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每日一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十講(下)


「每日一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十講(下)



「每日一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十講(下)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下)

三、新發展理念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深化拓展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新發展理念開闢了我們黨發展理論的新境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變,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黨立足中國實際,把握髮展大勢,提出了“發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強調抓住機遇,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提出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等重要思想。新發展理念傳承黨的發展理論,根據形勢新變化、實踐新要求、人民新期待,進一步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維度,賦予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更加鮮明的目標指向,科學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闡明瞭當前與長遠、公平與效率、政府與市場、對內與對外、人與自然等重大關係,標誌著我們黨發展理論達到新高度。

新發展理念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新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新發展理念深刻洞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新飛躍。

新發展理念書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篇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示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基本原理。新發展理念傳承黨的發展理論,根據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更加鮮明地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強調沒有水分的發展,強調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實現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躍升;更加鮮明地強調不斷調整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加鮮明地強調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強調產業間、城鄉間、地區間、人與自然、國內與國際、人與人關係的改善,強調處理好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重點與一般的關係;更加鮮明地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成發展的強大動力。

四、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關係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新發展理念要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幹部的認識和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為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裡手。增強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本領。一是要深學篤用,通過加強學習,確立對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自覺和自信,把新發展理念貫穿領導活動全過程,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二是要用好辯證法,堅持系統的觀點,依照新發展理念的整體性和關聯性進行系統設計;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遵循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既求真務實、穩紮穩打,又與時俱進、敢闖敢拼;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善於進行交換比較反覆,善於把握工作的時度效。三是要創新手段,發揮改革的推動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善於通過改革和法治推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四是要守住底線,積極主動、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準備,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中及時化解矛盾風險。通過對新發展理念的深學篤用,把新發展理念轉化為謀劃發展的具體思路、落實發展任務的工作舉措、推動科學發展的實際成效,努力實現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

把新發展理念融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更加突出發展的創新性,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創新成果重大突破。更加突出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更加突出發展的可持續性,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更加突出發展的內外聯動性,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更加突出發展的包容性普惠性,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加快形成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新發展理念的確立總是同舊發展理念的破除相伴隨的。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涉及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工作方式的變革,涉及社會關係、利益關係、工作關係的調整,必須全面創新發展體制、重塑發展生態,在解決發展動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平衡性、包容性等方面破難題、建機制,形成推動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使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確保新理念轉化為新實踐、新行動,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體制機制。

新發展理念根植於中華大地,體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必將深刻改變和重塑我國發展格局,奮力譜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壯麗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