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覺得《都挺好》中蘇母心中有明玉嗎?

九月晴天


這幾天《都挺好》越看越窩火,蘇明成對妹妹蘇明玉大打出手,蘇爸關鍵時刻終於出手了……他竟然替兒子求情!真不知道如果蘇母在世,這件事會演變成什麼樣?



蘇母心中到底有沒有蘇明玉?這個問題我也想問!我個人覺得蘇母雖然重男輕女,偏心偏到了一定境界,但她心裡還是有蘇明玉的。只是蘇明玉在蘇母心中的位置很偏僻,絕不是蘇明哲和蘇明成的“中心位置”。



在蘇母看來,女兒就是家庭的“服務員”和“一塊磚”,哪裡需要就要出現在哪裡。我猜想蘇母從童年到成年,很可能就是像蘇明玉一樣過來的,所以她讓蘇明玉複製了她的生活……



那蘇明玉的心裡有蘇母嗎?我覺得肯定有,而且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不然怎麼會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時那麼歇斯底里地生氣?



蘇母去世時,蘇明玉表面波瀾不驚,但她回老宅趴在桌子上睡一晚的情景大家還記得吧,那說明她的心裡一直有蘇母,但更多的是無奈。


南瓜報告


雖說這部劇揭示了原生家庭之罪,但終究母女一場,從很多的小細節裡是可以看得出,蘇母心裡是有給明玉留著位置的。託關係給明玉找師範學校讀書

劇情中有一幕是明玉一個人去她母親的墳前放了一束花,那墓碑上赫然寫著蘇母出生於50年代的,也就是說,放到現在,大概是60歲左右的人。這個年紀的人,對於子女的就業問題,會覺得什麼最重要?當然是穩定!她希望子女都是穩定平安的,就像她自己做了一輩子的護士一樣,她也希望她的女兒就在身邊平平安安的找份安穩的工作,嫁個合適的人,就這麼平淡的過日子。所以,從表面上看,她雖然是賣了明玉的房間,也阻止明玉去外地讀書,遠走他鄉,這當然有偏心,不待見她的成分。可若是她心裡完全沒有明玉,她為什麼還要去託關係,給她找免費的師範學校?學費免費沒錯,可生活費不是啊,就算讀了師範,她一樣是養著明玉的啊。

如果她心裡沒有明玉,她為什麼還給明玉這樣的選擇,而不是直接讓她去醫院面試打工?畢竟,當時明玉不肯妥協的時候,蘇母也是提出了這第二個選擇的。一個是高中畢業就去打工賺錢,為家裡出一份力,一個是繼續讀書,雖然是免費師範,但還是要供養著,若她心裡真的這麼狠,她不會先把讀師範這個選擇亮出來,以她的強勢個性,應該直接讓她去打工才對啊。蘇母嘴硬心軟,強勢慣了

蘇母重男輕女,偏疼兩兒子是不假,但這並不代表她心裡就沒有明玉了,畢竟是自己十月懷胎生的女兒,就算再不重視,也是她的骨血。她這個人強勢慣了,想要明玉聽從她的安排,明玉因此跟她鬧,她拉不下臉,跟明玉說只負責養她到18歲,但是,明玉讀大學以後,怎麼也不止18歲了吧?明玉這麼倔強不回家,但蘇母也還是正常給她生活費啊,只不過是透過她父親的手給她而已,如果真的是養到18歲就不管了,她大可以讓明玉自己自力更生啊,可她沒有,是直到後來因為明成訂婚,蘇母買房這件事,兩人徹底撕破臉,明玉不再願意要家裡的錢罷了。

她強勢慣了,是不可能拉下臉跟女兒道歉的,明玉也硬氣,她爸又不會協調兩人的關係,就只能任由這母女關係惡化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個細節沒有。蘇家人一直都有明玉的聯繫方式,想必也知道明玉混得不錯,可她母親卻從來沒有對她做任何要求,要說這是貫徹當年說不用她養的話,不如說是她母親對明玉的虧欠,是她母親為了不讓明玉再重蹈復撤,走她以前為了家裡的男丁委屈求全跟蘇大強生兒育女的路,只要明玉自己過的好,相安無事就行,這是蘇母所希望的。蘇母重男輕女偏疼兒子不錯,但她也儘量為明玉付出了

