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小编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 》,大家看了之后,纷纷感叹这个世界的奇妙,文中小编就讨论了地球的珍贵,其各项参数设置的真是非常微妙,多一分少一分都不会出现人类。

我们人类生于斯、长于斯,习惯于认为我们所享有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但当我们认真观察地球时,尤其是当我们进入太空,再反观地球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它实在是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当真是一片可供我们生活栖息的极乐世界。

人类和地球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生命诞生于35亿年前,而人类诞生于200万年前,自人类诞生以后,依靠自己的智慧开始逐渐加大对大自然的改造力度,今天的人类活动正在深刻影响着地球的环境。

地球自然环境和生物生存依赖的环境

小编曾听到有人曾狂妄的说,把人类所有核弹引爆,可以毁灭地球。

对这种说法反正小编是嗤之以鼻的,要知道地球经历过的场面比核弹爆炸可狂暴的多得多。

所以,这里有必要先区别一下地球自然环境生物生存依赖的环境这两个概念。

地球自然环境是地球所能承载的环境,想象金星、水星以及土星等天体,表面包裹着厚厚云层,雷电交加、风暴云集,但是这些星球依然正常运转,也就是说相对于这些星球(包括地球)来说,人类就是小蚂蚁,什么温室效应,海平面上涨下跌,核弹爆炸,冰川期等等,都是小儿科,小行星撞击地球都比这些猛烈,历史上生物大灭绝都发生过5次了,地球现在还是欣欣向荣、万物昌隆。

也就是说,人类灭亡了,地球也不过是再来一次轮回而已。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小行星撞击地球比核弹更加猛烈

但是生物生存依赖的环境,那就比较苛刻了,适宜的温度、合理的空气比例、适宜的磁场、丰沛的水源等等,这些都是必须条件,稍微有个风吹草动,比如温室效应引起的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带来宇宙射线增强等等,对于地球生物来说都无异于灭顶之灾;再者地球的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很严密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相互依存,缺了谁大家都无法生存,这个舒适的、稳定的、循环的环境就是生物生存依赖的环境。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因此,小编后文所指的环境改变都是指生物生存依赖的环境的改变,不是指地球自然环境。

人类与环境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熙熙攘攘的人群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看到,当今人类无论从种群数量上,还是从种群分布上,亦或是技术实力上,都碾压其他地球生物,是当之无愧的地球生物界霸主。

目前全球人数大概75亿人,并且几乎分布在地球的角角落落,天上、地下、水中,热带、温带、寒带,人类的种群规模当真史无前例。

不仅是人类的规模,人类依靠技术所拥有的能力也越来越大,这种能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建设能力,即运用技术使事物更有序(即熵值降低)的能力,另一种是毁灭能力,即运用技术使事物更无序(即熵值增加)的能力,当然两种能力中,同时期的毁灭能力总是大于建设能力。人类的毁灭能力更多的体现在人类手中掌握的武器库上,这其中最强大的当属氢弹。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1961年10月30日,苏联在4500米的空中爆炸了一颗5000万吨当量的氢弹,在爆炸的中心地带,修筑在爆炸地进行试验的工事消失得无影无踪,坦克的炮塔被毁,其他物体也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那些被用来做实验的动物,已根本找不到影子了。在距离爆炸点500公里范围内的动物大多全身脱毛,然后痛苦地死去。在距离爆心50公里方圆之内,一切都被完全烧尽、熔化。而在50公里之外,还有坦克的炮塔尚可分辨出,坦克自身已被掀倒,这是冲击波的力量。爆炸后形成的放射性沾染灰尘量达五六百万居里数之巨,广大的土地面积长期无法消除原子射线的影响。在投放地点距爆心400公里方圆以内,所有的砖瓦结构农舍只剩下断垣残壁。不仅居民村镇受害,冲击波的威力还波及境外直到800公里以外,所有建筑的窗户都被破坏。爆炸威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在外层空间无需借助于望远镜都可见到其闪光。

氢弹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具破坏力的武器!它让人类有了决定所有地球生物生死的能力。

但伴随人类越来越大的能力而来的,不是责任而是欲望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欲望是人类产生、发展、活动的一切动力。世间一切人类的活动,无论是政治、战争、商业,还是文化、宗教、艺术、教育……都是人类欲望驱动的结果。

