這些身份和品質是其封神的基礎。在晉商、道教和政府的三方推動之下,關羽便從一位武將升格成為地位尊崇的武聖人、超越了特定區域而被全國人民接受的武財神。



“趙公元帥”像


另一位北路武財神趙公明的名氣也不小,其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尤其高。趙公明的傳說最早見於晉朝。傳說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是一位經商奇才,極重信用,民眾稱為“趙公元帥”。在演義小說《封神榜》中,趙公明被封神,其掌管的四名小神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均和財富有關,於是“趙公元帥”便成為膾炙人口的武財神。


參考文獻

《論語》

《史記》

《三國志》


歷史研習社


中國是一個文化非常博大精深的一個國家,我們國家的財神也呈融合性發展,財神也是既有個體戶也有團隊。

一、王亥

我們第一個要說的就是王亥,王亥的故事在山海經裡面有明確的記載,說是有一個國家叫搖民國,這個國家的百姓都姓勾,這個國家來歷和一個叫王亥的人有關。王亥的兩個手抓著鳥正在吃鳥的頭。王亥把一群牛託付給有易國的水神河伯,有易國的人殺死了王亥,搶走了一群牛。後來殷王殺了有易國的國君為王亥報仇,河伯念及與有易國的交情於是幫助該國的人逃了出來,他們在野獸出沒的地方建立了個新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名字就叫搖民國。

這個國家始祖說起來,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堯舜禹中的舜帝。

因為王亥是最早外出經商的,所以被人們尊為財神的時間也最久。

二、民間公認的正財神是趙公明及他身邊的利市仙官以及善財童子。

財神爺趙公明

趙公明就屬於團隊,最開始老趙就一個管瘟疫刑法的瘟神,後來道長們編故事能力實在是太過牛逼,活生生給老趙編了一個金光閃閃的出生,硬生生把老趙從瘟神行列拖出來包裝成了財神。

後來在《封神演義》一出來,趙公明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

就這樣,因為手下個個都是管錢的,他被捧上了五路財神之首。

手底下幾位管錢的天官民間通常稱為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天官。

除此之外比較出名的是文武兩路財神,文財神是比干,武才算是現在商店裡面都供的關公。

三、文財神:比干

比干是封神榜裡份量很重的一個人,因長著七竅玲瓏心被妲己殘忍的剜心而死。在民間的傳說裡比干被剜心後並沒有死,而是吃了姜子牙給的靈丹妙藥活了下來。但是因為無心之故,做事公道正直,不偏不倚,人們愛他童嫂無欺,遂拜他為財神。

還有兩種說法是,一種是比干擁有七竅玲瓏心,民間認為他比較精於算計;亦或許比干無心,以前商人地位低下,人們還總對商人帶有有色眼鏡,總認為發財之人大多都無心無肝之人;遂拜比干為財神吧!

四、武財神:關羽

成名於《三國志》的關聖帝君因為戲劇和小說的宣揚可謂是家喻戶曉。

他不僅儒家的關夫子,還是道家的伏魔大帝,更是佛家的護法迦南。

大家一定很疑惑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關老爺子都和錢財沒有半毛錢關係,卻為何被封武財神。

其實是因為關公忠勇無敵,人們敬仰關公的忠信和誠懇,希望用這種道德和秩序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就這樣關公就成了民間商家和民眾最受歡迎的武財神。

五、五顯大帝 :主要是廣東、福建附近信奉的財神

五顯大帝又稱華光大帝。據說華光大帝是火神,還和熊孩子一樣喜歡玩火,有一次因為貪玩把玉皇大帝九龍墩給燒了,玉帝勃然大怒,斥令他每年八月初一由天上下凡。

農曆八九月的時候,那時候天氣乾燥,非常容易發生火災,華光就誕生在當天,就是打醮結束那天,居民把易燃的木屑紙屑等捆成一把放在門口,由巫師、和尚、道長挨家挨戶,著戶收取,然後集中在紙船上面,投入江中,集體焚燒,當地稱之為送火災。

