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豆每畝田補貼300元,玉米每畝田補貼100元,你是種大豆還是種玉米?

從善如劉L


今年的春播對於農民朋友來講肯定會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抉擇!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要說明的是,這個網友提問的問題是不準確的,並不是大豆補貼300元,玉米100元。

最初的新聞是黑龍江農業農村廳就今年的大豆玉米生產者補貼發表的一個新聞採訪稿,原話是2019年黑龍江省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保持在每畝300元左右,且高出玉米生產者補貼200元以上。

而按照2018年補貼標準來看,大豆為320元,玉米則只有25元,因此,看著是左右兩個字,實際發下來可能差距會比較大。

關於今年是種大豆還是種玉米,每日糧油是比較看好玉米市場的,不過從政策角度考慮,可能種大豆也不錯。

我們先來說下玉米,我們都知道,這兩年是去庫存,玉米市場完全市場化收購,然後出現的問題就是從2017年開始,每年國家都要拍賣大量的庫存臨儲玉米,但即便是這樣,自2017年開始玉米價格整體還是緩慢上行。

按照現在的統計數據來看,目前剩餘的臨儲玉米可能到8、9月份就拍完了,所以市場的熱度可想而知。
至於大豆,目前大豆主要靠的是進口市場,只要大豆繼續進口,價格就是國際市場說了算,雖然今年大豆生產者補貼還是比較高,但關鍵是種出來的大豆如何變現。

這兩年與玉米不同,東北大豆收購價格從1.9陸續跌倒現在的1.6-1.7元,就這樣,還是高於進口大豆價格。

總之,市場就是這樣,是種大豆還是種玉米,最終還是看你個人的想法。


每日糧油


大豆每畝田補貼300元,玉米每畝田補貼100元,你是種大豆還是種玉米?



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是3月5號黑龍江地區公佈關於黑龍江省2019年大豆玉米補貼的標準的通知。通知規定了黑龍江省2019年,種植大豆補貼的標準為300元左右,種植玉米的補貼比大豆每畝地200元,應該是在100元左右。

對於提前公佈2019年大豆玉米的種植補貼的標準的通知,有利於農民合理的進行種植結構調整,調動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保障農民種植玉米和大豆的基本收益,穩定黑龍江省的農業生產。對於這種狀況是種植大豆合算,還是種植玉米的收益高呢?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



(一)大豆每畝的種植收益分析。

經過農民多年的種植經驗來分析,每畝大豆的種植成本在400元左右,包括種子,農藥,化肥,人工機械費用等等。因為大豆根部有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化肥的使用量比較少一些。大豆在東北地區平均每畝產量在300斤左右。

目前,東北地區大豆的收購價格為1.71元左右每斤,但實際農戶的大豆出售價格在1.65元左右每斤,這樣每畝大豆的種植毛收入在600元左右。根據黑龍江省今年大豆的種植補貼標準在300元左右,這樣一畝的收入平均在500元左右每畝。

(二)玉米每畝的種植收益分析。

對於玉米的種植成本比大豆要高一些,玉米的種植成本每畝平均在460元左右,主要是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了,因為玉米是大肥大水的一種農作物植物,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玉米高產穩產。玉米每畝平均畝產量在1200斤左右。

就目前東北地區玉米的收購價格為0.81元左右每斤,而國內的玉米平均價格為0.96元左右每斤。按照國內目前玉米的平均價格來計算,畢竟現在玉米的價格處在上漲的階段,行情非常的好。這樣每畝的毛收入為1200元左右,而每畝地玉米補貼只有100元左右,這樣每畝的純收入為800元左右。但是對於東北地區來說,玉米地每畝純收入要低一些,一般在600元左右。



總之,用數據證明,用事實說話。通過比較可以瞭解到,種植玉米的今年收益要比大豆的收益要高一些,儘管大豆的種植補貼高於玉米的種植補貼,但是今年的玉米補貼比去年每畝25元有所提高,這說明國內玉米的市場,是比較好的,行情走勢是不錯的。畢竟近兩天玉米的價格在上漲,而且國內玉米的需求量特別大,當然大豆的需求量也是比較好的,但是外國的大豆價格低於我國的大豆價格,大多數企業依靠進口大豆來維持生產,賺取更高的收益。如果從種植風險上來說,種植大豆的風險比較低,畢竟補貼的力度比較大,如果從數據上來,計算增值收益的話,也就是預測收益,玉米的收入比大豆的效益要好。所以,農民要根據各地的市場行情,來合理的調整大豆和玉米的種植面積。


