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寶寶拉奶瓣正常嗎?

陳京-曾經


母乳餵養的寶寶

麻麻過食的脂肪和蛋白質,寶寶消化道發育不完善,消化不了這麼多營養物質,就會形成奶瓣。建議麻麻適當調整飲食,不要過於油膩,也不要補鈣過量。

配方奶餵養的寶寶

奶粉過濃,也會出現奶瓣。

不消化的蛋白質形成奶瓣,而小寶寶只吃奶,特別是純母乳,廢物少,大便又偏稀,那這些物質混在大便中會看起來很明顯,格外引人注目!

不論是母乳或配方奶餵養,只要寶寶生長曲線處於正常範圍,精神狀態好,那麼請麻麻們耐心等待,寶寶長大一點、胃腸功能發育完善後,奶瓣自然就會消失了。


公益醫學育兒百科



看開2017316116


看到這個問題。映入我腦海中的一個詞就是乳糖不耐受。

我們家二寶就是這個情況。我先把我們家二寶的情況給你介紹一下,看看我們。將二寶的症狀表現,和你的寶寶症狀是一樣的嗎?具體情況自己判斷


症狀一:大便中有奶瓣。有點稀。有粘膜狀東西。

症狀二:大便中有血絲。大便次數多。寶寶睡覺不踏實。醒的時候多。

症狀三:經常有挖耳朵挖臉現象跟請教相關人士。這也是乳糖不耐受的表現之一。

這段時間。被寶寶的乳糖不耐受症狀。作為家長一直是很操心的。剛開始給孩子喝的是四聯活菌片。然後。恩,效果不是很明顯,需要。長期服用。寶馬從月兒群裡。嗯,得知有一種三聯活菌粉。網購。給寶寶服用。一星期以後。見效比較明顯。



以上的是我們家寶寶乳糖不耐受的表現。如果說。偶爾出現一次奶瓣有可能是寶寶消化不好,寶寶如果經常出現奶瓣。而且症狀是和我們家寶寶相似的。就得考慮看看是不是乳糖不耐受的情況相關問題還得諮詢專業人士。我們的症狀,請您參考一下吧!寶寶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症狀,也沒有太大的關係。現在有專門的乳酸酶和無乳糖奶粉。可以給寶寶添加或服用。很快就會沒有問題的。。


奶爸的育兒生活


我家寶寶是純母乳的,正常情況下的大便是沒有奶瓣的,黏黏的,糊狀的。偶爾在受涼後,或者是消化不良的情況下才會拉有奶瓣的大便,如果是偶爾出現的,並且沒有其他症狀無需進行治療。但要是經常出現奶瓣,並且伴有嘔吐,或者腹瀉等現象就要進行治療了。可以吃些益生菌調理一下,如果有腹瀉的情況再搭配上思密達一起吃。需要注意的是最近天氣冷了,家裡都有暖氣了,寶媽們可能覺得就沒必要給寶寶穿太多了,如果是一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和大人穿同樣薄厚的衣服,但是一歲以下,尤其是小月齡的寶寶就不能按照這個標準穿衣了,必須要比大人多穿一件保暖類衣服,否則很容易造成寶寶著涼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因為小月齡寶寶他調節體溫能力較差,血液循環也較慢,很容易受涼。還有網上說的摸寶寶手腳涼,後背不涼就沒事,這個說法我不認同,因為我家寶寶就是用這個方法來辨別他冷暖的,但事實證明行不通,已經感冒加腹瀉半個月了,也做了很多檢查,吃了很多藥就是不見好,就最近兩天他奶奶堅持讓寶寶穿厚點,不管什麼時候摸寶寶手腳都是熱乎乎的,這才好了,現在感冒腹瀉不藥而癒了。所以網上的一些育兒知識不能全聽,還得根據自己寶寶的實際情況來考量。順便說一下我寶寶的穿衣歷程,寶寶現在四個月了,11月15號開始供暖後家裡就一直維持在24~25度之間,當時一直給寶寶穿的春夏季的那種薄款連體衣,我也穿同樣厚度的居家衣服。寶寶20號感冒,吃了各種感冒藥不見好,整天流鼻涕打噴嚏。27號開始腹瀉,檢查後說是消化不良,各種拉泡沫樣,水樣大便,吃了各種止瀉藥加益生菌不見好。期間一直是穿同樣厚度的衣服,12月9號,寶寶奶奶讓給換上薄棉衣棉褲,之前我總是堅持說寶寶不冷,還給她普及說手腳涼沒關係,後背溫熱就行。可是這次我也不敢堅持了,因為寶寶實在太受罪了,最後還是聽我婆婆的給寶寶換上了薄棉衣棉褲,第二天發現症狀見輕,鼻涕也不怎麼流了,腹瀉也從一天四五次減少到了兩次,到今天感冒徹底好了,腹瀉也變成一天一次了,現在不管什麼時候摸寶寶的小手小腳都是熱乎乎的,他的精神狀態也好了。經過這個事情,我覺得有的時候老人的看法不是全都錯,而網上的科學育兒也不是全都對。希望所有的寶寶都健康成長,快快樂樂!