但是没有节制的欲望将是一个无底洞,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甚至会反噬自身。

首先是无尽的垃圾,现代的商业公司为了获取利润,依靠不断更新换代产品引诱人们不断的购买新的商品,但对于旧商品的处理却因为无利可图几乎没有公司愿意付出努力,结果就是出现了“垃圾围城”的局面。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其次是生存环境的恶化

,由于人类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所有的自然资源都一刻不停、源源不断的被挖掘出来,地球上各种矿厂、油井等等多如牛毛,但是人们挖掘的同时只在意该资源本身,几乎很少去关心从地层深处把这些埋藏了几万年甚至几亿年的东西挖掘出来所带来的次生效果(比如温室效应等),这些深层次的连锁反应他们不关心也就罢了,就连挖掘这些矿藏时对周边环境显而易见的破坏也很少关心,结果可想而知,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等越来越严重。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稀土矿厂对环境的破坏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石油开采对环境的污染

再次是其他生物的加速灭绝。

由于人类觉得吃鱼翅更有营养,每年大约有7300万的鲨鱼因为“人们想取其鱼翅”而被杀害。杀害鲨鱼的速度比鲨鱼繁殖的速度快了30倍,目前每4种鲨鱼就有一种濒临灭绝。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大量收割的鱼翅被摆在一起,非常壮观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鱼翅就是鲨鱼的鳍,“取翅抛鱼”的结果基本就是鲨鱼的死亡

象牙制品,自古以来就是王公贵族们竞相珍藏的佳品,其质地硬而细密,色泽润滑,是非常适合适合制作工艺品和文玩的原材料,有着动物玉石之称,非常珍贵。可是人们只知道象牙珍贵,来源稀少,却并不知道它为何这么贵重。其实,每一颗象牙,都是要一个鲜活的生命为代价!每年约有3万头大象遭到屠杀,约等于每15分钟,就有一只大象被猎杀。按这个趋势下去的话,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将会在15年内面临灭绝。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偷猎象牙

类似的环境变化还有很多很多!森林锐减、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荒漠化和沙尘暴、水资源枯竭、能源枯竭、资源浪费、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电磁污染、核污染、温室效应、海洋污染、湿地消失等等等等……

这种情况还会恶化下去吗?

出现上面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与生俱来的欲望在地球上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制约,只能靠人类自身的自律,但是作为地球生物的霸主,万物臣服,哪有动力去自律?

有人说,我也没干什么呀?我没有杀生,也污染环境呀!是的,你没有,但你购买这些商品就是对这类行为的变相鼓励。因为现代社会高度分工化,生产和消费被完全隔开,消费商品的人们完全不知道生产商品过程的残酷和血腥,更不知道其对环境的影响,人们把消费商品看成是理所应当的,有钱就可以任意消费,而且几乎所有国家也都非常鼓励消费,因为消费商品的过程带来了就业、拉动了GDP。

所以,国家和个人也就都没有动力去节制消费。这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鼓励消费的思想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其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观、伦理观、消费观在作祟,当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思想和和行动被这种思想控制的情况下,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在短期内还不会停止甚至还有加强的可能。

地球生态可否复制?

当然,上面的问题不仅小编能看到,所有有点远见的人其实都能看到。

这里有人会说,既然大家都能看到,改了不就行了?

图样图森破!让你以后不开车、不吃饭你愿意吗?让富豪们不吃鱼翅不买象牙他们愿意吗?这就是欲望,是根植进所有人基因深处的东西,很难改变,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但何其艰难!

所以,高瞻远瞩的科学家就有了一个想法,移(huo)居(hai)其他星球。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寻找和地球环境相似的星球直接移民过去,另一种是在不毛之地的星球或太空飞船上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系统。

地外有没有其他宜居星球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开普勒—186f与地球的比较

对地外宜居世界的探索早就开始了,目前人类通过系外行星凌日法、光谱法等方法,初步甄别出了一部分宜居星球,下面列举其中的一部分。

格利泽581d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一个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它距离地球22光年。

开普勒—186f行星,是其所处恒星“宜居带”发现的首颗与地球大小相似的“兄弟”,距离地球490光年,比地球重10%,由岩石构成。

格利泽581g行星,质量是地球的3倍左右,最有意思的是这颗行星公转周期和地球一样,科学家估计这颗行星的引力比地球应该稍微大一些,不过更加适合人类的生存。

格利泽667Cc行星,位于天蝎座,距离地球22光年,质量至少比地球大4.5倍,公转周期28天,这颗行星的母星质量是太阳的三分之一。

开普勒—22b行星,位于天鹅座,距离太阳600光年,大小是地球的2.4倍。如果具有与地球类似的温室效应,则其表面温度约为22摄氏度,由于这颗行星很可能有氧气存在,因此这颗星球被科学家所看重。

