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均線理論新解

我們先來看下,百度百科關於均線理論的介紹,

均線理論:

在技術分析中,市場成本原理非常重要,它是趨勢產生的基礎,市場中的趨勢之所以能夠維持,是因為市場成本的推動力。

例如:在上升趨勢裡,市場的成本是逐漸上升的;下降趨勢裡,市場的成本是逐漸下移的,成本的變化導致了趨勢的延續,均線代表了一定時期內的市場平均成本變化,均線是重要的技術分析基礎。

均線理論新解

要想把均線理論研究的比較透徹的話,我們還要去搜另外一個關鍵詞,就是移動平均線。

百度百科關於移動平均線的介紹,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簡稱 MA, 原本的意思是移動平均,由於我們將其製作成線形,所以一般稱之為移動平均線,簡稱均線。

它是將某一段時間的收盤價之和除以該週期。比如日線 MA5 指 5 天內的收盤價除 5。移動平均線是由著名的美國投資專家JosephE.Granville(葛蘭碧,又譯為格蘭威爾)於 20 世紀中期提出來的。

均線理論新解


均線理論是當今應用最普遍的技術指標之一,它幫助交易者確認現有趨勢、判斷將出現的趨勢、發現過度延伸即將反轉的趨勢。

移動平均線的應用範圍下邊有一個基本特點,一共列了6 點,我認為講的還是很不錯的,

如下圖所示:

均線理論新解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均線理論應用的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均線理論的第一個階段:就是發現並嘗試使用均線,尋找市場規律,而在這個階段呢,其實是比較初級的。隨著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均線的使用也不斷的深入;

於是大家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就是深度應用各種類型均線,提高準確性;

均線理論新解

到了第三個階段,就比前兩個階段要更高一個層次啦,因為前兩個階段的都是通過均線來尋找這個市場的規律,發現一些規律之後呢,可能在精準度上並不高,於是呢通過調整均線的類型,通過用不同的算法的均線,來提高準確性。那麼到了第三個階段,已經迴歸到均價,因為所有的這些均線都是通過均價計算出來的,只是算法不同。那麼第三個階段,就是根據不同類型的均線,根據不同的算法,得出來這個均價,然後再充分地結合交易規則,來實現獲利!

到了第四個階段呢,是在算法的基礎上深挖有價值的價格住。注意是有價值的價格!

我們假設一下,目前歐元兌美元週一的波動率是 1.2%,週二的波動率是1.0%,週三的波動率是0.9%,週四的波動率是 1.1%,週五 的波動率是1.5%,那麼本週平均波動率大概就是 1.14%。那麼到了第四個階段,大家只需要知道平均波動率,大家就可以把風險計算出來,也就是說這個階段首先是要先把我們的風險計算出來。然後通過交易來沖銷掉這個風險,這只是一個平均波動率,當你實際測算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五天的波動率累計之和,應該是小於 5*n, 那麼也就是說大家的風險極限值就是這個 5*n,也就是說,如果有辦法沖銷掉這個風險的極限值,那麼在這一週的交易當中,你都是沒有風險的或者說風險可控的。
均線理論新解

這種均線理論的技術,是目前歐美最主流的一種技術,也是目前投資客戶最喜歡的一種技術方法,因為他可以清晰、明確的告訴客戶,我們在做的這件事情到底有多大的風險?我們如何消除這個風險?我們如何在一個風險可控或者說是接近於零風險的範圍之內,來完成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那麼我剛才講到這種先進的技術呢,相對於第一階段第二階段那種拿著幾根線來蒙行情,要先進得多!這些內容大家在外邊可能也是比較難看到的,特別是第四個階段,算是國外當下比較先進的均線技術的。

除了這些高大上的理論,我們未能善用以外,市面上形形色色的各種技術指標,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傷害。


下節繼續分享:擺脫“指標地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