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真正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誰的軍事才能最厲害?

寶哥說歷史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很多人對於三國的歷史都是從《三國演義》上了解到的。事實上《三國演義》是羅貫中人為杜撰的故事。小說的虛構描寫程度被無限誇大。真實的三國曆史和羅貫中的小說相差甚大。

就拿周瑜和諸葛亮二人比較。在羅貫中的小說中。諸葛亮簡直就不是人,那就是神了。整個一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無所不能的人。而周瑜也被刻畫成了一個小肚雞腸的將領。但真實歷史上單純就軍事能力來看的話,諸葛亮遠遠不及周瑜。周瑜出生於官宦之家並且聰明睿智,在江淮一帶名氣很大。早期袁術就看中了周瑜的能力想要收服周瑜為己用。但是周瑜看出袁術不能成事所以就拒絕了他。而且據《江表傳》記載,曹操佔據北方之後大有雄霸天下的氣勢,曹操十分愛才,他知道周瑜是個難得的人才,所以曹操派了善於機辯的蔣幹去遊說周瑜投奔曹操。但是被周瑜嚴詞拒絕了。因為周瑜對於孫氏十分的忠心。不願意做背主之人。


再到後來孫劉聯手抗曹,實際上主力是江東孫權也就是周瑜統領的大軍。而劉備的人就是屬於敲邊鼓蹭經驗的。赤壁之戰也是周瑜打的根本沒有諸葛亮一點事。所謂的草船借箭和諸葛亮獻計火攻都是小說杜撰的。歷史上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只是等周瑜擊敗了曹操大軍之後開始搶地盤。


而且真實歷史上的周瑜心胸開闊很受東吳將領的尊敬。周瑜年紀輕輕就做了大都督之後,很多東吳老將都不服周瑜。甚至有人還想給周瑜一點顏色看看。這些人以程普等人為首。後來周瑜的能力以及狂逛的心胸徹底的征服了他們。程普甚至後來還說過。“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很明顯可以看出對周瑜的評價是相當的高。陳壽對於周瑜的評價是,世之奇才。原話是這樣的“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要知道陳壽可是編撰斷代史《三國志》的史官。他的評價是相當的中肯了。

而陳壽對於諸葛亮的人評價也十分的高,他充分肯定了諸葛亮的內政能力。但是對於他的軍事能力評價一般。原話為“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 之內,鹹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重點就是後來這兩句話,諸葛亮的內政能力和管仲蕭何之輩也不逞多讓。但是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而軍事也不是諸葛亮擅長的。


由此可見歷史上諸葛亮軍事能力一般。而從劉備白帝城託孤就可以看出,劉備也清楚諸葛亮軍事能力一般。否則怎麼會把兵權託付給李嚴。而且諸葛亮統帥蜀漢大軍數次北伐,均無功而返。可以說是一點便宜都沒佔著,反而嚴重的消耗了蜀漢的國力。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諸葛亮軍事能力確實很平庸。以蜀漢舉國之力多次征伐曹魏,但寸功為立。這要說諸葛亮軍事能力超強恐怕就是自己騙自己了吧。

還有一點諸葛亮比不上週瑜。那就是諸葛亮識人不明。而且極度專權。喜歡大權在握的感覺。諸葛亮的死也可以說是活生生累死的。諸葛亮與司馬懿對陣的時候司馬懿曾接見過蜀漢使者。司馬懿向使者打探諸葛亮身體情況以及休息飲食情況。使者對司馬懿說:“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責罰,都親自披閱;所吃的飯食不到幾升。”司馬懿聽後大笑後來告訴旁人說:“諸葛孔明吃的東西少了,辦的事情越來越多了,如此勞累之下,他離死不遠了!而且自劉備死後,劉禪繼位,但朝廷大事事無鉅細皆由諸葛亮辦理。鐵打的人也熬不住,何況血肉之軀呢?



所以我們通過對比可以清楚的知道。如果討論處理國家內政周瑜比不上諸葛亮。但如果單純看軍事能力的話,諸葛亮差周瑜很多。諸葛亮頂多算一個參謀。而周瑜則是韓信一般的人物,是一個統帥。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觀點。


