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濟南有個王舍人鎮為什麼叫王舍人?

侯存紅


很多濟南本地人和來濟南工作、遊玩的朋友,都聽說過“王舍人莊”和“王舍人鎮”,它位於濟南城的大東邊,瀕臨膠濟線鐵路。

王舍人鎮因王舍人而命名?

舍人,全稱中書舍人,是古代的一種官職。在隋唐時期,中書舍人十分顯貴的官位,在中書省掌握起草皇帝詔書的任務。有關王舍人的來歷,目前最流行的觀點是,唐太宗貞觀年間,濟南人王璽在大唐中書省任中書舍人之職,告老還鄉後,便在老家鎮子上開了一家店,所以在他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將此處改稱“王舍人店”。

他為什麼在此處開店呢?

王舍人鎮在王舍人死之前,叫做“雜貨店”

王舍人之所以回老家以後開了一家店,正是因地制宜。此處地處交通要道(後來修大路以及鐵路都從這邊過),既然是交通要道,那麼必然就會形成一個小城鎮,而該城鎮又必然是商品琳琅滿目的地方。所以,在隋唐以前,王舍人鎮的名字其實是“雜貨店”。王舍人歸家以後,開的店很有名,所以人們就習慣性地用最大的店來命名這處地方,管雜貨店叫“王舍人店”。王舍人店,即王舍人店鎮,也就是後來的王舍人鎮。

然而,這是一派胡言

目前網上所有寫“王舍人鎮是因為唐朝中書舍人王璽而命名”的,都是人云亦云。中書舍人官位很高,屬於朝廷非常重要的大臣,這個名叫“王璽”的人,翻查史料,從頭到尾沒有任何一個字的記載,就算是古代地方誌也沒有這個人的名號(“王璽”這個名字,是現代新修的地方誌根據傳說添上去的)。現有的說王璽的內容,也都是含糊其辭,根本就沒有任何他為官的描述,因為這都是現編的。

王舍人店真正的來歷

王舍人店真正的來歷,目前還不確切,但可以肯定,此事和唐初貞觀年間的王璽沒有關係,因為根本就沒有這麼一個人。但還是有一些線索值得參考的,清代著名學者、藏書家馬國翰認為,王舍人真名叫做“王善”,這是個虛構的人物,是道教著名的神靈,也就是王靈官。至今,王舍人莊南邊還有個靈官墓。馬國翰詳細記載了清朝中期,王舍人靈官墓的情況,還說這個墓祭祀品,頭一天放好第二天就沒有了,必然是被偷吃了。

可見,“靈官墓”確實是有的,而王靈官之所以被叫做“王舍人”,是因為在宋代,但凡富貴一點的子弟,都被叫做“舍人”。這是“官人”稱呼的泛濫導致的,譬如“官人”以前只能叫當官的,後來稍微富一點的也被叫做官人。而王靈官在宋代時就被稱作“舍人”,這個地方被叫做“王舍人莊”,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觀點,也有說是漢代濟南王氏世代為舍人所致。

無論實情如何,“唐朝貞觀中書舍人王璽”這人,都是不存在的。


豆子人民藝術家


王舍人鎮在隋朝其實並不叫這個名字,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原稱雜貨店,為什麼叫這樣一個名字呢,因為住戶多經營百貨謀生,所以得此名。

那麼為什麼改名呢?

在唐貞觀年間(629~652年)王璽(做過中書舍人)告老還鄉,在此開店,大家都稱他為王舍人。他處事從善,為百姓所稱讚,在他去世後,村民為了紀念他,就將名字改為王舍人莊,而王舍人鎮因為駐地在此所以得此名

除去名字非常有歷史外,王舍人鎮還是濟南的歷史文化名鎮,毛澤東主席1959年還曾兩次視察過該地,其中境內還有殷商文化遺址、梁王城遺址等著名遺址。

除了遺址,王舍人鎮還有很多歷史景點,位於王舍人莊東南部2公里處,有一座鮑山,鮑山不高但是埋葬著春秋時期齊國宰相鮑叔牙。春秋時,齊桓公封此地予大夫鮑叔牙為食邑。鮑書牙死後葬於此,得名“鮑山”。據《歷城縣志.山水考》載:“鮑山、鮑邑故城,在縣東三十里處。”

