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評價電影《碟中諜6》?

用戶68286120


在各路諜戰動作片紛紛走上銀幕的時代,《碟中諜》系列依然是很多人心中永恆的經典。

《碟中諜》系列有醬紫一個特點——每一部的故事都是獨立的。

所以,你在看的時候不需要按照順序來,從中間的任何一部看都會分分鐘愛上這個系列。

沒準剛看完第6部各位寶寶就想回家重刷1-5部啦!

今天,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碟中諜6:全面瓦解》正式登陸國內院線。《碟中諜》系列影片根據1968-1973年在美國CBS電視臺播出的同名電視劇改編,故事圍繞美國“不可能的任務情報署(IMF)”展開。該情報署的特工以伊森·亨特為首,配合一個個身手不凡精通各種技術的特工們歷經艱險、獲取各種重要情報,還要與各種來自於內部的暗算與背叛鬥智鬥力。

刺不刺激!!!

今天,為大家解讀《碟中諜6:全面瓦解》裡,這位將“不可能”化為“可能”的傳奇特工伊森。

Part.1

【拼命三郎阿湯哥的“無限”傳說】

沒想到,時隔7年,56歲的湯姆·克魯斯不僅沒有被歲月蹉跎了身手,而且還帶著新作品、踏著浪花般的掌聲與期待回到了大銀幕。

《碟中諜6:全面瓦解》用實力告訴你——什麼是真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作為《碟中諜》系列的靈魂人物,阿湯哥已經將主角伊森·亨特的氣魄和膽識注入了自己的身體:

堅持實拍,不用CG特效,不用替身,拒絕綠幕圖。

HALO跳傘是真的,廁所格鬥是真的,房頂摔斷腿是真的,摩托車撞上人甩出去是真的,直升機吊繩上摔下去是真的,克什米爾懸崖徒手攀巖也是真的..……

“HALO”是跳傘“高跳低開”的縮寫,現實中通常只用於間諜秘密入境的空軍跳傘技術。

電影中的這個場景由阿湯哥從25000英尺(相當於兩百多層)的高度上跳下,為了在空中不被敵人發現,於是自由墜落直到接近地表時才打傘降落。

湯姆·克魯斯為了自己來完成這個動作,前前後後一共跳了106次傘,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做到在相機前HALO跳傘的演員。這對於一個56歲的人,哪怕是再勇敢的硬漢子來說也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同時,他親自駕駛直升機完成了360度的旋轉俯衝,從山澗之中、千山萬壑之中俯衝下來。這個鏡頭的難度與危險程度,絕不亞於高跳低開的那些動作。

在拍攝樓間跳躍時,為了實現劇情中先撞到牆、再爬上去的鏡頭,阿湯哥在第四次拍攝時因意外導致腳踝關節兩處骨折。為了趕上映期,他在傷勢剛剛恢復的時候就立即返回了拍攝現場……

儘管電影的名字叫“不可能的任務”,但湯姆·克魯斯親身拍攝的每個畫面都是在現實中挑戰著“不可能的任務”。

所謂真正的極限, 也許就是阿湯哥本人吧。


Part.2

【不忘初心,用精彩故事征服你】

目前,《碟中諜6:全面瓦解》的票房在北美已經突破了5億美元,作為整個系列口碑最好的一部,影片爛番茄新鮮度98%,IMDb評分8.2分,一向嚴苛的Metacritic評分也給出86分高分,高居系列榜首。

國內網友的評價也不錯↓

雖然影片的劇情配合緊湊又跌宕起伏的重重陰謀與無數阻礙,但是這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在電影劇情中並沒有突兀出戏,反而更加深刻地雕刻出了主人公伊森·亨特的勇敢無畏和機警敏銳。也許大場面會為一部電影帶來可觀的票房,但一個好電影最終打動觀眾的並不是它有多少大場面或者多大的投資特效,而是他是否講好了一個故事。

在系列每一部電影開頭,佛系boy伊森·亨特都會被各種藉口和各種途徑威逼利誘去接受一個“不完全存在”或者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接下來,他便踏上了逃命、同時又追查真兇的漫漫征途。這一路上最揪心的不是在槍林彈雨中直面敵人,而是一系列使命背後內外夾擊的陰謀詭計。

沒有超能力魔法也沒有外星人或變異,不同於其他懸疑動作片,《碟中諜》系列弱化了個人英雄主義,而採用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組團打怪模式。每個角色,從隊友到反派,從領導到小卒,都有他的本領與獨特性格。

影片通過每個部門每個人才天衣無縫的配合,加上各種想象力爆棚又契合時代的黑科技,配合緊湊的節奏和密集的笑點,讓觀眾們在享受大場面、大製作盛宴的同時,也享受著緊張刺激的精彩劇情。