做完這些之後,家家戶戶都到火神華光大帝廟前參拜,供奉一些柴米油鹽醬醋以及元寶香火,來祈求一年的平安。

後來因為華光大帝的功德,又被玉皇大帝封其為“玉封佛中上善王顯頭官大帝”,並永鎮中界,從此受到萬民的景仰,說他能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經商的人供奉能外出獲利,讀書人求他也能金榜題名,種地的人求他也能五穀豐登,可謂是有求必應,求啥得啥。

所以也被廣東福建的一代的人奉為財神。

六、龍五爺:南海一代

南海一帶,還有供奉龍五爺的習俗。據佛經記載,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為了普渡眾生,發下了十二大大宏願,其中第二大宏願便是常居南海願。

為什麼發下如此宏願呢?

只是因為那時候南海,瘟疫橫行,瘧疾遍地,百業凋零,民不聊生。南海龍王的第五個兒子慈悲為懷,廣有財智,感知觀世音菩薩有此宏願,便主動拜入觀世音座下,化為鰲龍,馱菩薩橫越萬里南海,為菩薩達成普渡眾生的宏願,立下汗馬功勞。

在五爺的幫助下,觀世音來到南海沙邊降服了瘟魔,也祛除了邪氣,但是由於長期的瘟疫橫行,百姓仍然窮苦,於是五爺發下宏願,願為觀世音菩薩永鎮南海,以保持地百姓富足,財源廣聚。觀音菩薩有感,五爺的慈悲心腸揮動楊柳枝,將龍五爺幻化成巨鰲山臥,也就是今天的南山。

如來佛祖也念及五爺的濟世情懷,親賜金元寶,財源庫和聚寶盆,三件招財法器給他,令其掌管人間的財富分配,統籌天下財源流通。

據說自從五爺鎮守南海之後,男孩就成了聚財聚氣之地,為就被稱為九州財庫,華夏財源,所以南海一帶的省份就自古以來就非常富有。

人們感念五爺的功德,於是就廣修廟宇,將五爺的真身供奉於南山,與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和另外一大護法,大黑天財神殿,統稱為天下南北財神殿。

七、五路財神

另外還有五路財神的說法,其中一種說法就是我們第一個提到的,趙公明和他的四個善財童子,統稱為五路財神。

還有一種說法是來自於道教的五路財神分為,文,武,義、富、偏五路財神。文財神是日春神青帝,武財神這是我們之前提過的趙公明,關羽被封為義財財神,富財神是明朝時候的富商沈萬三,偏財神蘇福祿。

這個偏財神不是走偏門的。這是說蘇福祿他是最早到東南亞經商的,由於他開闢了偏遠地區的經商之路,所以,被尊為偏財神,這個偏是偏遠地區的意思。

所以說這五路財神都是被作為正統財神來拜的,而不是不是我們我們大多數看到這個偏字會想到的,就走偏門,然後撈偏財的,灰色收入這個意思。

八、五大家:這主要是民間信奉的五大仙家,分別為蛇、鼠、狐狸、刺蝟和黃鼠狼,又稱為偏五路。

在東北地區,他們拜的五路財神也是五大家,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狐狸,刺蝟,蛇,鼠和黃鼠狼五大仙家,這個又被稱為偏五路。

用我們現在比較通俗的說法來說就是,跳大神兒。

民間普遍認為,五大仙家和人們長期一起生活,是屬於半妖半仙的靈物。如果,有人傷害了他們,他們就會進行一系列的報復,用妖術對人類進行,不同程度的懲罰,但是如果人們尊敬它們,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福佑。所以在民間,有許多家庭都在供五大仙家,近幾年比較火熱的清宮劇裡面,大家如果有注意到的話,去清宮劇裡面所供奉的神明就是供奉的就是薩滿,薩滿跟這個五路仙家,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五大家的崇拜中,民間對其中的狐仙、黃仙和白仙更為敬畏,關於他們的靈蹟傳說也頗多,將他們附會為胡三太爺、黃二大爺、白老太太。