HD40307g行星,位于绘架座,距离地球42光年。距离其母星9300万公里,这个距离比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一半稍长,因此这个星球的温度很可能比地球要高一些,但是HD40307g的恒星本身温度低于地球,因此应该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当然,科学家还发现了很多类似的宜居星球,不过无一例外都是遥不可及,所以对于其是否宜居我们根本无法确切证实,而且即使证实了,想移民过去,靠现有技术即使最近的宜居星球没有个上百年也到不了。

人类能否自己创造稳定的生态系统

人口爆炸、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灾难频发……面临日益加剧的不确定性,向地外迁移、生活在别处的想法真是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科学家的心灵,既然地外宜居星球遥不可及,那么在近地轨道、月球或者火星建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进而打造一个人类能居住的城市的想法看起来反而更加可行一点。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生物圈2号

说干就干,1991年9月,美国科学家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的塔克森沙漠打造了一个超大的“温室大棚”——“生物圈2号”(生物圈1号当然是地球),目的是建造一个能成功运行两年的自我维持的微型地球复制品,其中设有生活区、集约农业区、荒漠区、热带雨林区、草原区、海洋区,它占地120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三四个足球场),高度达到8层楼房,钢结构和玻璃材料构成它庞大的骨架,3万吨土壤、近20万立方米空气和近76万升淡水填充满它的身躯,是人类为首次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生态学而建的巨型实验室,曾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项目之一。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生物圈2号生态系统布局

这个“温室大棚”正式运行后,8名科学家信心满满的住了进去,随同进去的还有其他3800个物种。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生物圈2号失败后的景象

然而仅一年多以后,生物圈里的生态发展就背离了科学家预先的设计,环境失衡,植物开始疯长,仪器显示玻璃罩里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超出正常值4倍,氧气则极为稀少,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

,最初放进去的动物只有6种幸存,一种名为“疯蚁”的小昆虫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们在各个群落间集体乱窜,蟑螂也爬出了黑暗的角落,混入到“疯蚁”的游行队伍中。“海洋”里面由淡水与真正的海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的所谓“海水”酸臭扑鼻,更加不幸的是,“生物圈2号”中大气的味道渐渐趋同于这里的“海水”味道,最终人们不得不向里面输送氧气,但也无法挽回败局,所有科学家不得不提前撤出生物圈。

实验结果啪啪的扇着人类的脸,这个实验明确告诉我们,即使是这个看起来非常可控的实验,仍然存在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人类短期内很难建立一个真正能够稳定存在的生态系统,也就是说想在月球、火星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圈在目前的技术下几乎不可能,所以也就无法长期生存

so?地球说:人类想脱离地球?你以为你翅膀硬了?其实你还嫩着呢!

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20世纪50年代,着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代表作《基地》中,曾经描绘过一幅宏大的图景:在遥远的未来,人类遍布银河系中2500万颗行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银河帝国。

时隔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现实地审视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所取得的进步时,恐怕还是不得不承认,“银河帝国”仍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梦

当然,即使是梦,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个人梦、中国梦、世界梦、银河梦,有梦想人类才会进步不止,人类也正是始终坚持梦想,才会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但是,梦想的实现还是需要脚踏实地,没有物质基础,一切都无法实现,我们对宇宙了解的越深,就越发现,地球是如此美丽、珍贵,当然也很脆弱,它就是我们探索宇宙的物质基础。

所以在我们走出地球之前,它的环境必须能够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否则,环境承载能力一旦越过某个临界点,那么人类社会将像《星际穿越》中看到的那样,再也无法走出地球,除非出现救世主。

虽然人类喜欢吹捧创新的东西,讨厌谈论和修复这些环境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却真实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并一步步将人类逼到了墙角,我们不能推卸责任。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看到上面这个美丽的星球了吗?我们与其“骑驴找驴”,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开始审视自身,亡羊补牢也许还不算晚,因为如果我们不清醒认识到我们在地球上的问题,那么即使我们移居到一个新的宜居星球,结果也会和地球一样。

就目前来说,人类的未来仍然握在人类手中,但却危机四伏,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修复我们的地球家园吧!

关注《未来科技社》,一起眺望未来!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