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邪不压正》的英文是什么?这些电影的译名你都知道吗?

电影《我不是药神》稳居七月票房冠军。

一个保健品商贩代购印度仿制药的故事直击痛点,将生命与金钱赤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了又一次广泛的社会共鸣。

这部电影在影院赚足了眼泪,口碑爆棚,很多人都忍不住要去二刷,甚至三刷。

如果你想把这部电影介绍给外国人的话,你知道它的英文译名吗?

《邪不压正》的英文是什么?这些电影的译名你都知道吗?

《我不是药神》的英文名并不是"I’m Not the God of Medicine", 而是"Dying to Survive"

这部电影最初的名字是《中国药神》,英文译名为"Drug Dealer",意思是“药品经销商”。

后来导演文牧野认为否定句包含着矛盾与辩证,和电影更为契合,就改名为《我不是药神》。

“Dying to Survive”的字面意思为“渴望生存”

be dying to do

这个短语有“渴望做某事、十分想得到”的含义,按照翻译习惯,be 动词往往被省略掉,因此只剩下了“dying to do”。

"Dying to Survive"显然比 “Drug Dealer” 好太多了,这个翻译准确突显出了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对生命的渴望。

如果《我不是药神》引入其他国家,观众无法从“Drug Dealer”中了解电影的核心,却能从“Dying to Survive”中了解电影中蕴藏的情感。

档期电影《邪不压正》英文译名是"Hidden Man"

《邪不压正》的英文是什么?这些电影的译名你都知道吗?

电影的三位男主都是深藏不露之人,他们真实的一面与表象截然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隐藏的身份和故事,因此他们是真正的“隐藏者”(Hidden Man)。

还有很多国内电影的英文译名都很优秀,下面和小编来一起看一下。

《我不是潘金莲》

《邪不压正》的英文是什么?这些电影的译名你都知道吗?

英译为“I am not Madame Bovary”

“Madame Bovary”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的英文名。作品讲述了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

但她两度偷情非但没有获得幸福,反而使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对于国外观众而言,比起《水浒传》和潘金莲,他们或许更加熟悉《包法利夫人》。不过能不能在二者之间画上等号,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阿飞正传》

《邪不压正》的英文是什么?这些电影的译名你都知道吗?

英译为“Days of Being Wild”

这个译名是点题之句——那段疯狂的岁月,属于主人公旭仔,也属于无数漂泊的浪子。

《阿飞正传》在多国上映,除了西方国家译名“狂野的日子”,日语译名为“欲望の翼”(欲望的翅膀)。

《唐伯虎点秋香》

《邪不压正》的英文是什么?这些电影的译名你都知道吗?

英译为“Flirting Scholar”

直译为“调情学者”,再直接点,可以称作“撩妹达人”。即便外国人不认识江南四大才子,也能知道这部电影讲的什么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邪不压正》的英文是什么?这些电影的译名你都知道吗?

英译为"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apple of eye

可以用来表示眼睛的瞳孔,而 apple of one’s eye 也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用法,意为“心中挚爱”

还有一些英文电影的中文译名,也很美呦!

Waterloo Bridge

《邪不压正》的英文是什么?这些电影的译名你都知道吗?

中译为《魂断蓝桥》,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这个翻译出自我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吴宓先生之手。“Waterloo Bridge” 直译为“滑铁卢大桥”,可以说是毫无美感。

而“魂断”两字生动地暗示了整部电影的悲剧意味。

The Great Waltz

《邪不压正》的英文是什么?这些电影的译名你都知道吗?

中译为《翠堤春晓》,也是吴宓大师的作品。

原版名“The Great Waltz”直译为“大圆舞曲”,乍看“翠堤春晓”与之完全不相关,但这带着浓郁中国古诗词风的词语,却与电影的意境十分相通,一语道出多瑙河畔爱情故事的灵动风情。

Rebecca

《邪不压正》的英文是什么?这些电影的译名你都知道吗?

中译为《蝴蝶梦》。

在这部希区柯克的经典作品中,女主人公所遭遇的有关丈夫前妻Rebecca(丽贝卡)的一切,都像是Rebecca幽魂所编织出的梦,正如“庄生晓梦迷蝴蝶”。

在今日头条,关注新航道官方号,了解更多趣味英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