此外北京一代還有財公財母的說法,以及蠱術中的“嫁金蠶”還有巫術中的“青蚨”等。


山海經解密小七


多圖多字預警。
“財神到底是誰?”
這問題一共6個字,要講清楚可費勁了。
因為中國民俗文化中財神爺有好幾十個,各種傳說不計其數,很多資料記載也不詳細,各種財神的起源極其難考,有的是道教賜封,有的是民間信仰。所以要想大致捋清財神是誰這件事,要分N個體系來講。
要提前說明的是,不論怎麼劃分體系,他們之間總會有衝突……
一、正財神。正財神一般都是文武官員,包括文財神、武財神。
1、文財神:
(1)比干
比干都知道,商紂王的叔叔,紂王聽妲己說聖人比干心有七竅,能治他心絞痛的病,非讓人家挖出來給他來一片,比干一咬牙一跺腳,挖就挖了吧,結果比干就死了,死之前還有個故事,就是問老太太“人無心能活嗎?”那段。
比干廟在今天的河南衛輝,因為比干就是河南衛輝人。此地流傳著比干被玉帝封為財神的傳說。傳說比干剖心昇天後,玉帝可憐他,見他為國盡忠卻被剖了心,認為他沒了心臟也就不會再生貪心了,所以封其為財神。這就是道教賜封。
(2)范蠡
范蠡後世人稱“商聖”,此人精通韜略,原本是春秋時期的越國名臣,輔佐勾踐雪恥復國後棄官從商,又三致千金三散千金,所以尊其為財神。民間還有傳說稱范蠡靠賣陶器發財,所以治陶業的祖師爺是他,但沒有相關資料證明。我在另一個答案裡寫過這個故事。
(3)李詭祖
《三教搜神大全》
上圖的李詭祖畫像中所穿的服裝,就是元代文官朝服的樣式,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見的財神衣飾。
李詭祖是北魏梁縣(今河北曲周縣)縣令,清正愛民,生活簡樸,把自己的俸祿都拿出來救濟窮人,在他死後百姓都立廟紀念。唐朝被封“神君增福相公”,元朝被賜“福善平施公”,被民間奉為財神。其實我們平時最常見的文財神像一般就是他了,所以,又有說法稱范蠡才是正財神。
(4)一會講到五路財神時,還會提到劉海蟾,其中有一組五路財神中,劉海蟾是北路文財神,除此之外絕大多數說法歸其為準財神。咱們經常看到很多三足金蟾,口銜銅錢的造型就和他有關,後面說。
說個題外話,這個金蟾的擺放方式和造型有很多說法。蟾口中有錢、無錢;金蟾頭衝內、衝外;尾部是否壓錢都很有講究。
2、武財神
(1)關羽
關二爺就不多說了,只要不是碩士學歷的都知道劉關張……
關羽其實是一位“全能神”,但人們之所以奉關公為財神,大概是因為關羽不為金銀所動,與世間貪利妄義之人形成對比。商人堅守誠信進行交易,便把關公奉為發財致富的守護神,來維護傳統的道德秩序。
說個題外話,關二爺像一般都是眯著眼,傳說關公一睜眼就要殺人。話說現在好多洗頭房都供關二爺……
咋想的啊?關二爺!忠義千秋!您就不怕他老人家睜眼給你們這群嫖客妓女都剁了啊?!
(2)趙公明
關於趙公明的傳說是最混亂,幾乎無法考證,有的說他是有的說他是商朝武將,有的說他是淘金能手,有的說他是木材商人……有的說趙公明是冥神,是收瘟布疫的五瘟神之一;有說趙公明是懲惡揚善的神人;也有說趙公明是雷神……
這是拿趙公明當“巴巴爸爸”了,啥都能變……咱就認他是財神就行了。
1999年春節期間,張國立主演的一部電視劇名叫《財神到》,其中扮演的財神就是趙公明,如果你看過這部電視劇,那你就暴露了年齡……
二、五路(顯)財神
現在有很多說法,把五路財神直接歸為偏財神(掌管偏財運),與偏財神對應的肯定是正財神,正財神是文臣武將,偏財神一般都是綠林好漢、江湖俠士。
但是實際上有的五路財神體系中包括正財神、準財神,他們在講偏財神時直接人為忽略這些,只為能自圓其說。一開始我就說了,財神中的矛盾很多……
1、趙公明、蕭升、曹寶、陳九公、姚少司
趙公明又是民間五路財神(不止一組五路財神,後面講)中的中路財神。
除了中路為武財神趙公明外,其餘四路為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
這五位是道教封賜的,除此之外大多數是民間信仰。
2、文(劉操,北路)、武(趙公明,南路)、生(白圭、西路)、積(范蠡,中路)、廣(弦高,東路)
范蠡和趙公明前文說過了,咱說那老三位……
(1)劉操