作為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會偏心兒子一點也不奇怪,雖然她重男輕女,但在生活中,她也是儘量為明玉付出了,劇中有幾個小細節很有意思。第一個當然是那張飯桌上的場景了。他們吃飯的時候,蘇母給明哲和明成分別夾了一隻雞腿,很多人都看到這一點,吐槽蘇母的偏心很徹底,明明三個孩子,卻只給兒子夾了雞腿。但是大家注意到沒有,碟子裡的雞腿是5只,也就是說,人人有份的意思了。可若是她心裡沒有明玉,那她做三隻雞腿,四隻雞腿也沒啥差別,為什麼她買菜的時候,會下意識的買5只雞腿,這就是意識深處的東西了,從這點看,她心裡有明玉,只是因為是女兒,因為重男輕女,因為明玉桀驁不馴,在她心裡就不討喜了。


第二個細節是明玉的房間被賣了以後,明玉跟蘇母吵了一架,蘇母告訴她給她留床位,跟自己擠一張床。那時候,她一大早的就洗好曬好被褥,就是給明玉準備的,當晚深夜的時候,蘇大強讓明玉回房睡的時候,蘇母很明顯也是在等著她的樣子。只不過明玉太犟,愣是在桌子上趴了一夜。若蘇母心裡沒她,何必等她,若蘇母心裡沒她,為何還關心她的被子曬沒曬?第三點,明玉一個人倔強的在外不回家,不花家裡一分錢,蘇母其實心裡是很著急的,但奈何兩母子性格太像了,互不相讓,最後就變成了明玉不回家,蘇母拉不下臉求她回家,兩人代溝越來越大。後來明玉一個人在超市上班,蘇母過去拉她回家,說丟不起這人。
可事實是,明玉跟家裡翻臉這件事,臉早就丟了,她那麼久不回家,家裡的親戚朋友估計都一清二楚了,這時候再說丟人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只能說是蘇母心軟了,想要帶明玉回家,一旦明玉這次回家,那她們之間之前的那些事情,也許就都能比較容易解決了,兩母子的關係大概也是能破冰了。

所以,從很多細節看,蘇母也許真的心裡有明玉,只不過太多現實讓她們母子一輩子也不可能和解了。


兮言小姐


有,不過女兒不如兒子重要。

根據小說原著中的描寫,蘇母自己就是犧牲者的存在。蘇母還有一個弟弟,年輕的時候蘇母,能幹又漂亮,工作也不錯。本來是看不上蘇大強的,但是因為蘇大強是城市戶口,和蘇大強結婚能夠解決家裡的戶口問題。於是蘇母選擇了蘇大強。

婚後兩個人的生活並不幸福,好強能幹的蘇母完全看不上蘇大強這個窩囊廢。在陸續生了兩個兒子之後,蘇母本來決定同蘇大強厲害。誰知道政策忽然變了,一旦離婚,蘇母就不能把自己的弟弟戶口遷到城裡。

為此蘇母的媽媽親自去勸說蘇母,一番勸說之後。之前為了離婚鬧的雞飛狗跳的蘇家,因為復婚又鬧的雞飛狗跳。好不容易有勇氣反抗的蘇大強,堅決不復婚,結果最後被各種鎮壓。

縱觀蘇母自己的一生,她作為一個女孩本來就在自己的家庭中不被認可,一直是作為弟弟的幫扶而存在,她的一生都是在踐行這個觀點。扶弟魔從小到大,她自己過的怎麼樣似乎不重要,她為自己弟弟做過什麼才重要。

