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郭德綱和主流相聲界的矛盾究竟因何而起?

玉山雪峰


相聲界的恩怨由來已久,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相聲界就是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有利益紛爭,必有恩怨。

在郭德綱之前,北京相聲界和天津相聲界就已有紛爭,暗流湧動。相聲發源於北京,卻發祥於天津,後來逐漸形成四大流派:候、馬、常、劉,而在北京的只有候派侯寶林,其餘均在天津(劉寶瑞雖生在北京,卻是在天津出的名)。

派系多,矛盾自然開始,侯寶林早年間曾到天津說相聲,名氣很大,成名立腕,觸動了天津相聲界的利益,後來馬三立也到北京說相聲,打碼頭。

馬三立活著時候京津地區相聲演員互動很少,天津老藝人多,輩分高,而北京相藝人相對年輕,又擔任領導,權威性高,怎麼相處誰聽誰的。馬志明和侯寶林雖是同輩,但除了侯寶林代師收馬志明為師弟外,基本不往來。想想就知道恩怨不淺。

後來馬季繼承並發展了電視相聲(或叫舞臺相聲、歌頌型相聲),並位居相聲界官方高位。馬季很有天分,又是眾多相聲老藝術家的集體授藝,所以相聲藝術獨樹一格。

姜昆繼承了相聲界官位,卻沒得到馬季的真傳,基本功不行,心胸也不夠大氣。郭德綱火了之後,姜昆想拉攏天津相聲界一起打壓郭德綱,到天津視察,沒曾想被天津票友觀眾弄得差點下不了臺,從此很少去天津相聲界。

郭德綱秉承恢復併發揚傳統相聲,並因此不小心走紅了,這就觸動了姜昆為代表的電視相聲的蛋糕。郭德綱是聰明的,立馬尋找侯耀文做靠山,德雲社才能支持至今。“反三俗”運動中,郭德綱如果沒有侯耀文和師勝傑的幫襯,德雲社估計早就關門大吉了。

歷史積怨,派系紛爭,相聲發展方向之爭——這是深層根源,至於誰先挑起的,還真不好說。


岑詮


關注陌上橫刀,評論刀刀見血 !

關於郭德綱和主流相聲界、和姜昆之間的矛盾,刀刀已經在多篇文章和問答裡面從不同角度做過深度剖析,喜歡看熱鬧、深夜愛八卦的朋友可以搜索下面下面的作文,最方便的方法是關注刀刀,直接進去選著看,記住刀刀作文的宗旨:刀刀見血!

為了便於有的朋友搜索,給你提供複製字樣和頭條文答的鏈接網址。

1、頭條文《郭德綱和姜主席,核心矛盾只有兩個字》,沒有比這更深刻的了,小豹紋,值得看,不但刀刀見血,還能見骨,不嫌事大的來吧!

本文網址https://www.toutiao.com/i6516809975803675150/

以下都是刀刀的悟空問答文章,刀刀的主陣地,有內容、有深度、有態度,來吧,保證讓你拳拳到肉、刀刀見血!還是和上面一樣給你提供複製標題和鏈接網址。

2、姜昆和郭德綱的矛盾大嗎?——如果不大,能追著打殺七八年嗎?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27042750146150659/

3、德雲社是不是壟斷了國內的相聲市場?——都是姜昆等同行襯托的!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33814627145351428/

4、姜昆為什麼不容郭德綱?——斷人財路、扒人臉皮、毀人聲譽能不急?!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26867628693127428/

5、中國曲協和德雲社是什麼關係?——迫害和被迫害、打壓與反打壓的關係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16254753163313422/

五篇文章,每一篇都能解答你心中的疑問與好奇,每一篇都能讓你痛痛快快的吐槽,來吧,朋友!

先去睡覺去了,明天再發長文!


