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年幼就被黃泉下的鬼所尊敬,寧可自己損失也不損人的孩子:李嘉誠

最近,螞蟻呀嘿我看到一篇文章,讓我大為吃驚。如果黃泉下的鬼有知,一定會對年幼的李嘉誠肅然起敬和萬分感激。一個連鬼都尊敬和萬分感激的人,一個智勇義三者都齊全的孩子,想不成功都很難啊。文章如下:

李嘉誠一家本來是廣東人,在抗戰時於1940年逃難到香港。但是,他的父親李雲經由於積勞成疾,於1943年冬撇下妻子兒女命赴黃泉。

這一下子家中頂樑柱的擔子落在了年僅15歲的李嘉誠身上。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葬父親。他含著熱淚,東借西湊,好不容易才湊齊了為父親購買墓地的錢。然後,找到了幾個買墓地的人。按照香港人的一般做法,他將錢交給賣地人之後,便心急火燎地跟著他們看地去。

在落葬當日,李嘉誠一直親自打點,正要入土之際,墳場管理人兼經紀突然催促李嘉誠去吃飯,但他卻堅持要父親入土為安才吃,墳地的人無奈之餘,突然用客家話說:“這個後生仔怎麼催都不肯離去吃飯,這次真麻煩,下面還有東西,你說怎麼樣才可請他走?”

墳地的人以為李嘉誠不懂客家話,但李嘉誠一聽就知道“東西”即是人,知道墓地下面還有另外一副骸骨,墳地的人想趁他離開吃飯,掘起骸骨把父親安葬。李嘉誠想,世界上居然有如此喪盡天良恬不知恥的黑心人,為了這麼一點錢,連已經埋葬的死人也不肯放過。他想到父親一生胸懷坦蕩,鳩佔鵲巢的無恥不義之舉,是絕對不會答應的,即使將他落葬在此,又怎麼能夠讓在天之靈的父親安息安樂呢。

李嘉誠暗自思量,這兩個人如此黑心,連死人都不放過,要將已付的買墓錢退回,是絕對不可能的了,若同他們糾纏爭吵,自己身單力孤,恐會遭到無情暗算。於是他就直言揭穿經紀,同時提出對方可以保留已付訂金,條件是不能再出售墓地。

由於買來的墓地不能用,臨急之下,李嘉誠即時決定,把父親遷葬同一墳場管理的深圳沙嶺潮州墳場。沙嶺墳場的環境,和香港仔墳地不可同日而語,後者有很多望族先人,墓地相隔起碼大沙嶺十倍。深圳墳地每個面積相同,無分貴賤,墓地更是緊緊相連,距離不足一英尺已葬了另一人,滿山遍野皆如是。李父骸骨在沙嶺下葬的墓穴只有約三英尺乘四英尺。

這次買地葬父的周折,讓李嘉誠看到了社會的陰暗,領略了人性的無恥,給自己的人生上了寶貴的第一課。他告誡自己,不論將來日子如何艱難,一定不可以坑害別人,一定不可以損人利己。

李嘉誠懂得自己和對方實力懸殊,更懂得對方是什麼都可以做出來的惡人,所以他智慧的不硬來。他懂得對方是求財,所以不要訂金是為了讓步,更是勇敢的提出來收了定金,就不要再出售墓地,那麼九泉之下的骸骨一定會感激李嘉誠讓自己入土為安。兩個惡人既然確定了訂金是安全的,就不會再為難李嘉誠。最後的結果是,無論是李嘉誠的父親,還是九泉之下的骸骨,還是兩個噁心,都比較滿意這個結果。唯一的受損失的,就是李嘉誠自己。但是,李嘉誠的這個從小就懂得不損人利已的品德,這種智勇義都齊全的大局觀,卻成就了李嘉誠一生的事業。而且由於李嘉誠一向遵守諾言,最關鍵的時刻用誠信從世紀賊王張子強手裡保全了李澤楷的性命和自己的安全,是後話了。

其實,李嘉誠處處體貼別人,隨處可見。李父臨斷氣時,他拉著李嘉誠的手,問李嘉誠有什麼事要跟他說?多年後,李嘉誠回憶起這一幕,非常悲傷的說:“如果你真想一想,真的很悲哀的,但我跟他說的很有自信,安慰她:我們一家一定會過的很好。”

但是,此時的李嘉誠患有肺結核,卻如此自信的承諾父親,自己家一定會過的很好,或許真的是有先知吧。根本無錢看病的李嘉誠決定用舊書,看他的知識自救。感冒的時候就喝一些鹽水來消炎。每天早上去窗外呼吸新鮮的空氣。這些方法到底是不是一定得管用?但是從此只為,他也沒有別的法子。

多年後,李嘉誠回憶起這一幕,非常悲傷的說:“我小的時候那段時間很辛苦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傾訴。難道你寫信給媽媽,絕對不會?一生之中有什麼不如意的事,永遠不會和媽媽講。"

李嘉誠如此的年紀,就懂得如此體貼父母,安慰父母,懂得承擔家庭的責任和擔子,真的很感人。李嘉誠的勤勉和嚴格自我管理,加上上天的眷顧,幾個月之後,他的身體慢慢好轉。一年之後,他的肺結核竟然好了。

