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家長在培養孩子時,切勿一味地誇獎

隨著教育的發展,我們的認知已不再停留在過去,過去的教育模式,家長對孩子的肯定和讚賞非常的少,導致了很多人的自信心不足,但是如果家長一味地讓孩子感覺良好,過度自信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

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切勿一味地夸奖

家長過度地強調自信,讓孩子失去了對自己的客觀認識,就像一直以來流行的一幅畫,小貓在鏡子裡看到的自己是一頭獅子。其實這樣會帶來一些問題,孩子可能會變得傲慢、自負、虛榮、浮誇以及自我中心。自戀的核心特點是以一種膨脹的觀點來看待自己,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終究會在事實面前撞得頭破血流。

針對這種現象,老式的教育方式反而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淡化物質主義,強調禮貌和自律”對於現代人來說,可能非常的珍貴。一種治療自戀的方式是謙遜。謙遜不同於羞愧和自我憎恨,謙遜是在洞悉自身的前提下,由進取心驅動、由自信心支撐的開放心態。真正的謙遜是一種力量,能夠準確地看待和評估自我的能力。當個體不再專注於自我膨脹時,就更容易與他人以及更廣闊的世界建立聯繫。這是所有智者共識,我們古聖先賢,歷史名人大多具有謙遜品質。

另一種治療自戀的方法是自我同情。過度自戀的人,其實他是不允許自己有絲毫瑕疵的,對別人的批評和建議會過度敏感,很難從錯誤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也就無法真正的成長。實際上,人總會受到很多的侷限,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痛苦和困難。當這一切能夠被我們以同情和善意的心態接納時,就會體會到更多的平靜感。同情自己不是為自己卑劣的行為找藉口,而是善待自己,做到正確的面對現實,面對批評也會做出更具有建設性的反應。

對別人謙遜,對自己同情是解決過度自戀的方法,這是個體努力的方向。同時,也期待整個社會文化環境能夠朝著更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