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企業上雲,打造數字經濟新動能|中機智庫

雲計算在1.0時代,已經給企業帶來不小的震動,所謂雲計算2.0時代又意味著什麼?如果說

1.0時代是初創企業上雲,用價格低廉、資源共享的公有云,2.0就是傳統企業被互聯網公司“喚醒”後,從自建IT系統轉向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雲。如果1.0是企業把業務流程從自家機房搬到雲上,那麼2.0就是以數據和機器智能為驅動的時代,用AI “跑”雲上數據。進入2.0時代的雲計算已成為提升信息化發展水平、打造數字經濟新動能的重要支撐。

混合雲模式最受矚目

2015年,混合雲初露頭角。各種規模的企業都面臨非結構化數據集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應對如此形勢,許多企業根據自身獨特的需求和實際成本來尋求不同的雲方案,混合雲以其獨特的魅力引起了高度關注。

儘管混合雲的部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是對於眾多企業來說,其回報也是頗豐的。使用混合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僅是因為其所具有的公共雲優勢,而且它還讓企業用戶能夠充分利用內部部署私有云的附加安全性和可控性。

混合雲讓企業用戶能夠降低成本、高效運行工作負載、在最適合的環境中開發應用程序,併為最終用戶提供安全與可靠的數據服務。

雲端安全不容忽視

雲計算自備受關注之日起其安全性就飽受詬病,這個永恆的話題,一直“高燒”不退,雲端的數據安全,已成為企業用戶的首要考量因素。

首先,保密問題。當人們將所有數據(業務基礎)遷移到開放式雲平臺時,可能會面臨暴露、破解或被盜等問題。

其次,多租戶的混亂性。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雲計算服務器支持各種組織的在線活動,多家公司在這樣緊密合作的情況下合作解決應用程序、雲計算工具和共享資源問題。但是,運營之間缺乏安全的隔離,可能會導致私密性的喪失或者公開渠道上機密數據的暴露,很容易遭到黑客的攻擊。

此外,由於雲計算的身份認證機制還不健全,很多黑客可以潛入一些商業的在線平臺,偽裝成官方用戶。因此,數據機密性和安全性是企業可能需要面對的最關鍵的挑戰。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採取更多的舉措並將關鍵任務系統遷移到雲中,企業如何利用雲計算技術正確上雲,實現數字化轉型應提上議程。值得注意的是,企業進行雲計算遷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針對企業自身的雲計算遷移方案,但是企業“雲化”也有以下步驟:

1

明確目標,評估自己的內部部署數據和應用程序

在涉及雲計算時,沒有一刀切的雲計算解決方案,都有不同的優先級。企業確定最佳選擇,首先要了解自己想要遷移的內容,以及如何將其轉移到雲中;其次,還需要確定將核心數據系統遷移到雲端,將如何影響其安全和合規性計劃。

企業準備雲遷移是評估其內部部署數據和應用程序,並根據業務關鍵性對其進行排名的寶貴機會。但是,這一過程中企業可能面臨一些難題,例如,某個應用程序是否真的需要遷移到雲端?在雲環境中,淘汰不再適合其目的的傳統應用程序更具經濟意義。

因此,企業需要標記那些可能需要雲端特殊關注的特定網絡要求和物理設備,從而形成工作負載清單。然後使用排名清單來計算所需的雲計算資源和相關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也可以用來對工作負載進行分類和優先級排序,能大大降低成本。

2

遷移前後建立技術支持,對已有的東西進行提升

制定危機預案,即雲端遷移應該將全天候的技術支持考慮其中。例如,許多組織在尋找災難恢復解決方案時首先進入雲計算環境,這些解決方案不間斷地進行數據的更新與備份,幾乎沒有停機或數據丟失。這與雲端遷移基本相同,差別在於雲端遷移後,對數據的恢復可以隨時進行,而不是由極端事件引發。

此外,企業在進行雲端遷移之前,需要查看本地部署的環境,並研究如何與雲端建立協同效應。例如,用戶發現雲環境配備了專門用於平滑過渡初始工作負載的工具和模板。這一次刷新虛擬機環境並在雲中構建全新系統的機會。

3

確定信息傳輸方法,物理工作負載的遷移阻礙大

將信息傳遞到雲端的方法取決於數據集的大小,雲散播往往被視為代價高、效率低且容易出錯的過程。但是,如果數據集足夠大,散播可能是最佳選擇。

另一種更具創新性的方法,即將散播用於快速啟動遷移過程。通過在企業的環境時間點散播到雲數據中心,企業可以使用與雲端的標準網絡連接,在切換前同步任何更改,這可以最大限度地縮短停機時間。

此外,據調查,90%的企業表示難以遷移到雲中,主要問題在於轉移物理系統。物理系統支撐著業務運營,企業需要確定將它們移動到雲中是否有好處,企業將面臨兩種選擇:一是虛擬可虛擬化的系統和設備;二是找到可以支持物理系統的雲計算提供商的雲平臺。

4

檢查網絡連接,制定購買決策

進行遷移之前,企業需要檢查自己的帶寬是否足夠,如果企業的任務關鍵型應用程序要求零延遲的實時流式傳輸,則需要通過VPN與雲端直接連接。

企業的遷移項目完成時,必須管理自己的雲環境,熟悉與管理本地應用程序的差異。管理工具的強大功能和可用性應該成為選擇標準的一部分,以便確信具有持續的可見性和監控安全性,成本和性能的工具。

如今,我們的世界正在被濃縮成一朵朵“雲”,雲計算已逐漸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發展平臺。不容置疑,雲計算是企業業務未來發展的新方向,但企業在進行雲端遷移以及後期使用雲服務的過程中都不能忽視其中的風險,否則必將適得其反。

智能區塊鏈雲平臺,保護數據安全

中機擁有GURU架構,以智能化、標籤化為核心的多項智能製造專利、軟著等,並通過CMMI、ISO等多項認證,充分挖掘企業上雲需求,經過多年智能研發,推出中機“4+1”企業上雲模式。

中機智能區塊鏈雲平臺,融合平臺、AI精算、等人工智能架構、區塊鏈及底層技術。

區塊鏈技術對於信息的追根溯源,保護企業的信息及數據安全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將是企業雲時代,改變數據、信息洩露的關鍵。

在變化莫測的雲時代,中機始終將保護企業數據、信息安全當做自身不可推卸的使命,致力於完善企業雲端數據的安全與平穩運行,為企業的信息安全、工作效率、靈活性延展性提升一路保駕護航,為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企業上雲服務,做好企業上雲路上的擺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