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同情朴槿惠?

歷史沉澱的理性


朴槿惠,1952年2月2日出生。2012年12月20日當選為韓國18屆總統,曾任新國家黨代表(黨首)。2013年2月25日宣誓就職,成為韓國曆史上首任女總統,是韓國父女皆任總統之首例。

2017年3月10日上午韓國憲法法院通過了對朴槿惠的彈劾,撤去總統職務,是韓國曆史上第一位被彈劾下臺的總統。

3月31日被宣佈逮捕,先後被法院以收受賄罪和濫用職權罪、貪腐醜聞起訴審判。

2018年8月24日韓國前總統朴槿惠"親信干政門"案,二審判處朴槿惠25年有期徒刑,繳納200億韓元(摺合約1.2億人民幣)。已66歲的人服刑25年,意味著得把牢底坐穿。

但很多中國人都同情朴槿惠,有書君也有一份為她而寫的同情心,想說說為什麼大家會同情她。

1、雖是罪有應得,但中國人在犯罪違法之外的有些事上覺得情有可原


做過王的女人犯罪,也有不願交待的"罪行",難道是代人受過?

有書君認為事情總是有多面性的,特別對於一個國家領導人來說,她怎麼可能糊塗到完全置國家利益而不顧。

1)法院量刑自有"依據"公斷

"歲月號"客輪沉沒事件當天,不到10分鐘朴槿惠就命令各方積極救援,"不能放棄一人"。可有媒體報道:朴槿惠7個小時不知下落,什麼"按摩,打針,更甚者說與情人約會。"

事實就是事實,朴槿惠沒有必要解釋,法院對此也沒有追究其刑事責任。

2)大部分受賄款項去向不明

朴槿惠總計受賄達592億韓元(合人民幣3.6億),其中包括三星太子李在鎔向樸行賄72億韓元,已被韓國法院判處5年有期徒刑。

個性倔強的朴槿惠並沒說出大部分受賄款項的真實用途。韓國法律規定受賄1億,起刑就是5年,可法院的判決如此之輕,難道法院是"枉判"。這中間究竟有什麼內幕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這事怎麼能說,是美軍駐韓有關。她說出真相,美韓同盟關係如何維護?她只能一人承擔,為大韓國受過,這就是一位"嫁" 給國家的女人該付出的政治代價。

畢竟是當過總統的人,心裡清楚國大於個人,需要自己來擔當的責任義不容辭。後來鑑於本人的意願,審判不再公開,通過網絡轉播。

另外,朴槿惠被周邊國家質疑的引"薩德"入韓,這關乎韓國對外政策,是國家機密,她又能作何解釋?

朴槿惠政府是簽了協議,可正式實施引進是朴槿惠停職期間。安裝、調試、發揮作用是文在寅政府手裡,誰是真正的操作者不言自喻。

3)做了作為總統份內該做的事


朴槿惠與日本簽訂"安保信息交換協議"、慰安婦賠償協議,是關係日韓兩國未來合作與發展的協議。這兩件事法律最終也沒有對朴槿惠說三道四,證明她並沒有做錯。


過去感覺她說"無辜無罪和真相總會大白於天下"的言論只是任何一個犯罪的人都會說的話。

沒有人不為自己辯解,也不可能一開始就承認自己有罪,因為他們都覺得自己行得正,做得對,現在才發現她也有曾為國家領導人身份的無奈。

大勢已去,她的律師們真正為她"衷心辯護"的幾乎沒有!朴槿惠也不再做困獸之鬥,以自己身體不舒服為由而拒絕出席到庭審現場。

這也就意味著對"以韓國文總統執政黨檢法",她是在消極抵抗,隨你說了算,說什麼罪就是什麼罪好了。

確實犯了罪,但對有些事情她拒絕回答,有書君也覺得應該另有其因。這是民眾同情她的主要原因。

2、對朴槿惠有好感,同情弱者

在朴槿惠手中締造了中韓兩國自建立外交關係以來的最佳時期。2015年9月,朴槿惠頂著國內外壓力來華參加抗戰閱兵儀式,正是這一舉動贏得眾多國人的好感。

加上中國民眾歷來有"嫉強妒能,同情弱者"的習慣。雖說"成王敗寇",中國老百姓卻歷來是人人心中有杆稱。


正如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烏江自刎,李清照卻說:"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有志氣,是英雄。不以成敗論英雄,同情曾經讓大家尊敬的人,同情落難者。