最後,我想起來一句話: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說人話翻譯過來就是:天要降禍給一個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驕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天要降福給一個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禍事來使他引起警覺,主要是看他有無自救的本領。

在李嘉誠的一生中,有無數次這種把禍反而變成了福氣的翻轉案例,數不勝數,這種奇才和超人,想不成功都很難。網上摘錄如下:

創業第五年,李嘉誠用一場危機換來了成功的第一步。有一次,長江塑膠廠正準備交付一批塑膠玩具,沒成想在最後一刻訂貨的公司突然要求取消訂單。產品已經做好了,不能交付拿不到貨款那就是一筆嚴重的虧損,根據合同,李嘉誠可以向對方索要賠償,但李嘉誠並沒有這麼做。

李嘉誠說:“這批貨物我不愁客人買,這次的損失不用他們賠,以後有什麼生意的時候我們可以建立更好的關係。”後來這家公司為李嘉誠介紹了不少客戶,包括很多外國的公司。按李嘉誠的話來講,“理論上看起來會吃虧的事情,往往會變成有利的事情。”

李嘉誠再一次寧可自己損失,也保全對方,最後的結果卻更好的成全了自己。我們再來看一個把對手惡意拍照上報紙揭露自己工廠破舊,這些人拿著報紙找到工廠核實情況,卻被李嘉誠變成了新客戶的案例:

1950年,李嘉誠籌措了五萬港元,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專門生產塑膠玩具和簡單日用品,開始了他實現一個真正富人的創業之路。在世界上走每一條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但真正的富人總能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每一次危機,都能給富人帶來很大的麻煩,很大的創傷,但富人總是用自己的智慧,把危機變成機會,再一次使自己強大。

  在最初的一段時期,李嘉誠憑著自己的商業頭腦、商業知識以及“待人以誠,執事以信”的商業準則做了幾單生意,發了幾筆小財。可是連做夢都想不到的是,李嘉誠在初嘗成功的喜悅後,緊接著的就是滅頂之災。

  由於在開始時產品供不應求,一時間擴張得很快。但是,因為設備落後,工人技術跟不上,導致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客戶不但拒收產品,而且還要李嘉誠的工廠賠償損失。

  倉庫裡堆滿了質量欠佳或者是延誤交貨時間被退回的產品,辦公室裡整天不斷來索賠的客戶、追貨款的原料商、銀行催繳貸款的人。因為開工不定期,員工面臨辭退。遭辭退的人整天在辦公室裡鬧著不走,整個車間和厂部被鬧得雞犬不寧。工作的工人也是神不守舍,不能專心工作。工廠到了關門倒閉,慘遭清盤的邊緣。

  李嘉誠面對如此窘境,認為自己的慘狀全是由於自己一時不慎造成的,自己應該承擔全部責任。於是他果斷地採用了三步:

  一是先穩定員工的情緒,自己攬過一切責任,承認自己經營管理上犯了錯誤,承諾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他也不會犧牲員工的利益,希望大家能攜手渡過難關。

  二是一一拜訪銀行、客戶、原料商,向他們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放寬追款的期限,並承諾在期限內一定償還所有欠款,罰金也會不差一分一釐的如數奉還。李嘉誠把自己廠裡所遇到的困難毫不掩飾的全盤托出,真誠地請求大家為他出謀劃策。他的真誠得到了大家的諒解,也看到只有幫助他才是最好的選擇。

  三是立即處理庫房裡的積壓產品,選好棄劣,集中力量推銷,使資金迅速回籠,分頭償還一部分貸款。

  四是利用緩衝的時間,對工人進行技術培訓,同時添置先進的生產設備,對產品的質量做到有保障。

  就這樣,經過努力,李嘉誠一步一步地走出了自己的逆境。到1955年,他的工廠出現了轉機,進入了產銷兩旺的黃金時段。

  就在李嘉誠的事業剛剛步入正軌的時候,又遭到同行的暗算。同行僱用一些人到他的長江廠拍照,把破爛的廠房和一些負面的東西拍下來發表在報紙上,意圖是想讓李嘉誠的客戶對他失去信心,讓李嘉誠名譽掃地,讓發展勢頭很猛的長江廠再度瀕臨絕境。

  在這個關鍵時刻,李嘉誠沒有去咒罵那些居心不良的同行,也沒有刻意去掩飾自己的不足,而是坦誠地對自己的客戶說:“他們說的是事實,我們尚在創業階段,廠房比較破舊。但是,請你們看看我們的產品,我相信質量可以證明一切。我歡迎你們到我們廠裡實地考察,滿意了,再向我們訂購產品。”

  李嘉誠坦誠的態度,不但沒有給對手什麼機會,還感動了他的客戶,被他大度的胸懷和優質的產品所折服,更加佩服他的商業道德,於是紛紛到他的廠裡參觀定貨,長江廠的生意比以前更加紅火了。

其實,李嘉誠所經歷的事情中,有無數的這樣事例,他硬是用聰明智慧義氣能力,將禍害變成了祝福,這才是李超人最強大之處。有句古話說:“從小看大,三歲看老”,或許,李嘉誠從小就有這種智勇義都齊全的天賦吧。不管怎麼,我們都可以借鑑出什麼東西,來使得我們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