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中国式家庭”太缺界限感:这1个理论让年轻人恐婚恐育

钱钟书的《围城》,将人生中所有的困顿与矛盾砌造成了密不透风的城墙,主人公不断地想冲破时代的牢笼,生活的困顿,奈何事与愿违,操心事纷至沓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终,原本相爱,约定互相扶持的人,在名曰“婚姻”的困局下,丧失了生活的全部希望。

当我们讨论人生如何苦或是如何累时,往往发现,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永远来自不尽人意的婚姻。

婚姻关系的破裂成为拯救人生的最终选项,无疑令人悲哀,更可悲的是婚姻破灭的真相从不会是因为两个人不够爱,而是因为家族矛盾转嫁让情绪无法宣泄外露,最终只得选择放弃与逃避。

说起来,堪不透矛盾源头的不仅仅是书中的方鸿渐与孙柔嘉,更是在座无数持续延续“中国式家庭”关系的人们。

“中国式家庭”太缺界限感:这1个理论让年轻人恐婚恐育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

难以想象,很多人都将上面这句话,当做金科玉律,就连年轻人,也是如此。

前几天,我见了一位男生,他工作稳定,长相不错,身高185cm,经济条件在三线城市也说得过去,有房有车。

按理说,大家都是90后,思想开放又能接受新鲜事物,这样的条件,应该不愁找对象。

可饭局一开,话题一聊,我发现我真的低估了传统思想的力量。

提及找女朋友想找什么样的,他先说了自己的要求,最后又着重强调了这句话:光我看着好也没用,毕竟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

我初听这话有些愕然,他进一步解释:是不是觉得我的思想很老旧,但是在中国就是这样。

当时,我心中瞬间火气上涌,想举例反驳,仔细想想就算了,思想既已形成,绝非一言一语能轻易改变,没必要将一顿饭弄得大家不愉快。

令我感慨的是,这种思想不只存在于极个别人,而是大部分人都认为,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

其实,婚姻首先应该是两个人的事,没有爱情的婚姻,才是不完整的。

《围城》有这样一句话:婚姻是座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想进入婚姻,除了用爱情扣门,还能用什么?

民国时期,梅兰芳与孟小冬的相恋过程令人唏嘘,可因为梅家对于两人的关系干涉太多,梅兰芳的爱又无比浅薄,导致孟小冬心灰意冷,嫁给大自己20岁的杜月笙。

分手时,她曾对梅兰芳放过狠话:“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中国式家庭”太缺界限感:这1个理论让年轻人恐婚恐育

那一年,孟小冬42岁,杜月笙63岁。

杜月笙牵肠挂肚20年,终于得偿所愿,他不顾家人的阻拦,坚持要与孟小冬补了一场婚礼,至此,孟小冬才终于找到自己的归宿。

一人因家庭舍弃爱情,不嫁也罢;一人因爱情而拒本家,值得托付。

只有将婚姻还给爱情,才能为往后的稳定生活奠定基础。

其实,子女一旦结婚,相当于双方脱离原生家庭,另立新家。三个家庭,保持相互独立,相互尊重,互不干涉的状态,才能减少家庭矛盾,保障婚姻的持久性。

“中国式家庭”太缺界限感:这1个理论让年轻人恐婚恐育

婚姻一旦掺和了娘家与婆家,会直接导致夫妻关系失衡。因为亲子关系错位,家庭矛盾在所难免。

根据2018年的离婚率调查,除却因夫妻双方感情原因而分离的事例,离婚原因最多的就是“婆媳矛盾”。

一地鸡毛的家庭琐事,生生磨光了生活的激情。

我咨询了很多已婚朋友,她们都不约而同的赞成这种观点:夫妻之间好商量,婆媳之间没商量。

如果说“婆媳”两个字有极大的指向性,那可以换种表达方式,既父辈对子女辈的不放手,让夫妻无所适从。

“你再大也是我儿子”,“你再大也是我闺女”这类的话想必不会陌生,而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辈对子女的生活,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规划,统统要加以干涉。

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行使满足私欲的行为,也是很多夫妻难以承受的痛。

“中国式家庭”太缺界限感:这1个理论让年轻人恐婚恐育

前段时间,朋友刚结婚,男方无房无车无存款,因为家都是本地的,所以她直接搬到男方家去住。

因为工作需要,她用私房钱买了车。

现在她百般后悔,恨自己一时冲动,因为她的车被老公家的人直接开走,出去玩儿、回老家、接人送人不商量,而且从来不加油。

她不光摸不着车,还得自己添着邮费。如果说有能摸到车的机会,就是被吩咐着带老公姐姐家的孩子出去玩。

以往周末她都有自己的时间,或聚会或看书或追剧,好不悠闲。

如今结婚了,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被男方家安排事做。

她是一百个不情愿,可惜有苦说不出。

那么,这里不得不提到“中国式家庭”的相处方式,毫无界限的指使人。

长辈似乎都有这个问题,指使孩子做这个致使孩子做那个,从来不会问,你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安排。

前几天看到一个总结,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结婚,是因为一个人过的很好。

没人指使自己做事,吃喝玩乐无人管束。

如果说结婚,不只要在自己之外照顾另一半,甚至还要承担另一个家庭对自己的要求,那么,以失去自由为代价的婚姻,牺牲未免有些大。

转移情感重心,以夫妻关系为核心

都说在婚姻生活中,一定要贯彻“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这一理论。

父母辈愿意撤离子女的婚姻生活,为新家庭的独立生活让步,将自己的情感重心转移给伴侣,其实间接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前段时间《我家那闺女》火了Papi酱的人生排序,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中国式家庭”太缺界限感:这1个理论让年轻人恐婚恐育

年轻人普遍认同这一理论,而父辈却不以为然,他们更愿意将子女排在第一位。

其实,这就是造成恶性循环的关键,子女将自己与伴侣放在前两位,急需开始新生活,父母却不远放手,意图掌控孩子的人生,久而久之矛盾肯定爆发。

要么像吴昕一样,N过家门不愿入内,选择逃避。

要么像焦俊艳一样,拒绝婚恋,想尝试新的人生。

让父母放过孩子的同时,也是放过自己,闲暇时看看枕边人,还有什么比一生陪伴的人更值得你用心对待呢。

将婚姻还给爱情,将家庭推向独立,将相处划分界限,为彼此保留足够的空间与尊重,岂不是两全其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