橙星娛論


這個話題由來已久,說這離不開核心人物,姜昆,郭德綱陣營分明唇槍舌劍,你來我往,17年前郭德綱還針峰相對,有來必有去,決不默默無聲,最近兩年,圍繞郭德綱的事幾乎不發聲了,你說事業作大無暇顧及也行,你說成熟穩重了也行,一切隨其自生自滅,再說都也貧了。說起二人必從出身說起,原由皆生於此,姜昆專業院團演員,名門之後旱澇保收,衣食無憂,不能說姜的相聲沒給大家帶來快樂,文革結束萬物肅殺,文藝蕭條,此時的相聲可以說是清流,給大家生活帶來了快樂,姜的成名作《如此照像》,《虎口遐想》,虎段實有文革前侯寶林主演電影《遊園驚夢》的影子,每每說起這段子必提作者,英年早逝,無限遺憾,自已表演少了精品少了,只怪作者沒了,訪談也說過寫相聲段子的人太少太少了。怪只怪學藝不精,自已不會,怪段子手少也真是笑話,本行業已走下坡路,從業人員紛紛跳槽,卻怪沒人寫段子。院團相聲從業人,傍個名人,法定假日文藝演出露個臉,不影響收入,不影響升遷,這例子很多,為了照顧自己的徒弟們的露臉機會,一次相聲表演的人數越來越多,不乏好詞創新,突然想起相聲結束的最後一句話。別捱罵了!郭德綱無依無靠,只能憑此養家餬口,不說不創新就真吃不上飯,有此動力,壓力,才有05年井噴式的創作,沒有新段子誰花錢聽你說,回回演出都讓觀眾獲得驚喜,人受一句話,佛受一柱香,每每演出結束拱手答謝觀眾,敬衣食父母,誰又會不受感動,與專業院團高高在上擺擺手,天壤之別。沒有君子不養藝人,你有真玩意兒,沒人不喜歡,怕只怕一個段子拎輩子說。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相聲圈裡的風氣越來越不正了,文革前擯棄的拜師擺知,名正言順,可拜師擺知真學什麼了,楊議在紀念侯耀文的會上發言一針見血,擲地有聲,多數拜在名人名下混混。辱沒了相聲,辱沒了被拜之人,至今說楊議是海青,可楊議說學逗唱樣樣精通,這也是相聲圈的醜。孰是孰非,早就明朗,天下事會說的不如會聽會看。


用戶6149558653


自古同行是冤家,現在依然如此,相聲界現在被劃分為主流非主流本來就很搞笑。

什麼是主流相聲,拿著體制內的錢,佔著體制內的編制,有公家管飯,但就是不會說相聲,似乎就是主流相聲的標誌。

非主流相聲剛好相反,全憑一張嘴,全靠觀眾養活,全靠相聲手藝打開市場,必須有商演支撐,就是平地摳餅,對面拿賊。掙不到錢就餓死,掙著了就吃飯,解決溫飽。

不過現在非主流相聲演員都快撐死了,主流界還在為門票賣不出去發愁,還在研究送票給誰,送多少雞蛋吸引觀眾,是事先送,還是看完散場再送的問題。

矛盾就在這兒出現了,那些體制內的主流相聲人說,只有我們才能代表相聲,我們說的是正規的相聲,是藝術。你們那些體制外的都是下三濫,都是靠葷段子吸引觀眾,你們不能這麼比我們好,不能超過我們。

好與不好,藝術不藝術咱們普通人不大懂,但大家喜歡聽誰的相聲應該是一個評判標準。

矛盾都是短暫而殘酷的,百年以後大家都不知道這些事了,矛盾推動著相聲的進步,這是必然的。


兵天兵地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結尾利往。

兩個字利益,錢而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師父》,裡面說了一個行業——武館。

在電影中大家可以數次看到一個詞“規矩”,老牌巨頭為了防止新人進場,威脅自己的地位。

道理很簡單,鍋就怎麼大,多一個人吃飯,我就要少吃一口。(這部分有點意思罵我們後面詳細說)

但是一個行業如果老人時時刻刻的壓制,或者說有各種規矩(師父、山頭、獨有段子之類)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那麼這個行業註定只會剩下一堆“宗師”,但是整個行業等於死了。救都救不活,那怕你想去改天換地革新救贖,但是一堆行將就木的人,還在為了自己的地位,利益來時刻的阻撓你。

我們簡單的數字化下,這個行業在滿滿走向死亡,但是每年還能有1000份的利,這些老人可能能分800份。你來改革可能十年後能做到重量10000份的利,但是你讓這些老人可能沒年智能得500份。

老郭為啥前面不受待見?自己從基層一步步走來,想要立足,那你就要低下頭。而且就你低下頭,人家還不一定要你。雖然你是個人才但是收下你,我可能就要損失自己的利益,你說這些山頭能答應嗎?