荷爾蒙跳動的瞬間


很多寶媽問到寶寶粑粑裡有奶瓣怎麼辦?是消化不良嗎?需不需要治療?

其實拉奶瓣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奶瓣?

所謂奶瓣就是寶寶的便便中存在的白色顆粒或是絮狀物,看起來像米粒大小。

其實奶瓣是寶寶便便的一種常見現象,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大便有奶瓣的日子。

奶瓣出現的常見原因:

一是消化系統不成熟

奶瓣屬於沒被消化的高蛋白,可以理解為消化不良,但是一般是不需要治療的。此時的消化不良是因為新生兒的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完善。

二是過度餵養

母乳餵養的媽媽常常不能準確掌握寶寶的進食規律,一哭就喂,這樣很容易餵養過量。多餘的母乳不能被消化,自然會產生更多的奶瓣。

而配方奶餵養的時候如果衝調得太稠,或者因添加原料的不同導致蛋白質、脂肪顆粒大,相對來說會較難消化,也可能出現更多的奶瓣!

如果寶寶不管是喝母乳還是喝奶粉一直都有奶瓣,同時寶寶身高體重都達標,精神狀態也很好的話,那就不必太擔心,一般情況下都是正常的。等寶寶長大一點,消化道發育完善一些後,自然而然也就不會再有奶瓣了!


仨個寶寶


問: 三個月母乳寶寶,最近便便裡咋發現有奶瓣,泡泡,感覺有點黏液,怎麼回事啊,正常嗎?精神倒挺好的,長的也還好。需要去看醫生嗎?

聽到您說寶寶精神很好,長的也不錯,就說明您寶寶目前的便便不是什麼疾病表現,沒什麼問題。每個新手媽媽都格外的關注寶寶便便,這確實也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公眾號後臺經常收到媽媽們發的便便造片,好無奈,便便問題哪裡是肉眼看就能看出問題的,哈哈。如果寶寶大便和往常不一樣,但精神狀態很好,吃睡也不錯,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觀察再看。反之,寶寶精神也變差了,不愛玩不愛笑,或者有其它異常表現,就需要儘快去看兒科醫生。

大便的性狀油油的 提示食物中脂肪過多蛋花湯或水樣 通常提示存在感染

有血絲 如果血絲附著在大便表面,常常是由於肛裂所致。如果大便中混有少量的血絲,沒有發熱和伴隨低熱,可能伴隨皮膚和消化道過敏症狀。首先考慮食物過敏引起的。如果稀水樣便混有少量血絲。可伴隨發熱,大便常規檢查結果偶見紅/白細胞。考慮病毒感染。惡臭的膿血便,大便常規檢查中白細胞高於15~20個/HP(高倍視野)同時伴有紅細胞,有伴隨發熱。可能為細菌感染腸炎。如果泡沫樣便或稀水樣便混有少量血絲,沒有發熱或伴隨低熱。伴有腹脹、腹痛。排氣等症狀且腹瀉超過一週以上,考慮可能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如果大便中帶有血絲,伴嚴重的哭鬧,甚至嘔吐,但沒有發熱,需咬考慮腸套疊有黏液 如果正好有呼吸道疾病,可能是進入消化道的痰液。如果正好是在輔食添加階段,也可能是蔬果類食物攝入量太多了。若黏液伴有膿血,可能提示有細菌感染。有泡沫 常提示食物中的澱粉或者糖分過多。寶寶長時間哭鬧,吞嚥下大量空氣,大便中也會混有泡沫。當發生一些感染性疾病時,也會出現泡沫樣的大便有奶瓣 正常大便偶爾會有奶瓣。過度餵養、當寶寶攝入超過自身消化能力的奶時,大便中會有奶瓣。當奶粉沖泡過濃或換奶粉後對新奶粉不適應時,大便中也會出現奶瓣有未消化的食物顆粒 正常輔食添加過程中大便也會有未消化的食物顆粒。過度餵養或者某種食物攝入過多,或者食物做的不夠細軟寶寶無法消化時,大便中都會有未消化的食物顆粒。

