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个性是“花”,任性是“毒”

案例

朵朵是个漂亮的女孩,聪明伶俐,但就是倔犟任性,想干什么谁也说服不了。

饭菜不合口,她会噘着嘴走开,一口也不吃;不想去幼儿园,她会躺在床上一天也不起来;甚至对不喜欢的东西,她会偷偷地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

爸爸妈妈批评她,她要么是好像没听见,要么就是大哭一场。等她上小学了,竟然在爸爸妈妈批评她的时候,扬着头说:“别说我任性!你们不懂,我这叫有主见,有个性,个性是人生最美丽的花!”

爸爸妈妈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样和朵朵说了。

家庭教育|个性是“花”,任性是“毒”

父母须知

其实是朵朵自己把个性和任性弄混了,她所表现的不是个性,恰恰是任性。

个性确实是人生之花,但任性却是绚烂的毒菌。

教育倔犟任性的孩子,对家长来说确是一件麻烦事。但应该看到,倔犟任性的孩子往往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个人的意志。孩子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主张,即表示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为了加强和发展自己地位的表现。若以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就会跟你“顶牛”;倘若听之任之,则更助长其“犟脾气”。

因此,教育倔犟的孩子,应多动动脑筋、多想想办法才行。

家庭教育|个性是“花”,任性是“毒”

家长课堂

孩子往往只知道他“想做什么”和“不想做什么”,而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么做”的道理。

因此,随着孩子智能的发展,逐渐有了自主的意识,应该提出充分的理由,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孩子便能自己处理事情。但相反地,如果父母只简单地命令道:“我说这么做你就得这么做。”只是强迫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孩子往往会由于不明是非而固执己见。

要矫正孩子的任性,有时父母须采取强制的手段。有位儿童心理学家主张纠正孩子偏食的方法,是在正餐的时间内给孩子吃父母所做好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就收回,到下一餐之前,即使孩子哭叫吵闹,也不要给他任何东西吃,不出3天,孩子就会接受父母所给的食物,不再偏食。在这种情形中,就能不迁就孩子的任性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可适当惩戒,但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故意捣蛋而不听劝诫,有时也可采取适当的惩罚。如果完全不采取惩罚,会助长孩子的任性,他可能觉得父母在鼓励他重犯,往后将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惩罚应适度,应针对孩子所做的错事,而不能伤害他的人格。

家庭教育|个性是“花”,任性是“毒”

培育提示

态度明朗。要孩子接受意见,态度必须明朗坚决,千万不能说“求求你,听妈妈的话吧”,这句话,表示了父母无能。父母采取低姿态向子女哀求、屈服,只能使孩子愈发任性。

制定纪律。爱是至上的,但不能没有纪律。给孩子制定一些明确的行为准则,比如自己收拾好玩具,晚上几点必须关掉电视上床睡觉,吃零食的标准等。同时,应当让孩子明白你对他合情合理的限制是出于真正的爱护和关心。

不要允许例外。要使教育奏效,就得确立一个原则,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一定要遵守已制订的规则。孩子违反了规则,不能有时责备,有时原谅。这样会使孩子认为任性可以使家长妥协,父母以后再如何努力教育孩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