劉海蟾,名諱操,字宗成,號海蟾子,又字昭遠。所以你去查資料的話,劉海、劉操、劉海蟾都是指他。據傳劉祖修道後,道號“海蟾”,連起來就叫劉海蟾,後來漸漸地演變成劉海戲金蟾了。金蟾以金為食,劉海捉金蟾時,常用一串金錢為誘餌來釣金蟾。劉海所戲金蟾並非一般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蟾。有句話叫“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有的是”就從這來的。金蟾被看做是一種靈物,古人認為得之可以致富。這是劉海被塑造成財神的主要根據。民間把故事裡的劉海當做“準財神”,並且形成了在商鋪裡擺放一隻金色蟾蜍的習俗。現在商鋪裡擺放招財金蟾的遠遠多過擺放其他財神。
(2)白圭
白圭是戰國時人,和范蠡一樣,也是棄政從商,經營思路和范蠡也很相近。能“薄飲食,忍嗜慾,節衣服,與用事童僕同苦樂。”《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
(3)弦高
春秋時期鄭國商人。
弦高犒師:有一次,弦高趕著12頭去經商,遇到襲擊鄭國的秦軍。他冒充鄭國的使者,以四張皮革和十二頭牛犒勞秦軍,暗示秦軍鄭國已知秦軍來襲。同時又派人回鄭國稟告,使鄭國避免了亡國。鄭穆公想要獎賞弦高救國的行為,弦高辭而不受。
3、文(比干)、武(趙公明)、義(關羽)、富(沈萬三)、偏(蘇福祿)
文、武、義前文提過,說後兩位。
(1)沈萬三
我心裡沈萬三的模樣就是張衛健……
沈萬三各位也都熟,富可敵國,影視劇裡出鏡率賊高,民間傳說沈萬三致富的原因是因為“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複製出很多個。岳雲鵬說于謙家也有一個,結果於謙他爸不小心坐盆兒裡了……解決辦法是把他媽也推盆裡去……
(2)蘇福祿
各種典籍中介紹比較少,只知道他是最早到東南亞經商,被稱作“大伯公”“土地公”的華僑,由於他開偏遠地區之利,被當作職司“偏”遠財富的偏財神。
※他被稱為偏財神是因為司職偏遠地區。和一般意義上的偏財神不同,在財神體系中的偏財神,一般是指掌管人“偏財運”的財神,所以偏財神又稱橫財神。
4、柴顯聰,柴顯明,柴顯正,柴顯直,柴顯德
根據神話傳說,在《鑄鼎餘聞》中記載,稱為南齊柴姓五兄弟為五顯神財神。
老大名叫柴顯聰,老二名叫柴顯明,老三名叫柴顯正,老四名叫柴顯直,老五名叫柴顯德。弟兄五人為獵人,經常打猛禽走獸,採草藥為民療傷治病,吃不完的野獸送給貧窮百姓,深受人民愛戴,人緣非常好,在他們逝世後,民間尊他們為神仙,即稱五顯神,五顯王。
他們是宋代江西德興、婺源一帶信奉的財神。
5、曹仁廣、劉義廣、李誠廣、葛信廣、張智廣
這五位相傳乃是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英雄好漢,後來劫富濟貧,被判死刑,途中太累走不動了,便被斬首了。供奉他們的財神廟位於北京六里橋立交橋西南角,馬官營村南側。1984年被定為豐臺區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修六里橋立交橋時被拆除,僅留當時廟院中兩棵古槐。
“都天威猛曹大元帥,顯聰王”,顯聰王叫曹仁廣,河南人氏。
“橫天都部劉大元帥,顯明王”,顯明王叫劉義廣,安徽人氏,
“丹天降魔李大元帥,顯德王”,顯德王叫李誠廣,陝西人氏,
“飛天風火葛大元帥,顯真王”,顯真王叫葛信廣,陝西遊牧部落人,回族,
“通天金目張大元帥,顯正王”,顯正王叫張智廣,山東人氏。
在北京的《五顯財神廟》中詳細講述了他們的來歷。
6、杜平、李泗、孫立、任安、耿彥
清同治八年的《財神寶卷》中,介紹的五路財神是這五位結拜弟兄。
大財神杜平、二財神李泗、三財神任安、四財神孫立、五財神耿彥。
傳說中說他們五人皆是同一年的正月初五子時出生,於是他們在神前結拜為弟兄。杜平和四兄弟計劃經商賺錢,五人湊齊本錢,開始到各地販貨,每一次都大賺數倍,賺得“銅鈿銀子鬥來畚”,銀子堆山積海,無處存放。杜平決定做蝕本生意,向天下散財。他們夏天販賣烘爐,冬天販賣扇子,不料由於出現反季異常天氣,居然還是大發利市。杜平等兄弟五人合夥做生意發大財,又轉而故意蝕本散財,散財不成反而發了更大的財,加封為五路財神大將軍。
上海人供奉的一般為這五位財神,因為他們的生日都是正月初五,這也是初五接財神說法的由來。
三、九路財神
九路財神按中國道教分,為“四面八方一箇中”。
分別是:中斌財神王亥(中),文財神:比干(東)、范蠡(南),武財神:關公(西)、趙公明(北)。還有其它四方財神:端木賜(西南)、李詭祖(東北)、管仲(東南)、白圭(西北)。
其他六位前文說過,不再多表,只講黑體字的三位。
(1)王亥