換句話說,老郭自己有實力,而且也是有運氣。世紀初,電視、網絡、電腦、新媒體、微博、春晚、新媒體、信息時代、網絡時代。整個社會都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你相聲界各種宗師大拿、門派絕學。在大勢面前也不堪一擊,而老郭上電視,辦德雲社,出新段子,春晚,微博這樣的新渠道。跟上時代大勢,可能你不是很喜歡這“個”人,但是對於相聲,在新世紀沒有一個人有郭德綱貢獻大。

這時候妙就妙在,郭德綱自己風生水起很多時候是沒從傳統相聲界中拿利益,而且自己開新灶,或者加火添柴火。我們可以上電視,上春晚,做德雲社小場子,自己做明星,這全是新灶吧。

所以現在傳統相聲界對於郭德綱的態度分化了。

有支持的,老相聲不行了,不是沒錢,就是沒面,我跟你混,有錢有面。

有不理不問的,你做德雲社小場子,我也笑場子,你能把xx捧成明星,我也行。我不罵你了,但是你要說我支持你,好像還沒必要。

還在各種大喊欺師滅祖的,這種很多時候大家感覺就是臉紅,你賺的錢多了。

有意思的是,多年之後,或者說就是現在,德雲社成了大山頭,到時候還會出現另一個“郭德綱”。


劍子仙蹟哦


郭德綱打破了相聲藝人的生態平衡,讓以體制內為主的主流相聲藝人顏面掃地,這就是矛盾的起因。

在郭德綱和德雲社沒聲名鵲起的時候。相聲在各大晚會上的演出,沒有不精彩的,掌聲沒有不熱烈的。每屆曲藝代表大會也沒有不圓滿成功的,每每談起相聲現狀沒有不認為是欣欣向榮的,展望相聲的未來,沒有不充滿希望的。每一個主流說相聲的,隨便拉出一個來,沒有不是大師,藝術家的。

但是郭德綱的出現,打破了這個生態平衡。他讓相聲迷們發現,原來那些晚會相聲,不管可樂不可樂,都是有人帶頭鼓掌的。不管相聲迷笑了沒有,反正現場的觀眾都是要笑得前仰後合的!看到現場觀眾笑成那樣,相聲迷們雲裡霧裡,到底是自己的笑點高呢?還是我們對相聲要求太高了呢?



但是郭德綱與德雲社的相聲與主流相聲不一樣。是真的能讓相聲迷笑!儘管作品確實涉及三俗,但是確實是把相聲迷又拉了回來!

說實話聽慣了老郭的相聲,再來聽主流相聲的相聲,不知道別的朋友什麼感受,反正我是渾身不得勁兒!歌頌新生活是對的,提倡正能量是應該的,但是歌頌型相聲是最考驗相聲功底,和相聲文化底蘊的!可是主流相聲界說歌頌型相聲,恕我直言,還真不如聽當官的做報告!

我想和我有同感的相聲迷應該不在少數。於是在郭德綱與主流相聲打架的時候,一邊倒的支持郭德綱,開始在網上對主流相聲界極盡所能的冷嘲熱諷。廣大相聲愛好者這樣的舉動,令主流相聲界的演員們顏面掃地。甚至於姜昆姜主席在天津演出,被臺下的觀眾逼著說傳統相聲《八扇屏》,結果姜主席勉勉強強說完這段相聲,可是汗都淌了一地。

至於郭德綱和主流相聲界好有什麼矛盾,我不得而知,只是粗淺的說說個人的觀點,希望喜歡主流相聲的朋友,不喜勿噴!