再加上阿湯哥越老越帥、自帶兩億票房的臉和拼命三郎的“作死精神”,讓影片從頭到尾都散發著一種獨屬於該系列的硬核質感。

畢竟,影片的精彩刺激程度是“純爆米花電影”難以望其項背的。


Part.3

【邪不壓正——每個男孩心中的英雄夢】

《碟中諜6:全面瓦解》距離第一部已經走過了22年的時間,最初的觀眾們已經長大,當年的那群在電視機前聽著熟悉主題曲的男孩們,如今都已經變成了爸爸。

可在這長時間的跨度中,《碟中諜》系列不僅沒有被新的影視作品所替代,反而更是不負其經典的盛名。

拋開電影本身來看,《碟中諜》這20年的經久不衰實際上是通過影視文化,讓廣大觀眾們瞭解到了這一群平日裡默默犧牲奮戰的英雄們。

電影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激勵、雕刻著每個男孩都會有的警察夢。

“最重要的是,它展現了一種邪不壓正,忠勇正義的世界觀。”


在如今,很多院線動作電影只顧著做大場面奇觀、炫特技的時候,《碟中諜6:全面瓦解》點亮了我們的雙眼,同時也滿足了每個觀眾對一部動作電影“好故事、精製作”的期盼。

今年夏天,讓我們拭目以待,身經百戰的阿湯哥繼續衛冕他的諜戰動作片之最佳吧!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長魚尾紋??

但是管他大哥他二哥,阿湯哥永遠是你大哥!


喜歡的小夥伴為小蝸牛點個贊吧,謝謝支持!


不睡覺的小蝸牛


故事承接上集,伊森亨特費盡千辛萬苦逮捕了“辛迪加”的首領連恩後,其餘殘黨仍四處作亂,並謀劃著一場核爆炸大屠殺。為阻止全球遭到毀滅破壞,IMF一行人挺身而出,前往阻止並奪回三顆可製成核武器的鈈元素。

見過阿湯哥跳傘,但你是否看過他表演HALO跳傘(超高空跳傘,超低空開傘)?在本電影中他將成為在鏡頭前表演此特技的歷史第一人。

見過阿湯哥徒手扒飛機,可你見過他親自開直升飛機並360度俯衝旋轉飛行嗎?見過阿湯哥在大漠黃沙中一路狂奔,但你看到過他在樓頂玩跑酷嗎?

阿湯哥總是不會輸的,他能把反派虐到渣都不剩,可他竟然也有一天也會被打到氣喘吁吁無力還手。

原來,讓人潸然淚下的,不是阿湯哥說“我愛你”,而是“對不起”。

湯姆克魯斯一寸一寸老下去了,滿目滄桑,歲月已晚,但仍寶刀未老,拼命奔跑,和特務肉身相搏,高空降落,長街飆車。整個故事情節緊張,一氣呵成,動作戲的精彩場面一個不少,又帶著不同於前五部的政治思考和內心詰問,爾虞我詐的修羅場,忽敵忽友的無間道,前塵和舊夢,盔甲與軟肋。

湯姆克魯斯演繹了史上最真實又脆弱的伊森亨特,恰因如此,《碟中諜6》雖仍是任務完成皆大歡喜,卻也隱約帶著一點帝國斜陽式的憂傷。

回顧碟中諜系列,除了精彩的劇情和讓人倒吸冷氣的動作場面,各種高科技設備也是讓人念念不忘,今天來盤點下,看看那些曾讓人眼前一亮的科技配件。

1、可自動銷燬式任務播放器

這是《碟中諜2》的開場鏡頭,不要以為是阿湯哥在耍帥,他戴的是一款傳達機密任務並只能他本人才能啟動的任務播放器。經過視網膜掃描身份確認後,信息才會在眼鏡上詳細展現。

碟中諜系列每集開場都會有一款獨家特製的任務播放器。《碟2》是從天而降的一副眼鏡,《碟4》是路邊的公用電話,《碟5》是書店的唱片。

設計不同,但原理相似。無一例外,機密內容播放結束後五秒鐘,所有播放器都會自動銷燬。眼鏡會在拋向半空時自動爆炸,公用電話秀逗後一聲悶響,唱片作廢後還帶出一陣麻醉煙霧。

《碟中諜6》的任務播放器是雨夜送來的一本書,除了視網膜掃描還增加了“滴血認證”。而銷燬的方式極其暗黑又詩意,阿湯哥陷入沉思,四周寂寥陰寒,五秒之後,所有機密化為一陣青煙。

2、爆炸口香糖

故事中所有不經意的伏筆都是可以救命滴。比如這個:

《碟中諜1》中阿湯哥的同事曾介紹的小玩意兒——可爆炸式口香糖,方便攜帶,不易察覺,對摺之後便能爆炸且威力十足。

阿湯哥的團隊幾乎全軍覆沒,他在咖啡館被重重包圍,命懸一線之際,他在桌下偷偷將口香糖對摺。

水族箱爆裂,滔天巨浪中,阿湯哥脫身。

3、面具製造機

沒看過阿湯哥揭頭套,就相當於沒看過碟中諜。

CIA局長對英國首相評價阿湯哥時曾說:“他可以偽裝成任何人。”沒錯,“頭套梗”是碟中諜系列的經典之一,是阿湯哥的易容術、金手指和絕密王牌啊。

想知道身邊的隊友究竟是敵是友怎麼辦?戴頭套偽裝成她丈夫!想奪取解藥拯救女神偷怎麼辦?戴頭套偽裝反派男二的隨從!想阻止非法交易帶走大反派怎麼辦?戴頭套偽裝軍火商!

所以阿湯哥怎能少得了它——每集必備的3D面具製造機!

《碟中諜3》展示了製作面具的過程,整臺製造機包括手提公事包、制膜、噴漆、上色等,可以隨時擁有並快速複製他人的樣貌。

大概長這樣:

《碟中諜6》裡面具製造機已經精密成一臺小型筆記本電腦,掃描到製作只需要幾十秒。

但是,阿湯哥竟然失敗了……

4、壁虎手套

阿湯哥變身蜘蛛人,攀爬在世界第一高塔——迪拜塔的外牆,是《碟中諜4》每看必冒冷汗腿打軟的經典片段。

迪拜塔高約828米,共162層,而他使用的僅僅是一副吸附力極強的壁虎手套。用極其簡單的道具挑戰了極其高難度的橋段,並一波三折,堪稱阿湯哥演藝生涯之不要命代表作。

班吉是這樣介紹壁虎手套的:

—— It’s easy to remember, blue is glue.

—— What about red?

—— Dead.

壁虎手套需要供電,手滾動一下就可以消除吸力,指示燈藍,代表能吸住牆面,紅,恩,狗帶。

有記者採訪阿湯哥問:“你是真的親自爬上去了嗎?”他燦若星辰的笑了:“啊,不然嘞?”

5、長笛手槍

重重安檢中,一把長笛狙擊槍進入劇院,唯美中帶著凜凜殺氣,漂亮又兇險。

這邊廂歌劇院上演《圖蘭朵》,那邊廂扣人心絃暗殺決鬥。多彩變幻的舞臺,攀高頓跌的歌聲、激烈無聲的打鬥、東方神韻和西式禮服的女殺手,扣人心絃,但華麗無比。

在《今夜無人入眠》的歌聲中,阿湯哥舉起,瞄準……《碟中諜5》歌劇院這一段,堪稱驚豔。

6、智慧型隱形眼鏡

茫茫人海中尋找目標,敵人眼皮子底下竊取文件,這都不是事兒。

《碟中諜5》裡的特工們戴上高科技的美瞳,就等於擁有了強大的搜索引擎和掃描打印機。

智慧型隱形眼鏡在《碟中諜5》中不可或缺。它可對人臉進行偵測辨識,像無線攝像頭實時捕獲信息並通過藍牙等近距傳輸傳送給手機,手機將捕獲的圖像或視頻通過無線通訊上傳至雲端的搜索引擎。

阿湯哥的特工同事迅速在火車站的人群中辨識出目標,成功拿走裝有核武密碼的皮箱。迎面相逢的美麗女殺手是致命殺手,手機發出嘟嘟提示,精確顯示女殺手的資料和相片。但還來不及看到提示,男特工已身中兩槍永別人世。子彈的速度還是更快一些。

同樣是《碟中諜4》,阿湯哥帶著布蘭特去騙取核密碼文件,布蘭特戴上一種可打印掃描的隱形眼鏡。只需要眨眼兩次便可以完成文檔掃描,通過無線傳輸到藏在箱子裡的文件被一張張打印出來。

7、磁力懸浮衣

《碟中諜1》中進密室竊取文件要吊鋼絲,《碟中諜5》明顯高端多了。

特工布蘭特穿著磁懸浮的衣服跳進深深的通道,準確的懸浮在致命的高速運轉風扇之上,跟隨著身下事先安排好的磁力車飄進機密室竊取情報。

藉助衣服和懸浮車產生互斥的力,人就可以懸在半空玩耍了。

感覺如何呢?來採訪下布蘭特。結束任務後他說:恩,下次寧願去勾引富商也不要再穿這衣服了。

8、全息投影技術

屏息凝神間,瞞天過海。

風平浪靜時,暗度陳倉。

人們常說:我只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在諜戰劇裡,連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都有可能是假的。

阿湯哥帶著班吉進克林姆林宮偷取情報,在警衛前放置一個投影,投影畫面會隨著距離變化,模擬出以假亂真的錯覺,讓警衛搞不清楚是現實還是虛擬影像。

警衛的角度看一切正常:

其實已被入侵……

9 、步態識別系統

時代在進步,對手也不是吃素的。

《碟中諜5》中要竊取情報時,班吉必須要通過一道“步態識別系統”才能進入嚴格監控的密室。所謂步態分析,就是通過記錄、觀察、分析身體運動方式,建立步態模型,並提取穩定的參數特徵,通過計算機去識別的過程。

如果沒能通過這道安全系統怎麼辦,很簡單,會被左右兩邊亂槍射死。這真是,不成功,則成鬼啊……

10、植入式追蹤器

阿基米德說:給我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

阿湯哥說:給我導航和追蹤器,我就能飛簷走壁,上天入地。

《碟中諜6》中,阿湯哥爭分奪秒地一路狂奔,卻眼睜睜看著大反派連恩坐在直升飛機上瀟灑揮手而去。他站在巴黎大樓的屋頂,四顧兩茫茫。山窮水盡之際讓故事柳暗花明的,就是阿湯哥在連恩身上植入的追蹤器。

在《碟中諜2》中阿湯哥就曾經將追蹤器植入到美女神偷的腳踝,通過衛星定位來監控她的行蹤。

而神不知鬼不覺植入連恩身體裡的追蹤器,則有一個黃金追蹤時間,在起初近三十六個小時之內不能啟動以防對方掃描察覺,啟動後要迅速追蹤,因為它隨時可能被卸除。

天地浩瀚卻無所遁藏,隔山跨海也能找到你。

IMF成員追蹤連恩到克什米爾

科技配件日新月異,他們也漸漸老去。朋友們,請珍惜這位五十六歲卻仍然捨命跳飛機的男人吧!

阿湯哥是所有萬變中的不變,我們永遠的伊森亨特。

想知道《碟中諜6》還會有哪些科技元素嗎?那就請去影院一探究竟吧。


萬物有的說


無論《碟中諜6》在mtc、在爛番茄、在fandango、在tuitter、在IMDb前期被吹捧多麼好。

內地觀眾走進影院看本片只有一個原因:對阿湯哥頂禮膜拜。

看他拼到面目猙獰,拼到要了老命。

至於迎來什麼反派,加盟什麼新角色,又把取景地挪到了哪裡,以上都不重要。

所有敘事、主題、畫面、配樂,只為阿湯哥一人服務。

自然而然,加碼的“碟中諜戰戲”、“飛機碰飛機”,也讓整部《碟6》在特效畫面、動作場面上大幅升級,僅僅看預告就牽動粉絲內心,非要追隨阿湯哥腳步,爬到挪威“佈道石”山頂看首映才肯罷休。

毫無疑問,《碟6》相比《碟5》的疲軟,還是在戲劇衝突上經過調整提出了新的設定,帶來些許新意,並不差勁。

但這些都無法阻止我們繼續思考:跑步喘氣越來越重的阿湯哥,是否就此“謀殺”了碟中諜系列?

畢竟,除了看看阿湯哥越來越玩命的生死時速,《碟中諜6》還剩什麼?

想一想,《碟中諜》系列,一直在典型的三板斧套路中自我重複:玩命的伊桑·亨特,堅硬後盾IMF,內訌。

伊桑·亨特是忠實於自我信仰的特工,而這份信仰也讓他一次次致力於“如何去拯救蒼生”,而非考量效忠哪個政府。好巧不巧,每一集的大反派也都是來自於政府情報部門的渣滓,屢遭構陷險些抹黑的阿湯哥在拯救人民的同時“碰巧”摧毀了反政府份子的陰謀,“順其自然”地與政府站在同一面。

這些成功都來自於IMF團隊的技術支持,觀眾只負責看阿湯哥每次攀爬輪替的旅遊景點,從猶他州的死馬點州立公園壁巖到迪拜高樓,再到挪威巨石“佈道石”。

《碟6》的突破之處在於,在伊爾莎(麗貝卡·弗格森 飾)與朱莉婭(米歇爾·莫娜漢 飾)之間,徹底洗白了阿湯哥花心的情感線,該手段被盧瑟(文·瑞姆斯 飾)定義為:伊森這輩子就真愛過兩個女人。多麼感人而偉大!

其次,《碟6》讓歐美評價普遍走高的一點也許在於:從“爭取自己玩命時不死”,到“拯救至親至愛之人性命”的變化。

阿湯哥在這一集中,賭上了現任、前任、朋友所有人的結局。這是相較前幾部的一種變化,卻似乎也將《碟中諜7》逼上了絕路。

隨著時間推移,伊森的故事越拍越多,也與《速度與激情》系列產生了奇妙的諧振效應:所謂“碟中諜”與“飆車大戰”,沒有根本區別,IMF團隊更是“蛻變”為IMF家族——我們是“家人”,一個都不能少!

