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月活」僅是快手的900分之一,梨視頻憑什麼拿騰訊百度6.17億?

「月活」僅是快手的900分之一,梨視頻憑什麼拿騰訊百度6.17億?

作者Leo劉尊

6.17億!梨視頻拿了可能是國內內容創業最大的單筆融資。騰訊領投、百度跟投。

根據昨日(4月16日)新榜的報道,梨視頻上線17個月,就搭建了全球最大的拍客網絡,日產1500條資訊短視頻,每日全網播放量超10億次。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氫媒工場查詢艾瑞數據發現,梨視頻APP今年2月的「月獨立設備數」(該月使用過該APP的設備總數,意義類似「月活」),僅是同時期快手的約900分之一、抖音的700分之一,以及知名度相當的即刻視頻的10分之一!

大寫的尷尬!用戶雖然看梨視頻,卻不裝梨視頻APP。

(關於融資及上述數據,氫媒工場已聯繫梨視頻公關併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前對方並未回覆。)

1、少年梨視頻的煩惱:贏了品牌,卻輸了商業?

氫媒工場發現,艾瑞數據顯示,2018年2月梨視頻的「月獨立設備數」僅有20萬臺。

這個數據真可謂少得可憐。要知道,同一時期,快手的這一數據是18204萬臺(梨視頻的900倍)、抖音的是14695萬臺、美拍為3149萬臺、秒拍視頻為1011萬臺、即刻視頻為243萬臺,連更名不見經傳的開眼APP,也有64萬臺。

「月活」僅是快手的900分之一,梨視頻憑什麼拿騰訊百度6.17億?

可見,即使不與抖音快手之類的短視頻霸主比,梨視頻在同等知名度同行中的「月獨立設備數」,也算是非常少的,甚至不如小而美的開眼APP。

什麼情況?這真的是全網播放量超10億次的梨視頻嗎?

是的。這並非統計數據有誤。

梨視頻雖在泛媒體圈內備受矚目,且短時間內構建起了自己的拍客網絡和較為成功的品牌形象。但畢竟僅上線17個月,「少年」梨視頻的有著自己的煩惱。

①播放量依賴其它社交媒體,贏了品牌,輸了商業轉化。

氫媒工場簡單調查了一下週圍10多個朋友,除了泛媒體圈內的以外,大多數人知道梨視頻,都是通過微博、微信或是今日頭條。

以微博為例,微博曾靠短視頻業務完成了營收的飛速增長。財報顯示,2017年一季度,視頻貢獻了廣告收入的18%,三個月內激增了8%。到了2017二季度,微博財報顯示,當年6月的播放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9%。

可見,「在微博上看短視頻」已經成為用戶習慣。對於大大小小的短視頻平臺或是作者,從微博導流,通過微博出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梨視頻深諳此道。

氫媒工場發現,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近來數日的熱門微博中,10條視頻有2條為梨視頻的。要知道,人民日報可是有5700粉絲!

「月活」僅是快手的900分之一,梨視頻憑什麼拿騰訊百度6.17億?

梨視頻運營總監孫翔曾在自媒體「運營直升機」上發文《一週5個視頻上微博熱搜 梨視頻的社交媒體運營不一般》也坦言,梨視頻在通過社交媒體導流。文中他透露了梨視頻的品牌戰略以及運營技巧的三個層次:

「月活」僅是快手的900分之一,梨視頻憑什麼拿騰訊百度6.17億?

可見,梨視頻目前的主要目的在於打響品牌知名度,其播放量更多的來自於其它社交媒體平臺。

至於將社交媒體平臺導流到梨視頻APP的轉換率嘛...七麥數據顯示,梨視頻下載量自去年5月以來就表現低迷。

「月活」僅是快手的900分之一,梨視頻憑什麼拿騰訊百度6.17億?

咳咳,仍需努力啊孫老師。

②算法羸弱,用戶粘性低。

梨視頻的用戶可能都知道,雖然梨視頻本身也具備個性化推薦能力,但算法推薦,並非其主打的功能。

脫胎於傳統媒體的梨視頻團隊對於內容的生產採用嚴格的三審制流程,把精選過的內容,提供給用戶。在梨視頻內部,界定內容的標準最常用CEO邱兵的一句話來概括:平臺上的視頻,要讓自己家的孩子看,都沒有任何擔心,這就保證了內容的價值觀導向。

此前17年9月,邱兵在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也坦言,梨視頻不會做成「視頻類今日頭條」。

可見,由於強調價值觀導向,梨視頻的算法推薦能力並不突出。

其結果是,雖然梨視頻在內容上「孩子都能看」,但在用戶粘性上,「沒人長時間看」。

梨視頻可能太過「佛系」了。

艾瑞APP指數顯示,梨視頻近一年來的月度總有效時長,僅15萬小時,增幅整體而言有所下滑。而抖音這個數據則是79606個小時,且增幅一路高歌。二者可謂雲泥之別了。

「月活」僅是快手的900分之一,梨視頻憑什麼拿騰訊百度6.17億?