所以,輪到蘇明玉的時候,她就用當年自己被要求的那一套觀點去要求蘇明玉。蘇明玉自然是不認可的,這也是他們衝突的最大原因。

蘇母的悲劇在於,想要把自己曾經被迫接受的一整套不平等對待複製到女兒身上。


白水90944696


我覺得不管有沒有那封信,不管有沒有明玉的回憶,也不管是不是為了迎合觀眾的趣味對蘇母的強行洗白白,答案都是肯定的。

當然蘇母重男輕女的政策也是執行的很認真了,即使桌上還有雞腿,蘇母給兩兒子夾完都不會想著給女兒夾一個,砸鍋賣鐵供大兒子讀書,通過自己省吃儉用,壓榨女兒的生存空間來滿足二兒子的各種需求,歸根結底都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作祟,蘇母潛意識裡認為女兒怎麼能跟哥哥比,女兒是要嫁人的,家裡的財產跟女兒是沒有關係的,這個其實是符合社會的主流思想的,包括蘇母自己也是這種思想下的受害者,她甚至壓榨夫家的利益去滿足她孃家弟弟的要求,簡直就是嫁了人以後的樊勝美,標準扶弟魔,她用這樣的三觀始終貫徹自己,那麼她對待明玉的方式就變得合乎她的情理,在她看來不短她吃不短她喝還供她上大學,這怎麼能說她主觀上沒把女兒放心上呢,即便明玉的到來讓她失去尋找新生活的機會,並且讓自己和蘇父被降職處分,家裡生活水平也跟著下降,但她依然有養明玉到十八歲的覺悟,所以不是不放心上,而是她覺得這樣做無論從道義上還是情感上來說都是夠夠的了。

然後蘇母的性子多少也跟明玉一樣,刀子嘴豆腐心,總的來說,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哪能不放心上啊,多少的問題”





一毛觀影


《都挺好》這部反映原生家庭殘酷親情的電視劇,有書君本人也在步步緊跟。也許您沒有看過這部劇,那有書君先簡單介紹這兩個蘇家主要人物。

蘇母,在這部劇中,一直是以對死者回憶中介紹的,她是某醫院的護士長,對家中的兩個兒子偏疼有加,對於唯一的女孩卻一直用最低成本養育。

蘇明玉,是蘇家唯一的女孩子,一直生活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中。明玉性格倔強,對於在蘇家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毅然離家勤工儉學。長大後,成為知名經理人,名車豪宅。

有書君簡單介紹問題中的目標人物後,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這道題目。蘇母心中有明玉麼?這個問題有書君認為蘇母心中,沒有明玉,就算有也是佔比太少,其原因如下:

原因一:重男輕女源自於她傳統守舊的觀念。

電視劇看了大半,劇中蘇母的形象十分鮮明,她是個被傳統守舊思想禁錮的女性。在她的心中,養兒才能防老,才是她老來的依靠。

而女兒,只需要用家裡付出最低成本養育,將來嫁人就好,對於女兒的學業,普通學校與名校沒有任何區別,在她看來讓明玉上免學費的大學,已經是對她的厚待。

原因二:重男輕女源自她的原生家庭。

蘇母其實與蘇父,生活並不幸福,從蘇母心梗救治時的狀態就可以看出。蘇父居然帶著急需搶救的病人,在路邊等車而不是第一時間打999?

但是蘇母與蘇父卻一直生活到死,其原因是為了蘇母的弟弟可以得到城市戶口,而蘇母的犧牲就來自於蘇母的媽媽。在蘇母心底,作為女兒的職責就是為家裡男孩奉獻,所以她對於明玉也很自然的不會有太多關注。

原因三,重男輕女源自於生女後家境變化。

看過劇的人都知道,有這麼一個場景。蘇父去美國之前,曾經請之前的同事吃飯。其中一位老領導,就是因為蘇父違規生了明玉,把他調至圖書館的工作的人。

從蘇父指桑罵槐的言語中,可以看出,明玉的出生,給這個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蘇父的工作調整如此,相信對蘇母的懲罰也不會倖免,也許還會有一筆不菲的罰款。