小小小百科全書


周瑜作為東吳主將,不僅是一個年少有為風流儒雅的英明統帥,還是一個足智多謀智勇雙全乾練機敏的人物,堪稱東吳才俊之首。赤壁大戰前夕,周瑜年僅二十幾歲,雖然面臨曹軍百萬雄師,他卻能揮灑自如,英姿勃發,指揮若定,妙計迭出。特別是群英會蔣幹中計,周瑜親自出馬,先帶蔣幹觀看吳軍的將廣糧足,使得蔣幹的遊說計劃落空,又裝做酩酊大醉,酒後失言,最終促成了蔣幹盜書。周瑜以自己的機智敏捷神機妙算高超技藝,演出了一幕好戲,不僅把號稱富於辯才的蔣幹玩弄於股掌之上,也騙得了一世奸雄曹操錯殺了蔡瑁、張允兩員干將,為赤罄一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孔明單身過江舌戰群儒智激孫權,促成了孫劉聯盟抗曹。周瑜性格中有致命的缺陷,性情急燥器量狹小,嫉賢妒能,他初次遇見孔明,就聽信了孔明的曹操要奪取二喬的說辭,勃然大怒,痛罵曹操,當即決定聯劉抗曹。在發現孔明的智謀在自己之上時,周瑜立即意氣用事,完全不顧曹軍將至,東吳獨自根本無力抵抗的大局,要殺掉孔明,幸虧魯肅勸解才作罷。在整個赤壁之戰中,周瑜又三凡五次地要除掉孔明,孔明也正是看透了周瑜量小善妒的性格,才導演了三氣周瑜一幕,而周瑜因而落得個英年早逝不得善終的下場。綜上所敘,孔明和周瑜二人鬥智鬥勇鬥心計,每次都是孔明佔了上風,而周瑜處於下風,孔明技高周瑜一籌,周瑜軍事能力不如孔明的軍事能力高明。


用戶59249918591


相信喜歡三國的朋友都曾有過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將各方勢力中的文臣、武將搬來進行對比,這便有了“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樣的武將排名。而在這眾多的對比中,周瑜與諸葛亮這對兒相愛相殺的“老冤家”一定是個熱門。

那在真正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到底孰高孰低呢?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而筆者的觀點是若論綜合實力的話可能諸葛丞相更高一些,但如題主所問的軍事才能的話,大都督絕對力壓孔明一籌。為什麼筆者會有這樣的結論呢?

因為,在《三國志》這部史書中,主要記載了周瑜在戰略戰術、統兵打仗方面的事蹟,以及他知人識人、精通音律方面的能力。而關於諸葛亮的記載則十分豐富了,包括統籌時局、治國安邦、內政外交、整頓軍備、領兵打仗、教育皇子(後主)、識人任人等等。所以僅從這些史書中記載的豐富性上來看,孔明綜合實力略勝一籌大家應該不會有異議。

但細讀二人在指揮作戰方面的記載後,會發現周瑜要把諸葛亮落下一大截了(注意“指揮”二字,均為他二人親自掛帥指揮的戰鬥才被列出,其餘由他人掛帥他們參戰的不統計在內):

一、關於周瑜指揮作戰的記載

1、建安十一年,周瑜率領孫瑜等人討伐麻、保二屯,不僅斬殺了敵方的首領,還俘虜萬餘人,取得了大勝;【勝】

2、建安十一年,周瑜統兵征討前來襲擊柴桑的鄧龍(江夏太守黃祖的部將),取得勝利並生擒鄧龍。【勝】

3、建安十三年,周瑜統領東吳主力聯合劉備,共同擊退曹魏大軍,也就是眾所周知的赤壁大戰、火燒連營,這戰果筆者不說各位也應該很清楚了。【勝】

4、赤壁戰後,周瑜與程普進擊南郡,在與曹仁隔江對峙之時接到甘寧被圍的告急,周瑜留淩統駐守,自己與呂蒙前往營救,成功解圍。【勝】

5、解甘寧之圍後,周瑜渡江與曹仁戰於北岸。因大都督親自跨馬掠陣,不幸被亂箭射中右胸、傷勢嚴重,不得不退。但在曹仁反攻過來時,周瑜仍強撐病軀巡察軍營、鼓舞士氣,迫使曹仁退兵。【平】