這也讓相當部分觀眾感到疲憊,《碟中諜》系列終究是在固步自封中發生了不良變化:從反覆無常的“間諜之戰”,轉換成阿湯哥的個人動作秀,不以年齡衰減而減少,反而製造噱頭擴大宣傳。

時至今日,觀眾不再熱衷探討精妙設定的“諜戰”戲份,因為大家都知這不過是變幻頭套的萬聖節把戲,IMF的黑科技不過是一縷點綴,反而開始盤點影片中出現了哪些飛機,登上了哪些豪車。

編劇終於捨本逐末,讓年邁的阿湯哥千篇一律地打飛機,陣仗越來越誇張,值得回味的段落倒是越來越少。

時代也變了。我還記得《碟2》開頭,阿湯哥爬了好幾分鐘的岩石,一套knee bar(在特定的石頭形狀下用膝蓋進行受力,可以解放雙手,常見的休息動作)驚豔眾人,絕嶺雄風間淌下的汗水飄蕩在猶他州連綿不絕的山脈中,極致而空曠。

那是吳宇森的典型印記,而時間流逝讓老派動作電影不再受歡迎,速食時代的觀眾寧願2倍速看電視劇,自然也迷戀上了頻繁剪切、快速打鬥的酷炫動作片,也讓《王牌特工》、《極盜車神》變得前所未有地受歡迎。

看完《碟6》的觀眾,最推崇的是哪一幕場景?

毫無疑問,相比直升機轟趴,倫敦飆車,粉絲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三男衛生間肉搏大戰,呈現了連貫的出拳鏡頭與真實痛感,這是直升機開得再高也無法帶來的刺激感。

假如有《碟7》(肯定有!),這類硬派動作戲份會被進一步壓榨縮小,反轉再反轉的“諜戰戲”會更弱智,飆車、槍鬥戲份增多,如《速激》一樣更強調“家庭塑造”。可是,再過幾年就60歲的阿湯哥,還能以一己之力拼多久呢?

未來的伊森亨特,會成為風水輪流轉的“007”嗎?那麼那時候的《碟中諜》,我們便不會有任何期待了。


淘票票


阿湯哥作品,還是很好看的,上映三天天票房就5.3億多,勢頭甚是宏大!好萊塢對中國電影的衝擊還是很大的,本來的幾部電影都算是不錯的,個人覺得比較適合國內人看的,但是敵不住名頭響亮啊。


看看國產的續集都是相繼慘淡,《碟中碟6》卻是越做越好的趨勢!不過這個電影確實值得一看。可以說整個電影緊張刺激過癮啊。


看看湯哥還有啥不敢玩的,跳上海工商銀行總部,單手爬迪拜塔,徒手扒飛機,懸崖徒手攀巖呢,對於這些,已經近60歲的湯姆克魯斯仍然堅持選擇親自上陣,儘量一鏡到底,力求精益求精。

還有高空跳傘那塊,據說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軍事級別的跳傘,阿湯哥親自上陣,旁邊那個則是從部隊請的傘兵當替身。湯哥奔跑的那一跳,據說都骨折了,人家已經是屬於老年人的演員,這麼賣力,這麼敬業,他們能成功,能賣坐也是實實在在拼出來的。




真心做的電影都有比較好的口碑,比如吳京傾盡全力打造的《戰狼2》,親力親為,努力做到最好,創造了一個國產奇蹟。觀眾還是喜歡實打實的來的。


看到後面阿湯哥一瘸一拐的鏡頭,觀眾也會覺得值,看看國內小鮮肉,怕這怕那,替身滿天飛,成龍大哥都說,手指出一點血就大喊大叫,一堆人圍上去,大哥都無奈!

不是不支持國內影視,但是確實現在影視的浮躁。不用怪人家大片賣座好,國人崇洋媚外,那是人家用心良心電影,觀眾不覺得虧。

《碟中碟6》很刺激很好看,不管愛國與否,良心電影,值得關注!


大海中老烏龜


《碟中諜6:全面瓦解》(以下簡稱全面瓦解)按照一部動作片的標準來說完成得十分不錯。近幾年很少有像《全面瓦解》這樣完成度高,劇情不乏味,視覺奇觀,驚險動作一個接著一個的電影。可以說,電影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也算對得起阿湯哥全身心的投入了。

但若是把時間軸拉長一點把《全面瓦解》放在《碟中諜》的作品系列裡比較的話,《全面瓦解》恐怕遠遠稱不上“系列最佳”。本片跟第一部和第四部簡直沒法比。

阿湯哥雖然拼了老命,真人上陣去拍驚險的動作戲。但是令人可惜的是,克里斯托弗·麥奎裡不會拍驚險戲份,無論這個動作多刺激,他就是拍不出緊張感。就拿《碟中諜5》裡阿湯哥扒飛機來說。只有一個機位,基本沒有其他視角作為輔助,怎麼會有緊張感。第六部這個問題依然存在,不過比第五部好了很多。

