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重慶:奉節駐村幹部“平淡中堅守”贏感動 基層力量推動扶貧攻堅

近日,記者從重慶市奉節縣獲悉,在全縣上下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奉節縣永樂鎮白龍村的駐村幹部曹路以平淡中的堅守獲得群眾認可,成為奉節千千萬萬扶貧攻堅一線幹部的縮影,感動和點亮扶貧之路,助推奉節鄉村振興和扶貧攻堅雙軌並行,不斷髮展。

融入基層實事求是想辦法

她沒有亮麗的語言,也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更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平淡中的堅守,工作中的執拗,潤物無聲的愛,依然讓人心生敬佩。她,就是奉節縣永樂鎮白龍村駐村工作隊長曹路。

2017年6月,曹路被派到永樂鎮白龍村。為儘快熟悉情況,與老百姓打成一片。曹路與村支兩委一起,到各社開院壩會。

然而因為村民對工作隊不熟悉,會場總是嘰嘰喳喳、吵吵嚷嚷、鬧鬧哄哄,這種局面直到4個月後才迎來“轉變”。

2017年10月,白龍村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在8社召開院壩會,其中一個重要議程是評定低保對象。

會議伊始,少數村民依舊“我行我素”,眼看這個會又有可能“泡湯”或“不歡而散”。這時3個村民站起來:“大家少說兩句吧,曹隊長、徐書記他們來之後,是不是還像以前一個樣?想要生活有變化,我們自己也要有變化!”

話剛說完,會場漸漸安靜下來,低保評定按照既定程序繼續進行。

經過評定,該社低保戶數和人數都減少了,但村民們反而更服氣,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開展工作、落實政策能夠端得穩、擱得平,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開。

初到白龍村時,曹路自己動手設計了一套工作隊隊服,內容很簡單:白龍村駐村工作隊,材料也不復雜,紅色反光背心。

還別說,統一著裝後,工作隊到群眾中開院壩會,大家都覺得耳目一新,很快就記住了他們。兩個月後,當工作隊不再穿隊服時,發現大家與村民之間的距離正在縮小,感情正在加深,大家對駐村工作隊已經再熟悉不過了。

白馬龍4社貧困戶周緒秀,是一個70多歲的老人,住的土坯房也不安全,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決定為其實施住房改造。

據第一書記徐磊回憶,兩人到周緒秀家中,做工作最起碼有10次。

最開始,是因為住房選址問題,要麼是周緒秀本人看不上選的地方,要麼是土地協調問題得不到落實解決,反反覆覆跑了五六躺,住房選址終於確定。後來又因為面積大小和缺勞力等問題,又折騰了三四次,最終通過村級代建幫助其解決住房問題。

又有一次,白龍村2社修了一個500方的水池子,管道鋪設大約4公里,涉及該村200多戶、800多名村民飲水問題。

水池已於今年3月份動工,按理說現在都8月了,當地村民早就該吃上乾淨的自來水了,可前幾天,有村民來駐村工作隊反映說,水一直沒通。

曹路與徐磊兩人,立即找到施工方瞭解原因,負責人堅稱不是管道鋪設原因,可能是水源地的水量太少,供應不上。

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兩人誰也拿不準,於是,決定趕到水源地一探究竟。

從當天上午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兩人一直蹲守在蓄水池旁邊,等水蓄滿後,二人發現水管裡還是沒水,這就基本可以確定不是蓄水池水量太少的緣故。曹路立即電話聯繫施工方,負責人到現場確認後,表示不是水源問題,就好解決。

經過協調解決,最終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成功送水入戶。

無私奉獻將繼續為民服務

2017年,白龍村在全鎮年終考核中,脫貧攻堅工作是第一名,綜合評比上升到第二名,而駐村工作隊長曹路也被評為2017年度全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8年,白龍村被列為鄉村振興示範村。

在摸排登記村上留守兒童時,曹路苦笑:我家也有一個住在城裡的“留守兒童”。曹路因為長期駐村,丈夫也時常加班,年僅6歲的兒子只有交給奶奶照顧。但其實,從白龍村村辦公室到她家,車程也就半個小時。

曹路說,鄉村振興和扶貧攻堅事關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鄉親們的好日子有了盼頭,自己工作有幹勁,一切都充滿希望,對於家人的“愧疚”能換來鄉親們的“好日子”,還是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