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西遊記:唐太宗地府還陽,閻王把唐王帶來地府的目的是什麼?

用戶58641580901


來自楊角風的回答:

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面對取經計劃上都說了慌。

南贍部洲並沒有佛祖說的那樣多貪多殺,而西牛賀洲也並沒有佛祖說的那樣人傑地靈。而且按照觀音菩薩的說法,小乘佛法根本無法超度亡靈,只有大乘佛法才能超度眾生,而大乘佛法就必須要人去取……

那麼唐王李世民本來治理的國家人民安居樂業,他為什麼遊了地府之後,就要取經呢?

一、

其實唐王要派唐僧去取經,完全是出於個人的目的,而且是在遊了地府之後,才制定的這個計劃。

那麼他遊地府之前,大唐對待佛法都是什麼態度呢?

首先看大唐高層的態度,李世民還魂之後,打算按照崔判官的要求舉辦“水陸大會”,之所以要舉辦“水陸大會”原因有三:

一是李世民心虛,在他遊地府的時候,被他殺掉的李建成、李元吉等人上來就揪著他索命。這麼多年了,他們還沒有投胎轉世,就等著唐王李世民死後到地府算賬呢,他不由得害怕。

二是,崔判官說的,如果這些鬼魂沒有轉世,那麼陽間也不會太平,大唐的統治將會面臨崩潰的境地。

三是,只有舉辦了“水陸法會”,那麼唐王的後代才能傳遞,江山才能穩固。

這些理由在崔判官送唐王還魂的時候,再三囑咐:

“陛下到陽間,千萬做個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陰司裡無報怨之聲,陽世間方得享太平之慶。凡百不善之處,俱可一一改過,普諭世人為善,管教你後代綿長,江山永固。”

所以,李世民還魂之後,才打算舉辦“水陸大會”,顯然,朝中大臣對皇帝此舉感到不解,比如太史丞傅奕就上書:

“西域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誘愚蠢,追既往之罪,窺將來之福,口誦梵言,以圖偷免。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至漢明帝始立胡神。然西域桑門,自傳其教,實乃夷犯中國。”

由此可見,佛法在大唐管理高層中,並沒有形成統一意見,也說明大家並不是真的認同佛法,也不認為這種西域之法,真的能救中國!

二、

除了高層,連大唐的和尚自己都不信佛法,比如觀音菩薩跟惠岸行者變成和尚之後,拿著紫瀾袈裟和九環錫杖沿街叫賣,就遇到了幾個“水陸法會”落選和尚:

“那愚僧笑道:“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拿了去!賣不成!””

由此可見,大唐的和尚之所以當和尚,無外乎是有了幾個臭錢,想通過“水陸法會”出個名。以便撈來更多的錢,至於長生不老,甚至成佛成祖,並沒有興趣,這種和尚,怎麼可能會信佛法?

而老百姓這邊,就更不信佛法了,最典型的一家,就是劉伯欽一家。

當時唐僧被劉伯欽所救,當天晚上吃飯,劉伯欽要給唐僧吃肉,唐僧忙說自己信佛教,不能破葷齋,結果劉伯欽問他:

“倘或餓死,卻如之何?”

最後好不容易聽母親的上了素齋,結果唐僧又要先念經再吃飯,劉伯欽又嘲笑他:

“你是個念短頭經的和尚?”

後來又說:

“你們出家人,偏有許多計較……”

由此可見,就算是劉伯欽一家,他們也根本不信佛教那一套!

這也就說明了,觀音菩薩在土地廟住了這麼久,硬是沒有找到一個真正有德行,並信佛的人:

“日久未逢真實有德行者。”

三、

前面一期也講過了,取經本身就是一場騙局,而且是天庭跟西天聯手的騙局,各有各的目的。

由於大唐從上到下的人民都不怎麼信佛法,那麼自願取經的可能性就幾乎為零了,為了迫使大唐主動到西天靈山取經,就必然要好好策劃一番。

於是雙方設計,硬是活活“搞死了”涇河龍王,當然,這裡用了一個引號,我們下一期會好好講講涇河龍王的事,這裡先略過。

涇河龍王明明是自己違背聖旨,且被魏徵“斬首”的,偏偏把怨氣發到了唐王李世民頭上。鬼魂還天天過來嚇李世民,竟活活嚇死了他!這就蹊蹺了,如果沒有閻王或者地藏王菩薩的准許,是誰讓鬼魂從地府出來的?

結果李世民真就給嚇死了,十殿閻王還出來迎接,關鍵是崔判官竟然看完魏徵的信,給他改了二十年陽壽?

難道魏徵不僅夢中能“殺龍”,還能讓靈魂帶信去地府,且信還不用燒的,關鍵是地府官員還照做?

更蹊蹺的還在後面,既然李世民還有二十年陽壽,他為什麼還會來地府?他來這裡的官方理由到底是什麼?

這個理由,十殿閻王說了,只可惜說了還不如不說:

“自那龍未生之前,南鬥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辯,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案,是我等將他送入輪藏,轉生去了。”

這也太搞笑了,既然是要審案,哪有還沒有審,就把案子結了,還把原告給轉生了的?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一切離不開閻王和他身後的高手安排,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唐王李世民上套。

讓他上套,關鍵是必須得讓他參觀地府:

“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盡是枉死的冤業,無收無管,不得超生,又無錢鈔盤纏,都是孤寒餓鬼。”

這就是他遊地府的主要目的!

四、

這十殿閻王也確實搞笑,臨走的時候李世民還跟他們客氣客氣:

“朕回陽世,無物可酬謝,惟答瓜果而已。”

我這次能回到陽世,多謝各位的幫助,沒別的可以酬謝的,只有瓜果能進獻,你們看如何?