《全面瓦解》的劇情雖然不乏味,但也沒有做到多驚豔。特別是內鬼的設置,完全是幼兒園級別的,實在無法現象這出自《非常嫌疑人》編劇克里斯托弗·麥奎裡之手。而且,影片中段影片也放棄了在懸疑方面的嘗試,讓沃克自爆身份。說實話,如果讓局長或者CIA主管黑化還更有意思一些,如果讓小組成員直接黑化就更為驚豔。但是麥奎裡都沒有這麼做,實在可惜。

同時,這部電影的功能性角色太多了,有很多值得深挖的角色,電影都對他們一筆帶過。比如白寡婦,雖然影片片尾解釋了白寡婦的身份和她偽裝的事實。但是她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能量,影片不說。就算為了篇幅考慮,那也該解釋白寡婦為什麼要用替身啊。不然她弄這個替身有什麼意義,她自己做情報工作活得好好的。這樣一來,結尾的反轉就是完全的為反轉而反轉了。

還值得注意的是,《全面瓦解》的搞笑擔當西蒙·佩吉在這部電影裡一直不遺餘力地搞笑。可以說是他參演《碟中諜》系列以來,用力最猛的一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觀眾需求的變化。北美的觀眾估計是被漫威式的插科打諢搞壞了胃口,電影要不搞笑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商業電影了。





娛樂大扒卦丶


《碟中諜6:全面瓦解》全片大約2個半小時,前1個半小時有驚無險,後1個小時驚險刺激,加上美麗女主角,可以二刷。

兩段的轉折點是長官被刺身亡,讓伊森深感自責,也是觀眾感覺扎心的唯一一刻。畢竟,作為一個久經考驗的忠誠特工,打鬥行雲流水,女人隨時隨地,而信賴他的領導最不容易,壓力最大。

影片前半段有驚無險,最好看的是廁所肉搏,這位叫拉克的壞蛋實在是太能打了,生生把伊森和安格斯揍得老態百出!

其他像巴黎警匪追車,非得在凱旋門繞來繞去,這是與旅遊局合作的吧,不過確實很美。之前的安慰受傷女警察,這位群眾演員真動情,眼看著想吻湯哥啊。

下半段長官犧牲後,湯哥跑步追擊安格斯,身材在歐美人中顯矮的湯姆·克魯斯彷彿侏儒一樣,小短腿,好萌。

緊接著來到克什米爾,拆除核彈、直升機高空撞沉吉野號、懸崖搏擊、木屋格鬥,一連串剪輯緊湊火爆,讓人相當過癮。

美麗女主角麗貝卡·弗格森翹翹的鼻子,大氣的五官,看著就讓人心生敬慕,與滿臉皺紋的湯哥很有銀幕化學反應。

《碟中諜6:全面瓦解》要說不足,首先就是劇情吸引力有限,基本是常規動作,製造危機,沒有現實可信度,觀眾只是為了這點藉口看打鬥。

其次,反派角色有些單薄,安格斯和萊恩作為徹底黑化的人物ok,白寡婦是個模糊性質,沒有達到忠奸人的程度,匆匆而過,有些紙片了。

第三、伊森的前妻被盧瑟做了個很長的口述歷史,十分奇怪。這麼說的話,伊森這個情種永遠都會為朋友為無辜的人兩肋插刀,那有多少女友和團隊,區別大嗎?

明天二刷。看不夠麗貝卡·弗格森!


消炎藥兒


在炎熱八月的最後一天,《碟中諜6:全面瓦解》正式上映,這是一場令人熱血沸騰的視覺盛宴,2個半小時的時間,看得非常過癮!

還是關乎世界安危的核危機,還是捨命相搏一場,還是充斥著陰謀與陷害、謊言與背叛,還是最後關頭拯救了世界……

但22年來六部《碟中諜》,阿湯哥依然勇猛熱忱,我們依然翹首期盼。

不要CG特效、綠幕摳圖,不用替身,全部危險動作親自完成。

我曾經特別不理解,56歲的湯姆·克魯斯早已名利雙收,已經不需要怎樣來證明自己了,為什麼還要這麼拼命?

