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中國式家庭”太缺界限感:這1個理論讓年輕人恐婚恐育

錢鍾書的《圍城》,將人生中所有的困頓與矛盾砌造成了密不透風的城牆,主人公不斷地想衝破時代的牢籠,生活的困頓,奈何事與願違,操心事紛至沓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終,原本相愛,約定互相扶持的人,在名曰“婚姻”的困局下,喪失了生活的全部希望。

當我們討論人生如何苦或是如何累時,往往發現,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永遠來自不盡人意的婚姻。

婚姻關係的破裂成為拯救人生的最終選項,無疑令人悲哀,更可悲的是婚姻破滅的真相從不會是因為兩個人不夠愛,而是因為家族矛盾轉嫁讓情緒無法宣洩外露,最終只得選擇放棄與逃避。

說起來,堪不透矛盾源頭的不僅僅是書中的方鴻漸與孫柔嘉,更是在座無數持續延續“中國式家庭”關係的人們。

“中國式家庭”太缺界限感:這1個理論讓年輕人恐婚恐育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

難以想象,很多人都將上面這句話,當做金科玉律,就連年輕人,也是如此。

前幾天,我見了一位男生,他工作穩定,長相不錯,身高185cm,經濟條件在三線城市也說得過去,有房有車。

按理說,大家都是90後,思想開放又能接受新鮮事物,這樣的條件,應該不愁找對象。

可飯局一開,話題一聊,我發現我真的低估了傳統思想的力量。

提及找女朋友想找什麼樣的,他先說了自己的要求,最後又著重強調了這句話:光我看著好也沒用,畢竟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

我初聽這話有些愕然,他進一步解釋:是不是覺得我的思想很老舊,但是在中國就是這樣。

當時,我心中瞬間火氣上湧,想舉例反駁,仔細想想就算了,思想既已形成,絕非一言一語能輕易改變,沒必要將一頓飯弄得大家不愉快。

令我感慨的是,這種思想不只存在於極個別人,而是大部分人都認為,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

其實,婚姻首先應該是兩個人的事,沒有愛情的婚姻,才是不完整的。

《圍城》有這樣一句話:婚姻是座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

想進入婚姻,除了用愛情扣門,還能用什麼?

民國時期,梅蘭芳與孟小冬的相戀過程令人唏噓,可因為梅家對於兩人的關係干涉太多,梅蘭芳的愛又無比淺薄,導致孟小冬心灰意冷,嫁給大自己20歲的杜月笙。

分手時,她曾對梅蘭芳放過狠話:“我不要你的錢。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中國式家庭”太缺界限感:這1個理論讓年輕人恐婚恐育

那一年,孟小冬42歲,杜月笙63歲。

杜月笙牽腸掛肚20年,終於得償所願,他不顧家人的阻攔,堅持要與孟小冬補了一場婚禮,至此,孟小冬才終於找到自己的歸宿。

一人因家庭捨棄愛情,不嫁也罷;一人因愛情而拒本家,值得託付。

只有將婚姻還給愛情,才能為往後的穩定生活奠定基礎。

其實,子女一旦結婚,相當於雙方脫離原生家庭,另立新家。三個家庭,保持相互獨立,相互尊重,互不干涉的狀態,才能減少家庭矛盾,保障婚姻的持久性。

“中國式家庭”太缺界限感:這1個理論讓年輕人恐婚恐育

婚姻一旦摻和了孃家與婆家,會直接導致夫妻關係失衡。因為親子關係錯位,家庭矛盾在所難免。

根據2018年的離婚率調查,除卻因夫妻雙方感情原因而分離的事例,離婚原因最多的就是“婆媳矛盾”。

一地雞毛的家庭瑣事,生生磨光了生活的激情。

我諮詢了很多已婚朋友,她們都不約而同的贊成這種觀點:夫妻之間好商量,婆媳之間沒商量。

如果說“婆媳”兩個字有極大的指向性,那可以換種表達方式,既父輩對子女輩的不放手,讓夫妻無所適從。

“你再大也是我兒子”,“你再大也是我閨女”這類的話想必不會陌生,而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輩對子女的生活,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規劃,統統要加以干涉。

打著“為你好”的名義行使滿足私慾的行為,也是很多夫妻難以承受的痛。

“中國式家庭”太缺界限感:這1個理論讓年輕人恐婚恐育

前段時間,朋友剛結婚,男方無房無車無存款,因為家都是本地的,所以她直接搬到男方家去住。

因為工作需要,她用私房錢買了車。

現在她百般後悔,恨自己一時衝動,因為她的車被老公家的人直接開走,出去玩兒、回老家、接人送人不商量,而且從來不加油。

她不光摸不著車,還得自己添著郵費。如果說有能摸到車的機會,就是被吩咐著帶老公姐姐家的孩子出去玩。

以往週末她都有自己的時間,或聚會或看書或追劇,好不悠閒。

如今結婚了,只要有空閒時間就會被男方家安排事做。

她是一百個不情願,可惜有苦說不出。

那麼,這裡不得不提到“中國式家庭”的相處方式,毫無界限的指使人。

長輩似乎都有這個問題,指使孩子做這個致使孩子做那個,從來不會問,你有沒有時間,有沒有安排。

前幾天看到一個總結,大部分年輕人不願意結婚,是因為一個人過的很好。

沒人指使自己做事,吃喝玩樂無人管束。

如果說結婚,不只要在自己之外照顧另一半,甚至還要承擔另一個家庭對自己的要求,那麼,以失去自由為代價的婚姻,犧牲未免有些大。

轉移情感重心,以夫妻關係為核心

都說在婚姻生活中,一定要貫徹“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這一理論。

父母輩願意撤離子女的婚姻生活,為新家庭的獨立生活讓步,將自己的情感重心轉移給伴侶,其實間接減輕了子女的負擔。

前段時間《我家那閨女》火了Papi醬的人生排序,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中國式家庭”太缺界限感:這1個理論讓年輕人恐婚恐育

年輕人普遍認同這一理論,而父輩卻不以為然,他們更願意將子女排在第一位。

其實,這就是造成惡性循環的關鍵,子女將自己與伴侶放在前兩位,急需開始新生活,父母卻不遠放手,意圖掌控孩子的人生,久而久之矛盾肯定爆發。

要麼像吳昕一樣,N過家門不願入內,選擇逃避。

要麼像焦俊豔一樣,拒絕婚戀,想嘗試新的人生。

讓父母放過孩子的同時,也是放過自己,閒暇時看看枕邊人,還有什麼比一生陪伴的人更值得你用心對待呢。

將婚姻還給愛情,將家庭推向獨立,將相處劃分界限,為彼此保留足夠的空間與尊重,豈不是兩全其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