6、建安十五年,周瑜統兵西征巴蜀,但行至巴丘病發離世。(這裡並非小說中所說由諸葛亮三氣而亡,實為此前重傷落下的病根)【無果】

二、關於諸葛亮指揮作戰的記載

1、建興三年,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方叛亂。【勝】

2、建興六年,諸葛亮一次北伐,因錯用馬謖致使街亭失手,蜀軍敗回。【敗】

3、建興三年冬,諸葛亮二次北伐,兵出散關與曹真所率魏軍相持日久,糧盡而回。【敗】

4、建興七年,諸葛亮三次北伐,雖擊潰郭淮所率魏軍,奪下武都、陰平二郡,但再難以進擊一步,最終撤回漢中。【平】

5、建興九年,諸葛亮四次北伐,仍然是與魏軍相持日久,糧盡而退。【敗】

6、建興十二年,諸葛亮五次北伐,病故於五丈原。【無果】

各位可以對比看一下,二人指揮的戰鬥均為六次,除去各自最後病故的一戰。剩下的五次周瑜四勝一平,而孔明卻是一勝一平三負,足以看出二人差距所在。也許說到這裡,還會有朋友提出畢竟周瑜碰到的大多是庸才,而諸葛亮遇到的是勁敵,所以這對比不太客觀。那咱們不如再看看《三國志》作者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便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諸葛亮擅長整軍治軍和治理百姓,但是在奇謀制敵、為將謀略方面能力不足。他的治國理政才能堪比管仲、蕭何,卻未能像管、蕭二人那樣幸運地有王子成父、韓信來補足軍事方面的欠缺。再加上蜀國本就處於劣勢,本應堅持防禦,他卻執意強行連續出征,才有此結果。陳壽最後甚至只能感嘆這是天命,不是諸葛亮憑智慧就能挽回的。

這下大家應該能明白一些了吧?諸葛丞相確實才華出眾,綜合實力較強,但軍事指揮這方面不是光靠穩紮穩打就能取得戰果的。還是得像周瑜一般隨機應變、進退有度才能一擊破敵,從而不會導致遷延日久、糧盡而回的敗局。

最後的最後,筆者還想再說一點,那就是二人在武力方面也是有差別的,這應該也是軍事能力上的一種體現。大家可以回看上文筆者列出的戰鬥對比,曾提到周瑜是可以跨馬掠陣的,也就是說公瑾不僅是運籌帷幄的帥,還是可以陣前破敵的武將。反觀諸葛亮真的只是個文官而已,沒有上陣拼殺的能力,所以也能說明孔明在軍事才能方面不如大都督。


閒敘春秋


周瑜的軍事生涯極其輝煌,十六七歲便帶部追隨孫策轉鬥江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二十四歲時便成為東吳軍中第一的人物,壓了程普、黃蓋等一干老將一籌。三十三歲時面對來勢洶洶的曹操大軍周瑜更是率領三萬精兵火燒赤壁,親手砸碎了曹丞相一統天下的美夢。之後更是為了東吳親臨戰陣,不幸被流矢射中。而受傷後的周瑜沒有選擇靜養,而是想抓住東吳難得的戰略發展期進行拓張,憂心國事而忘身,最後病逝于軍中,時年三十六歲。

周瑜是一個天才型的統帥,他的軍事才能在三國眾多名將中可以排在前三位。可惜英年早逝,不然能夠取得更大的軍事成就。但即便是周瑜短暫軍事生涯中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視的,唐朝武廟六十四將、宋朝武廟七十二將中,周瑜都赫然在列。

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比不上週瑜的,諸葛亮是一個勤奮型的統帥,他的軍事特點是陣法精妙、軍事器械設計巧妙、軍法嚴正並且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能調動優勢資源用於北伐戰爭。但是臨敵應變、料敵於先非其所長。

做個比喻,周瑜是一個天賦超群的學生,學什麼東西都很快很好。而諸葛亮是一個天賦平平但是學習方法很好自身也很勤奮的學生,他會用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但是他也能做到哪些天才能做的事。

就軍事成就來說諸葛亮和周瑜是各有千秋的,而單論軍事才能周瑜更勝一籌。


建寧李俊陽


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看當然是諸葛亮厲害,不管是軍事還是政治諸葛亮都在周瑜之上,因為《三國演義》中更多是褒揚劉氏集團,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將許多非諸葛亮所為的事情放在諸葛亮身上!

但是實際上呢,在真正的歷史上,周瑜二十多歲就陪著孫策南站北站,創下江東基業,文韜武略,德才兼備!而諸葛亮呢,當然也有很高的才能,不過他最擅長的是治內而不是帶兵打仗!

所以,從歷史實際角度來看,在軍事能力上週瑜是比諸葛亮強的!


清明雨前龍井


“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不是空口無憑的,既然能被傳承至今,我想兩人的實力大可一目瞭然了。(三國演義)

但是根據史實來說的話,論領兵打仗,那肯定是周瑜更強一些,周瑜可以被封為大將軍統帥萬馬千軍,而史書上諸葛亮更擅長於處理政事,領兵打仗他也只能是個軍師,統帥能力肯定是不如周瑜的。所以說,領兵打仗周瑜更強一些。而出謀劃策,我只能說諸葛亮稍強一些。

但是說到軍師實力,既需要的是統帥三軍,也不能缺少智謀,若問誰更強,我們需要客觀的看,如果兩人曾今對戰過,那勝者肯定強。就像諸葛亮和郭嘉一樣,沒有兩陣對壘過,是沒有辦法比較的,我們唯一能比較的是某個人在某個方面更勝一籌。

所以說在比較兩個人時,我們不能單單把兩人功績比出來比較,我們需要的是全方位的考慮。不能說統帥強就是軍事實力強,也不能說計謀多就是軍事實力強。只能說兩位都是大神,還有郭嘉也是大神哦!!!


