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過的潮汕童謠

“一、二、三,洗浴免穿衫,三、四、五,洗浴硬過老石部,拍心肝,食大大,拍後後,食到老,食到老。”忽然聽到從音像店裡傳出的潮汕童謠,再一次勾起我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那些年,我們會唱的潮汕童謠可不少,只是,隨著歲月的流轉,有些早已淡忘,而有些至今仍能朗朗上口,如今唱起,家裡的小孩子都覺得有趣和好笑。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過的潮汕童謠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獨特的地域文化對當地人的影響其實是根深蒂固的。就如,你生活在潮汕平原,你打小就會受到潮汕童謠的薰陶。當夏季風再次吹暖江河,船漿劃過攪起水波時,一定會有清亮的潮汕童謠在隨波盪漾。當雨水打溼稻穗,稻花深處,一定又有詼諧幽默的潮汕童謠隨著笑聲自遠而近。

“挨呀挨,挨米來飼雞,飼雞叫咯家,飼狗來吠夜,飼豬還人債,飼牛拖犁耙,飼阿弟來落書齋,飼阿妹來僱人罵。”榕樹下,鞦韆旁,潮汕童謠無處不在,讓人回味無窮。

或許只有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潮汕人才能聽得懂其中的韻味,因為它完全是用潮汕方言唱唸的,外地人一般很難聽得懂其中的意思。因而,你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潮汕人,你就看他能否唱幾句潮汕童謠好了,它也成了潮汕人的一個標籤。許多早年遠赴東南亞甚至更遠的美國的老潮汕人,至今開口都會唱幾句潮汕童謠,也會滔滔不絕地講解其中的意思,並深得其樂。我家乃至鄰居的華僑一返鄉,就會如數家珍地講述他們記得的關於家鄉的一切,其中就包括潮汕童謠,他們眉飛色舞的樣子,活脫脫一個老頑童般天真無邪,令人為之動容。

“豬腳圈,肥哩肥,納著大秤錘,大秤錘,重哩重,納著金箍棒。”或許,當你唱唸起這些熟悉的潮汕童謠時,一種親切的鄉情就會油然而生,就像吟誦詩歌一樣會激情滿懷。它是人們對童真童趣的追憶和重溫,我想,這也是人們樂於去記得並深烙到心裡而久久不能忘懷的原因吧。歲月可能湮滅一切嗎?答案是否定的。伴隨著我們成長的潮汕童謠,我們至今仍熱愛著,因為它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快樂過我們的生活。

但是,儘管我們會刻意地去記得,恐怕也會逐漸遺忘一些,畢竟人腦不是電腦,可以完整地存檔。那麼就需要一個收集、整理、保存的過程。所幸的是,目前,書刊記載或音像刻錄已有,但是否完整呢?或許還有待完善。這些潮汕童謠是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值得我們珍藏並保護的,如果失傳,那是非常可惜的事,因為它看似是民間口口相傳的民俗文化,卻凝聚著一些民間藝人再創作的心血,這種藝術加工,使潮汕童謠更具趣味性。

潮汕童謠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每二至三句的句尾字音是押著前一句尾的字韻的(當然是押潮汕話音的)。這樣念起來就特別順口,聽起來也特別滑稽和搞笑,它這種誇張地表現潮俗生活的特性是潮汕少兒喜愛的主要因素。因而,我相信,它是能受到一代又一代少兒的追捧並一直傳唱下去的。當我們為孩子唱起潮汕童謠時,一顆傳承的美好種子已經悄然播下,將來,我們的孩子又會對他們的下一代美美地聊起:那些年我們一起唱過的潮汕童謠。這種情景不是很溫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