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我國航母、軍機的高端螺栓需進口?某些領域不精密是事實

儘管近年來我國機械工業發展迅速,出口貿易連年上漲,一個個“國家重器”也喜訊不斷,但對某些領域尤其尖端精密領域和國際頂尖水平還有不少的差距,這是個不容忽視的事實。

我國航母、軍機的高端螺栓需進口?某些領域不精密是事實

▲殲-20螺栓質量要求非常高

某軍事專家曾說,遼寧艦甲板上的螺釘都是鈦的,一顆抵得上一輛奧迪車。這話可能有些誇張,不是說每個螺栓螺釘都頂的上一輛奧迪,但在某些關鍵位置使用的高端螺栓,其造價的確高的恐怖。像航空母艦這種百億級的項目,由於其強大的綜合實力,自然需要各方各面的精益求精,對科學技術以及產品質量的要求是極高的。比如航母甲板需要承受艦載機發運機噴口的高溫燃氣,普通的材質螺釘沒法承受的,只能用耐高溫耐腐蝕性能超強的鈦合金螺絲。而這種高端螺絲,以目前國內的技術和產業線,還無法滿足,只能依靠從國外大批量採購。

我國航母、軍機的高端螺栓需進口?某些領域不精密是事實

▲航母甲板需要大量的高端螺栓

據最新的報告顯示,截止8月份,我國今年的機械工業就實現了利潤1.14萬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4.12%。在進出口方面,2016年機械工業進口額2727億美元,出口額3748億美元,順差1021億美元,從數據上看,怎麼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但事實上卻挺“尷尬”。比如在緊固件(機械零件)方面,目前我國生產的緊固件大部分為低強度、低檔次產品,其中8.8級以下(即抗拉強度<800兆帕)普通低檔標準緊固件約佔45%~50%,遠遠無法滿足國家機械裝備行業的生產需求,高強度緊固件長期依賴進口。

我國航母、軍機的高端螺栓需進口?某些領域不精密是事實

▲我國鋼鐵緊固件細分產品進口情況

我國鋼鐵緊固件進出口共有13個細分類,自2012年以來,抗拉強度≥800兆帕的螺釘及螺栓、其他螺釘及螺栓、螺母三個細分產品進口額一直穩居前三列,遠高於其他細分產品,三者進口額佔我國緊固件進口總額的近七成。而隨著近年來國內經濟和工業的加速發展,這一類高端螺栓螺釘進口需求在逐步增大,2012年佔我國緊固件進口總額的21.2%,2016年佔到了28.9%。2014年以後,這種抗拉強度≥800兆帕的螺釘及螺栓進口比重超過其他螺釘及螺栓,成為緊固件第一大進口細分產品。這個數據自然不是說我國的緊固件領域在退後,相反隨著需求的增大,其產業和產量也在迅速發展和增大,但更多的是中低端緊固件,高端產品如抗拉強度≥800兆帕的高端螺栓幾乎沒有任何進步,遠遠無法滿足建造“大國重器”,不得不越來越依靠進口德國、美國、日本(螺母的第一大進口市場)等國家。

我國航母、軍機的高端螺栓需進口?某些領域不精密是事實

▲殲-20螺栓細節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既尷尬又嚴峻的現狀。螺栓、螺帽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東西,但它卻是機械製造領域不可缺少的關鍵零件,國內無法生產或無法形成生產線,其結果就是從航母到戰機、從汽車到摩托,幾乎所有的高端螺栓都要進口。尤其是在航母、戰機這種軍工領域,對螺栓、螺釘的扭矩、拉力強度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國內目前生產的螺栓,在基礎材料、熱加工、基礎工藝上均不過關。一個在質量上無法保證的產品,誰敢使用?要知道戰鬥機表面上的一個凸起,就能使得飛機的反射強度陡然增加十幾倍。

對於這個現狀,也引起了廣大網民的激烈討論,多數網友還是能認清現狀的,我們相信自己的國家,也期待國家繁榮強大,但認清現狀和不足也同樣重要。第一種“不是造不出,是不想造,比如龍門吊”,這一類看法的支持者還不在少數。筆者對於很多人知道我國龍門吊大量出口國外,自然是高興的,但事實上呢?沒錯,目前全世界港口使用的大型龍門吊幾乎都是中國製造的,就連英國建造伊麗莎白級航母使用的塔吊都是中國製造的,中國已經壟斷了全球的龍門吊市場份額(佔比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龍門吊雖然屬於重型機械但卻不屬於尖端科技,並不是其他比如德國、日本無法建造,只不過需要投入很大的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建立生產線,而中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所以物美價廉一些。而對中國而言,可以賺錢也可以這一行業話語權,自然也是很棒的。

我國航母、軍機的高端螺栓需進口?某些領域不精密是事實

▲建造航母的中國龍門吊

第二種“有能力研發設計航母、戰機就行,螺母這種東西能買就行,資源配置”。這個完全就是謬論了,這可不是資源配置,波音、空客的大飛機的確是“全球共建”,蘋果手機也同樣是“中國製造”,但那是人家掌握核心技術,僅僅是為了降低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場地成本,或者尋求政策優惠關稅福利,這才叫資源配置。而我國目前是根本無法造出高端螺帽,在平時的確可以通過進口來支持航模、戰機制造,但一旦到了戰時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被限制進口,小小的一個螺帽完全可以讓你一架數億人民幣的戰鬥機上不了天。

我國航母、軍機的高端螺栓需進口?某些領域不精密是事實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

還有就是無腦噴的,完全否定我國近些年的進步和發展也是不對的。在數控機床、精密加工方面的確還不夠精,但在其他領域中國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殲-20、高鐵、運載火箭等等,同樣是世界領先水平。和美國、德國在尖端領域比是差一點,但我國的基礎工業薄弱這也是事實,中國製造廣而不精也是事實,這些都需要時間的沉澱,需要一個從量轉質的過程,需要向科技強國學習的過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因為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及基礎機械的缺乏,包括創新能力不足,這種情況還會持續下去。但我們也要有信心,到有一天,我們不會用個扳手都買日本產,不會使用國產扳手沒幾天就會磨角了,這個時候中國就成為了真正的科技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