昨夜星辰昨夜風中


周瑜出生於我的家鄉,周瑜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著名的軍事家,兩者的軍事能力和軍事實力應該不分仲伯。諸葛亮老成持重運籌帷幄,周瑜英姿勃發足智多謀。諸葛亮用的放心,周瑜是牛叉的潛力股。諸葛亮討老婆只能討最最醜的,周瑜的美女粉絲無數,兩者社會魅力有天壤之別。諸葛亮的最終軍事征戰是功敗垂成,致使蜀國長期偏安西南一隅。周瑜年紀輕輕就取得赤壁之戰的完勝,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我們就能洞察周瑜的魔鬼軍事家的風範以及風流倜儻的偉岸統帥形象。周瑜若不英年早逝,後來統一三國的可能不是西晉而是東吳,涼他曹操司馬懿之雄才大略亦是毫無用武之地也。結論就是,周瑜的軍事潛在實力要大於諸葛亮,是諸葛亮不能比的,這應該不是一種歷史假設。


映山紅英雄紅


歷來回答三國的問題,都要從演義和史書兩個方面來講。

這個問題在《三國演義》中是毫無爭議的,整本書中諸葛亮都穩穩的壓周瑜一頭,最終周瑜也是被諸葛亮氣死了。

但真正的歷史上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周瑜基本是憑藉自己的指揮能力獲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曹操也曾經以少勝多,打敗袁紹,但在赤壁之戰中卻完全輸給了周瑜,這至少證明了周瑜水軍指揮能力是當世一流的,而且周瑜對大局的把控也很厲害,勸阻孫權投降,明確分析了曹操面臨的困境,認識到劉備的威脅,率先出兵川蜀,如果周瑜不是在出徵西川的中途英年早逝,那麼相信三國的歷史會被其改寫,畢竟當時的劉備是完全沒有力量組織東吳進攻西川的。

至於諸葛亮,其軍事指揮能力肯定也是不弱的,但他更多的是作為一個總策劃的角色,諸葛亮對大勢的把握,對政治的嫻熟才是其最厲害的地方。當然,諸葛亮與周瑜並沒有正面交戰過,我們無法確切得出二人軍事實力的差距,但相對從純軍事來講,我認為周瑜應該是更勝一籌的。


靈臺山小書生


當然是周瑜了!

周瑜在指揮赤壁之戰時,已經是東吳的大都督了,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赤壁之戰,周瑜精心謀劃,擊敗了曹操的部隊,保住了東吳基業,也讓倉皇逃竄的劉備得到一絲喘氣的機會。周瑜是個真正的帥才。

再看諸葛亮,不可否認,他是蜀漢政權的關鍵人物,在開發益州、保衛益州的過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對比軍事才能,諸葛亮比不上週瑜。歷史上,也更多將諸葛亮歸在名相而非名將的範圍裡。


胖胖的小豌豆



真正歷史上,周瑜的軍事才能顯然更強!!!

拋開《三國演義》,單看正史的話,你會發現;其實諸葛亮真正厲害的點,並不是他的軍事才能;劉備死後,諸葛亮統領三軍,打過的幾次大戰役,基本上可以用“一塌糊塗”四個字來形容;缺衣少糧,識人不明,部下分歧,猶豫不決,作為三軍統帥,諸葛亮顯然不能與周瑜相提並論;為帥者,不懂糧草先行的道理,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多次,兵家大忌;為帥者,不懂識人用人,不能才盡其用,兵家大忌;為帥者,不能使其部下團結一致,和諧相處,共同進退,兵家大忌;為帥者,慮多而少決,不能當機立斷,延誤戰機,兵家最大禁忌;諸葛亮為帥,統御、治兵、識人、指揮、應變皆不如周瑜!!!在我看來,諸葛亮不應該為帥,司馬懿曾多次提到,諸葛亮“慮多決少”,這是為帥者最大禁忌,為帥者,不能當機立斷,多謀而少決,註定常失戰機,失敗在所難免!!!


諸葛亮之所以能名垂千古,能入居武廟十哲,與姜尚、張良等人平起平坐,更多的是依靠他的政治才能;陳壽對其評價“諸葛亮的治國政治才能或許不下於管仲、蕭何,可惜他當時找不到城父、韓信那樣的名將”,說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欠缺,他想要助蜀國統一天下,必須要一位軍事才能頂尖的人來輔助他,否則單靠他自己的能力,無法完成統一大業;陳壽對他最直觀的評價是“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