“對這樣的電影來說極其重要的是,所有的特技都要真刀真槍”、“觀眾可以分辨出哪些不是真的,全程實景拍攝,這一點十分重要”……

影片驚險超燃、讓人身臨其境的畫面視效和動作特技,讓我們震撼;滿滿的誠意,我們全部收到。

巴黎上空跳傘,伊森在空中冒險營救被雷劈中昏厥的沃克。這一組驚心動魄的完美鏡頭背後,是阿湯哥訓練和實拍共計跳傘上百次的付出,而他也成為第一個,將“高跳低開”的空軍跳傘戰術,展現在攝像機鏡頭前的演員。

而特工伊森開直升機,在克什米爾的險峻雪山間,與敵機追逐、開火、撞機的場景,則是由演員阿湯哥獨立駕駛直升機完成的,其中甚至還有360度俯衝旋轉等高難度動作。很難想象,他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才能在短時間內成為擁有2000小時飛行經驗的駕駛員。

無論是廁所裡兇狠利落、拳拳到肉的近身搏鬥,巴黎街頭的玩命追車,高空攀爬直升機,還是懸巖峭壁的絕境攀巖……都讓我們感到無比的緊張和刺激,懸起的一顆心總也放不下。

其中,阿湯哥在天台屋頂的一路狂奔中,有一個短短十幾秒的跳樓片斷,原本毫不起眼,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他上天入地的無所不能。但之前從一個訪談節目得知,那是他撞斷了腳,還一瘸一拐堅持拍完的鏡頭。

劇烈疼痛讓他的臉扭曲了,真實的讓人心痛。

“超人”亨利·卡維爾的不俗表現,帶給我很大的驚喜。同樣是特工,本片中冷酷兇狠的“沃克”身上,完全看不到《秘密特工》中風流倜儻“索羅”的影子,卻都如此吸引人。

而影片四位不同風格的女性角色,英姿颯爽的伊爾莎,妖嬈性感的白寡婦,溫柔善良的茱莉亞,鐵腕果斷的史隆,也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你會去看這部電影嗎?


吾評吾劇


丫蛋在春晚小品《不差錢》裡說,“長江後浪推前浪,把我爸拍在沙灘上”。演藝界尤其是影壇,也是如此——“影壇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五年”。能堅持引領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絕對鳳毛麟角!

現在,本篇重點說下這個剛上映不久的阿湯哥的《碟中諜6:全面瓦解》。

中國老百姓有個俗語,叫“黃鼠狼生兔娃兒——一窩不如一窩

兒”。除了電視劇,電影系列經典如007者,也難免拍出一些爛片。但“碟中諜”系列就像阿湯哥一樣,越往後拍越好看,越耐嚼了。如今,這個《碟中諜6》距首部已過去了22年之久,跟前五部相比,顯得依然張力十足,耐人尋味。因此,在放映的兩個半小時裡,我注意到,影院裡無人起身上廁所。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看的動作片也是這樣,它們有個共同點:總是一波三折、好事多磨。作為“碟中諜”系列的靈魂人物,湯姆·克魯斯是主演+製片人。這點頗像成龍,不同的是,成龍角色多變。而他這些年的“諜”戲,已讓亨特的角色,了無痕跡地融入了自身。

角色是什麼?對一般演職人員來說,角色就是工具、小程序,用完即走,不粘人。但老戲骨阿湯哥卻不然,他已修煉為“人角合一”,“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因此,他在“使用”亨特這個角色時,更加得心應手,在銀幕上簡直可以呼之欲出。也許正因如此,阿湯哥才在56歲的“高齡”下堅持本色出演,不用替身,能實拍就實拍,十分玩兒命。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正因如此,全球觀眾才為之瘋狂打CALL。在新作《碟中諜6》中,他再次開啟一段“上天入地”的冒險征程:高空跳傘、摩托飆車、高樓跑酷、駕機追逐……可以說,片中高難度的特技,不僅在這一系列中打破了他以往保持的“紀錄”,而且也為同類特工片樹立了新標杆。


影視口碑榜


隨著《碟中諜6》上映,碟中諜這個系列也足足走了二十二年的年頭,阿湯哥也從三十出頭的壯年來到了接近法定退休年紀的六十,從碟中諜4開始,我就開始擔心,那天阿湯哥跑不動,玩不動,不拍了。

在看完6之後,我鬆了一口氣,這阿湯哥,還能繼續玩命。

第六部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第五部的脈絡,無論是人物角色的迴歸,亦或者第五步的故事主線也在第六部之中繼續延續。

第六部保留了碟中諜系列的全部特色,無論是那段經典的BGM,只要一聽到,就感到腎上腺素開始氾濫。還是阿湯哥親身上陣的玩命鏡頭,讓人大呼過癮的鏡頭剪輯,一次又一次刀口中游走的驚險刺激,這些都通過大屏幕,毫不保留地轟炸著觀眾的觀影體驗。

相對來說,這一部的劇情偏弱了一些,甚至老土。

他保留了碟中諜的劇情內核,就是有一幫人要摧毀這個世界,阿湯哥出來拯救世界,然後阿湯哥在這一部影片之中,一次次遊走在生死線,劇情一次又一次反轉,讓人大跌眼鏡,不由大呼居然還有這種操作?