鎮裡還有一處讀書堂,讀書堂的主人是北宋名將張蘊的兩個兒子張揆、張掞。張氏兄弟飽讀詩書,學有所成,品行高尚,除了是鄉鄰行為楷模外,他們對後世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北宋名臣、學者蘇軾、範純仁、王臨都曾到過王舍人莊張氏故宅瞻仰憑弔讀書堂,並親筆題寫匾額、詩作,並鐫石立碑。金末元初,詩人元好問路過王舍人莊憑弔讀書堂故址。

可見王舍人莊的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遺產。


濟南時報


既然是關於濟南的問題,那作為濟南人的我自然也要摻和一下。

\n

濟南有個王舍人鎮,位於濟南市東部,屬歷城轄區。

\n


關於這個鎮名字的來歷,據灑家所知有三種說法:
\n一個叫王璽的人有關。王璽(629~652),在唐貞觀年間做過中書舍人。執掌起草詔令、侍從、宣旨、勞問、接納上奏文表,兼管中書省事務。《新唐書.百官志二》:“[中書]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進奏,參議表章。”

\n

唐代官員品級分九品三十級,正五品上位列第11級,官職不算小,且屬皇帝近臣,權勢重要。在古代有尊稱官職的習慣,如杜甫就被稱為杜工部、王維也稱王右丞等。

\n



王璽因為做過中書舍人,所以人們都尊稱他為王舍人。晚年他卸任後,回到老家,開了間雜貨鋪做起了小買賣,後世就借其名諱稱這裡為王舍人了。

\n

這個說法漏洞之處在於,查遍唐朝貞觀年間中書舍人的組織檔案,沒有任何關於王璽(熙)的記載。也就是查無此人!因此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n

還有一種說法,在濟南的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大學問家叫馬國翰。他曾經隱居在王舍人轄區內的鮑山,還寫過一本《玉函山房輯佚書》,在在《竹如意》一文中,據他考證王舍人真名叫做“王善”,是道教神明王靈官。王舍人這個地方,就是是王靈官的故里。而且村南曾經還有一處古蹟,叫做“靈官墓”。這個靈官墓很神奇,假如祭祀它,第二天所供奉的祭品就不見了。馬國翰考證王善在宋代時就是“舍人”,所以人們才把他的故里稱作“王舍人”。與此說法相互印證的是,在王舍人這個地方發現過大量宋代墓葬,出土了許多文物,說明這裡曾經是一個較大的聚落,經濟貿易發達,故而又有王舍人店的稱謂。

\n


那麼這個說法是否就是準確無誤了呢?恐怕也不盡然。馬國翰自己的學生陳永修就首先不認同意恩師的看法。陳永修考證說,王靈官是漢代的西蜀人,宋徽宗時期給他加了“舍人”的封號,王舍人莊雖有“靈官墓”,但也不能就此斷定這裡就是是王靈官的故里。為此他還專門留下一句“寄語吾鄉諸社友,辰垣識略紀分明”,告誡人們不要輕信傳言。

\n

除了以上說法,還有更離奇的。有人說這個王舍人名字來源與漢代一個十分顯赫的“濟南王氏家族”有關。王氏家族祖先是戰國時齊國田安,當年楚漢爭霸,項羽封田安為“濟北王”,田安的後人王(田)遂便以“王”為姓,定居在了東平陵,死後就葬在了附近。王遂的兒子王賀,曾擔任漢武帝的繡衣御史,與當時“舍人”的含義大致相當。王賀罷官家居,與東平陵城內的終氏家族結怨。而終氏家族身世顯赫,“棄繻請纓”的終軍是為代表。無奈之下,王賀只得選擇離開,舉家遷至魏郡。後來王賀的孫女王政君成為漢元帝的皇后,其一家族又興盛起來。其中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更是篡位登基,並在新朝始建國元年(9年)整修了王遂墓,“使者四時致祠”。與王遂同時的,還有一個叫做王訴的濟南人,官至丞相,封宜春侯,家族世代襲爵。王訴的重孫女王氏,就是王莽的妻子。據此,有人推斷王遂的墓葬就是王舍人莊的“舍人墓”。而這個墓地所在的“大王山”、“舍人墓”都與王舍人的地名有某種淵源。

\n

綜上所述,王舍人地名的來源傳言很多,眾說紛紜,目前來看尚不能確定,還需要人們進一步去考證去探究。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過去這裡曾經是一片商賈繁榮之地,如今濟南市已經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規劃出了新的美好藍圖,相信王舍人鎮的明天會更好!


無坡居士


王者風範,捨我其誰,人偕仰慕之!王舍人


活在當下1565698


因為王舍人天時地理人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