多一個孩子,讓家裡的生活質量下降,這無疑讓每個人心中都有些許抱怨,作為女人的蘇母可能影響更大。

原因四,重男輕女源自明玉與蘇母個性太像。

蘇母心中有明玉麼?其實在內心深處是有的,因為明玉其實就是她的影子。

蘇母生性倔強,明玉也是,兩個人遇到事情永遠是針尖對麥芒。誰也不想低頭,誰也不想服輸,所以每次相處都是以不愉快收場,這樣的生活、這樣的人誰會喜歡。

如果明玉是個乖巧嘴甜的可愛小女生,也許還可以弱化一下蘇母心底重男輕女的思想,可惜,三個孩子中明玉是最像蘇母的,宛如是她的複製品。

強勢的人往往是最自卑的,蘇母其實很厭惡自己,而對於像自己的這個女兒,自然也就喜歡不起來。

蘇母心中有明玉麼?其實還是有的,只是是那不願意拿出來的,希望可以在心裡埋得越深越好的那類。

直到蘇母死,明玉在蘇母心中仍是被塵封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這個問題問得好,問出了許多人心中的疑問。趙美蘭作為母親,心中到底有沒有明玉這個女兒呢?這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生活中,哪個母親心裡會沒有女兒。可是看了電視劇後,才知道這不是一句話能說清的事。下面就讓安林來為您分析分析。

1.趙美蘭作為母親,對女兒明玉的矛盾心理。

趙美蘭作為母親,她心裡當然有明玉。虎毒還不食子呢!趙美蘭對明玉雖然不好,但心裡的某個角落,還是裝著明玉的。我們可以從一些小細節裡看出來。

趙美蘭賣了明玉的房間,便把明玉的床安在她夫妻倆的屋裡。給明玉曬了被子鋪了床,算是給明玉安排了一個住的地方,沒有完全讓明玉自生自滅。

在明玉搬到學校去住時,趙美蘭也想讓她時不時回來住,但她嘴硬不願說出口。她還給女兒生活費,不過是讓明玉的爸爸蘇大強轉交的。她雖然斷絕了女兒考清華的路,但也沒壞到不讓女兒上學,還是讓女兒上了免費師範。

明玉去超市做員工時,被母親以“丟臉”為由斥責,趙美蘭好面子不假,但她其實也是真心盼望女兒能回家。

明玉二哥蘇明成結婚時,趙美蘭讓蘇大強喊女兒回來,其實也還是想趁機見女兒。

趙美蘭對女兒的確不好,但她好歹沒有像有些人似的,用女兒一生的幸福,來給家人謀福利。

趙美蘭心裡有明玉,但是看到明玉,她就想起了自己那些不光彩的事情。因此她對明玉,不好的時候多。可以說,明玉在蘇家,跟舊社會窮人家的女兒也沒啥區別。

明玉的哥哥,早餐可以有牛奶豆漿,她只能吃泡飯;哥哥都穿新的,她只能撿舊的;哥哥上學家裡能賣房湊錢,而她想要補習資料都不給買;哥哥們的衣服都是明玉洗,哪怕高考在即,也不能丟了“本職”;二哥想要旅遊,母親毫不猶豫的贊助兩千,還不讓還錢,她想要1000元讀高考補習班,母親直接回絕。

蘇家經濟緊張,蘇母把有限的資源,全都分配給了兒子,實際上就是把女兒應得的油水,搜刮來補貼給兒子們。蘇母的思維模式,完全是重男輕女模式。

家裡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對兄弟姐妹區別對待。明玉在這個家裡,完全沒有地位,所有人都當她是空氣一般,根本沒有人真正地關心她。

有些人在原生家庭裡,經歷了某些痛苦卻無法反抗,於是將這一腔怨氣,發洩在自己的後輩身上,以求得某種心理平衡。蘇母對待明玉,就是這樣。

趙美蘭這種可怕的心理,給明玉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2.母親的恨心,給明玉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蘇母被孃家欺壓了半輩子,終於能在蘇家當家做主,就毫不猶豫地有限的精力和財力用在了兒子們的身上,根本不會顧及始終要嫁人的女兒。在她看來,撫養女兒到18歲,已經仁至義盡了。

蘇明玉的童年是悲催的,童年造成的創傷,給她留下了人格缺陷。長大後的明玉,覺得什麼都不如錢有安全感,處事也是殺伐果斷。

不幸的童年是明玉揮之不去的痛,母親的偏心,是明玉隱藏在心底的痛。電視劇中,明玉說蘇大強就是母親說的窩囊廢,不配有家,更不配有兒女!明玉竭嘶底裡的吼叫,讓蘇大強腦海裡產生了蘇母辱罵自己的幻覺,他脫口而出:”趙美蘭,你就是趙美蘭”!

