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大眾向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宣戰!

在國人心目中,大眾的品牌力毋庸置疑,從最早進入中國市場開啟合資時代,到建立“神車”形象,再到如今通過發力產品佈局全面攻佔市場,這個企業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整個中國乘用車市的格局。

無論是轎車還是SUV,大眾幾乎在每個細分市場都有銷量領先的車型。2018年,南北大眾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7.6%,同比2017年提升了1個百分點,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加劇,對其它車企的領先優勢短期內難以被撼動。

大眾向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宣戰!

另一方面,整個大眾集團各個品牌有著極長的產品線,從超豪華到入門合資,各個品牌之間有著明確的定位。未來將要進入中國的西雅特,也會落戶江淮與大眾的合資公司,並可能以電動車品牌的差異化佈局出現。

大眾向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宣戰!

但如果仔細去探究,大眾目前尚沒有對10萬元級市場全面進攻,即便是定位稍低於大眾的斯柯達品牌也並沒有完全下探。當大眾在三年內將要完成10款左右SUV佈局後,想要在車市寒冬中繼續提升份額,顯然體量龐大的10萬元以下市場,就成為大眾的下一個目標。

但考慮到大眾品牌的高溢價率,其並不適合直接下探火拼,一個全新的品牌或許是不錯的主意。於是,在傳言了幾年後,大眾的新品牌終於即將坐實:德國時間2月25-27日,大眾將在其集團總部沃爾夫斯堡發佈旗下全新子品牌。該品牌在2019年內將推出3款車型,包括2款SUV和1款轎車,都將採用新的LOGO。

大眾向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宣戰!

而根據目前的消息,“捷達”或將成為全新品牌的名稱。從中國車壇的常青樹車型,上升至一個品牌名稱,對於消費者而言,傳播與接受成本要小了很多,同時沿襲自現款捷達的車型佈局,也讓從前的潛在消費者可以無縫過渡。據悉,現款捷達將會在4月停產,新LOGO的“捷達”將會於8-9月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大眾全新品牌並非啟辰、理念這樣的“合資自主”品牌,而是完全由大眾擁有,一汽-大眾負責引入生產和銷售。產品的設計研發也都是由德方主導,集合大眾旗下的平臺資源,圍繞中國消費者需求進行打造。

大眾向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宣戰!

可以預見,大眾全新品牌將會繼續以“純正德系”作為其宣傳要點,同時在定位上低於大眾品牌,也給價格下探提供了空間,藉以將原本捷達所面對的客戶群進一步聚合、分化、拓展。不難看出,大眾全新品牌的定位即便相比斯柯達也要更低,目標直指吉利、長城、寶駿等在10萬元市場附近深耕的大體量自主品牌。而它最有利的武器,就是大眾集團“純正德系”的背書,以撬動這個細分市場,對自主品牌盤踞的固有市場形成衝擊。

大眾向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宣戰!

然而,從斯柯達在國內的發展情況也不難看出,即便是與大眾同宗同源、同技術同配置的車型,在價格更有優勢的前提下,實際銷量也僅有大眾品牌1/5-1/4左右。這樣的局面,本身也值得大眾在推出全新品牌時好好思考品牌定位與產品戰略。

未來推出直面自主品牌的新品牌時,大眾可能會面臨如下幾個風險:

1. 是否會對大眾自己的品牌形象形成擠壓?

全新品牌要想站穩腳跟,大眾品牌的背書必不可少。但如果對於大眾品牌過度消費,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拉低大眾品牌定位和分流計劃購買大眾品牌低配車型的消費者,對於大眾的品牌形象和銷量都有所不利。所以大眾需要讓新品牌與大眾品牌之間拉開足夠的人群與產品定位差距,只有這樣,才能在確保原有客戶群體不流失的前提下,去開拓新的市場份額。大眾要留給新品牌的不僅僅是價格空間,更是品牌與潛在人群的空間。

大眾向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宣戰!

2. 如何在保證產品優勢的同時對成本進行控制?

以吉利與長城為代表的自主車企不僅在產品品質與品牌號召力上今非昔比,對於產品成本的控制同樣是很多合資車企對標的對象。而大眾的全新品牌,除了在營銷上用大眾背書外,真正落地的產品設計、技術、配置才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

大眾向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宣戰!

根據目前獲得的消息,2款SUV中的其中之一將基於MQB-A1平臺打造,另一款轎車則基本可以看作現款捷達的換標版。已經生產多年的後者對於成本的控制早已成熟,而MQB平臺在國內“厚積”多年後,從2018年起也進入了新的爆發期。而對於10萬元附近消費者被自主品牌車型“寵壞”的配置需求,大眾新品牌車型會如何考慮?是迴避配置戰專心傳播平臺、底盤等優勢,還是放下身段血拼?除了市場營銷的考慮外,財務官的意見也至關重要,而這取決於大眾對於全新品牌的利潤與市場佔有率預期。

3. 銷售渠道如何快速搭建?

按照相關新聞,大眾全新品牌將與現有大眾品牌分網銷售,建立全新銷售渠道。雖然按照當下汽車銷售環境和品牌定位,全新品牌的4S店規格不會太高,且經銷商也是從現有大眾品牌經銷商中精選,但對於一汽-大眾而言,短時間內迅速搭建銷售渠道仍然是一大挑戰。同時,基於全新品牌的定位,參考同級別自主品牌的表現,三款車型應該有萬輛以上的銷量才能說是站穩腳跟——渠道在其中的作用將會被進一步放大。

大眾向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宣戰!

不難看出,深耕中國三十多年的大眾,對於中國市場的形勢有著獨到的判斷。當年即便是迎著巨大的改造難度與短期利潤下滑,也要大力推動MQB平臺的普及,而在幾年後MQB平臺逐步成熟,大眾才有底氣3年投放10臺從小型SUV直至中大型SUV的佈局,一躍成為中國車市中SUV最完整的品牌。

而在盡最大能力攫取SUV市場份額後,大眾再次將已經在幕後籌劃多年的新品牌於2019年推出,正式宣佈與強勢自主品牌正面搏殺,對於市場份額的“貪婪”可見一斑。不過,以大眾的產品品質與品牌號召力,只要在產品和營銷渠道上處理得當,運作上不出現大的紕漏,按照當前規劃的車型,每年為大眾在中國帶來20-30萬的新增量,相信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大眾向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宣戰!

而對於自主品牌來說,隨著大眾新品牌入市,所面臨的競爭將會愈發激烈。自主品牌上攻,合資品牌下探,所形成的X形交點,終於要在2019年集中爆發。當優秀自主品牌已經有了技術研發能力和品牌號召力的積累,甚至希望邁出國門,在全球範圍內有所斬獲之際,能夠在自己的家門口與大眾先較量一番,將大眾新品牌作為試金石,也是一個絕佳的練兵機會,為未來的出海積累寶貴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