靖逸軒主


大家好,我是散人堂主。

郭德綱有句經典包袱,“不是我郭德綱相聲說的多麼多麼好,主要是靠同行們的襯托”。



這句話從何而來?郭德綱的德雲社早期非常慘淡,郭德綱自己講“我是相聲界的一個小學生”,一直到九十年代末,郭德綱的風格還不被“行內專家”認可。



直到2000年之後,視頻網站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郭德綱和德雲社的大批作品,才被人們所熟知,並迅速得到大家認可,被大眾所喜愛,一時間紅遍大家南北。



而此時,“主流相聲界”仍然不認可德雲社的表演風格,加上郭德綱師父侯侯耀文先生去世,引發的一系列事端,使得郭德綱被“主流界”孤立。



其實就是看見“德雲社”火了,郭德綱還不買“主流界”的賬,所以,“大師們”才群起而攻之。老郭更是不示弱,大大小小場合,各種言語還擊,矛盾愈發激烈,“都不是省油的燈”。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歡迎評論,喜歡請點關注,散人堂主。


散人堂主


一言難盡

倒不如聽兩段相聲解解悶吧

至於這裡面的是是非非,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之中才產生的。

至於誰是誰非

留給後人來去評判吧

相聲原本沒有主流非主流一說

說到相聲,人們最開始的印象都是在天橋賣手藝的一夥人。用語言的技巧來討得觀眾的歡心,高興了賞個三瓜倆棗的混個活命錢。

這就是最初的藝人們生活狀態,是真難

為了博得觀眾的賞賜,時常的加入一些倫理哏或者多些葷口也在所難免

沒得辦法,要活命就得這樣做,不然的話,吃啥喝啥?

建國後以侯寶林為代表的一批人為了把相聲帶入所謂的殿堂,肯定要摒棄這麼一部分不健康的包袱。就這麼的,產生了一大批適合當時相聲形式的從業者

也就是後來的主流相聲界

這本為沒有什麼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進入這個主流相聲界,那些沒有機會進入主流相聲界的藝人要想活命怎麼辦?

這就是郭德綱們成立小劇場謀生活的直接原因。

成立了北京相聲俱樂部必須請這些已經成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來坐鎮

不然的話,在北京的地界上你不拜碼頭還想著開園子,那就是找不自在。誰讓他們已經有了資歷了呢?

雖然老一輩的相聲藝術家沒有想過要他們各立山頭

可是,後輩藝術家們覺得臉面薄,就形成了不成文的規矩,想開園子必須跟他們打招呼!

看看這面相,是善茬麼?

矛盾怎麼出現的?

既然是開園子說相聲,也就回到了最初相聲老前輩的生活狀態。所以,園子裡的相聲就不老很乾淨。沒辦法,太雅了老主顧沒人聽,怎麼辦?

但是,說的太多了就有主流相聲界的老藝術家們看不過去

你們這是三俗,必須堅決的革除

不該進就封你的園子,這就是鬧三俗那會兒德雲社被迫關門整改的日子。

德雲社差點就黃了

相聲本來就是撂地攤的買賣

太雅了,自己把自己說死了(90年代誰還聽相聲?)

所以,矛盾就出現了

至於雅還是俗

交由觀眾去評判就好,市場的事情交給市場解決就可以了

聽個相聲真難


娛扒府


這個是多方面造成的,而且有些還有歷史因素,很難一言概之。

第一、郭德綱說話太耿直。

相聲行業有個最大特點就是論資排輩,這就難免有些人不精於業務精於鑽營了,再加上整個行業資源匱乏,既得利益被少數人掌握,那麼出來一個像郭德綱這樣的人,必然會被視為“搶飯碗”。