宗元三農堂


作為農民,一九年大豆補貼320元,玉米補貼100元,種大豆還是種玉米好呢?這個問題沒什可糾結的!一句話,看種那個掙錢,看種那個有帳算!我是黑龍江的,以我這為倒:大豆畝產最高300斤,最低200左右。大豆價格1元7分,按最高產量算,300乘1塊7等於5百1,每去掉(地租,柴油,化肥,種子,農藥等)費用,畝效益百元左右。加上補320,畝效益4百左右,再看看玉米,玉米畝產1300斤1,現在玉米價格一般在6毛6到7毛5之間,1300乘7毛5等於950元,加上補貼約千元,種玉米費用比大豆略大,去掉費用,畝效益在500元左右。通過以上數據分析,種玉米收入略高於大豆,二者收入基本持平,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想法決定種什麼。

從作物輪作角度來看,多年種玉米的地塊,不妨換一換,多年種玉米的地塊導致某種養份的缺失,病蟲病嚴重,換茬如上糞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


海哥自媒體工作室


每年春耕前困擾老百姓的不僅有餘糧什麼時候能賣完,更困擾今年到底要種什麼。水稻種植戶由於本身土地成本就很高,所以選擇其他品種的可能性並不大,主要還是在品種上做選擇,是選擇送國儲的還是選擇定向米企的,筆者個人認為離糧庫近的選擇種送糧庫的,想賣高價還是找米企做定向比較好,有想了解詳細操作的可以關注筆者私聊溝通。大家可以靈活替換具體數據算下自己的真實效益。另外,筆者並沒有算租地費用,畢竟近年來租地基本都不算錢,而且各地租金也都不太一樣,很難有統一數據用於計算。從上述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單從玉米品種來說,如果您有能力出售乾糧,那麼依舊種植玉米是比較划算的,但如果您是直接出售潮糧,那筆者還是建議您可以嘗試進行大豆種植。另外,筆者提醒大家注意的一點是,從國家補助金額可以看出,種大豆更保險一些,畢竟大豆補助金額明顯比玉米有優勢,且旱澇保收、安全靠譜。

其次,從政策扶持對比可以先判斷扶持傾向。

今年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地區的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金額已經基本確定,日前,東北不少地區的2019年玉米生產者補貼公示工作已經開始,中央財政補貼測算水平,大豆生產者補貼水平為:黑龍江地區: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高於玉米生產者補貼200元以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不超過270元,玉米補貼不超過70元。吉林地區:玉米生產者補貼水平為86元/畝,比2018年降了8元,大豆生產者補貼水平為265元/畝,比2018年上漲了41元/畝。內蒙古地區:大豆生產者補貼水平235元/畝,玉米生產者補貼水平100元/畝。遼寧地區:根據全省玉米、大豆和水稻面積的測算,遼寧省玉米生產者補貼金額預計為70元左右/畝;大豆生產者補貼金額預計為270元左右/畝。

從上述東北地區的大豆、玉米補貼金額上大家可以明顯看出,政策扶持傾向明顯是大豆。筆者預計未來幾年也依舊會是這樣,畢竟過往幾年我國對外國進口大豆的依賴性太強了,這樣並不利於我國的糧食安全準則。另外各地地方政府也對大豆種植有各自的政策,其中黑龍江地區一直有扶持大豆加工企業政策,2020年又提出了對省內大豆加工企業補貼3年的政策,想了解具體政策內容可以關注筆者私信交流。

再次,從地域氣候對比可以先明確適合種啥。

玉米喜高溫,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30℃。拔節期日均18℃以上。從抽穗到開花日均26~27℃。玉米播種以後,只有在10釐米地溫穩定通過12℃時,才會達到7天發芽的效果,如果地溫達不到這個溫度,玉米種子在土壤裡的時間過長,就會影響發芽率,而且勉強發芽的種子也會形成弱苗。因此提醒廣大農民,今年春播玉米一定要根據氣溫變化,適時掌握播種時間。東北玉米播種期在4月末到五月初。