固然其最大謎題的謎底很是淺顯,但是這個揭秘的過程依然頗為過癮。

這一部最大的特色便是整整兩個小時的電影時間,阿湯哥一次又一次離死亡和暴露身份只有一釐米的距離,但是依舊死裡逃生,完成反殺,這種來回操弄觀眾心率和腎上腺素的手法,

雖然阿湯哥接近60歲高齡,但是絕大多數驚險動作都是其親自上馬,無論是跳傘亦或者天台跑酷,還是在大街之上騎著摩托穿行,這些都親自出馬,而絕非替身,而第五部很出彩的徒手扒飛機也在這一部得到重現。

而第六部的劇情,依然是多線並進,阿湯哥要去拯救世界,但是同時又招惹了幾個勢力,而這些勢力和劇情線形成了一張大網,而這大網就是這個電影的劇情。雖然導演野心大,想要講清楚一個龐大劇情的故事,但是很多線都虎頭蛇尾,比如白寡婦的線就是斷的無頭無尾,讓人意外,我還想著能看一出特工之間的愛恨情仇。

而碟中諜系列,最讓我最為興奮的就是那些高科技,然而這一部卻沒有展示許多高科技,也沒有第四,第五部潛入盜取資料的刺激感,而是將更多筆墨留在了阿湯哥出生入死的部分。

總體而言,這一部電影依然是出彩,成為今年最佳動作片懸念不大,我依然希望阿湯哥能繼續玩命下去,期待第七部。


黑鼠鼠


《碟中諜》系列從1996年的第一部到如今的第六部相隔已有22年,在這一系列電影中,變換的是導演,是湯姆克魯斯的搭檔,是湯姆克魯斯的女主角,唯一不可替換的是阿湯哥。22年期間,他依然堅持少用替身和CG,以非常硬氣且真實的驚險動作交付觀眾,這種敬業精神實屬珍貴。

昨日看完《碟中諜6》,非常刺激,很值得觀看的一部動作片,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動作片。那些CG特效時至今日可以完全模擬出阿湯哥想要的驚險動作,可是卻會讓人麻木,因為大家都以為那是假的,也就很難引發共情。

《碟中諜6》除了阿湯哥招牌驚險動作外,還有諸多看點,比如那位白寡婦演員,真的很美,氣場很足!又比如阿湯哥和幾位搭檔營造笑點,也能讓人會心一笑。而帶魚先生卻被結尾阿湯哥和前妻的對話所感動。

我們都知道,每一部《碟中諜》都有一位非常搶眼的女主角,我們姑且稱為湯女郎吧。《碟中諜6》的前妻最初是《碟中諜3》的女主角,扮演的是一名護士,不是特工。

還記得《碟中諜3》裡搭檔跟阿湯哥說,像我們做這行的,是很難過上家庭生活的,為什麼要選擇一個普通女人結婚?阿湯哥說,只有面對她的時候,我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正常的。可惜,美好的事物總是事與人違。

就像村上春樹在《舞舞舞》裡說的那樣,並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一個是隻想過著平淡生活的女人,一個是時刻想拯救世界的英雄,他們註定無法在同一片海洋裡生活。

熒幕之外的阿湯哥情感生活,也是十分地曲折,他結了3次婚,又離了3次婚。

1987年5月9日,湯姆·克魯斯與美美·羅傑斯結婚,三年後離婚。

1990年12月24日,湯姆·克魯斯與妮可·基德曼結婚,2001年8月8日離婚,領養了兩個孩子。當年他們倆離婚,不知道多少粉絲有多難過。

和妮可·基德曼離婚後,湯姆·克魯斯和女演員佩內洛普·克魯茲開始交往,不過好景不長,兩人於2004年分手,交往時間很短。

2006年11月18日,湯姆·克魯斯與凱蒂·霍爾姆斯結婚,生了一個女兒,2012年離婚。時至今日,還有人炒作,說湯姆克魯斯沒有撫養女兒,之前2013年有媒體質疑過這個問題,結果被阿湯哥起訴了,後來,道歉完事。

所以,如果你瞭解阿湯哥的情感經歷,回過頭再看看《碟中諜6》電影中阿湯哥再次見到前妻,一切盡在不言中。

臨近結尾的時候,阿湯哥躺在病床上,前妻過來探望他,阿湯哥終於說出那句埋藏在內心很久的話:你過得幸福嗎?

對,就是這樣一句很簡單的話,就容易讓不少人淚目。知道前妻有了新的歸宿後,他依然不夠放心,他需要前妻親口地、坦誠地告訴他這個答案。

而得知前妻過得很幸福後,他內心橫亙已久的石頭大概也就消失了。我不知道阿湯哥在演繹這段的時候,會不會想起他現實生活中的那些前妻們。

但是,生活永遠是向前的,就像電影中前妻說完準備離開的時候,阿湯哥女友進來,她吻了一下前妻,然後和阿湯哥開始新的生活,就像片名《碟中諜6:全面瓦解》一樣,把過去的自己全面瓦解,迎接和挑戰新的自己。

最後,但願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海洋,那條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