夏朝時期商丘人。商國第七任君主,據傳是王姓始祖。王亥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為“商人”,把用於交換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叫“商業”。
(2)端木賜
端木賜,儒商的鼻祖。複姓端木,字子貢。孔子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善經商之道,曾經商於曹、魯兩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有個詞叫“端木遺風”,就是從他身上來的。
(3)管仲
春秋時齊國宰相,這老爺子大家都熟悉,管鮑之交就說的是他和鮑叔牙。
別的不想說,我就想說一件事。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個祖師爺,比如前文提到過范蠡就是製陶業的祖師爺,還有相聲界的祖師爺是東方朔等等……
而中國最早的官營妓院就是管仲於公元前七世紀中期開設的。所以這老爺子是娼妓業的祖師爺。
開洗頭房的老闆們,這回知道該拜誰了吧?趕緊把關二爺撤了……
四、十八路財神
(1)十位有仙籍的財神:趙公明、白圭、管仲、范蠡、關羽、比干、東路財神(趙寶天尊)簫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財神)姚少司。
(2)八位無仙籍的財神,為民間信仰的財神,如沈萬三等,後面會講到準財神和活財神,一般認為是其中八位,具體是誰已不可考。
五、準財神
準財神的意思是未得財神封號,但由於此神能為人們帶來一定的財運,或承擔了一部分財神的職責,於是人們就將其作為財神看待。
(1)劉海蟾
見五路財神篇2—(1)
(2)掠刷神
神話人物,是春節祭祀的神靈之一。
掠刷神認為,人間貧富自有定分,不可越命強求,人要安守本分。掠刷神的職責就是“司人剩財而掠之”。就是考察世人所擁有的財產是否有超過天命定數,如有超過即剝奪。
(3)無常鬼
怕嚇著你們,來個好看的……
嚴格來說,只有白無常在民間某些地方被奉為財神。白無常帽子上的字是“一見生財”。
(4)應該還有,待開發……
四、活財神
活財神一般指歷史上各時期的富商巨賈,甚至大貪汙犯……比如和珅。
(1)沈萬三
已講,不再表。
(2)石崇
西晉時期文學家、官員、富豪。
常聽相聲的朋友肯定知道有一段“太平歌詞”叫《太公賣面》,第一段是這樣唱的:
石崇豪富範丹窮,
甘羅運早晚太公,
彭祖爺壽高顏回命短,
六個人俱在這五行中……
傳說石崇和“米麵財神”範丹老祖是把兄弟,一個富得流油,一個是叫花子的頭,他倆能成把兄弟也挺有意思……
(3)蔡京
北宋蔡京結黨受賄,其門徒對他神化,奉他為“財神”,民間也羨慕他的富有,蔡和財諧音,“蔡神”即“財神”,從眾心理促使人們都供起了蔡神。蔡京的生日也是正月初五。
(4)嚴嵩
明朝著名權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明史》將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嚴嵩在被抄家後,曾將其家產列清冊,取「太陽一出冰山落」語意,名曰《天水冰山錄》,光是記錄財產的字數就六萬多字。《天水冰山錄》中記載嚴嵩抄家時總查出了黃金一萬多兩,白銀兩百多萬兩,以及幾千件金銀珠寶首飾等。
我記得馬未都在《百家講壇》在講明清傢俱時,多次提到《天水冰山錄》,好像有六百多張床,因為傢俱在當時是財力的象徵,就相當於咱們現在房車這類的不動產。
(5)虞洽卿
民國第一富豪,1881年,年僅15歲的虞洽卿來到上海灘在一個顏料行打工。話說虞洽卿剛來這個顏料行正值上海下大雨,虞洽卿怕把母親給自己做的鞋弄溼,就拎著鞋進了顏料行的大門,因為雨天十分溼滑,一下就摔了個四腳朝天,特別像“元寶”。更巧的是,這老闆這幾天老做夢,夢見自己家要進個小財神,看見虞洽卿這麼一摔,反應過來,原來這虞洽卿就是他夢裡的財神爺啊。所以這虞洽卿因此得了一個“赤腳財神”的綽號。
看過姜文《一步之遙》的,記得裡面有個情節,是選“花國總統”,這事在歷史上就是虞洽卿乾的。
(6)應該還有,待開發……
其實除了以上這些位財神爺,民間還有很多財神信仰,但這個系統過於龐雜,而且經過幾千年的流傳,再加上特殊時期對這些東西的破壞和打壓,這些民間信仰已經四分五裂,實在難以寫全了。如果再發現,我會在此貼基礎上進行補充。
祝各位招財進寶,日進斗金。

