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小編前幾天發了一篇文章《 》,大家看了之後,紛紛感嘆這個世界的奇妙,文中小編就討論了地球的珍貴,其各項參數設置的真是非常微妙,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會出現人類。

我們人類生於斯、長於斯,習慣於認為我們所享有的東西都是理所當然的,但當我們認真觀察地球時,尤其是當我們進入太空,再反觀地球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它實在是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當真是一片可供我們生活棲息的極樂世界。

人類和地球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地球生命誕生於35億年前,而人類誕生於200萬年前,自人類誕生以後,依靠自己的智慧開始逐漸加大對大自然的改造力度,今天的人類活動正在深刻影響著地球的環境。

地球自然環境和生物生存依賴的環境

小編曾聽到有人曾狂妄的說,把人類所有核彈引爆,可以毀滅地球。

對這種說法反正小編是嗤之以鼻的,要知道地球經歷過的場面比核彈爆炸可狂暴的多得多。

所以,這裡有必要先區別一下地球自然環境生物生存依賴的環境這兩個概念。

地球自然環境是地球所能承載的環境,想象金星、水星以及土星等天體,表面包裹著厚厚雲層,雷電交加、風暴雲集,但是這些星球依然正常運轉,也就是說相對於這些星球(包括地球)來說,人類就是小螞蟻,什麼溫室效應,海平面上漲下跌,核彈爆炸,冰川期等等,都是小兒科,小行星撞擊地球都比這些猛烈,歷史上生物大滅絕都發生過5次了,地球現在還是欣欣向榮、萬物昌隆。

也就是說,人類滅亡了,地球也不過是再來一次輪迴而已。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小行星撞擊地球比核彈更加猛烈

但是生物生存依賴的環境,那就比較苛刻了,適宜的溫度、合理的空氣比例、適宜的磁場、豐沛的水源等等,這些都是必須條件,稍微有個風吹草動,比如溫室效應引起的溫度上升、海平面上升,臭氧層空洞帶來宇宙射線增強等等,對於地球生物來說都無異於滅頂之災;再者地球的生態系統也是一個很嚴密的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相互依存,缺了誰大家都無法生存,這個舒適的、穩定的、循環的環境就是生物生存依賴的環境。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因此,小編後文所指的環境改變都是指生物生存依賴的環境的改變,不是指地球自然環境。

人類與環境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熙熙攘攘的人群

縱觀人類歷史可以看到,當今人類無論從種群數量上,還是從種群分佈上,亦或是技術實力上,都碾壓其他地球生物,是當之無愧的地球生物界霸主。

目前全球人數大概75億人,並且幾乎分佈在地球的角角落落,天上、地下、水中,熱帶、溫帶、寒帶,人類的種群規模當真史無前例。

不僅是人類的規模,人類依靠技術所擁有的能力也越來越大,這種能力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建設能力,即運用技術使事物更有序(即熵值降低)的能力,另一種是毀滅能力,即運用技術使事物更無序(即熵值增加)的能力,當然兩種能力中,同時期的毀滅能力總是大於建設能力。人類的毀滅能力更多的體現在人類手中掌握的武器庫上,這其中最強大的當屬氫彈。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1961年10月30日,蘇聯在4500米的空中爆炸了一顆5000萬噸當量的氫彈,在爆炸的中心地帶,修築在爆炸地進行試驗的工事消失得無影無蹤,坦克的炮塔被毀,其他物體也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模樣。那些被用來做實驗的動物,已根本找不到影子了。在距離爆炸點500公里範圍內的動物大多全身脫毛,然後痛苦地死去。在距離爆心50公里方圓之內,一切都被完全燒盡、熔化。而在50公里之外,還有坦克的炮塔尚可分辨出,坦克自身已被掀倒,這是衝擊波的力量。爆炸後形成的放射性沾染灰塵量達五六百萬居里數之巨,廣大的土地面積長期無法消除原子射線的影響。在投放地點距爆心400公里方圓以內,所有的磚瓦結構農舍只剩下斷垣殘壁。不僅居民村鎮受害,衝擊波的威力還波及境外直到800公里以外,所有建築的窗戶都被破壞。爆炸威力如此巨大,以至於在外層空間無需藉助於望遠鏡都可見到其閃光。

氫彈是人類所擁有的最具破壞力的武器!它讓人類有了決定所有地球生物生死的能力。

但伴隨人類越來越大的能力而來的,不是責任而是慾望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慾望是人類產生、發展、活動的一切動力。世間一切人類的活動,無論是政治、戰爭、商業,還是文化、宗教、藝術、教育……都是人類慾望驅動的結果。

但是沒有節制的慾望將是一個無底洞,其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甚至會反噬自身。

首先是無盡的垃圾,現代的商業公司為了獲取利潤,依靠不斷更新換代產品引誘人們不斷的購買新的商品,但對於舊商品的處理卻因為無利可圖幾乎沒有公司願意付出努力,結果就是出現了“垃圾圍城”的局面。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其次是生存環境的惡化