趙美蘭三個字對明玉殺傷力太強,僅僅3個字,就讓明玉變了一個人一般,她瑟瑟發抖,痛不欲生的說道“我竟然活成了我最討厭人的模樣”。哪怕已經成年,哪怕已經奮鬥成了公司的老總,童年的陰影依然存在,揮也揮不散。

明玉童年的陰影,都是拜自己母親所賜。現在父親竟然喊自己是“趙美蘭”,明玉反應這麼強烈,也就可以理解。蘇母雖然已經去世,但她給明玉帶來的傷害,卻是巨大的,是不可逆轉,無法彌補的。

幸虧明玉意志足夠堅定,早早就脫離了家庭。她心底隱藏的結,最終還是被她大哥的孩子小咪,和她所愛的男人石天冬解開了。

小咪是天真浪漫的孩子,看到她,明玉彷彿看到了童年的自己。石天冬足夠陽光,很體貼她,能夠給明玉一個溫暖的家。心病當然需要心藥解,如果說母親是紮在心裡的刺,那麼,小咪和石天冬,就是那拔掉刺的人!

明玉畢竟是幸運的,成長的路上,還遇到過像父親般關心她的老懞,和像朋友般給她指點迷津的柳青。明玉自立自強,走上了坦途。

可是現實生活中,像明玉這樣經歷悲催童年的人還很多,他們是否能走出自己的迷茫呢?

3.現實生活中的蘇明玉和趙美蘭們,能否走出生活的迷茫?

在現實生活中,像蘇家這樣的問題家庭,不但有,還很多。只不過電視劇由於劇情的需要,把矛盾集中突顯了出來,顯得更加尖銳了而已。這刺痛了不少觀眾的心,為蘇母對蘇明玉的不公平而鳴不平。

電視劇《都挺好》很貼近現實,像虛榮心,好面子,打腫臉充胖子,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毛病。啃老族更是隨處可見。

重男輕女的思想,更是從古至今遺留下來的傳統觀念。蘇母尤其偏袒兩個兒子,對女兒明玉卻毫不關心,以至於明玉的童年,都是灰色的。

現實中,我們看到的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其實都不能做到真正的一碗水端平。只不過,不同的家庭,可能偏袒的的程度不同而已。

現實中的每一個家庭,多多少少都會有跟蘇家類似的矛盾。矛盾的根源,可能也跟蘇家一樣。其家庭成員只在乎自身的利益,很少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也不去思考別人的難處。

長此以往,親人間的感情會越來越疏遠,溝通也變得越來越少,彼此之間會越來越不信任,從而導致問題越來越多,矛盾越來越深。

如果不想自己的家庭,發展到蘇家那樣的地步。我們就要學會適時地放下衝動,遇事心平氣和,多與家人商量、溝通。別等到有一天,真正失去了才來後悔,那可就晚了!

如果您在生活中發現了趙美蘭,發現了蘇明玉,或者,您自己就是趙美蘭,就是蘇明玉,您會怎麼做呢?請把您的想法發來,與安林互動討論吧!