我是點會丟


財神原型很多,但根本上只有一個。

歷史上比干、范蠡、關羽、趙公明都被賦予了財神形象,這些人最典型的是關羽,他的忠義被統治者和儒家推崇,也被綠林江湖人士喜歡,於是一步步抬高、封神,最終賦予了武聖、武財神的形象。就像馬雲,今天已經有人拜馬雲了。將來把他變成財神形象並不是不可能的。

關羽有一個特點就是頭戴綠帽子,但其實真實的關羽一定不是戴綠帽子的。戴綠帽子恰恰反應了財神原型的面貌。綠林為何叫綠林?考察古史、古文化我們發現,當年有這麼一次結盟就是與綠帽子有關,與綠色有關。比如佛教綠度母、西方祖母綠、頭頂一團綠的埃及紡織女神嫘斯,他們的原型就是中華始祖嫘祖。為何是綠色,我也知道,但這裡暫時不說。嫘祖與黃帝其實就如同伏羲與女媧、七仙女與九黎牛郎。這是一次印歐白種母系與黃種父系的結合,同時也是結盟的開始。七仙女族群女性全部嫁給九黎牛郎,這就使得七仙女族群頭戴的綠帽子成為典故。今天日耳曼人還戴著綠帽子,尤其是德意志。德意志就是七仙女族群的父系後代。這次結合太重要,所以七這個數理成了猶太文化的核心數理。關羽的結義剛好符合這個文化,所以也就被戴上了綠帽子。今天我們不知道,那是因為後來尤其是清代文化斷流造成的。

