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民最怕老來沒有依靠,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該如何養老?

可樂4386455444774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對於我們的恩情,做兒女的是無論如何都回報不了的。所以,我們在父母健在時多多照顧他們,關心他們,千萬不要在養老的問題上傷了父母心。

農民養老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其主要原因是現在城鎮化加速推進,大批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農村出現的留守老人沒人照料,又沒有經濟來源,而且農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我們清晰地看到,當前農村社會的發展現狀打破了原有農村人“養兒防老”的傳統方式,又伴隨著計劃生育政策後獨生子女這一代成為社會的主要勞動者,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更加突出。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農村老人養老的客觀現實我們不能迴避,怎麼積極解決這個問題,讓農村老人在古稀之年生活的好一點,必須引起我們的認真思考。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用以下方式養老比較現實:

第一,依靠自己的子女養老。

雖然現在的農村老人因政策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兒女長大後都工作,兩個年輕人養四個老人,甚至還要負擔爺爺奶奶輩的養老,這種情況在農村最常見,也最多,但在沒有其他可行的辦法裡,兒女養老也是比較現實的辦法。養兒防老是光榮傳統,雖然農民的獨生子女經濟負擔重,但也沒辦法,父母把你撫養長大成人,就應該盡到贍養義務。農村獨生子女怎麼來贍養父母,那只有趁年輕,奮鬥努力,增長才能,多多掙錢,讓辛苦了一輩子的老人安心生活。

第二,依靠自己的養老金養老。

現在國家對於農村60週歲以上的老人,根據年齡每月發放一定數額的養老金,這時,農村60歲的老人如果身體沒有啥毛病,還能下地耕種田地,還能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及其他產業,用這些經濟收入、發放的養老金積攢起來供自己以後養老費用;同時,現在農村都要求農民繳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這樣以後每月就能與城鎮職工一樣,每月領取養老金養老,從而減輕了自己獨生子女的經濟負擔。所以,這種養老方式也是最現實的辦法。

第三,農村老人進養老院養老。

隨著農村社會老齡化的到來,且農民越來越有錢了,現在社會資本都進入到農村的養老領域,一些經濟發達的農村都建有養老院,供當地農村老人養老。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農村養老院也是農村老人養老最好的辦法。因子女在外工作,無法照顧老人的家庭,子女們都會選擇把老人送到養老院,這樣老人用自己的養老金繳納養老院的費用,實現輕鬆自如的老年生活,也解除子女的擔憂和煩愁。

第四,農村老人養老最終還得靠自己。

農村老人的養老,不是說想怎麼養老就能怎麼養老,畢竟農村社會的條件還是比較落後的,在解決當前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還是不夠現實。在這種沒辦法的情況下,農村老人只能靠自己了,60歲的老人在子女長大成長工作後,就要考慮自己的養老了,在還有掙錢能力的情況下多攢些錢,現在農村60歲以上種地幹活的老人比比皆是,他們看到兒女們現在生活也不易,就不給他們添麻煩,趁自己還能幹活先養活自己。

第五,農村老人要給自己繳納“新農保”和“新農合”。

隨著農村社會養老體系逐漸完善,社保醫保覆蓋率越來越高,這從根本上就減輕了獨生子女的父母養老壓力。農村獨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有早前就要給自己養老想辦法,給自己繳納“新農保”,這樣待老了可以領取養老金;每年繳納“新農合”,這樣有什麼大病小情上醫院,可以報銷醫藥費用。從這些方面來看,獨生子女家庭的農村老人早早就要為自己的養老問題著想。

總之,農民的養老問題現在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城裡老人60歲以後每月足額領取退休金,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因此,不用在養老方面操心。可對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都是依靠在外地打工掙錢來補貼家用,一旦年紀大幹不動了,就斷了收入來源。雖然農民有土地,可人老了,身體不能動了,又如何來養老呢?所以,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只有依靠自己解決,指望和依靠其他方式,是很不現實的。

網友朋友們,你們對這個問題還有何高見?我在下面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