加上郭德綱說話又耿直。相聲同行都在討論多大歲數才夠的上“相聲藝術家”的稱號,郭德綱來一句“唐朝的夜壺也是擱尿的啊”,矛盾自然而然就會產生。

第二、行業觀念太落後。

網絡上有句話叫“貧窮限制了想象力”,很適合描述相聲演員的觀念意識,其實早先的郭德綱也和大部分同行一樣,但是後來就明顯看出了差距。

行業資源匱乏,讓大多數人的憂患意識是“我好不了,你也別想好…”。行業針對郭德綱的批評主要集中在2002年之後,尤其是到2003年打出“德雲社”的旗號。這段時間是郭德綱最難的階段,在這之前沒有人會去理會一個說相聲的北漂,但是在這之後郭德綱已經被行業視為“攪局者”,即使當時他並沒有出名獲利。

這種現象一直維持到侯耀文收郭德綱,郭德綱才算正式被行業承認。

但是相聲行業內部也不是風平浪靜,侯耀文收郭德綱的一個目的是想拉他進鐵路說唱團,按照侯耀文的打算是想將鐵路說唱團建設成相聲行業的巨無霸。德雲社作為鐵路說唱團的候選替補和培訓基地,演員經過小劇場鍛鍊後,選擇人才加入鐵路說唱團編制,想法很美麗,但是現實很殘酷。

郭德綱當年的兩起官司多少都與此有關,汪洋訴訟案是侯耀文的徒弟賈倫在背後挑撥,後來侯耀文得知後怒斥賈倫,賈倫也從鐵路轉到了煤礦;楊志剛訴訟案是有人鼓動楊志剛向媒體爆料稱郭德綱是自己培養的相聲苗子,結果侯耀文仗勢欺人霸佔人才硬收為徒。郭德綱看不過去在網絡發文細說當年舊事,結果引發訴訟。

兩起官司對郭德綱最大的影響就是“名聲變得不好”,侯耀文的努力也徹底變空,郭德綱當時是有機會參加鐵路說唱團的演出,但只能以臨時聘用的名義。

2004年收徒,2007年侯耀文去世,在此之間侯耀文一直在運作這件事,但是很可惜一直沒成功。

有時候我就想,假如沒有那麼多的小人作祟,讓郭德綱順利的加入鐵路編制,侯耀文或許不會這麼早過世,整個相聲行業的格局也會發生巨大變化,當然德雲社也不會成為行業第一的相聲團體,郭德綱也不可能賺這麼多錢……。

一飲一啄、莫非天意,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這個東西吧!說的老郭和主流相聲界,好像有什麼世仇似的,其實就是利益之爭而已!

老郭的性格,決定了其在矛盾中的主導型,用侯躍文先生評價郭德綱的一句話來說:那些年,郭德綱,一路坎坷走來,所以他勢必嫉惡如仇。



曾經,老郭在採訪裡說的很清楚,明白——那些年,我想要跟你們走來著,我想當一條狗,你們不讓啊!你們活生生的將一條狗愣是逼成了一條龍,一隻下山虎。

龍不兇殘,等著被抽龍筋麼?虎若不傷人,那與病貓有何區別?

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筆者可是,曾經切身體驗過。畢業後,曾在最底層,幹了兩年。有些人就開始欺負你,想方設法讓你相信,自己什麼也不是,然後找著各種理由排擠你——為什麼?因為你有學歷,懂知識,還掌握了實際,那還不擋了人家的道嗎?


於是,有些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或者放棄自我,隨波逐流,最後成了一個有著深厚知識的兵油子;要麼乾脆繳械投降,最後成了一個有著滿腹怨氣還有書卷氣的逃兵;或者,換作另一條路——化繭為蝶,逆流而上,魚躍龍門,最後,遠遠拋下那些在你後面,交頭接耳,抱怨咒罵的主流人群。


這就是老郭那時候的心境,不成功便成仁。你排擠我,誣陷我,取笑我,打擊我——我只做一件事——說好相聲。

這就是所謂老郭與主流的矛盾,總有人說,你看,老郭就是自己一個人說,他就是一個受害妄想狂——

筆者說一件事吧!

那些曾經對筆者使壞的同志,如今正與筆者,談笑風生,好似多年的摯友一般——



受人尊敬的對手,永遠是與你對面而立,絕不背後捅刀,顯然,老郭沒有那份福氣,遇到令人尊敬的對手。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文草居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