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我国航母、军机的高端螺栓需进口?某些领域不精密是事实

尽管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发展迅速,出口贸易连年上涨,一个个“国家重器”也喜讯不断,但对某些领域尤其尖端精密领域和国际顶尖水平还有不少的差距,这是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我国航母、军机的高端螺栓需进口?某些领域不精密是事实

▲歼-20螺栓质量要求非常高

某军事专家曾说,辽宁舰甲板上的螺钉都是钛的,一颗抵得上一辆奥迪车。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不是说每个螺栓螺钉都顶的上一辆奥迪,但在某些关键位置使用的高端螺栓,其造价的确高的恐怖。像航空母舰这种百亿级的项目,由于其强大的综合实力,自然需要各方各面的精益求精,对科学技术以及产品质量的要求是极高的。比如航母甲板需要承受舰载机发运机喷口的高温燃气,普通的材质螺钉没法承受的,只能用耐高温耐腐蚀性能超强的钛合金螺丝。而这种高端螺丝,以目前国内的技术和产业线,还无法满足,只能依靠从国外大批量采购。

我国航母、军机的高端螺栓需进口?某些领域不精密是事实

▲航母甲板需要大量的高端螺栓

据最新的报告显示,截止8月份,我国今年的机械工业就实现了利润1.14万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4.12%。在进出口方面,2016年机械工业进口额2727亿美元,出口额3748亿美元,顺差1021亿美元,从数据上看,怎么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但事实上却挺“尴尬”。比如在紧固件(机械零件)方面,目前我国生产的紧固件大部分为低强度、低档次产品,其中8.8级以下(即抗拉强度<800兆帕)普通低档标准紧固件约占45%~50%,远远无法满足国家机械装备行业的生产需求,高强度紧固件长期依赖进口。

我国航母、军机的高端螺栓需进口?某些领域不精密是事实

▲我国钢铁紧固件细分产品进口情况

我国钢铁紧固件进出口共有13个细分类,自2012年以来,抗拉强度≥800兆帕的螺钉及螺栓、其他螺钉及螺栓、螺母三个细分产品进口额一直稳居前三列,远高于其他细分产品,三者进口额占我国紧固件进口总额的近七成。而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和工业的加速发展,这一类高端螺栓螺钉进口需求在逐步增大,2012年占我国紧固件进口总额的21.2%,2016年占到了28.9%。2014年以后,这种抗拉强度≥800兆帕的螺钉及螺栓进口比重超过其他螺钉及螺栓,成为紧固件第一大进口细分产品。这个数据自然不是说我国的紧固件领域在退后,相反随着需求的增大,其产业和产量也在迅速发展和增大,但更多的是中低端紧固件,高端产品如抗拉强度≥800兆帕的高端螺栓几乎没有任何进步,远远无法满足建造“大国重器”,不得不越来越依靠进口德国、美国、日本(螺母的第一大进口市场)等国家。

我国航母、军机的高端螺栓需进口?某些领域不精密是事实

▲歼-20螺栓细节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既尴尬又严峻的现状。螺栓、螺帽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东西,但它却是机械制造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零件,国内无法生产或无法形成生产线,其结果就是从航母到战机、从汽车到摩托,几乎所有的高端螺栓都要进口。尤其是在航母、战机这种军工领域,对螺栓、螺钉的扭矩、拉力强度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国内目前生产的螺栓,在基础材料、热加工、基础工艺上均不过关。一个在质量上无法保证的产品,谁敢使用?要知道战斗机表面上的一个凸起,就能使得飞机的反射强度陡然增加十几倍。

对于这个现状,也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激烈讨论,多数网友还是能认清现状的,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也期待国家繁荣强大,但认清现状和不足也同样重要。第一种“不是造不出,是不想造,比如龙门吊”,这一类看法的支持者还不在少数。笔者对于很多人知道我国龙门吊大量出口国外,自然是高兴的,但事实上呢?没错,目前全世界港口使用的大型龙门吊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就连英国建造伊丽莎白级航母使用的塔吊都是中国制造的,中国已经垄断了全球的龙门吊市场份额(占比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龙门吊虽然属于重型机械但却不属于尖端科技,并不是其他比如德国、日本无法建造,只不过需要投入很大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生产线,而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所以物美价廉一些。而对中国而言,可以赚钱也可以这一行业话语权,自然也是很棒的。

我国航母、军机的高端螺栓需进口?某些领域不精密是事实

▲建造航母的中国龙门吊

第二种“有能力研发设计航母、战机就行,螺母这种东西能买就行,资源配置”。这个完全就是谬论了,这可不是资源配置,波音、空客的大飞机的确是“全球共建”,苹果手机也同样是“中国制造”,但那是人家掌握核心技术,仅仅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场地成本,或者寻求政策优惠关税福利,这才叫资源配置。而我国目前是根本无法造出高端螺帽,在平时的确可以通过进口来支持航模、战机制造,但一旦到了战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被限制进口,小小的一个螺帽完全可以让你一架数亿人民币的战斗机上不了天。

我国航母、军机的高端螺栓需进口?某些领域不精密是事实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还有就是无脑喷的,完全否定我国近些年的进步和发展也是不对的。在数控机床、精密加工方面的确还不够精,但在其他领域中国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歼-20、高铁、运载火箭等等,同样是世界领先水平。和美国、德国在尖端领域比是差一点,但我国的基础工业薄弱这也是事实,中国制造广而不精也是事实,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一个从量转质的过程,需要向科技强国学习的过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因为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及基础机械的缺乏,包括创新能力不足,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但我们也要有信心,到有一天,我们不会用个扳手都买日本产,不会使用国产扳手没几天就会磨角了,这个时候中国就成为了真正的科技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