同情她的身世坎坷。22歲時,母親被槍殺,她在巴黎,未曾見最後一面。27歲時,父親又被人槍殺。她曾在日記裡說"如果讓我重新過這樣的日子,我寧願去死。"

命運卻沒有打算就此放過她,她在沉寂了二十年之後,依然走上了這條異常艱險的從政之路。2012年,許多上了年紀的韓國人把票投給了她,就當對他父親的敬重。

"我沒有父母,沒有丈夫,沒有子女,國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務的對象。" 她被韓國稱為"三無女人"。這個將自己獻給了國家的人全身心投入卻身陷牢獄之災。

同情是因為記住了朴槿惠曾經為中韓友誼所做的努力。她的遭遇讓大家噓噓不已的同時,對她的好感而給予同情。

3、對韓國政府的清算行為覺得無法理解

除了民族的劣根性之外,有書君也認為最主要是朴槿惠傾向於中國的做法得罪了幕後操縱韓國的老闆美國。

在韓國18任總統11任"不得善終"的表像背後是因為不聽主子招呼的原因造成的。所以這個所謂的"魔咒"是美國政府所設下的圈套,套住的是想脫離美國控制的總統。

美國慣用聽其話就支持,不聽其話就讓你被國內人民推翻的伎倆,大家都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能到很多國家攪動這水的人是誰呀!

國人是旁觀者清,對於種種政治上的"報復"、"清算",人性上的醜惡行徑,以及格局小形成的"冤冤相報何時了"看不過去。

只要不是大奸大惡之人,民眾愛用"是個好人"來評價一個自己覺得被冤枉而同情的人。國人愛打抱不平,路見不平,同情相助,拿出"幫理不幫親"的態度來同情朴槿惠。

有書君認為,她本是韓國第一千金,轉眼之間變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如今60多歲無兒無女孤身一人,又身陷囹圄。

她的身世真的值得同情。但如果客觀評價她現在的遭遇,也算咎由自取,她算不上是合格的總統,只不過罪不至此而已。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中國人對於朴槿惠的心情複雜,這一點確實與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大有關係。有不少人雖仍記恨她頂不住奧巴馬的壓力,將美國人的武器招進了我們的家門口,但也有不少人覺得一個女人活到60幾歲卻混成孤家寡人、鋃鐺入獄的境地委實可憐。

應該說,在中國人,同情朴槿惠的人有,還不少,這一點從頭條上的關注度和留言評論就可見一斑。

至於為什麼這麼些中國人會同情朴槿惠,從心理層面來看,我想不過3個原因:

1、確實慘

年輕時父母雙亡、意中人拋棄、親信弟妹反目、閨蜜出賣,好不容易登上權力頂峰重回青瓦臺,卻沒過兩天舒心日子就被拉下臺,又是車輪大審、又是24年的大獄、又是重病纏身生無可戀,怎一個慘字了得。

中國人總喜歡在風雲變幻之後,以一種看慣世態炎涼、悲天憫人的道德高度,同情政治之下的弱者,尤其是當這個弱者是個老人、女人之時。

2、多念好

不可否認,不少人仍在唸朴槿惠在當年如此困難的大環境下、力排重議來北京參加閱兵的好!