大豆喜溫,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良好。發芽最低溫度在6—8℃,以10一12℃發芽正常;生育期間以15— 25℃最適宜;大豆進入花芽分化以後溫度低於15℃發育受阻,影響受精結實;後期溫度降低到10—12℃時灌漿受影響。 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積溫。 大豆的幼苗對低溫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般溫度在不低於零下4℃時,大豆幼苗只受輕害,超過零下5℃時幼苗全部受凍害。幼苗的抗寒力與幼苗生長狀況有關,在真葉出現前抗寒力較強,真葉出現後抗寒力顯著減弱。

廣大糧食種植戶,在考慮種什麼農作物的時候,對地域氣候的認知也非常重要,如果在錯誤的地域氣候環境下種植農作物,想要高產是基本不可能的。這也就是很多農戶即便大量使用化肥、農家肥等肥料也難以有效提高某個品種產量的原因了。所以當您問2020年要種什麼品種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自己所在的積溫帶,然後再做選擇。如果您不知道自家所在區域在第幾積溫帶,可以關注筆者私信交流。(下圖是東北地區的積溫變色圖,僅供參考)

最後,從市場需求對比可以先確定誰更好賣。

有的是時候農戶選擇種什麼品種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看產出的時候好不好賣,因此未來的市場需求也會影響農戶種植農作物品種的選擇。所以筆者在這裡再分析一下2020-2021年度大豆和玉米的市場需求情況預測,給大家一個參考。咱們暫時不考慮大豆和玉米2020年的種植面積變化,因為經過了玉米"鐮刀灣"的調整,以及估計大豆種植的相關政策,東北基本已經調整完畢,暫時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調整。但2020年產的不管是大豆還是玉米,其總參量預計跟2019年的總產量變化不大,那麼按照筆者前期文章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玉米已經進入供不應求的狀態,而大豆還是整體供需平衡的。另外,玉米的產業鏈相對大豆更完整和細化一些,因此筆者預計未來玉米的市場購銷活躍度還是要高於大豆的,因此論好賣程度,筆者認為2020-2021年度,種植玉米會更容易出售,產出後直接就想賣掉的農戶還是建議種植玉米,而有能力晾曬、儲存的農戶還是種大豆更好。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想要知道今年春耕後到底種植大豆還是玉米,就是要綜合上述幾點,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而定,不要盲目聽信部分分析師的直接指引,畢竟每個地區都有自身的特點和缺點,大家想要賺錢、想要輕鬆,就不要在前期選種時盲目決定。最後筆者認為選種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黑龍江省發佈的各地區適宜種植的品種名單,大家可以作為參考,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精準三農加油站


農業補貼是我們農業從業者最為關心與期盼的事,至於你提出的以補貼來決定種植品種,我認為不可以取。農民種植什麼品種多希望能效益最大化,不過,收穫的大小是由多方面因素來決定的,補貼可以作為整個種植收益的參考。

對農業補貼怎麼看,農民對補貼是最為關注,可是各人的理解不同, 在農業領域,有這麼一部分人還專門為了補貼去從事農業,當然這樣的農業是做不長也做不好。在我們地區就有這麼一家農業龍頭企業,他們一直以來多是依賴政府項目與政府的補貼發展企業,可是在近幾年,政府的項目少了,要求也嚴格了,可是因早期的投入太大,造成了企業的困境加重。

怎麼拿農業補貼,農業補貼不是你想拿就能拿到,也不是你與某人關係好就要去拿,在與農口領導多次交流中,得到了這樣的解釋,如果你從事的農業投資正好在農業補貼的項目內,自己也是有一定的把握可以達到補貼的標準,那麼你可以爭取下,反之,你不要妄想為了補貼而更多的投入,避免投資損失。

回到主題,選擇種植什麼品種,不要對農業補貼作更多的依賴,在你選擇種大豆還是種玉米,你必須要對種植環境、種植技術以及市場的需求有一定的把握,在基本能滿足種植的條件時,有意識的去考慮農業的補貼,這樣會更好些。


光頭農夫


我覺得補的越多,真正種地的農民負擔越重,不如把補貼的錢放到糧食價格上,現在是租地貴,農資貴啥費用都高,就是糧食價格不高???