十殿閻王毫不客氣啊,聽完唐王這麼說,竟然是大喜:

十王喜曰:“我處頗有東瓜西瓜,只少南瓜。”

難道東勝神洲和西牛賀洲的君王送了東瓜和西瓜,只差南贍部洲的南瓜?

看來不管是陰間,還是西天極樂世界,都免不了送禮的潛規則啊,閻王們尚且只要點瓜果,西天小僧就敢要紫金缽盂呢……

而唐王走的這一遭也不白走,最起碼他搞明白了兩件事情:

一件是不管自己做了多少惡事,不管是弒父,殺兄, 害弟,蕩平六十四處煙塵,剿滅七十二處草寇。即使殺人無數,殺的人中有沒有無辜的,只要回來辦了“水陸法會”,這些冤魂就能超度轉生,也就不會再找你麻煩了。

二是隻要辦了這個“水陸法會”,就能保大唐江山穩固!

除非唐王是一個二傻子,不然的話,就這兩個好處,他還不得屁顛屁顛地趕緊舉辦啊。畢竟地府都走了一遍了,即使有些大臣不同意,那也白搭,只是他沒有想過這個“水陸法會”根本就沒用,這也不過是取經計劃的一個步驟而已。

這也是“水陸法會”舉辦之時,觀音菩薩現身並告訴他們大乘佛法在西天,需要人前來取經……

我叫楊角風,換一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敬請關注吧!(只針對小說中的人物,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按照小說文本,直接的原因是涇河龍王向地府控訴李世民答應保護他,卻沒能阻止人曹官魏徵將其斬殺,地府因此“傳喚”李世民去對質。背後的原因則是李世民實際陽壽已盡,合該就此死去。當然,這些故事並非由小說作者憑空創造,而是來自豐富深遠的西遊故事傳統。“李世民遊地府”是一個唐朝就有的傳說,後來被引入西遊故事,作為引子,來引出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


在唐人張鷟的《朝野僉載》及敦煌文獻佚名《唐太宗入冥記》中,都有唐太宗曾一度死去而進入冥界,被地府官員詢問玄武門之變的事,之後復活的情節。《朝野僉載》作:


太宗極康豫,太史令李淳風見上,流淚無言。上問之,對曰:“陛下夕當晏駕。”太宗曰:“人生有命,亦何憂也。”留淳風宿。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見一人云:“陛下暫合來,還即去也。”帝問:“君是何人“對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見,冥官問六月四日事,即令還。向見者又迎送引導出。


太宗被問的那個日期,就是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兄弟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而奪取帝位的那一天。太宗即位後,曾經下令編撰自己在位期間的《實錄》,並特別關注對玄武門之變的記述。可以看出,唐朝人同樣對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誰是誰非很好奇,以至於編出了這種段子。


在《唐太宗入冥記》裡,以生人入冥、做地府官員的崔子玉,為唐太宗私自添加了十年陽壽。這也就是《西遊記》裡崔判官給唐太宗添加了二十年陽壽情節的來源。此外,還有地府官員勸唐太宗抄寫《大雲經》以積功德的情節。而《大雲經》恰好是武則天特別推崇的佛經。其中有女王治國的情節。因此學者紛紛推測,《唐太宗入冥記》應是武周時期出現,有貶低唐朝皇帝形象並宣揚武則天及其御用佛教的用意。


以上是這個故事在唐代的意義。至於到了《西遊記》裡,他在情節上的意義就是引出唐僧。李世民由此對佛教產生信仰,還陽後他為了做道場,挑選玄裝法師為主持人,在道場現場與觀音相遇。


此外,如果說這個故事對《西遊記》的主旨而言有什麼意義,那就是通過打破最粗陋的宿命論而宣揚佛教的因果報應論。小說中更改生死簿的現象屢屢發生,孫悟空、唐太宗和員外寇洪的壽數都被更改過。孫悟空是通過修煉內丹術而得長生不老,寇洪因積德行善而延壽十二年,唐太宗則是靠“借”了小販相良燒給陰間的十三庫金銀才得以擺脫枉死城鬼魂的糾纏,回到陽間。在小說作者看來,內丹術和“積德行善”都可以使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己的命運。


溫長卿


我是按照原著所寫回答,不是宣傳封建迷信啊。十殿閻君請唐太宗來地府是調查取證的。唐太宗答應了涇河龍王保他性命,於是第二天召魏徵進宮聊天下棋,因為魏徵是要斬龍王的,沒想到魏徵在下棋時睡著啦,太宗不知道原因還以為太累了也就不怪罪,結果魏徵夢中斬了涇河龍王。涇河龍王死後就到陰司去告狀,說唐太宗害他,說話不算數。於是十殿閻君就請太宗來對質,太宗解釋清楚了還是送他回去。也多虧了有魏徵舉薦的地府判官崔珏幫忙,太宗安然而回。他在陰司看到亡魂受苦才有了做佛法大會的想法,引出了唐僧西天取經。


胡觀世事


這些都是套路,為整個取經計劃鋪路,地府屬於天地人三界中的地界,司職輪迴往生,是由道教佛教兩方掌控的,道教代表就是十殿閻羅,佛教代表就是地藏王菩薩,取經計劃是要在人界完成的那就繞不開唐太宗這個當代人王了,所以必須拘他魂來地府,以促使他還陽後開水陸法會,才有了陳江流在水陸法會上面大放異彩,然後有了觀音化身的老和尚賣錫杖袈裟並給唐太宗指明取經之處,再然後整個取經故事就正式開始了


邪月摘錄


這些故事跟武俠小說或者漫威小說一樣,都是胡編亂造的,不必較真,另外請不要給這個問題貼上“歷史”的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