國人戀舊,認為做人當知恩圖報,總覺得人家當家幫了咱的忙,現在人落魄“被欺”,咱們絕不能落井下石,可又不好干預人家的內政,因而,同情是對朴槿惠這位“老朋友”最簡捷、最低成本的聲援。

3、嘆無奈

雖然很多人仍認為朴槿惠不夠意思,對朋友兩面三刀,一方面親近,另一方面卻悄悄置辦武器,但是客觀一點、理智一點,畢竟她也有她的苦衷,身為一國總統國內有壓力、盟友有臉色、鄰居也不好惹,因而同情她的人看到了她的無奈。

畢竟她雖然引進了,可也設法拖延,遲遲不願部署,反倒是現在這位,要多麻溜就有麻溜,悄不聲就全辦了,還偷偷又增加了還幾套……

終一句:作為一名局外人,你當然可以記著這個仇,但也可以試著看看她的其他方面,比如她對中國傳統文化真正的熱愛與推重,對兩國商業、企業交流曾嘗試的努力,又或者只是把她看作一個無父無母、無兒無女、一心想要嫁給國家卻被國家退貨的苦命女人,同情一下也沒什麼大不了。


陳一諾


因為很多人在同情自己想象的朴槿惠。

朴槿惠值得同情嗎?

如果從個人遭遇來看,的確值得同情。小的時候母親去世,長大了父親遇刺,本來是韓國第一千金,轉眼之間變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而且還毀過容。現今60多歲的朴槿惠無兒無女孤身一身,還身陷囹圄。從這點上看,她真的值得同情。

胡哥瞭解到中國網民不乏有人對朴槿惠抱有好感,主要表現在:

1.據說(注意前提),朴槿惠從小喜歡中國文化,能說漢語,而且夢想能嫁給趙雲……

2.朴槿惠來中國演講用中文,多次表示對中國的友好,和前任李明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注意這一點);

3.中國國慶閱兵,美國的盟友中只有韓國總統朴槿惠來了,“棄暗投明”,的確能增進好感。

一個飽經風霜的女人,是值得同情的;

一個“中國人民的好朋友”,“親中國的韓國總統”,莫名其妙下了臺,是很讓人唏噓和同情的。

另外,用易中天老師的話說就是,中國人有一種同情失敗者的傳統,如項羽、袁崇煥等等。

大家很多都只看到朴槿惠作為“女人”和“朋友”的一面,但她身為韓國總統,首先是一個政客,而對政客來說,作秀是首先就要學會的東西。

剩下的引入薩德,加入邪教,對世越號沉船不聞不問等等,被無意識的忽略了。

總而言之,如果從個人出發,胡哥是同情她的身世;但如果評價她現在的遭遇,胡哥只能說咎由自取,她並不是個合格的總統。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朴槿惠,前韓國總統,因“親信干政門”事件一朝成為階下囚。其繼任者文在寅上任不滿一年,就藉著韓國平昌冬奧會的契機讓朝鮮半島局勢得到很大緩和,還受到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訪朝邀請,可謂風頭正勁,足以被載入歷史。反觀樸女士,恐怕她只能隨著長的服刑期,逐漸被民眾淡忘了。即使她能作為韓國首位女總統載入歷史,但一同被記載的肯定還有那一大片汙點。

可以想見,在中國會有不少人同情朴槿惠。畢竟她曾經是一個國家的一號人物,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加上她父母雙亡、終生未嫁等等人生經歷,能夠獲得如此之高的地位和聲望實屬不易。而自2016年10月“親信干政門”經媒體曝出,抗議示威、彈劾免職和逮捕入獄便接踵而來,直到2017年5月朴槿惠出庭受審,前後不過半年多。未來等待著她的,恐怕是不低於二十年的刑期,也就是說她很大可能將會在鐵窗內度過餘生。

曾經的國家元首、韓國首位女總統,特別是2015年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9·3”大閱兵的座上賓,如今卻淪為了階下囚,這一巨大落差很容易引發人們的同情。尤其是傳統文化中素有“刑不上大夫”的思想,樸的遭遇和結局顯然與大多數高級別政治人物不同,這應該也是讓許多人比較意外和難以相信的。

