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檳榔竟然會致癌?檳榔導致口腔癌到底是不是謠言?

檳榔導致口腔癌不是謠言,經專家證實,檳榔確實有一定毒性作用,大量咀嚼檳榔有一定幾率會導致口腔癌的發生。下面我們就詳細瞭解一下檳榔。

檳榔竟然會致癌?檳榔導致口腔癌到底是不是謠言?

檳榔,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乾燥成熟種子。主產於海南、福建、雲南、廣西等地。春末至秋初採集成熟果實,用水煮後,乾燥,剝去果皮取出種子,曬乾。味苦、辛,性溫。歸脾、胃、大腸經。

檳榔具有殺蟲,破積,下氣,行水,利溼,除疸截瘧等功效,長期以來被廣泛的應用於絛蟲、蛔蟲、蟲積腹痛、積滯洩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等的治療。

目前,針對長期嚼食檳榔會引起口腔癌的新聞被關注之後,很多醫生、患者對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組方中含有檳榔)的安全性也存在疑問。事實上,檳榔引發口腔癌是有其特定原因的。

檳榔竟然會致癌?檳榔導致口腔癌到底是不是謠言?

檳榔引發口腔癌的原因

其一,某些地區因長期咀嚼檳榔會引起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這是導致口腔癌的直接原因。

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簡稱OSF)是一種慢性、隱匿性、具有癌變傾向的口腔黏膜病,主要病理變化包括上皮組織增生或萎縮、黏膜固有層及黏膜下層膠原纖維堆積、變性,血管早期出現擴張,中、後期表現為血管閉塞、減少。

臨床表現為口腔出現水皰、口乾、灼痛、局部或全口黏膜蒼白、出現纖維條索,並有不同程度的進行性張口受限。

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不僅給患者帶來肉體痛苦和功能障礙,同時也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口腔癌前病變。

其二,檳榔中含有大量檳榔素、生物鹼、其具有細胞毒性,口腔黏膜和檳榔中所含生物鹼等發生反應,會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在臨床中表現為張口困難、麻木感、發生潰瘍等。

其三,市面上的特色成品包裝的檳榔,在生產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添加劑。

咀嚼用檳榔的配料及製作方法,因地理人文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別。其中所共有的配料主要有:檳榔子、熟石灰和荖葉。在不同的地域,其他添加劑可能有所不同。這些添加劑中尤其是“熟石灰”可以說是助癌劑。

檳榔竟然會致癌?檳榔導致口腔癌到底是不是謠言?

中藥檳榔

中藥檳榔具有殺蟲,破積,降氣,行水,截瘧的功效,是我國名貴的“四大南藥”之一。臨床常用劑量:消積,降氣,行水,截瘧3~9g。目前有報道檳榔用於驅蟲用量可達100~150g/次,未見明顯副作用,可見小劑量內服是安全的。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中的檳榔是作為炮製後的一種中藥入藥的,而且其用量很少,在安全劑量範圍內,服用時間也講究中病即止,一般服用1~2周,並非長期用藥。

針對食積,痰熱咳嗽的根本病因病機,檳榔能很好的消食、祛痰,達到治療的目的。另外,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進行的急性毒理實驗和長期毒理實驗都證實其安全性。因此患者可放心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