,由於人類社會飛速發展,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所有的自然資源都一刻不停、源源不斷的被挖掘出來,地球上各種礦廠、油井等等多如牛毛,但是人們挖掘的同時只在意該資源本身,幾乎很少去關心從地層深處把這些埋藏了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東西挖掘出來所帶來的次生效果(比如溫室效應等),這些深層次的連鎖反應他們不關心也就罷了,就連挖掘這些礦藏時對周邊環境顯而易見的破壞也很少關心,結果可想而知,土壤汙染、水汙染、大氣汙染等等越來越嚴重。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稀土礦廠對環境的破壞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石油開採對環境的汙染

再次是其他生物的加速滅絕。

由於人類覺得吃魚翅更有營養,每年大約有7300萬的鯊魚因為“人們想取其魚翅”而被殺害。殺害鯊魚的速度比鯊魚繁殖的速度快了30倍,目前每4種鯊魚就有一種瀕臨滅絕。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大量收割的魚翅被擺在一起,非常壯觀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魚翅就是鯊魚的鰭,“取翅拋魚”的結果基本就是鯊魚的死亡

象牙製品,自古以來就是王公貴族們競相珍藏的佳品,其質地硬而細密,色澤潤滑,是非常適合適合製作工藝品和文玩的原材料,有著動物玉石之稱,非常珍貴。可是人們只知道象牙珍貴,來源稀少,卻並不知道它為何這麼貴重。其實,每一顆象牙,都是要一個鮮活的生命為代價!每年約有3萬頭大象遭到屠殺,約等於每15分鐘,就有一隻大象被獵殺。按這個趨勢下去的話,作為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大象將會在15年內面臨滅絕。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偷獵象牙

類似的環境變化還有很多很多!森林銳減、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荒漠化和沙塵暴、水資源枯竭、能源枯竭、資源浪費、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垃圾汙染、噪音汙染、電磁汙染、核汙染、溫室效應、海洋汙染、溼地消失等等等等……

這種情況還會惡化下去嗎?

出現上面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人們與生俱來的慾望在地球上已經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制約,只能靠人類自身的自律,但是作為地球生物的霸主,萬物臣服,哪有動力去自律?

有人說,我也沒幹什麼呀?我沒有殺生,也汙染環境呀!是的,你沒有,但你購買這些商品就是對這類行為的變相鼓勵。因為現代社會高度分工化,生產和消費被完全隔開,消費商品的人們完全不知道生產商品過程的殘酷和血腥,更不知道其對環境的影響,人們把消費商品看成是理所應當的,有錢就可以任意消費,而且幾乎所有國家也都非常鼓勵消費,因為消費商品的過程帶來了就業、拉動了GDP。

所以,國家和個人也就都沒有動力去節制消費。這種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鼓勵消費的思想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其歸根結底還是一種以人類為中心的發展觀、倫理觀、消費觀在作祟,當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思想和和行動被這種思想控制的情況下,人類對大自然的掠奪在短期內還不會停止甚至還有加強的可能。

地球生態可否複製?

當然,上面的問題不僅小編能看到,所有有點遠見的人其實都能看到。

這裡有人會說,既然大家都能看到,改了不就行了?

圖樣圖森破!讓你以後不開車、不吃飯你願意嗎?讓富豪們不吃魚翅不買象牙他們願意嗎?這就是慾望,是根植進所有人基因深處的東西,很難改變,必須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但何其艱難!

所以,高瞻遠矚的科學家就有了一個想法,移(huo)居(hai)其他星球。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尋找和地球環境相似的星球直接移民過去,另一種是在不毛之地的星球或太空飛船上建設適宜人類居住的生態系統。

地外有沒有其他宜居星球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開普勒—186f與地球的比較

對地外宜居世界的探索早就開始了,目前人類通過系外行星凌日法、光譜法等方法,初步甄別出了一部分宜居星球,下面列舉其中的一部分。

格利澤581d行星,大小約為地球的3倍,是人類在太陽系之外發現的第一個位於宜居帶中的行星,被稱為“超級地球”,它距離地球22光年。

開普勒—186f行星,是其所處恆星“宜居帶”發現的首顆與地球大小相似的“兄弟”,距離地球490光年,比地球重10%,由岩石構成。

格利澤581g行星,質量是地球的3倍左右,最有意思的是這顆行星公轉週期和地球一樣,科學家估計這顆行星的引力比地球應該稍微大一些,不過更加適合人類的生存。

格利澤667Cc行星,位於天蠍座,距離地球22光年,質量至少比地球大4.5倍,公轉週期28天,這顆行星的母星質量是太陽的三分之一。

開普勒—22b行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太陽600光年,大小是地球的2.4倍。如果具有與地球類似的溫室效應,則其表面溫度約為22攝氏度,由於這顆行星很可能有氧氣存在,因此這顆星球被科學家所看重。