朴槿惠能在許多中國人中獲得同情的原因除了落差,也與其早前樹立的正面形象有關。不少人對她最深的印象仍然停留在2015年9月3日她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時刻,也就是一個親華的、正面的形象。隨後即便政治醜聞導致其形象急轉直下,但由於先前的積極作為,應該有不少人在對她心生鄙夷的同時,也多多少少會帶有一些同情吧。


希爾維


只要留意一下網上有關於朴槿惠文章評論區裡的評論,基本上就能夠總結出很多中國人同情朴槿惠的原因基於以下五點。第一點,朴槿惠是女人。女性幾乎為弱者的代名詞,在大多時候女性更容易博取大眾的同情和諒解。很多評論是這麼寫的:“放過這個可憐的女人吧”,“不要再折磨這個可憐的女人”或者“這個女人很可憐”。


第二點,富有傳奇色彩的身世歷程。因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其早早步入韓國政壇,父親的榮耀在帶給她公主般尊貴的同時,也為她後半生的坎坷埋下根源。正所謂,福自朴正熙、禍起朴正熙。家庭變故與朴槿惠終身未嫁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當一個沒落的“前公主”再度回到韓國政壇,以女強人的姿態在以男人主導的韓國政壇中闖出一片天,並最終入駐青瓦臺時,當時的朴槿惠無疑成為勵志的代言人,韓國女性的驕傲。因朴槿惠的一句:“我沒有父母,沒有丈夫,沒有子女,國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務的對象。” 立時被韓國社會冠以“三無女人”。一個為國家奉獻自己的“三無女人”,她沒理由不被人同情。評論區裡不乏以“三無女人”為依據指證朴槿惠的清白。


第三點,政治因素。不可否認,朴槿惠是韓國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政治報復”,“政治清算”的說法至始至終貫穿著朴槿惠案件的審理過程。同情朴槿惠反映出人們厭惡政治鬥爭,因為政治鬥爭的惡果最終會落到人民頭上,所以人們選擇同情朴槿惠。評論區出現謾罵申討文的留言也就不足為怪。


第四點,在中美之間,雖然朴槿惠最終倒向美國,引入薩德,但也是在朴槿惠手中締造了中韓兩國自建立外交關係以來的最佳時期。2015年9月,朴槿惠頂著國內外壓力來華參加抗戰閱兵儀式,正是這一舉動贏得眾多國人的好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據傳當時還有網友親切的稱呼其為”樸媽媽“。人會嘮叨一個人的不好,但不表示就會忘掉她的好。同情朴槿惠就是因為一些人記住了朴槿惠曾經為中韓友誼所做的努力。


第五點,媒體輿論的影響。其實有些人初時對朴槿惠案件的來龍去脈並不十分清楚,其本人也不持政治立場。只是被鋪天蓋地支持朴槿惠的文章給影響了,或者受到身邊家人,朋友及同事的影響,深信朴槿惠是無辜的,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隨著自己對案件的瞭解加深,以及對韓國檢方的不滿,越發支持同情起朴槿惠來。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朴槿惠,倒臺、彈劾、審判、牢獄。中國人很同情。


朴槿惠首先是一個女性,在從政道路坎坷不斷,22歲母親陸英修刺殺身亡,27歲父親朴正熙遇刺身亡,又遭受政治清算,經受親人亡故和遭遇政治背叛,甚至放棄婚姻。政治上光環從韓國公主、代第一夫人、韓國在野黨黨首、韓國總統,號稱嫁給韓國女人卻被政治漩渦無情拋棄,未來命運是終身監禁。


咱們傳統文化歷來同情弱者、頌讚英雄,一方面給予者心理上滿足感,同時同情弱者,人心向善,希望擁有充滿愛的家園。


去年韓國人不顧國家尊嚴公然藉口“閨蜜門干政“侮辱合法當選國家總統,博得咱們同情。如同泰國英拉下臺,執政期間對華友好,個人美女正面好評,因軍方政變下臺,值得同情與內心支持。朴槿惠體現傳統東亞婦女溫柔體貼和沉穩耐心的美德,又不顧美日反對出席咱們天安門抗戰勝利90週年紀念大會,得到中國人認可與好評,即便引進薩德撕裂中韓關係,就其個人魅力還是在有一定支持度。


