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騰訊雲之外,“社交+內容”才是騰訊組織架構大調整的真實目的

一片觀望聲中,騰訊於國慶節前一天宣佈了對組織架構的調整,其微信公眾號發佈的《騰訊啟動戰略升級: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一文,閱讀量迅速突破10萬+,目前點贊量超過1700,群眾對騰訊組織架構問題的關注度可見一斑。

騰訊新的組織架構調整方案中,保留了原有的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業界的目光更多聚焦在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上,這裡面有著騰訊對to b及雲業務的佈局與期望。2018年二季報顯示,騰訊“其他業務”(支付及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1%至174.96億元,首次超過了社交網絡,排在收入佔比的第二位。從近兩年數據來看,騰訊雲業務平均每年都保持著100%左右的增長速度。業界希望看到騰訊雲有更好的表現,而騰訊的這次架構調整顯然沒有辜負業界的期待。

但作為一名內容行業從業者,我更關心騰訊在內容上的表現。也許,在騰訊雲之外,“社交+內容”才是騰訊這次組織架構大調整的真實目的。

內容產業不會過時

博客、微博、遊戲、智能硬件、O2O、雲計算、人工智能,互聯網行業從來不缺乏熱點,其背後也折射出互聯網的變化之迅速,即使強如BAT等互聯網巨頭,危機感意識也必須強。

在變化的互聯網行業裡,並沒有太過固定的準則可言,特別是企業管理方面,像管理行業推崇的“百年老店”模式,在互聯網行業是不存在的,行業變化速度太快到企業制定的數年管理模式可能很快就被衝擊的七零八落,只有跟上變化才會活的長遠。

一些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企業的時候,都喜歡做“百年老店”模式,立flag,“X年內投入多少億,誓要做成功”、“一年營收X億、五年內營收XXX億,十年公司市值破XXX億”,事實證明,這些立過偉大flag的公司,最終命運都不太樂觀,在互聯網行業,還是不要太輕易立flag的好。

“黑天鵝”事件,在互聯網行業出現的頻率太高了。

馬化騰表示:“此次主動革新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戰略升級。”這是騰訊成立20年來第三次調整組織架構,馬化騰的用詞上比較有意思,其用的是“起點”,而不是“目標”,騰訊這次戰略調整或是互聯網下半場開始的一個信號。

馬化騰也同時強調了這次革新的重要性。

騰訊之所以新成立平臺與內容事業群,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考量因素是騰訊對內容產業的思考。

可能有人認為,內容如此火熱的當下,騰訊從組織架構上表現出對內容的重視,難道不是為了追熱點嗎?

但騰訊組織架構的背景是,公司市值3.08萬億港元(約3935億美元),企業員工數量超過4萬,微信和WeChat合併月活10.58億,QQ月活8.03億。在如此龐大的業務線、用戶量以及市值之下,其組織架構絕不會只是為了跟熱點而已,外界的診斷和建議很容易造成“盲人摸象”之感。

騰訊這次組織架構調整,是為未來20年做基調,而要想在未來20年來繼續保持騰訊的巨頭地位,甚至做的更為出色,就必須抓住最核心的部分。在互聯網的多項變化中,只有內容是不會過時的,可能這個過程中會有新的展現形式、新的組合形式,但內容永遠是有價值的部分,圍繞內容產生的內容產業也會一直存在。

內容產業覆蓋度廣泛

在整個大內容體系中,新聞資訊閱讀只是內容的一部分,更廣的地方還包括長視頻、短視頻、直播、動漫、影業、電競、文學、音樂等,而這些更為廣泛的內容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應,更是驚人。

以電影類內容為例,貓眼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6月16日18點47分,2018年中國電影總票房正式突破300億元大關,共用時167天。除電影外,視頻網站製作的自制劇、自制綜藝內容所創造的會員費+廣告收入也不低。

直播方面,中國已經誕生數家網絡直播公司,如YY、天鴿互動、虎牙、映客,社交公司陌陌2018年第二季度直播營收佔總營收的83%。

動漫、電競、短視頻業務更是“當紅辣子雞”,而且,這三塊業務更受到年輕人的青睞,所謂“贏得了年輕人就贏得了未來”,騰訊要想在未來繼續保持niubility,跟年輕人走在一起是必須的必。

在文學、音樂兩個領域裡,騰訊保持著行業絕對領先優勢,其他互聯網公司雖然也有多元化的內容佈局,但其在文學、音樂行業的地位遠遠不如騰訊。

開創“社交+內容”玩法

騰訊提到,“新成立的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即Platform and Content Group),將對原社交網絡事業群(SNG)、原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中,與社交平臺、流量平臺、數字內容、核心技術等高度關聯且具有高融合性的板塊,進行有機地拆分和重組。”騰訊還表示,本次調整不會涉及裁員,PCG人員規模將超過11000人,成為人員規模最大的事業群。

從蘋果的iPhone進入中國算起,已經有10年的時間;從微信的誕生算起,也有7年之久。曾經人們還會用PC和移動互聯網來區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2013年、2014年國內互聯網上市公司的財報裡,還會把移動端營收佔比單獨提出來,現在幾乎沒有公司會在財報裡放移動端營收數據。人們現在提到的互聯網,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說移動互聯網,此時此刻,再提移動互聯網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所以,騰訊將MIG整合到PCG中,是非常流暢的。

《騰訊啟動戰略升級: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一文中提到了三次協同,顯然,騰訊這次PCG的成立,能夠讓長視頻、短視頻、直播、動漫、影業、電競、文學、音樂等多個業務線更好地產生協同效應。

比如廣告方面,騰訊2018年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騰訊網絡廣告營收同比增長39%至人民幣141.10億元。其中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93.80 億元,媒體廣告收入47.30 億元。儘管騰訊的廣告營收業務成長速度很是洶湧,但在原有的組織架構中並沒有將效果發揮到最大。

騰訊提到稱:“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也是此次戰略升級的一部分,由原社交與效果廣告部與原網絡媒體事業群廣告線組合而成,它將以更協同的方式結合社交、視頻、資訊以及其它富媒體資源,充分發揮騰訊資源特色與優勢,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顯然,通過新的PCG,騰訊能夠在廣告業務上實現更多的協同,將廣告效果實現最大化。

內容本身,騰訊將會開創出“社交+內容”的玩法,在這個玩法中,騰訊的技術是基礎,月活超10億的微信以及月活超8億的QQ將是核心,內容將會基於這兩點實現快速增長。

在這方面,騰訊以往其實已經有不少案例,比如音樂方面,依託於微信+QQ的社交關係鏈,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順利實現行業的絕對領先。

與百度、阿里巴巴、今日頭條等其他互聯網公司的內容玩法不同,騰訊的優勢就是社交,圍繞社交建設內容,是比較容易的,而圍繞內容再去建立社交關係,要難得多,國內無數內容型產品想要拓展出自己的社交基因,都無疾而終,這從側面也反映出騰訊在社交領域的獨特積累。

在新的組織架構下,一旦騰訊將內容事業群的各個業務線打通,肯定會玩出不一樣的東西,至於有哪些不一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