七仙女與九黎牛郎結合也是最早的炎帝系,這個體系後來發生了分裂。內陸支被拋棄脫離九黎自成一系,也就是黃帝系。這就導致後來內陸支帝堯體系在大洪水發生時報復了沿海支帝舜大鯀集團。至此沿海支此成了冥神系,在古埃及神話裡也是這麼反應的,冥神遭到弟弟嫉妒,於是在宴會上下毒,最後閹割了冥神。原型在中國就是鴻門宴,劉邦項羽的鴻門宴是覆蓋了古歷史。所謂鴻門宴其實就是指帝鴻氏所設的宴會,而且是下了蠱毒的狗肉宴會。從此後,白人再也不敢吃狗肉,狗肉也上不了筵席。而七仙女九黎結合時使用的菊花繡球也成了給地府人士的獻花。

在古埃及神話裡冥神就是代表了風調雨順,代表了農神,代表了財富。在中國很多財神原本形象會現實面部為綠色,意思就是指冥神。今天我們看英語、希臘語,通過語音破譯,都可以鎖定其語言裡的天堂、人間仙境是指中國江浙地區,也就是九黎與白種聯姻聯盟的地方。在黃種文化裡,無論內陸支,還是沿海支都有一個更早的文化印記,就是懷念顓頊時代。所以屈原、秦人都是認識的。實際上就是懷念沒有分裂之前的那個時代。這也是為何冥神炎帝系代表財富的原因,應該是那個時代有一個輝煌美好的時期。

從文化破解看,的確七仙女與九黎結合造就了一個世界文明開端的奇點時代。這個時代就相當於工業革命,人類突然就大進步了。從漁獵採集向農耕畜牧生產迅速轉變。所以才使得懷念那個時代成了世界文化的核心。財神也才被賦予那個時代,最終落在炎帝冥神系身上。


國病


眾所周知,比干,范蠡,關羽,趙公明等人都在長久的歷史演變中成為了財神的形象來源,有的是文財神,有的是武財神。

我今天在這裡說一個山靈鬼怪變成財神的故事。在宋代之後,江南地區供奉一位財神叫五通神,而五通神不是正統意義上的財神,被明清兩代朝廷批判為民間的淫祀。

五通神的來源

唐代時期,五通還是一個山中鬼怪,民眾躲之不及。很多文人都在作品中刻畫了五通神的可怕:

牛阿房,鬼五通,專覷捕,見西東。 柳州舊有鬼,名五通。獨角五通,蓋魈類也,人牲血食。

這類怪力亂神,令地方民眾非常害怕,毛骨悚然。甚至,到了宋代時期,五通還是一個怪獸惡鬼的模樣,根據洪邁《夷堅丁志·江南木客》中的記載:

大江之南地多山,而俗禨鬼,其神怪甚佹異,浙江東曰獨腳五通。

然而,自南宋末年開始,五通就成了一個財神,萬家供奉,還修建了五通神廟,香火鼎盛。

五通神的乖張性格

五通能夠被底層民眾認可,在於商品經濟和城市生活的多元化,人口急劇流動,賺錢的人往往大起大落,工作不穩定,而這個五通神的性格多變乖張,據說是:

第一,老百姓苟能祀我,賦予財產,當使君畢世鉅富、能使人乍富,一夜成名。第二,如果不虔誠,就會剝奪財富,把所積之錢,飛走四出,數里之內,鹹有所獲,讓人傾家蕩產。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老百姓都想發財,五通卻有讓人暴富的功能,因此非常流行。就像投資理財,進軍股市一樣,風險與收益並存,賺錢與賠錢都是隨機的。

五通的乖張多變,和賺錢不易很類似,當然就被老百姓感同身受了,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也多有記載。

結語

在宋代之後,江南的基層民眾嚮往有規律的經濟波動,希望長久發財,五通神就應運而生。相比而言,那些正統的財神都是人,正襟危坐,不喜不憂,而五通神卻是一個鬼怪,性格多變無常,自然就頗有幾分意思。

總之,五通是古代的老百姓寄託了一個虛擬的想象和美好願望,希望可以暴富,也希望可以長久穩定,其實是很有智慧的。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