浮雲悠思


即使是總統,也應該先是人,然後才是總統。

令人同情的遭遇

1、朴槿惠早年父母先後被刺殺,緊接著被清算。可以說是從天堂掉進地獄。年紀那麼小身心卻遭到非人的摧殘。任何人看來這已經是最大的不幸了。

2、朴槿惠從一個小姑娘好不容易從地獄爬回天堂,結果又一次被打回地獄。要不是朴槿惠過硬的心理素質,不然早就垮了。

3、在國人的傳統思維裡,女人屬於弱者。朴槿惠雖貴為總統,但同時也是一個女人。接連受到連男人都難以承受的挫折,她卻依然頑強。怎能不令人疼惜!

國人的審美觀

1、還有一點就是朴槿惠長得平易近人、氣質佳,很符合國人的審美觀。這麼氣質佳的女人深陷囹圄實在是可惜。

2、文在寅長得“老奸巨猾”,再加上手段卑劣。在國人心中形象差,口碑差。朴槿惠被文在寅整得那麼慘,讓人有種好人被壞人欺負的感覺,讓人義憤填膺。

朴槿惠“親華”,文在寅“親美”

朴槿惠與我國素有往來,為國人所熟悉。而文在寅上臺不久就一副“親美”的嘴臉,怎能不令人討厭呢。兩者相比較,朴槿惠的遭遇讓人心生同情。


沐言學姐



這是一種很微妙的心理。可能每個人出發點不同,但是確實有一部分人很同情朴槿惠。

1、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

很多時候人們對一些是非的判斷,是因時因地因情而異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有了上面這句歇後語。

作為一名女子,朴槿惠能夠執掌一個國家,能力不可小覷。其所處的政局複雜,形勢多變。用非常規的手段和做法,去實現大的目標和願望,在政壇上不止一例。朴槿惠的落馬,是其被揭露,被揭發,很多人會認為她是一個【倒黴】的人物。



2、性別特點決定其被人同情。

如果朴槿惠是男性,應該會少了不少同情分,而恰恰因為她是女性,性別給她帶來了先天的優勢,因為女人不容易,這是很多中國人認同的一個觀點。

政治上的女人不容易,執掌一個國家的女人更不容易。這種心理基礎決定了她會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憐憫,包括理解。


3、我們對成功者的受挫,總是多一些別樣的思考。

曾幾何時,關於朴槿惠的自傳、相關的書籍,佔據了很多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一些書店更是把她的相關書籍,擺在了最顯眼的入門的位置。

很多成大事者都經歷過別人不能承受的挫折與失敗,朴槿惠的落馬入獄也是這樣的一個事例。

不得不說,在落馬之前,朴槿惠的政壇生涯是相當成功的,也是成功女性的代表。那些書籍中幾十萬的文字、故事雖然不乏被一些人刻意編輯、整理,甚至有杜撰加工的嫌疑,但是她是人們樹立起來的正面標杆和典型。


韓國的法律相當的嚴格的,所以他的落馬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如果再去評估,她還是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

她之前再對再光鮮,但她也犯了錯。


遼瀋名醫


(獨家)有中國人同情朴槿惠,但沒有很多中國人同情朴槿惠

中國有13億多人,人上一百,五碼俱全,而且人都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有中國人同情朴槿惠,這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情。特別是韓國檢方在沒有直接罪證的情況下,申請延長朴槿惠羈押期限,讓一些中國人覺得韓國檢方窩囊、無能,從而為朴槿惠鳴不平。如果說這是一些中國人對朴槿惠的同情,不如說是這些中國人對韓國檢方辦案不講證據的不滿和憤怒。

為啥說沒有很多中國人同情朴槿惠,主要基於以下幾個考慮?

