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聽聽許昌這兩個村的故事:曹操和碾上村,吳道子和洞上村!

聽聽許昌這兩個村的故事:曹操和碾上村,吳道子和洞上村!


聽聽許昌這兩個村的故事:曹操和碾上村,吳道子和洞上村!‖老家許昌

文‖梁耀國


功不可沒的碾上村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丞相曹操奉漢獻帝在許昌盤踞達25年之久。這期間,如何解決三公九卿及軍隊的吃飯問題,可以說是擺在曹操案頭的頭等大事。

怎麼辦?足智多謀又果敢善斷的曹操立刻作出決定,派兵丁從襄城縣首山拉來紅石,請石匠開鑿成碾盤和石磙,在碾上村這個東臨運糧河,西臨青泥河,交通十分便利的地方,壘支起幾十、甚至上百個石碾子,有毛驢拉的,也有用人推的。倒進去是糧食,碾出來是麵粉。

吃的問題一解決,三公九卿安心工作,軍隊有勁種糧打仗兩不誤,才使曹操的勢力日漸壯大,為後來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基礎。基於此,碾上村之於曹操,可謂功不可沒。

跟吳道子有關的洞上村

洞上村得名,源於唐代畫家吳道子。當時,吳道子前往河北學畫的路上,暫住於此,掘洞而居。那時的人們也喜歡傍名人,聽說吳道子是個大畫家,於是附庸風雅起了這個咋一看不怎麼樣,實則有紀念意義的名字。

很早以前,碾上村是三月初六會,洞上村是三月十二會。恰好這兩個村我都有工友,每每這天,有人一指揮,有的拎一捆瓶裝啤酒,有的拎一箱北京方便麵,就去趕會了。

幾樣涼菜,幾盒老黃皮許昌煙,幾瓶紅貼寶豐酒,哥幾個就四季發財魁五手地喝上了。直喝得日落西山、天旋地轉,才一步一趔趄打道回府。那個時候的人饞酒,一見酒都是沒命地喝。我有幾個工友,都是因為喝酒喝出事的。

聽聽許昌這兩個村的故事:曹操和碾上村,吳道子和洞上村!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梁耀國,現就職於許昌市房產交易租賃管理處,河南省雜文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