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70後農村人收藏的記憶,忘不了逛供銷社深切感受和濃濃鄉情


記得農村小時候,放學、假期就要去供銷社買東西、打醬油,本子、橡皮、暖瓶,什麼都有。這是2008年1月26日,武漢漢陽軍山鄉供銷社石油付食門市部舊址。供銷合作社作為國內零售網點最密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壟斷的,是計劃經濟的產物,現在在農村,已經慢慢被超市、合作社取代了。

2016年12月6日,江蘇太倉,從1968年主人郭根福開出供銷社後,48年過去,幾經易名,開店將近50年,成為時代發展的見證,這裡成為了不少50、60、70後抹不去的時代回憶。

2009年10月8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黃陵街,這是1969年建成的供銷社,汪傳珍老人當仍時在經營。

調味品、營養品。

2014年7月18日,重慶市雲陽縣棲霞鎮古城村的老供銷社的門牌。

有的供銷社現在已經沒有了。2016年6月12日,山東省日照東港區東秦樓街道厲家莊子村“春華門市部”,一名建築工人在挑選商品。“來,給我拿盒煙抽。”

商店的主人厲春華,他那年70歲,18歲那年開始就做起了代銷社,專門代銷布批,菸酒糖茶、大小百貨等商品。70年代,他就和同村的幾個人做起了供銷社的總經銷。後來大大小小的超市迅猛發展,商店銷售萎縮,其他人都因為掙錢少而改行,如今只有他還在堅持著這樣傳統的售賣方式,至今52年。

孩子們正在買冰棍吃,但是現在價格和80、90年代不一樣了,當時幾分錢一塊。

2015年8月7日,重慶南岸區上新街,重慶主城最後一家供銷社遺留下來的商店,商店內部陳設、裝修及售賣方式保存了計劃經濟時期原有的傳統。

安徽供銷社時期的股票。

2009年3月29日,寧波一供銷社倉庫正在外運化肥。

供銷社帶有時代的烙印。忘不了過去供銷社的影子,忘不了逛供銷社深切感受和濃濃鄉情。我彷彿又聞到了那股味道:醬油、醋、煤油等混雜在一起的“香”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