第一,很多中國人是多少中國人?中國按13億人計算,一半(6.5億)以上算很多嗎?還是6成以上算很多?抑或二人為“從”、三人為“眾”就算很多?標準不明確。

第二,沒有看到過中國人同情朴槿惠這方面的統計和調查。韓國關於文在寅總統支持率的民調,幾乎每週都在進行,但沒有朴槿惠支持率的調查,也沒有朴槿惠同情人數的調查,更沒有中國人同情朴槿惠的相關調查。既然沒有這方面的數據,怎麼說很多中國人同情朴槿惠?

第三,中國人愛憎分明,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因為朴槿惠引進美國“薩德”在韓國部署,侵害中國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中國人對朴槿惠的做法是極其反對的。儘管朴槿惠不顧美國反對,堅持參加中國“九三閱兵”,但一碼歸一碼,朴槿惠作為韓國部署“薩德”的始作俑者,在中國人的心中是不很可能建立好感的。雖然朴槿惠目前處境艱難,可能被判刑甚至被判重刑,但只要韓國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辦案,中國人會認為朴槿惠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至於說很多中國人同情朴槿惠,我個人不太贊同這個觀點。

當然,朴槿惠作為女性、作為女總統,而且經歷了父母雙雙被殺身亡之後,自己還能站起來、走出來並且成為韓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有中國人佩服朴槿惠的意志和毅力。但是,佩服不是同情。就像中國的很多大貪官,特別是幾名國級、副國級大貪官,他們值得同情嗎?對貪官的同情就是對百姓的傷害。也許朴槿惠的情況與中國大貪官不同,但朴槿惠不僅可能是貪官,而且深陷“親信干政門”,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如果我們是韓國民眾,會對朴槿惠同情嗎?

以上看法純屬一己之見,請各位讀者朋友寬容和海涵。 (毛開雲 聶強)


毛開雲


同情弱者是人的本性,中國之所以有很多人同情朴槿惠,最大的原因在於將朴槿惠視為弱者,雖然朴槿惠曾貴為韓國總統,但拋開這一政治身份,其更多被中國百姓視為苦命人。此外,朴槿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與學習、朴槿惠訪華期間的謙虛等也給中國百姓留下了較好的印象,使得中國百姓對其後來的遭遇同情有加。

一是朴槿惠的一生可謂坎坷,令人倍感惋惜與同情。朴槿惠少年失母,此後父親遇刺身亡,接連遭受親人非正常死亡的打擊,給朴槿惠的一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此後更是深居簡出,飽受煎熬,這也使得其不得不尋求一些精神寄託,使得其與崔順實成為閨蜜。作為韓國總統的掌上明珠,其高光之後卻極為悲慘。作為一名女人,其並未擁有正常女人的結婚生子的人生。孤身終老一生,自詡為嫁給韓國的女人,其無父無母,無兒無女,毫無貪腐需要,因而能夠大公無私的擔任總統。

二從朴槿惠從總統變為階下囚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看守所中身體急速惡化令人同情。雖然韓國總統很少有能夠善終的,但朴槿惠因為孤身一人,很少有人想到其能與貪腐沾邊。自閨蜜門事件發酵以來,朴槿惠很快就成為韓國首位任內遭彈劾下臺的總統,此後更是被羈押。在看守所期間,不時爆出朴槿惠身體惡化,出境的照片和此前擔任總統時相比更是憔悴不少,面無血色,髮型不再。

三是朴槿惠身上的中國元素令中國百姓對其有好感。朴槿惠非常喜歡中國傳統文化,來中國時還親自用漢語演講。2015年更為頂住美日壓力出席中國的9.3閱兵。擔任總統前期,中韓關係飛速發展。出訪中國期間,其謙虛的微笑更是令人難忘,這些使得中國人對其後來的遭遇比較關係和同情。

總之,朴槿惠作為女人、不幸的家庭和仕途雙重遭遇,使得對其的同情出自人的本性,不過其是非成敗還是要交給歷史,中國人同情也好,遺憾也好,不過都是旁觀者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