安林890


看了幾集《都挺好》,心裡特別不舒服,因為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我的媽媽是個老師,但是也是重男輕女,雖然沒有蘇媽媽那麼嚴重,但是她對我哥和弟弟是真的關心,從心裡惦記的那種愛!對我卻少了那份愛,這個是改變不了的,不管她如何抱怨兒子不孝順,但是她的金錢和關心還是會毫不保留的給兒子的,她會對別人說女兒好,但是愛的天平從始至終都是嚴重傾斜的。好在我爸是喜歡我的,在童年的記憶力爸爸每次去外地講課回來時,都會給只給我自己買禮物,當我和哥哥吵架時爸爸會毫不猶豫的站在我這邊,所以我的童年是還是快樂的,有一段時間我是怨恨母親的,討厭她的偏心,但是隨著她的衰老一切都淡化了,我還是認認真真的對她好,但是我知道心結還有,因為我發現自己從小到大都沒和母親撒過嬌,一次都沒有,沒有過擁抱,沒有過任何親暱的動作。現在她老了,我會陪她洗澡,給她搓背,走在路上會攙扶著她,我在儘自己所能孝順著母親,但我知道我們母女之間永遠缺了一份親暱。


天河水29209501


我覺得蘇母心裡是有明玉的,我就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我有一個哥哥,從小家裡條件不算差,父母有好的永遠先給哥哥,大學擇校也是根據學費要求來參考的。

畢業後雖然和父母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爸媽哥嫂住在一套三房二廳的房子,我住宿舍很少回去,因為那個房子是父母給哥嫂結婚買的,買房子時我也拿出來剛上班一年的全部積蓄,可是搬進新家沒多久,父母就營造一種嫂子是主人我是多餘外人的氣氛,家務活搶著幹,多買一件衣服就被冷嘲熱諷,最怕的是放假不得已要回家,再晚也不留宿。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家,有疼愛我的老公和可愛的孩子,離孃家不遠,也就逢年過節大包小包回去看看(不留宿),因為出嫁了,父母徹底把我當成外人了,對我的孩子更不如侄子親熱。每次回去跟完成任務一樣,沒有任何期待和留戀。在那個家我既不是主人也不是客人。

很多時候我也會想:我父母心裡有我這個孩子嗎?答案是肯定的,在他們根深蒂固重男輕女的觀念裡,兒子是第一位的,他們在有限的能力範圍內只能先滿足他們認為可以依靠養老送終的兒子,這是祖宗規矩也是面子問題。所以他們傾盡全力讓兒子過的好(他們認為的好),至於女兒順其自然吧。

終結一點父母心裡不是沒有這個女兒,而是他們能力有限,只能先滿足兒子虧待女兒了


迎春久久


剛開始看《都挺好》的時候,對於蘇明玉到機場接大哥,對母親死亡的冷漠很是詫異,當時還以為她只是假裝堅強理智,隨著劇情的深入才知道她並不是假裝堅強,而是不得不堅強,她的一切行為表現,都是蘇母對她曾經傷害的過往。

身為家裡最小的孩子,本應該是得到疼愛最多的,可是二哥天天欺負她,大哥也只是勸架,父親每次都是裝作看不見,母親更是偏袒二哥,從小就沒被家裡人寵過,哥哥早餐可以有牛奶豆漿,她只能吃泡飯;哥哥都是穿新的,她只能撿舊的;哥哥上學家裡能賣房湊錢,而她想要補習資料都不給買;哥哥們的衣服都是明玉洗,哪怕高考在即,也不能丟了“本職”;二哥想要旅遊,母親毫不猶豫的贊助兩千,她想要1000元讀高考補習班,母親直接回絕,這一切的一切,讓她絲毫感覺不到家的溫暖,她一隻認為自己是多餘的。

後來看到父親為了買新房把老宅子賣了,蘇明玉找人出手把老宅買了下來,是因為蘇明玉在床底下發現了蘇母給她寫的一封信。就是因為這封信,蘇明玉在蘇大強想要賣老宅的時候,才會把這個沒有美好童年的房子買了下來,蘇母如果對明玉沒有愧疚,就不會給明玉寫那封信。明玉多年後再回到老宅子裡,想起來不光是那些不好的記憶,還有自己在門下哭了,蘇母把她抱在懷裡的美好回憶,她的內心是非常渴望得到母親的疼愛。

