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套用西式民主的印度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

套用西式民主的印度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

(印度艾哈迈德达巴德市,达利特种姓民众,即处于印度种姓制度最底层的“不可接触的贱民”阶层,抗议达利特民众遭“护牛者”毒打。新华社发)

一些西方人士推崇印度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以此来否定中国的发展模式。按照西方传统经济学理论,议会民主加私有化将促进经济发展,印度将比中国发展得好。可是,中印两国的建国时间几乎一样,到2018年3月底,印度经济规模为2.6万亿美元,而中国是12.4万亿美元,相差几乎5倍。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如何发展的问题,并不是单纯地套用西方模式就能解决的。

印度独立后,西式民主并不能有效协调其中央、地方关系,反而成为中央与地方关系异化的不稳定因素。虽然印度名义上是联邦,地方实行多党制选举,但是印度宪法有总统治理条款,如果地方上选出领导人不是与执政党一派的,总理可以申请总统治理,再从总统手里接过管辖权。因此当印度一党或党中一派上台后,总是把另一党(派)的地方领导人统统赶下台。本来是压制地方主义的条款,却导致印度中央政治和地方政治都很不稳定。

在西式体制之下,印度的基础教育水平也面临很多问题,导致相关产业的发展缺少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持。虽然印度宪法规定6-14岁的小孩必须上学,但由于印度拥有4亿多的贫困人口(占全球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为温饱挣扎的家庭自然谈不上正常上学。而对于上得起学的家庭,印度的教学资源也显得非常紧张,平均每70个学生才拥有一名老师。另外,印度严重的性别歧视令女性中途退学的现象较为常见。如,女生的比例在小学阶段尽管可以占到40%,但大部分女孩都会因为辍学而无法完成法定的8年教育,女性识字率不足50%。据2010年的数据,印度人均接受教育的年限是4.4年。因此,常有投资者抱怨在印度找不到具备合适技能和能力的员工。《印度经济时报》在《印度需要成为下一个中国》一文中也承认,如果印度不能在教育方面向中国学习,将无法建立一个中产阶级,而其成为下一个中国的努力也无法成功。

最后,种姓制度、宗教分歧、贫富差距等并不是套用西方模式就能得以改善的,而是需要靠漫长岁月的进步来慢慢磨平。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可以说,种姓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职务、地位、上升机会和障碍。

实际上,西方也并不是不知道印度的实际情况,他们只是太需要树立一个新兴“民主国家”样本。

(参见:《中印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大国博弈,从来不只是在沙场!》《印度的教育现状如何?》《印度的穷人和富人生活现状对比,差距让人不忍直视》《印度式民主导致中央和地方政治的动荡》《印媒反思:这问题不改变,印度无法“成为下一个中国”》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