嬰幼兒各個時期的大便表現 新生兒的大便新生兒一般出生後12小時內開始排出墨綠色(有的說法是黑色)的、粘稠的。無臭味的胎便。早產兒由於胎便形成較少,腸蠕動乏力,通常胎便排出延遲超過24小時,須排除消化道畸形。胎便可在3~4小時內排完,此後,大便顏色逐漸呈黃色。母乳餵養寶寶的大便母乳餵養的寶寶的大便呈軟膏狀,大都為金黃色或者黃色,偶爾呈淡綠色,可見到奶瓣,無明顯氣味或略有酸味。母乳具有輕瀉作用,所以一天10次大便不算異常;母乳容易消化吸收,所以10天一次大便也很正常
奶粉餵養寶寶的大便奶粉餵養的寶寶的大便呈泥狀,大都為淡黃色或者黃色,偶爾呈綠色,可見到奶瓣,無明顯氣味或者略有臭味。奶粉餵養寶寶比母乳餵養寶寶的大便次數一般要少,通常一天1~4次混合餵養寶寶的大便大便的性狀、顏色、次數介於母乳餵養寶寶和奶粉餵養寶寶之間輔食添加後寶寶的大便輔食添加後寶寶的大便逐漸成形,大都為黃色或者褐色,也可呈現吃入的某種事物的顏色,可見到未消化的食物顆粒,有(氨)臭味。輔食添加後的寶寶大便次數並不一定,一天1次或者1天3~4次均有可能正常用餐後寶寶的大便正常用餐後寶寶的大便基本成形,大都為深黃色或者褐色,偶爾可見未消化的食物顆粒,(氨)臭味較之前加重。正常吃飯後寶寶的大便次數可能較之前會減少,排便逐漸規律


心連心好月嫂


寶寶多大呢?母乳還是奶粉寶寶呢?

我想從這兩方面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為什麼拉奶瓣?

2.怎麼處理

為什麼拉奶瓣,正常嗎?

新生兒1到3個月拉奶瓣都是正常的,是由於腸道還沒有發育好,不吸收。帶孩子,三個月之後拉奶瓣正常嗎?這要看情況而定。

如果是母乳寶寶,是不是媽媽吃太油膩了?母乳寶寶媽媽吃太油膩的話,會影響孩子消化吸收,脂肪太多已經不消化。媽媽吃太多甜食也會導致拉奶瓣。



奶粉寶寶不吸收,導致拉奶瓣。

很多媽媽說,天吶,我的寶寶這麼多奶瓣,怎麼辦啊?先要找到原因,看一下是不是奶粉不吸收,是不是泡太濃了?

乳糖不耐受的話會導致腹瀉,而不是拉奶瓣。所以弄明白原因很重要。



怎麼做?

一般情況下奶瓣是正常的,主要考慮孩子的吸收問題,要不要吃益生菌呢?各人建議不要。媽媽一看孩子哪裡不舒服,馬上就吃,吃媽咪愛呀,這是不對的,沒有哪種益生菌比媽媽的母乳更好。

有幾種益生菌是可以推薦的,但是畢竟是藥,孩子體內的腸菌可以自我調節,一直吃益生菌的話會有依賴性,反而,導致孩子腸胃紊亂。



媽媽怎麼幫孩子做有助於消化吸收?多做操,多運動,多游泳。藉助這些方式給孩子進行腸胃按摩,比吃益生菌要好。所以媽媽們一定不要看到孩子大便不正常,馬上吃藥,這種觀念要改變。



下面是正常大便的圖,媽媽們可以參考一下。



希望所有的孩子健康成長。

我是一位從事教育行業的媽媽,在育兒的道路上不斷提升自己,英語專業,教育專業,因為孩子來到今日頭條和大家分享,希望我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歡迎轉發與關注哦,也歡迎大家留言,一起交流。


TeacherBella


首先要知道奶瓣的形成,胃酸將蛋白變性,產生凝乳,這就是奶瓣。但如果奶瓣進入腸道後,消化不完全就跟著大便排出來了,就是大便中的奶瓣了。小孩子腸道還在發育,出現奶瓣是正常的。


晞爸育兒手記


你好,奶瓣其實就是蛋白質裡的酪蛋白,沒有被腸胃完全吸收,本身又不溶於水,所以就排出來了,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寶寶消化系統還不成熟,隨著生長髮育,奶瓣會逐漸消失,另一個就是過度餵養,寶寶消化不了。如果寶寶排便規律、生長髮育正常,大便有奶瓣,但是不幹燥,就不用擔心,也不需要吃藥。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是,家長給寶寶過量補鈣,多餘的鈣會在腸道內和脂肪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白色鈣皂,這些白色鈣皂隨大便排出後,也是像奶瓣一樣的白色顆粒或絮狀物。

寶寶不需要刻意補鈣,補充維生素D就可以,每天保證400IU/d,一直吃到兩歲。對於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胎兒生等高危群體,出生後即開始補充維生素D 800-1000IU/d,3個月後改為400IU/d。


兒科醫生鮑秀蘭


寶寶吃奶急了容易消化不良,就會有奶瓣,喝奶粉的話可以選擇含有活性益生菌的君樂(le)寶旗幟奶粉,能促消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