其實,母親對她的疼愛電視當中都有表現出來

,只是刀子嘴豆腐心,蘇明玉雖然18歲就離開了家,但是她在家的18年,完全是繼承了母親的性格,母親對她的態度也就是之後她對母親的態度,都是以自己認為的好的方式來對待對方,一直都在隱藏和壓抑自己的情感,最終因愛生恨但是也和蘇母一樣不是那麼的決絕,還是以自己的方式處理。

家人之間的情感,是無聲的,也是沉默的。有時候愛一個人有的人會去表達,去展示,但有一部分人雖然心裡很愛,嘴裡說不出來,表達疼愛的方式也是很生冷,家永遠是最溫馨的港灣,父母永遠都是孩子的依靠。






小黑娃vlog


電視劇《都挺好》目前正在熱播當中,故事圍繞蘇家的日常生活展開。父親蘇大強一輩子沒當過家,最大的強項就是“走 為上策”;長子蘇明哲看似明白事理,實則是把愚孝奉為真理;次子蘇明成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媽寶男”;女兒蘇 明玉習慣用玉的冰冷,來掩蓋內心的創傷與情感。一家人性格各異、立場不同,發生了許多生動的故事。

作為家中唯一且最小的女兒,蘇明玉應該是被父母當做當做掌上明珠來對待的,可她沒有,並且還是家裡最不受待見的。 因為蘇母重男輕女的心態太嚴重,甚至嚴重得讓小編這個旁觀者看著,都有些忍不了!

她的母親偏愛兩個哥哥,吃飯的時候給兩個哥哥分雞腿,卻偏偏不給蘇明玉;家裡經濟困難,為了供大哥去美國讀斯坦福 ,將蘇明玉的房間清理出來租給別人。

而二哥蘇明成不學無術,為人潑皮,為了跟同學出去旅遊,跟母親要2000塊,母親欣然接受。而明玉為了報學校的尖子生 輔導班要1000塊,母親都拒絕,並且還說要蘇明玉去個免學費的師範大學上學,拒絕讓她上清華,還說:“一個女孩子, 上那麼好的學幹什麼?”這一句話戳中了觀眾的痛點,這是“重男輕女”最標準的一句臺詞,男孩上學有用,女孩子上學 就沒用了嗎?“重男輕女”的思想簡直是太可怕了,輕而易舉的就能毀掉一個女孩的夢想,改變一個女孩的一生。

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現象,只希望這些被家庭“邊緣化”的孩子們,長大後能夠找到自己的幸福,即便不能,也要像蘇 明玉一樣,為了自己努力去活。

回到話題上來,蘇母心中是否有明玉?

答案是有的,在劇中,蘇母雖然很疼愛兩個兒子,虎毒不食子,在心裡怎麼都有自己的女兒,只是分量微不足道罷了。蘇 母出生同樣是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明玉的姥姥從小對蘇母灌輸者男尊女卑的思想,蘇母放棄了自己可以追求的幸福,變 成了為孃家,為弟弟謀福利的工具。以至於蘇母在生完明玉之後,從心底裡打起就認為明玉就是一個工具,想起自己的悲劇的人生,也讓她將年輕時承受的不堪變相發洩給明玉。蘇母的悲劇造成了明玉的悲劇,她受“重男輕女”的摧殘與洗腦,加上家庭的貧困,讓她把家庭資源都投在了兒子身上。

總的來說,蘇母心中還是有明玉的,只是沒有表露出來而已。蘇母臨時前還給明玉留下了一封信,也許是對女兒的慚愧,大家還記得蘇母去蘇明玉工作的超市去找蘇明玉那段吧,當蘇明玉一把把蘇母推到貨架上時,我從蘇母的眼中看到了愧疚和傷感。要不然她也不會拖關係給蘇明玉找師範學校,更不會每個月給蘇明玉生活費。

兩個人結婚,組成一個家庭,誰都不要逃避責任。你們既然結婚,就有責任和義務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溫馨快樂的家。

願我們每個結婚的男女都能有這樣的覺悟。絕不重男輕女,一碗水端平,給孩子一個平等溫馨的家庭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