③廣告分發精準度不夠,商業變現乏力

其實上面兩點總結起來只有一個結果——佛系的梨視頻不著急商業化。或者說它的商業變現比較乏力。

先說說賺錢如流水今日頭條商業化成功的本質:一方面,龐大的用戶群體及日活量是其去中心化分發技術發揮作用的必備土壤;另一方面,大數據分發技術也是千人千面的信息流廣告精準推送的技術基礎。

概括起來無非二字:精準。

精準投放,早已是所有廣告商的目的和共識,它需要流量主龐大的用戶群體與精確的分發技術。36氪發佈的《2017年短視頻行業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信息流廣告市場規模達325.7億,同比增長89.5%。

然而,前兩點說到,流量和算法,都非梨視頻APP的強項,這很可能讓它的商業變現能力十分乏力。而除了廣告外,梨視頻尚未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商業化道路。這也從側面解釋了為何梨視頻需要6.17億如此鉅額的融資——這可能是內容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單筆融資了。

這筆融資像是一場「小混改」(知名媒體評論人魏武揮語)——這輪融資完成後,梨視頻的股東包括華人文化、人民網、騰訊、百度。

這場「小混改」,或許能改變梨視頻的「佛系」狀態。少年梨視頻的種種煩惱——流量、技術、商業化,或將得到解決,至少能緩解。

6.17億之於梨視頻,是甘露。

而之於領投的騰訊,則是彈藥。

2、騰訊阿里頭條爭霸,梨視頻正式入局,與秒拍酷燃必有一戰?

我們將目光提升一個維度。如果從阿里與騰訊在短視頻領域的佈局來看,不論是明爭還是暗鬥,梨視頻與微博的秒拍和酷燃都將有一場遭遇戰。

今年3月 7 日,馬化騰在回答《中國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遊戲在騰訊贏利中所佔的比例在下降,而社交、效果廣告將成為騰訊未來比較大的增長點。此外,他還稱自己已經注意到短視頻,正在探索發展短視頻、直播等新型社交平臺。

「月活」僅是快手的900分之一,梨視頻憑什麼拿騰訊百度6.17億?

上面這段採訪當時也被媒體「直譯」成「馬化騰表示對短視頻很感興趣」。

果不其然,4月2日,騰訊旗下的短視頻產品「微視」復活——當日,騰訊宣佈微視重新上線4.0版本,推出視頻跟拍、歌詞字幕等功能,同時與QQ音樂曲庫打通。這也是自2017年4月騰訊宣佈關閉當時的「微視」應用後,首次對該產品啟動更新。彼時網絡更流傳一份短視頻補貼項目計劃書,稱騰訊意在2018年拿出30億元補貼內容創作者。

再加上此前騰訊已經在快手B輪中幾乎以獨佔的形式投資了3.5億美元。騰訊對於短視頻行業的佈局以及對手可以簡單歸結如下:

微視VS天貓淘寶:騰訊自有的短視頻平臺「微視」,主打PGC模式,定位為網絡紅人的秀場。微視則根植於微信、QQ流量,試圖通過MCN連接網絡紅人。同樣根植於自身流量的(泛)短視頻平臺,阿里旗下有淘寶、天貓、優酷土豆等。這一對與其說是對決,不如說是各自發展。

快手VS抖音:騰訊投資的短視頻平臺「快手」,主打UGC模式,定位為記錄、分享生活的大平臺,快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頭條系短視頻,如抖音。眾所周知,這一對棋逢對手,目前針鋒相對。

梨視頻VS秒拍酷燃:騰訊投資的短視頻平臺「梨視頻」,UGC+PGC模式,定位為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而秒拍則號稱「新潮短視頻分享應用」它與酷燃在一起,也是UGC+PGC。梨視頻與秒拍酷燃,不論從流量、受眾、定位、模式、產品功能上,都有非常多的交集。特別是流量,如前文所言,梨視頻目前的視頻很大一部分播放量來自微博——那可是秒拍和酷燃的地盤。

啊哦,短兵相接!

「月活」僅是快手的900分之一,梨視頻憑什麼拿騰訊百度6.17億?

▲梨視頻和秒拍的截圖放一起,你能分辨誰是誰嗎?

至於雙方將如何對決?不妨開個腦洞。

首先,騰訊與百度或為梨視頻提供足夠的支持。

騰訊擁有微信+QQ合併用戶量超過十億的流量,百度當然也是數億級別的流量,二者若能為梨視頻進行導流,或者乾脆將梨視頻的內容作為其生態的某個要素,都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比如,在百度搜索+信息流體系中的視頻部分,對接梨視頻。梨視頻擁有百度所缺乏的內容質量,百度則擁有梨視頻較弱的流量和廣告變現能力(信息流廣告業務是百度2017年四季度營收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環比增長20%)。二者結合可謂「天生一對」。

第二,微博方面或逐步排斥梨視頻及其它視頻平臺。

事實上,目前微博已對其它短視頻導流進行了一些限制。如,微博不允許在正文或者評論中插入外鏈。一旦插入非微博鏈接,微博會將其「降權」或刪除。在此基礎上,微博未來或進一步抵制其它短視頻平臺的流量爭奪,算法推薦上更傾向自己的親兒子們。

同時,微博也在增加己方的「兵力」,2017年11月酷燃視頻上線。微博彼時表示,酷燃視頻是為用戶提供優質高清短節目視頻服務的平臺,將利用微博社交優勢打造優質短節目視頻從生產、傳播到消費的一體化平臺,同時酷燃視頻還將為節目製作機構和IP提供流量支持。

第三,梨視頻與秒拍、酷燃等視頻或將針對優秀視頻製作者展開爭奪。

對梨視頻來說,其核心資源拍客外,入駐梨視頻號的梨夥伴超過2500個。梨視頻客戶端的內容生產能力每日超過1000條,其中自產內容佔到六成,梨夥伴的內容佔到四成。

微博方面,就在4月2日,三感故事,小情書LOVOTE、拾筆官方微博、透明人GlassMan、了不起的匠人、網劇我的法則、暴走看啥片兒、愛情來電顯示2018、汽車洋蔥圈等多個視頻自媒體入駐微博酷燃視頻,成為酷燃視頻的官方內容合作方。

可見,雙方對於優秀視頻製作者的戰役已經悄然打響,未來通過補貼的形式爭奪頭部視頻作者,是大概率事件。

最後戰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