HD40307g行星,位於繪架座,距離地球42光年。距離其母星9300萬公里,這個距離比地球到太陽距離的一半稍長,因此這個星球的溫度很可能比地球要高一些,但是HD40307g的恆星本身溫度低於地球,因此應該非常適合人類居住。

當然,科學家還發現了很多類似的宜居星球,不過無一例外都是遙不可及,所以對於其是否宜居我們根本無法確切證實,而且即使證實了,想移民過去,靠現有技術即使最近的宜居星球沒有個上百年也到不了。

人類能否自己創造穩定的生態系統

人口爆炸、能源短缺、環境汙染、災難頻發……面臨日益加劇的不確定性,向地外遷移、生活在別處的想法真是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科學家的心靈,既然地外宜居星球遙不可及,那麼在近地軌道、月球或者火星建造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進而打造一個人類能居住的城市的想法看起來反而更加可行一點。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生物圈2號

說幹就幹,1991年9月,美國科學家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的塔克森沙漠打造了一個超大的“溫室大棚”——“生物圈2號”(生物圈1號當然是地球),目的是建造一個能成功運行兩年的自我維持的微型地球複製品,其中設有生活區、集約農業區、荒漠區、熱帶雨林區、草原區、海洋區,它佔地12000多平方米(相當於三四個足球場),高度達到8層樓房,鋼結構和玻璃材料構成它龐大的骨架,3萬噸土壤、近20萬立方米空氣和近76萬升淡水填充滿它的身軀,是人類為首次在整體水平上研究生態學而建的巨型實驗室,曾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項目之一。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生物圈2號生態系統佈局

這個“溫室大棚”正式運行後,8名科學家信心滿滿的住了進去,隨同進去的還有其他3800個物種。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生物圈2號失敗後的景象

然而僅一年多以後,生物圈裡的生態發展就背離了科學家預先的設計,環境失衡,植物開始瘋長,儀器顯示玻璃罩裡的二氧化碳濃度已超出正常值4倍,氧氣則極為稀少,碳循環的平衡被打破

,最初放進去的動物只有6種倖存,一種名為“瘋蟻”的小昆蟲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們在各個群落間集體亂竄,蟑螂也爬出了黑暗的角落,混入到“瘋蟻”的遊行隊伍中。“海洋”裡面由淡水與真正的海水按照一定比例配製成的所謂“海水”酸臭撲鼻,更加不幸的是,“生物圈2號”中大氣的味道漸漸趨同於這裡的“海水”味道,最終人們不得不向裡面輸送氧氣,但也無法挽回敗局,所有科學家不得不提前撤出生物圈。

實驗結果啪啪的扇著人類的臉,這個實驗明確告訴我們,即使是這個看起來非常可控的實驗,仍然存在生物多樣性的問題,人類短期內很難建立一個真正能夠穩定存在的生態系統,也就是說想在月球、火星建立一個穩定的生態圈在目前的技術下幾乎不可能,所以也就無法長期生存

so?地球說:人類想脫離地球?你以為你翅膀硬了?其實你還嫩著呢!

人類的未來在哪裡?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20世紀50年代,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代表作《基地》中,曾經描繪過一幅宏大的圖景:在遙遠的未來,人類遍佈銀河系中2500萬顆行星,形成了一個真正的銀河帝國。

時隔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當我們現實地審視人類在太空探索領域所取得的進步時,恐怕還是不得不承認,“銀河帝國”仍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夢

當然,即使是夢,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個人夢、中國夢、世界夢、銀河夢,有夢想人類才會進步不止,人類也正是始終堅持夢想,才會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但是,夢想的實現還是需要腳踏實地,沒有物質基礎,一切都無法實現,我們對宇宙瞭解的越深,就越發現,地球是如此美麗、珍貴,當然也很脆弱,它就是我們探索宇宙的物質基礎。

所以在我們走出地球之前,它的環境必須能夠維持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否則,環境承載能力一旦越過某個臨界點,那麼人類社會將像《星際穿越》中看到的那樣,再也無法走出地球,除非出現救世主。

雖然人類喜歡吹捧創新的東西,討厭談論和修復這些環境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卻真實的在我們身邊存在著,並一步步將人類逼到了牆角,我們不能推卸責任。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看到上面這個美麗的星球了嗎?我們與其“騎驢找驢”,不如從現在開始就開始審視自身,亡羊補牢也許還不算晚,因為如果我們不清醒認識到我們在地球上的問題,那麼即使我們移居到一個新的宜居星球,結果也會和地球一樣。

就目前來說,人類的未來仍然握在人類手中,但卻危機四伏,所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修復我們的地球家園吧!

關注《未來科技社》,一起眺望未來!

人類再這樣敗地球這個家,當真是作死的節奏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