幸福人生93068561


補貼在那裡?天上嗎?


農民光頭強


我是選擇種玉米。

為什麼大豆每畝補貼300元,玉米每畝補貼100元。我還要種玉米呢?

一、玉米相對於大豆來說,玉米種植比較簡單。如果機播,籽肥一次完成不說,種的深點淺點都行,種子蓋土薄厚也沒有嚴格要求,播種後機動車壓也不怕。因玉米是單子葉植物,拱土能力強。而大豆就不行了。雖然也能機播,但我地區沒有機播的,都是手扶犁上,人工種植。因為大豆怕壓,淺了不中,深了不行,蓋土2-3公分,厚了容易缺苗,薄了容易牙幹。因大豆是雙子葉植物,拱土能力弱。

二、玉米號稱“鐵稈莊稼”。正常年頭畝產1200-1500斤左右。除非有絕收年頭,不然都能在千斤左右。而大豆,在正常年頭,畝產也就三百斤左右。一般的年頭,也就一二百斤。

三、玉米幾乎不用管理。如果用一次性肥,種後再把芽前除草劑一打,幾乎就等收秋了。可種大豆,剛露頭時,怕“瞎闖子”(一種專食豆類及向日葵幼苗的蟲子。當地百姓叫它“瞎闖子”)吃,得打藥;潮溼天容易著膩蟲,還得打藥。總之,大豆一年最少也得打兩次藥。

四、就目前玉米大豆價格來看,玉米每畝純收入在600元左右;大豆也就 500元左右。(糧補在內)

總之,現在玉米種植面積有增無減;而大豆在糧補增加的情況下,種植面積也屈指可數。大多農戶只為自家夠用。


耕耘路上


我是黑龍江的,由於18年大豆補貼320元,,玉米25元,大豆種植成本比玉米低一百多元,大豆畝產300多斤,每斤1.70收入510元,在加補貼320元,等於810元。玉米大多畝產1200斤左右,今年價格不穩,都賣的6角七八分錢,有的還沒買呢,收入800元左右。綜合種植收益大豆已超過玉米,我們村18年就2家種大豆的,19年在不知道補貼多多情況下打算種大豆的就超過三分之一,有的豆種都買完了,如果補貼300元的話,種大豆的人將超過二分之一還要多,而且種了好多年大豆倒一下茬口產量肯定超過300斤很多。所以今年大豆的面積會增加很多。


我會找到幸福


根據我們這裡氣候特點和土質狀況,種大豆和種玉米收入相差不大。如果說大豆每畝補助300元,玉米補助100元,那肯定是種大豆收入高。而且我們遼南地區,年年到了7月20——8月20日左右,都是大風高發期,此時又正是玉米最不抗風階段,幾乎年年都有玉米遭受風災現象,嚴重地塊損失慘重。儘管這樣,我們這裡還是種玉米多。

一畝地大豆和一畝地玉米收入到底能相差多少。我們這大豆畝產在350斤左右。這個數字是按照秋天剛收到家來算的。秋天大豆價格1.7元每斤,一畝地大豆收入為600元。再加上補助300元,共計900元。扣除化肥種子農藥和整地費用,大約在500元。每畝純收入為400元。

玉米畝產為1000斤,現在價格為0.80元每斤。收入為800元,再加上每畝補助100元,總收入為900元。每畝玉米化肥用量比大豆多出50元,整地(滅茬)也比大豆多出40元。也就說玉米每畝費用為590元。純收入為310元。這樣算來一畝地大豆比玉米多收入90元。如果遇到了風災之年,玉米收入更低。

為什麼大豆收入高,玉米收入又低而且風險也高,卻不種大豆,反而種玉米。這個最主要原因就是大豆用量少,不好賣也沒有收購。種多了,擔心賣不出去。每家基本上都是種1——2畝來地,送到當地榨油房,豆油用來人吃,豆餅用作豬雞鴨飼料。玉米卻不同,我們這裡養殖業較為發達,玉米使用量大,無論有多少,都不愁賣。所以儘管玉米收入低,也願意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